第19章
作者:紀煬      更新:2022-12-19 18:56      字數:4930
  第19章

    中秋節後入秋分,年景無憂迎豐收,這是句農家人耳熟能詳的農諺。

    意思是中秋過後便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接下來便迎來收獲的季節,大部分農作物在這個時節可以開始收獲。

    東邊的水稻,西邊的小麥,已經陸陸續續到收割的時間。

    接下來這半個月裏要抓緊搶收,如果收割時多雨水,不僅對農作物收獲不好,後麵的晾曬更是容易發黴生蟲。

    所以要趁著天晴趕緊收割糧食。

    糧食的長成殊為不易。

    拿麥子來說吧,播種之前提前三四天翻曬種子,這樣可以保證播種下的出苗率。

    等種下去,擔心雨水不夠,麥子長成率不高,可雨水過多,種子又會悶在土裏漚爛,更是長不成。

    好不容易長出來,病蟲害又來了,若遇到害蟲多的年份,一夜之間就會遍地枯黃。

    麥苗長出,還要瞧這些麥苗長得整不整齊,壯不壯。

    麥子抽穗,既要防蟲,還要防鳥,更要防旱澇,這個時間天氣熱一點,陽光充足,麥粒就更飽滿。當然,不下雨也不行,否則又是旱災,糧食必然減少。

    終於熬到麥子收獲,還盼著收獲的十天半個月裏,一定不能有雨。

    誰都知道有雨水涼快,可他們寧願頂著大太陽收割,把麥子收下來,打穀,晾曬,保證糧食曬得足夠透,囤積的糧食水分少,就不容易生蟲。

    講起來都如此複雜,更不用說播種之前的耕地,耕牛不足的時候,則有人力來做。

    古代的耕地,大部分都是人牛同耕,意思是大部分的耕地,都是人代替牛完成,這也是古代耕牛如此珍貴的原因。

    地裏厚實的泥土要不斷翻耕,其中汗水可想而知。

    這麽辛苦地勞作之後,麥子終於可以磨成粉,做成餅子,麵條,饅頭,吃到人的嘴裏。

    一步一汗水,一步一艱辛。

    了解了他們的辛苦,就能明白現在的喜悅。

    但即使秋收如此重要,紀煬去各個村子查看化肥情況的時候,各家都抽出種田最厲害的人來跟知縣大人一起翻看化肥的情況。

    紀煬在中秋過後,安排好衙門裏的事,便帶著玉縣丞,兩個捕快,還有小廝平安一起去扶江縣五個村子查看情況。

    既是看看各村製作化肥的進度,也要了解秋收情況。

    縣城附近的三個村子,馬家灣,玉家湖,三江村的已經去過了。

    現在的上集村的情況也了解得差不多,等再去最後的淩家湖,差事也就辦完。

    幾個村子的問題大同小異,紀煬早整理出一本冊子,化肥的各種情況都有標注,隻可惜村裏都沒有識字的人,否則把這些冊子抄錄幾份留下來,很多農人不會那樣為難。

    所以紀煬在的時候,定是知無不言,幾趟下來,別說他了,跟著的平安,玉縣丞,捕快衛峰衛藍,也成了解答問題的好手。

    了解的情況裏,各家從八月初五左右開始動手製作土化肥,如今八月下旬,各家化肥基本都能用了,現在已經用在各家菜地上麵,估計不久就能看到成效。

    紀煬不是一定要在秋收的時候打擾他們,而是秋收過後,很快又要開始新一輪的耕作。

    提前製作好化肥,接下來的種植便會事半功倍,現在就是要搶時間,各家早點學會合理使用化肥,那接下來的增產必然有他們。

    同樣的辛苦,卻多了回報,誰都願意的。

    所以各個村子隻有歡迎的份,秋收累,做肥料累,可想想之後的收獲,什麽疲憊都沒了!

    紀煬從上集村出來,不少村民自發過來送,看向紀煬的眼神根本不像看什麽官老爺,反而像是看神農轉世的神人一般。

    畢竟田地施不施肥,真的是兩種樣子,他們越做化肥,動力就越足。

    不過各村裏的問題也比較多。

    其中最嚴重的便是製肥材料不夠。

    人畜糞便也好,各種落葉桔梗也好,這些都是有限的,現在各家門前的落葉都不讓別人碰。

    可這對土地需要的化肥來說,實在不夠,還有很大缺口。

    如果是一畝肥力比較足的良田,那一畝地一年使用兩千斤化肥,那就差不多了。

    但換成貧瘠的土地,肥料的使用至少翻一倍,那便是四千斤。

    所以說各家怎麽湊,都是缺肥的。

    缺歸缺,現在做多少就做多少吧,總不可能直接補齊。

    紀煬一行從西邊種麥子的上集村再去東邊種稻子的淩家湖,這中間要路過一座矮平的山。

    路過的時候紀煬看了看,詢問道:“這是墨子山嗎?”

