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侍奉
作者:荔簫      更新:2022-07-19 16:47      字數:6503
  第110章 侍奉

    皇帝的態度一時很有些誠惶誠恐:“你說。”

    徐思婉神態懨懨的, 沉了口氣:“一則……臣妾要去給皇後侍疾。”

    “侍疾?”皇帝一怔,“為何?”

    她沒精打采道:“皇後心機深沉, 明明已抱病這麽久了, 還能惹出這樣一場大戲來陷害臣妾。若非唐榆忠心認罪,臣妾蒙在鼓裏,簡直百口莫辯。所以就這樣任由她在長秋宮裏悶著, 臣妾不能安心,唯有臣妾自己守著她,有了異樣臣妾才好知道。”

    她說完,不知皇帝聽沒聽出, 這隻是說著好聽的場麵話。

    但不論聽出與否, 這要求都出乎意料,皇帝不禁啞然, 勸道:“便是有這份顧慮, 也不能讓你辛苦。你若不放心,不如指個得力的大宮女過去, 替你盯著。”

    “陛下在臣妾這裏裝什麽傻?”徐思婉挑眉,口吻裏有一瞬的嬌嬈,繼而又沉下來,打量著他道, “就是陛下如此和臣妾兩情相悅, 臣妾若想往禦前塞個人, 也是斷斷不可能的。皇後視臣妾若眼中釘肉中刺,如何能讓臣妾的人在她跟前站住?不尋個由頭打死都不錯了。”

    皇帝聞言屏息:“那朕差個人過去。若她再打什麽主意,自有人直接去禦前向朕回話。”

    徐思婉的神情愈發冷下去, 瞟他一眼, 不作聲地走到床邊坐下了身, 垂頭喪氣的,大是心灰意懶之態。

    他知她不快,走上前,討好道:“朕是為了你的身子著想。你剛病過,太醫說你不能動氣,長秋宮那邊還是……”

    “臣妾最討厭陛下這樣粉飾太平!”她仰起臉,言辭咄咄。

    他微有一滯,她在他有所不快之前就低下了頭,煩亂道:“罷了,臣妾本也沒指望陛下應允。在陛下眼裏,中宮皇後的體麵總是比臣妾要緊的。陛下請回吧,臣妾要歇息了。”

    言畢她就作勢要躺下身,不想再理他的模樣。齊軒莫名的心焦,竟鬼使神差地點了頭:“朕依你便是。”

    正要躺下身的徐思婉動作一頓,齊軒亦在此時回過神,一時有些後悔。但話已出口,也不好再收回來,隻得問她:“第二件事呢?”

    徐思婉再度仰起臉,仔仔細細地端詳著他麵上的每一分神色,朱唇輕啟,一字一頓道:“待皇後行將就木之時,臣妾要陛下當著她的麵下旨立臣妾為後,讓她明明白白地聽到,她輸了。”

    “阿婉!”他聲音一沉,眉宇倏皺。

    “怎麽,陛下覺得臣妾過分了?”她站起身,依舊那樣仰著臉。他們離得極盡,近到他能清清楚楚地察覺到她的鼻息,也看到她眸中的傲氣與恨。

    徐思婉就這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切著齒告訴他:“她一而再地對臣妾下手,布局數年步步心機,哪一次不是想要臣妾的命?如今……臣妾為了陛下容她善終、容她到最後一刻,所盼不過是陛下為臣妾出一口氣,臣妾過分嗎!”

    她怒然質問,盛氣淩人的樣子已全不再有入宮時的謹慎。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這些日子的他已足以讓她知道,他早已離不開她。任何事情,隻消她能給他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讓他自欺欺人,他都會依她的。

    甚至,就連唐榆的事情也是這樣。

    她和唐榆那場戲做得固然小心,但他也未見得就沒存幾分僥幸,根本不想追根問底,隻盼她能給他一個說辭就好。

    若不然,他何必隻派王敬忠一個人去盯著呢?

    所以,今時今日的她還怕什麽?她就是要逼他,逼得他退無可退!

