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詔獄
作者:荔簫      更新:2022-07-19 16:47      字數:6506
  第107章 詔獄

    說話間已有宮人搬來桌椅與文房四寶, 唐榆垂眸落座,不再理會任何人, 提筆蘸墨。

    徐思婉一步步地走近他, 沒走一步,都覺得氣力更虛了一重。離他還有半步遠時,她幾欲脫力地跌倒, 花晨險些扶不住,索性他所坐的椅後有靠背,她及時伸手搭住,才勉強站穩。

    她的視線從他肩頭落下去, 依稀看出他正寫下字是她的筆跡。這樣的筆跡, 他曾拿來逗她、戲弄她,她從不在意。卻從未想過, 這字有朝一日會要了他的命。

    皇帝隻心平氣和地坐著, 等著唐榆寫字,好像看不到她的臉色煞白。

    徐思婉腦中嗡鳴不止, 入宮八載,她第一次生出一股不管不顧地衝動。她盯著皇帝,心跳愈發地快,一時想跟他說, 那書信裏沒有什麽和衛川的舊情, 隻是她和唐榆在暗通款曲;一時又幻想自己手裏有一把刀, 那她這便可上前取了他的性命,然後,大不了就是與唐榆一起死於極刑。

    她想, 如果一個人去走奈何橋, 一定很孤單吧。

    他在人世間已經孤單了這麽多年, 她怎麽能讓他自己去走那條路呢?

    可她偏生什麽都做不了。

    秦家滿門的亡魂在天上看著,容不得她這樣的私心,讓她沒辦法在這樣的時候不管不顧地豁出去,陪一個肯為她舍命的人共赴黃泉。

    隻這片刻工夫,唐榆便已寫完了第一頁。他用她的字跡隨意默下了一篇詩文,放到一旁,又換了頁紙,改寫衛川的字。

    待他將這一頁也寫罷,刑部的人也幹回來了。唐榆離席起身,退到旁邊,不置一詞,溫和平靜的模樣就像等先生來評判作業的學生。

    刑部三人上前,為首的刑部尚書拿起那兩頁紙隻掃了一眼便露出訝色,徐思婉觸及他的神情,猛地回神幾分,薄唇緊緊一抿:“盧大人,唐榆對本宮忠心耿耿,本宮不信他會做這樣的事。是與不是,大人可要看仔細了。”

    這樣意有所指的話實不該在這樣的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尤其還是當著皇帝的麵。

    唐榆沉聲:“娘娘。”

    皇帝亦睇她一眼:“坐。”

    徐思婉撐著一口氣不欲理會,不經意間再與唐榆視線相觸時,卻被他眼底深深的擔憂一激。

    她不由定睛細看,可他及時避開了她的目光,她低眉靜了靜,終於走到側旁的位子上,沉默落座。

    死一般的寂靜再度在殿中蔓延開來,刑部三人拿著那數張紙頁再三比對,額上直因重壓而沁出冷汗。上前稟話之時,每個人都梗著脖頸,無一人敢看徐思婉:“陛下……”

    皇帝抬了抬眼簾。

    刑部尚書道:“這位公公所書的兩種字跡,確與適才的信件……是一致的。”

    “不可能!”皇後拍案而起,一時連病中的虛弱都蕩然無存。她滿目的怒色,視線在徐思婉與唐榆間一劃,已顧不得什麽儀態,指著徐思婉怒然質問,“是你……你早有防備,所以讓他練的,是不是!”

    “嗤。”唐榆輕笑出聲,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搖搖頭,從桌上挑出一張紙頁,幾步上前,向皇後一遞,“下奴適才不知該寫些什麽,隻得隨便默一篇文章。這篇《鄭伯克段於鄢》,娘娘若沒讀過,不妨讀上一讀。”

    《鄭伯克段於鄢》裏有一名句,乃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唐榆言畢鬆手,任由那頁紙飄落在皇後麵前,視線一轉看向皇帝,頷了頷首,但並無太多恭敬之態:“車裂之刑,下奴願受。”

    “不行……”徐思婉聲音沙啞,皇後不待她多言,急急在皇帝身前跪倒:“陛下!倩貴妃一貫謹慎,與逆臣藕斷絲連卻讓宮人備下後手也不足為奇,唐榆所書的字跡,並不足證貴妃的清白!依臣妾看,還是該將人押去宮正司例行審過,若他重刑之下仍不改口,倒還有幾分可信。”

    “皇後娘娘這是想用屈打成招來扳倒貴妃娘娘?”唐榆口吻輕飄,似笑非笑的神色間透出嘲弄。

    徐思婉心緒一片混亂,連聽進耳中的話語都變得不真切,好像是從天邊傳來,離得很遠。她於是遲鈍地緩了許久才辨明他們在說什麽,用盡力氣撐著扶手離席,幾乎是下一瞬就跌跪了下去:“陛下。”