    玉縣丞道:“對,這就是墨子山,當初來扶江縣開耕種田的退役兵士們,便葬在這裏,也是我們扶江縣百姓們的先人。”

    說到這話的時候,玉縣丞跟衛峰衛藍顯然有些驕傲。

    七十多年前,保衛過承平國安危的將士們被安置在這裏休養,將士們老去便葬在墨子山下。

    那邊還有一片將士陵,逢年過節附近村子的人都會前去祭奠。

    扶江縣前知縣老大人也會在冬至的時候帶著衙門眾人過來。

    祭奠先人,這既是去先人尊重,也是感激他們做過的一切。

    既然都路過這了,若不去看看倒不合適。

    紀煬幹脆帶著眾人順便去趟墨子山下的陵墓打掃祭拜,算是扶江縣的傳承。

    墨子山的山並不高,但風景秀麗,葬在這裏,也算個好去處,一排排將士墓也不顯得陰森,反而有種說不出的正氣跟肅然。

    等把這裏打掃幹淨,紀煬帶著眾人祭拜過後,這才繼續啟程,去最後一個淩家湖。

    淩家湖也是淩縣尉的老家,他這會帶著兵士留在衙門看守,並未同行。

    不過淩縣尉覺得,就算去不去都一樣,他們知縣大人是最公正的人。

    可淩縣尉的爹,淩家湖淩裏長倒不這麽想,來接待的時候戰戰兢兢,以為自己兒子犯錯,所以才沒帶他。

    紀煬笑著對淩裏長道:“淩縣尉做事極好,我們出來一趟,縣衙要有人管著,才讓他留下的。”

    這話安了淩裏長的心。

    接下來自不用說,都是紀煬等人做熟了的,趁著各家休息的時候抓緊時間去看看肥料製作情況。

    如果堆肥的地方距離人居住的房屋太近,還會讓他們立即改了。

    這東西容易滋生細菌,不好離人屋那樣近。

    還有一些堆肥出現的問題,全都一一解答。

    看到最後,紀煬似乎覺得有什麽不對勁,倒是淩裏長開口道:“知縣大人,其實我們淩家湖還有個堆肥的地方,能不能請您去看看?”

    這自然沒問題。

    不過紀煬到的時候,人有點傻。

    淩家湖村子靠近後山的地方,臨時在陰涼處搭建了一個簡易棚子,這棚子還未靠近就聞到肥料的味道。

    紀煬看看後麵的薑家山,看看這屋子,下意識道:“鳥糞肥,都在這?”

    他方才覺得不對勁,就是因為鳥糞的緣故,之前不是說淩家湖後山鳥糞極多,但剛剛看在各家情況的時候,發現他們家裏其實沒什麽鳥糞的。

    原來都堆在這了。

    淩裏長讚歎:“不愧是知縣大人,您還未靠近,就已經猜到。”

    淩裏長接著說起這個簡易棚子的由來。

    之前裏長托人找淩縣尉帶話,問紀煬鳥糞能不能作為肥料來用,紀煬的回答當然是可以。

    甚至在現代,鳥糞的價值都是驚人的,同樣是製作優質肥料的重要材料之一。

    鳥糞裏含有大量的磷,這種營養元素作為底肥最為合適,可以很好地促進植物根部生長。

    有了知縣大人的肯定,淩家湖村裏人全都湧到薑家山,全都在搶鳥糞,為這還起過爭執。

    其他做化肥的材料還需要花些錢,雖然不多,但大家自然能省就省,去挖這不要錢的鳥糞。

    淩家湖以中間的湖水建村,能搶在水源邊建村的百姓性格多躁勁,一言不合打起來都是常有。

    當年淩裏長憑借打遍整個村子,這才坐穩裏長位置,就連他兒子也因為遺傳他的力氣足,還去當了扶江縣的縣尉,可見他們的村的風氣。

    深知村人習性的淩裏長直接讓人把持上山口子,各家不許再搶,省得打起來再結仇。

    還吩咐村人一起建造這個臨時房屋,再各家派人過來采集鳥糞堆到此處,等到能用的時候各家平分。

    紀煬剛聽到這話,下意識挑眉。

    集體勞動,集體分配。

    厲害啊。

    作為淩家湖後山裏的東西,這樣做確實最合適,甚至能照顧到老弱家裏,一個村子裏還能互相幫忙。

    都是同村人,又有淩裏長這樣的強力協調,大家也不會有意見。

    紀煬靠近一看,隻見棚子裏的肥料多得驚人,至少也有大幾千斤。

    五千斤的鳥糞,如果做成肥料,約莫能做成一萬五千斤底肥,足以用在四五百畝田地上。

    已經足夠淩家湖一半耕地使用。

    要知道這才剛開始做化肥,估計等播種的時候,淩家湖三十三戶人家,一千二百多畝田地,都能領到足夠的底肥。

    別的村子還在缺肥的時候,這裏已經足足夠了!

    眼前的棚子,絕對是紀煬這次出行的驚喜。

    紀煬看了看後山,開口道:“這林子的鳥糞還有多少?”