    是以她說完一番“道理”之後便不再多言一字,隻是淩淩地睇著他。

    四目相對幾息,他如她所料,氣息一鬆:“罷了,朕依你。”

    “謝陛下。”她頓顯笑意,笑容輕快得與方才判若兩人。他被她的情緒帶動,亦舒氣地笑起來,下一瞬,她撒嬌般地抱住他的胳膊,“臣妾近來心力不支,隻好成天成夜地躺著歇息,也是無趣。陛下若是不忙,陪臣妾待一會兒好不好?”

    “好。”這一回他應得不假思索,繼而與她一並坐到床邊,又被她擁著躺下。她眉眼彎彎地笑望著他,看著他眼中的意亂情迷,心裏隻嘲諷地想:嘖,男人……

    這世間對“男人”總有些美好的想象,想他這樣高貴而大權在握的,總是令人憧憬。而若唐榆那般挨了一刀的,常會惹得世人嘲笑,不論男人還是女人,提起宦官,總覺得見不得光。

    可她現下卻覺得,唐榆比他更適合那些世人常用在男人身上的讚美,譬如頂天立地、譬如溫文爾雅,甚至於有些時候,她會覺得唐榆舉手投足間的氣質比他更為矜貴。

    而他,就像一座爛泥所製卻強塑了金身的佛。外表再怎麽耀眼、再怎麽讓人不敢褻瀆,內裏也還是爛了的,爛到讓人作嘔。

    她懷著譏嘲在他懷中睡去,夢中恍惚裏又回到了冷宮,回到了念珺剛學走路的時候。

    那時候念珺總有些心急,明明走還走不穩,卻就急著想跑。唐榆總跟在她身後小心地護著她,見她要往下跌就會一把拎住她的後領,徐思婉若在廊下讀書,就會聽到念珺忽而咯咯咯地笑一陣,抬頭便看到唐榆跟扶個小雕塑似的,認真地將念珺“扶穩”。

    仔細想來,冷宮那四年,竟是她入宮以來最輕鬆的時光了。

    於是這一覺她睡得很長,入睡時尚是清晨,醒來時已過晌午。眼下朝廷大敵當前,皇帝到底是沒有時間一直陪著她的,不知什麽時候早已走了。她便自顧自用了膳,而後去看了看念珺,念珺正在月夕的陪伴下背詩,唐榆教了她很久她卻不大願意學的那首“兩個黃鸝鳴翠柳”現下已能背得滾瓜爛熟,徐思婉立在門邊聽得欣慰,卻見念珺背完後就指了指麵前的書,仰頭向月夕道:“這是唐叔叔寫給我的,他什麽時候回來呀?”

    徐思婉猝不及防地心頭一搐,一股酸楚倏然湧上。她怔忪了半晌,木然地轉過身,失魂落魄地從念珺房門前離開。

    自那日從詔獄回來算起,她沒有為唐榆落過一滴淚。初時是萬千情緒都在胸中翻湧,卻硬生生就是哭不出來。後來,一切都好像隨著時間慢慢地淡了,可他又好像變得無處不在,她常會在一閃念間不自禁地想到他,亦或見到些趣事就想說給他聽,下一瞬再驚覺他已離世,就又激起一股沉默的難過。

    除此之外,她也比從前多了些古怪的念頭,在清靜無人時,她常會一遍遍設想,如果秦家和唐家都還在會是什麽樣子。

    過去的十幾年,她都並不太想這些。

    因為她雖背負血海深仇,卻也是被養父母捧在手心裏長大的,他們沒讓她受過半點委屈。所以她的恨就是直來直往的恨而已,並不大會花什麽心力去假設若秦家還在,她的日子會過程什麽樣子。

    但在唐榆走後,她開始想這些了。

    她開始想,若是那樣,他們大概會很熟,可能還會一起讀書。唐榆大她五歲,又是她兄長的伴讀,到了她讀書的年紀,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正可以去問他呢……

    她還模模糊糊地記得秦府宅院的樣子,於是,一切設想都變得更為真切。

    她甚至情不自禁地細致想象過一些逢年過節的情景。秦家家大業大,逢年過節常會大辦,邀親朋好友同賀,於是上元有燈會、清明有投壺,眾人歡聚一堂一拚高下去爭頭彩。她想至少在猜燈謎這件事上,他是很有勝算的。