    她終是從萬千思緒裏理出了一個可用的說辭:“此事若說是唐榆所為,臣妾橫豎是不信的。但臣妾與逆臣之間並無私情,陛下隻管去查便是,臣妾不怕,隻求陛下不要殃及無辜。”

    唐榆回過頭,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一種不合時宜的喜悅在他心頭泛開,讓他覺得什麽都不必怕了。

    因為他發現,她竟然是真的在乎她的死活的。

    適才在步入長秋宮的一閃念間,他不是沒有想過,自己會不會隻是走了她謀劃好的路。因為她那麽聰明、那麽會拿捏人心,實在不該想不到這樣的脫身辦法。

    隻不過他不在意。這個局他必須要幫她破,哪怕她本就在算計他,他也願意為了她去死。

    可現下,伴著她的一度又一度爭辯,他心底的迷霧漸漸散了。他發現她真的想保住他,哪怕讓皇帝去查她和衛川。

    他心底泛起一重奇妙的感觸,很長一段時間裏,他什麽也顧不上,隻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雖然實在說不上過得好,但卻是值得的。

    徐思婉又道:“若陛下實在對臣妾生疑,臣妾願去冷宮度過餘生。但這樣子虛烏有的罪名……不該牽連旁人。”

    安寂之中,皇帝靠向寬大的椅背,閉目沉吟不語。

    滿座嬪妃都看得出他在遲疑、在搖擺不定,在揣摩皇後和貴妃的話,在掂量整件事的輕重。

    最終,還是對清譽的在意占了上風。

    他睜開眼,眼中的狠厲令人生畏:“命詔獄嚴審唐榆。一應口供,皆須當晚便送來給朕過目。”

    徐思婉麵上血色盡褪:“陛下!”

    他仿若未聞,隻睇著皇後:“這件事,朕希望皇後不要插手了。貴妃清白與否,不當是皇後可以動搖的。”

    末幾個字,幾乎切了齒,對皇後的厭惡可見一斑。

    若在往日,這般態度必令徐思婉慶幸,此時她卻顧不上,眼看禦前宮人上前去押唐榆,她一顆心慌亂到極處,朱唇翕動不止:“唐榆……”

    唐榆平靜如舊,沒有理會那兩名宮人,上前兩步,端端正正地向她一揖:“娘娘保重,下奴……”他扯起一抹她最熟悉的笑,“先告退了。”

    語畢他信步離開,姿態從容體麵,分毫不需人費力去押。那兩名宦官甚至極趕了兩步才跟上他,遠遠看去,就好像他們隻是他身邊的隨侍。

    他走出殿門,陽光灑在他的身上,他那襲鮮紅的袍服突然變得刺眼。徐思婉原是盯著他,不知怎的眼前一黑,身子沉沉墜下去,隻聽花晨疾呼了聲“娘娘!”,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再醒來時,天光已黑。寢殿的一角燃著燈,光火幽幽的,就像很多個唐榆值夜的尋常夜晚,會留下一盞燈以便讀書。

    徐思婉腦中一片混沌,渾渾噩噩地想要撐起身,口中含糊喚道:“唐榆……”

    “娘娘?”花晨聞聲疾步上前,揭開床幔,邊扶她坐起邊道,“太醫說娘娘是急火攻心,娘娘這幾日可不能再動氣了。”

    隻這一句話,徐思婉的思緒驟然清明,想起了白日裏的事,急問:“唐榆怎麽樣了?”

    花晨眼眶一紅:“已被送去詔獄了。詔獄那樣的地方,一旦進去……”

    “你去看看他。”徐思婉攥住她的手,像攥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對她說,“你去看看他,告訴他別犯傻,我會救他。再……再拿些金錠過去,交給詔獄的人……”

    “娘娘……”花晨眼露憂色,打量著她的神情,小心道,“詔獄乃天子親掌,娘娘想給那裏頭的官員送錢,隻怕……”

    徐思婉抿了抿唇:“你便告訴他們,辦差歸辦差,別太磋磨人。他們若肯讓他吃住舒服一些……不論結果如何,我會記他們的恩情的。”

    這話由她口中說出,很是有用。能被一個寵妃記住恩情,日後或許便多一條飛黃騰達的路。

    花晨因而心中有了底,依她所言去取了錢,著人套了馬車,匆匆出宮。

    詔獄就在皇城裏,離皇宮並不大遠。花晨出宮時已是深夜,走進詔獄後先按徐思婉的吩咐見了詔獄的官員,又由獄卒領著往牢室走,很是費了些時間。

    待走到唐榆的牢室門口時,外麵的第一縷陽光已映照下來。唐榆正仰頭透過牢室牆上狹小的鐵窗望向那一縷光,背對著牢門。

    他尚未受刑,隻是那襲象征身份的大紅袍服被剝去了,隻餘一身潔白的中衣褲穿在身上。在清晨的熹微陽光映照下,莫名透出一股仙風道骨的味道。

    花晨遲疑了一下才喚他:“唐榆。”

    聽到花晨的聲音,唐榆猛然回頭,定睛見徐思婉不在,才鬆了口氣。

    他笑了笑,走向牢門這側,睇了眼旁邊的獄卒,隔著鐵柵問她:“娘娘有吩咐?”