    淩裏長略略沉吟,答道:“可能會用之不盡?”

    ???

    用之不盡?!

    紀煬震驚,用之不盡的磷肥?!

    這是肥料嗎?這分明是寶藏!

    紀煬被淩裏長領著又去了後山林子裏查看情況。

    這林子外圍常有村裏人過來采蘑菇抓野兔,再往裏麵就不敢進了,深山老林,去了可別想出來。

    采集鳥糞的地方也在外圍,但這邊每年都有大量鳥類在聚集繁衍,平日村人同樣不怎麽過來的,要來也必須像紀煬他們這會一樣戴上帽子,否則就不用說了!

    誰能想到這裏的鳥糞還能起到作用?

    紀煬走到這裏,被眼前的一幕震驚。

    作為現代人,他想象力還是太匱乏了,他腳底踩的厚厚一層並非泥土,都是鳥糞!

    不過想想也是,這林子至少存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這麽多年積攢下來的鳥糞,對淩家湖的人來說,可不就是取之不盡?

    紀煬一邊震驚,一邊心痛。

    出了林子就是貧瘠的土地,林子裏麵則是這麽好的肥料。

    要是早點把鳥糞做成化肥來滋養土地,這土地早就變肥沃了啊!

    簡直越想越心痛!

    此時就不得不提土地的事了。

    不少人都知道,種田最好的地便是黑土地,但原生的黑土地實在很少,大多數土地大差不差。

    但為什麽漸漸能分出什麽是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

    很大程度就是人力改造的過程。

    除開特殊地理位置,更多土地,都是依靠人的雙手從荒蕪變得優渥。

    打個比方來說,一塊平平常常的土地,看著幹巴,泛著黃土,還帶著沙石,你一看就知道,這土地不好得很。

    但一個人過來,土地細細翻開,讓幹巴的土地變得鬆弛,土塊變小變細,然後澆水施肥,繼續翻,翻的同時把裏麵石子砂礫撿出來。

    經過十多遍反複耕作,反複澆水,反複施肥,反複找出石子。

    那這塊土地會不會成為較為理想的莊稼地?

    這便是簡易開耕的過程。

    種地的過程也是養地,隻有經過深耕細作的田地,才更好養活莊稼。

    一塊地一年不耕種,兩年不耕種,也會漸漸變成荒地,重新荒蕪,重新聚集砂礫。

    明白了這個概念,種地的過程就是養地。

    那養地需要翻開土地,需要水,需要肥料。

    翻土是為了讓土地鬆弛,給種子呼吸的空間,需要水自不用說,這是生命之源。

    那肥料呢?打個比方說,一個人吃五穀雜糧,也就是吃食物來維持生命需要的營養,吃得好皮膚頭發都會好。

    對土地來說,各種肥料即它的食物,吃得好,吃得營養均衡,那土地就好,土地上的莊稼就好。

    現在可以做成磷肥的鳥糞就在貧瘠的土地附近!

    等於一個十分饑餓的人旁邊就是食物,但他不知道這東西能吃!所以一直餓著!

    這種場景讓紀煬怎麽不心痛!

    如果早點發現鳥糞的作用,早點合理使用化肥,那淩家湖的糧食產量肯定能提高很多!

    沒記錯的話,使用化肥的土地能比不使用化肥的土地增產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原本一畝地產水稻二百斤,用過肥料就會產近三百斤!

    這絕對不是誇張,而是有數據依據的。

    紀煬之前不說,是覺得講出來也沒人信,雖說芥菜的收獲讓知情人震撼無比,但那畢竟是蔬菜,跟糧食穀物沒法比。

    最重要的是,經過化肥一年年地滋養,原本貧瘠的土地會變得肥沃,使用化肥的重量也會逐漸減少。

    肥料使用減少,等於養育土地的成本降低,種植成本降低。

    其中好處自不用說。

    紀煬雖心痛,也知道不能怪其他人,畢竟人類對工具對原材料的探索都是一步步來的。

    他站在巨人肩膀上這才能超前窺探到肥料的妙用。

    所以不說了!

    淩家湖確實有一座寶藏山。

    這麽多肥料,別說一個淩家湖了,整個扶江縣用此處的鳥糞做磷肥,對淩家湖後山來說也是毛毛雨。

    上百年上千年累積出來的財富,後人自然受益無窮。

    紀煬心裏狠狠震撼,看向淩裏長的眼神愈發不同,最後拍拍淩裏長肩膀道:“你們淩家湖,要發財了。”

    淩裏長:???

    發財?怎麽發!這東西怎麽發財?

    還怎麽發財!

    咱們來做潞州,不對,做承平國第一個土化肥加工廠!

    紀煬實在沒想到,來巡查一圈,竟然能發現這個意外之喜,其他村子百姓想方設法搶材料製肥的時候,這邊已經有了開加工廠的規模!

    這裏可以直接補足整個扶江縣,乃至周邊縣城的肥料空缺!

    紀煬仿佛看到沉甸甸的穀穗朝他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