    這些毫無意義的設想,總會讓她入迷。她借著這些設想打發了許多時間,既讓她舒服了些,也讓心裏的傷更痛。

    她刺向唐榆的那一刀,終究也刺進了自己心裏。

    ,

    翌日天明,徐思婉再度梳起濃豔妝,不緊不慢地步入長秋宮的宮門。

    彼時恰逢禦前的宮人剛來傳過皇帝命貴妃侍疾的口諭,來者也知這是個苦差,說完不等皇後多問,就匆匆地告辭了。

    皇後也是實在心力不支,一時滯在那裏。徐思婉入殿含笑端詳了她兩眼,盈盈一福:“娘娘萬安,臣妾奉旨來為娘娘侍疾。”

    “你……”皇後強撐著身子坐起來,森狠地盯著她,目眥欲裂,“本宮……本宮到底是一國之母,你要做什麽!”

    “娘娘稍安勿躁。”徐思婉口吻悠悠,緩緩踱向床榻。花晨見狀,心領神會地搬了張繡墩放到床邊,徐思婉落座,皇後愈發不安:“滾出去!”

    徐思婉一哂:“臣妾是奉旨而來,娘娘還是莫要這樣將人拒之門外為好。讓臣妾好好為娘娘侍疾,對咱們都好。”

    皇後神色怔忪,眼底劃過一抹無可掩飾的慌亂。

    徐思婉欣賞著這抹慌張。

    她自然是要慌的,這道旨意下來便意味著,皇帝放棄她了。

    皇帝放棄了對她的一切尊重與維護,讓她成了一個可被人隨意出氣的物件兒,將她丟在了與她水火不容的寵妃麵前。

    ——這跟把一塊肉丟在餓狼麵前,又有什麽分別?

    徐思婉笑吟吟地端起擱在一旁的藥碗,舀起一勺耐心地吹涼,接著心平氣和地送過去,送到皇後嘴邊。

    “滾!”皇後揚手,藥碗猛被打翻。藥汁傾灑出來,在徐思婉玫紅的衣衫上染出了一抹暗色,像血。

    “皇後娘娘這般,可就不大好了。”徐思婉搭著花晨的手站起身,頭也不回地向外走去,揚音吩咐,“本宮更衣,花晨,你去為皇後娘娘重新備碗藥來。”

    “諾。”花晨垂眸深福,徐思婉繞過影壁、邁出門檻,聽到皇後斥罵時連聲音都在顫:“滾!都滾!聽琴,你去回陛下,若他想看本宮慘死就讓倩貴妃留在這裏!去!”

    徐思婉冷冷一笑,自去側殿更衣。更衣時,她不經意地掃了眼銅鏡,就看到月夕與蘭薰桂馥狀似冷肅的麵容之下都有笑意蔓生,可見她的這口惡氣,出得讓拈玫殿上下都痛快了。

    她慢條斯理地更了衣、又理了理妝容,才回到寢殿去。彼時花晨早已備好新的湯藥送進殿,徐思婉如方才一樣心如止水地坐到了床邊的繡墩上,吹著藥幽幽道:“看來陛下沒顧上見娘娘差去的人。那這藥,是娘娘自己喝,還是臣妾讓人給娘娘灌下去?”

    皇後心驚不已:“你敢……”

    徐思婉微微歪頭:“為了娘娘鳳體安康,臣妾有何不敢?”

    如此整整一日,長秋宮裏都稱得上一句劍拔弩張。皇後對她事事抗拒,哪怕她奉上一顆蜜餞,皇後都要揮手拍出去好遠。

    可皇後這樣的堅持,也就持續了三日而已。足足三日裏,皇帝都沒有露麵,這份冷淡與偏袒讓皇後失了氣力,皇後便漸漸失了支撐,變得任人擺布。

    隻不過,摸著良心說,徐思婉當真沒在她的湯藥和飯食裏添任何東西,因為唯有這樣,事情才更有趣。

    直接將人毒死有什麽意思呢?

    唐榆受了那麽多苦,人生的最後一個月,日日都飽受折磨。

    她至今記得在她走進牢房的那一刻,唐榆因為看不見,隻以為是又要提審,下意識地就向後躲,一邊躲還在一邊為她爭辯。

    在這樣的細微舉動背後,該是如何苦不堪言的日子啊!她想他大概從入了詔獄開始,就一刻都不能放鬆了,一日日都在硬生生扛著,亦或做些毫無意義的掙紮。

    她無法將那些酷刑橫加於皇後身上,但那些心神不寧,總該讓皇後嚐嚐呀。

    她要眼看著皇後在她麵前熬到筋疲力竭,她要眼看著皇後麵對稀世罕見的藥材卻怕她動手腳,看著山珍海味也怕她下毒。

    她要眼看著皇後夜不能寐,日日擔心自己會遭毒手,就像唐榆聽到異響都會緊張一樣。

    第四日,便是臘月初五。為操辦除夕宮宴忙碌得抽不開身的皇長子難得忙裏偷閑地前來問安,見徐思婉在,頓時麵色大變:“倩貴妃……”

    彼時,徐思婉恰好在喂皇後服藥。

    皇後的一雙眼睛早已沒了力氣,甚至已尋不到分毫情緒,就像枯木一般。見到皇長子,她眼中才又有了些神采,怔怔地望過去,眼眶一紅:“元玨……”

    皇長子如夢初醒,幾步上前,一把奪過徐思婉端著的藥碗。接著轉身,怒問聽琴:“貴妃何以在這裏?你們也不去回我!”

    滿殿宮人屏息跪地,聽琴瑟縮不敢言,徐思婉嫣然一笑:“一則,本宮是慮及你近來忙著,不想你為此分神;二則,命本宮侍疾是你父皇的旨意。你何必這麽大的脾氣,倒好像對陛下多有不滿。”

    “你……”皇長子噎聲,怒不可遏地盯了徐思婉半晌,又按捺著怒色,看向皇後。

    皇後強自沉息:“本宮無事,倩貴妃……很盡心。”

    徐思婉偏了偏頭,心生意趣。

    皇後真是很護著這個兒子,都到這個關頭了,還在一心為他的前程考慮。

    隻可惜,皇長子注定沒什麽前程了。

    徐思婉不作聲地笑了笑,繼續喂皇後喝藥。皇長子終不好說什麽,留了小半刻就走了。

    徐思婉在他走後睇了眼張慶,張慶心領神會,無聲地退出長秋宮。轉了道彎,去尋弈棋。

    弈棋也是皇後跟前的大宮女,稱得上聰慧又忠心。隻是聰慧歸聰慧,卻未見得聰慧到極處,這樣的人在局麵混亂時就容易亂了陣腳,繼而因為自詡聰慧地擅作主張。張慶早在徐思婉到長秋宮前就搭上了她,讓她以為他對徐思婉暗存怨言,亦不平於皇後這般淒慘的處境。

    徐思婉沒有細問張慶究竟勸了弈棋什麽,但總之,弈棋在片刻後便匆匆出了長秋宮,去尋皇長子。

    又過兩日,徐思婉就聽聞,皇長子請旨出征平叛。皇帝並未直接準允,朝堂上文武百官各執一詞。

    這樣讓人驚喜的消息,徐思婉當然要翻著花樣利用。她便先將此事告訴了皇後,且挑了皇後剛服完藥的時候來說。

    那藥本有靜心安神的功效,皇後用完總要睡上一睡。聽了她的話卻睡不著了,渾身的氣力都提起來,驚慌失措地要著人請皇帝過來。

    如此一來,身子與藥效擰了勁兒,話沒說完就大口地吐起了血。徐思婉取來幹淨的帕子,慢條斯理地為她將血拭淨,幽幽的笑意好似女鬼:“臣妾那天去詔獄的時候,唐榆嗆出的血就是這樣的紅,臣妾記得十分清楚。卻不曾想娘娘的血也是這樣好看的顏色,並不是黑的。”

    話未說盡,皇後一把攥住她的手腕。

    皇後的身子已虛弱得像一片枯葉,如此緊攥著她,她沒什麽反應,皇後自己卻戰栗起來:“倩貴妃……你對那賤奴如此念念不忘,還敢說自己清白麽!”

    徐思婉黛眉一挑,霍然起身,旋即反手一揮,一巴掌幹脆利落地摑下。

    “皇後娘娘鳳體欠安,臣妾奉勸娘娘還是積些口德!”她盯著皇後,雙眸淩淩地生著寒。長秋宮裏已無人敢阻攔她,唯聽琴膝行上前,抓住她的手腕,哭道:“娘娘息怒!”

    沒有人理會聽琴,一後一妃四目相對,徐思婉欣賞著皇後蒼白的側頰上漸漸泛出的殷紅指印,勾唇笑了笑,又坐回去。

    她不理聽琴的滿目驚恐,重新執起那塊錦帕,一點一點地蹭掉皇後唇角滲出的血跡:“臣妾若是娘娘,就不這樣自討苦吃。”

    說著,她又笑了聲:“說起來……娘娘是不是還不知道,陛下以伯爵的禮數重新下葬了唐榆呢。倒是娘娘膝下的皇長子要奔赴沙場,嘖嘖……也不知還能不能有個全屍。”

    皇後麵上被驚怒激起潮紅,卻呼吸急促得說不出一個字。徐思婉悠悠地打了個哈欠,美眸裏透出幾許惺忪:“臣妾侍奉好幾天了,今日得回去歇歇,娘娘保重。”

    這話直讓長秋宮上下如蒙大赦,聽琴周身都是一鬆,見她這便起身要走,重重地叩首恭送,虔誠的樣子像在送神。

    是夜,皇帝自然是到了她的霜華宮去。其實之前數日,她雖在長秋宮中侍奉,卻也並非和皇帝見不到麵。

    皇帝隻是不願到長秋宮去——不知是因厭惡更多還是有所心虛,但會在入夜時召她去紫宸殿。

    徐思婉本也無意整宿守在皇後身邊,便樂得去與他一度春宵。但他從嫌與她相伴的時日不夠,好像是怕見得少了,她就沒了。

    徐思婉看著他憔悴的臉色,心知他對她的這份依賴,多少是拜朝堂局勢所賜。衛川來勢洶洶,眼看離京城已隻有二百餘裏,若非寒冬嚴酷,大概還會進軍更快。

    大魏將士節節敗退,他這個天子江山動搖卻束手無策,當然隻能另尋其他路子聊以安慰。

    而她,會在床上給他十足的安慰。她不僅會侍奉好他,還會捧他、讚他,讓他暫時忘卻一切煩惱,得以短暫地回到國泰民安的回憶中,心無旁騖地在她的溫柔鄉裏沉淪。

    今日他走進拈玫殿,她一抬眼,就毫不意外地又看到了他那副憔悴的模樣。

    他眼窩深陷,眼中布滿紅血絲,蒼白的膚色透出疲憊,走向她時也沒散去那份焦慮:“阿婉……”

    “陛下。”她起身福了福,好似全未看到他的神態,笑吟吟地伴他落座。

    落座後,她也露出了些許憂色:“臣妾今日在長秋宮聽聞,皇長子請命出征?”

    皇帝眸光一凜:“你也聽說了?”

    “是。”徐思婉無奈一笑,“皇後說起時,耀武揚威的,一心等著皇長子立下戰功,還朝立儲,臣妾沒跟她爭。”

    皇帝冷笑出喉:“大敵當前,他們母子心思倒多!”

    “陛下別生氣。”她嫻靜地抿一抿唇,“臣妾沒跟她爭,倒不是讓著她。隻是臣妾思來想去,覺得這事也不錯。眼下大敵當前,不免人心動搖,若皇長子身先士卒,軍心民心都能定一定。而若皇長子立下戰功……”

    她頓聲一喟:“那便是立儲,也是應當的。且不論皇長子自己的學識,就是單看宮裏旁的皇子,年齡也都還小呢,儲位哪能這樣一直耗著?”

    他打量著她,神情有些複雜:“你竟還肯向皇後低頭?”

    “臣妾沒有向皇後低頭。”她麵色生硬,“但越是大敵當前的時候,就越要就事論事。臣妾痛恨皇後,無關皇長子,更無關大魏江山。現下能穩固江山才是最緊要的,後宮的這些是是非非都是小孩子過家家,不值一提。”

    作者有話說:

    Swan:臣妾痛恨皇後,無關皇長子,更無關大魏江山。

    ——我搞江山主要是因為恨你本人。

    ——看我給你把江山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