    同在宮中謀事數年,花晨現下也心如刀割,緊緊咬了下嘴唇,在輕聲道:“娘娘讓我來跟你說一聲,她說……她會想法子救你,讓你別做傻事。”

    “傻事?”唐榆輕嗤一聲,一字一頓地問她,“她是怕我尋短見麽?”

    花晨被問得一懵,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徐思婉所說的“傻事”或許並非自盡,而是招供。

    但這話當著獄卒的麵自不能說,可她便是不說,唐榆也明白。

    他搖搖頭:“你回去告訴她,讓她別做傻事才是。你就跟她說……”他沉了沉,“跟她說那些信上的每一個字,都是我想寫給她的,我嫉妒衛川與她的少時情誼也已不是一天兩天。如今受下的每一份苦,我都不冤,也不後悔。”

    “唐榆……”花晨淚眼迷蒙,唐榆氣定神閑:“去吧。你要讓她明白,若她真的做出什麽傻事,我隻會更活不下去。她有家人、有念念、有聖寵、有大好前程,她得清楚哪頭更重。”

    “好。”花晨抽泣著點頭,唐榆打趣道:“哭什麽。”說罷就轉過身,幾步走向牢室一角。那角落處堆放著稻草,是供犯人睡覺的地方,他隨意地一坐,一條腿蜷起,胳膊搭在上麵,姿態閑適,“快回去吧,詔獄又不是什麽好地方。一會兒天亮了開始審犯人,嚇人得很。”

    花晨聽得出他在有意逗趣,想扯出一抹笑,卻無論如何也笑不出。隻得用力點點頭,按他說的,轉身離開。

    剛走出兩步,他卻又喚她:“花晨。”

    花晨回過臉,他仰麵倚著牆,唇角猶掛著笑,想了想:“你幫我辦件事,行嗎?”

    花晨忙點頭:“你說。”

    ,

    宮中。

    一連六七日,皇帝沒有踏足後宮半步,更沒有見徐思婉。霜華宮裏的宮人們都變得小心,尤其是一些素日算不上得臉的,看見徐思婉連氣都不敢喘。

    徐思婉也打聽不到詔獄裏的任何事情。雖則她每日都差花晨去跑一趟,但唐榆絕口不肯提詔獄裏問了他什麽,花晨也不肯多說唐榆當下的情形,每每她問起,花晨都隻說唐榆雖受了刑,但情形尚好,吃得住得都還可以。

    這樣的話她本不肯信,她這幾日來,花晨每日回宮都會說唐榆想看什麽書,讓她次日送過去。那些書裏大多晦澀難懂,聽來不是花晨編得出的,多多少少讓徐思婉安心了些。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唐榆這兩個字不知不覺成了闔宮的忌諱。在禦前沒人敢說,在長秋宮無人敢提,在霜華宮裏,宮人們更不敢多言一個字。

    對此無拘無束的,大概隻剩一個念珺。

    她還太小,不明白發了什麽,覺得已有好久沒見到唐榆,就拽著徐思婉問:“母妃,唐叔叔怎麽還不回來呀?我想他了!想他陪我玩!”

    徐思婉不禁眼眶一紅,好在她正將念珺抱坐在膝頭,念珺背對著她,沒看到她神情的異樣。

    她也很快就緩和了下來,柔聲告訴她:“你唐叔叔……大概不會回來了。”

    念珺一怔:“為什麽?他去哪兒了?”

    “他……”徐思婉想了想,心底惡念遞生,麵無表情地告訴她,“他被你父皇弄走了,你父皇不肯讓他待在你和母妃身邊。念念……你不要拿這些去問你父皇,但你要牢牢記得這些事,也要記得,你父皇不是好人。”

    “我知道!”念珺重重點頭,噘著嘴道,“父皇最討厭了!”

    而後就那麽一轉眼,又小半個月過去了。

    入了冬,天氣愈發寒涼。徐思婉聽說衛川已奪下半壁江山,耳邊聽著風聲,心底生出一股冷冽的笑。

    這小半個月裏,皇帝的日子大概也不好過吧。她聽聞他在朝堂上動怒了數次,被訓斥、廷杖乃至革職的官員不計其數,但將領們仍節節敗退,甚至有些直接臨陣倒戈,投靠了衛川。

    這樣的局麵讓他的性子愈發暴戾,直至十月十八,也就是立冬的第四日,徐思婉聽聞去紫宸殿呈奏口供的詔獄官員不知怎的觸了他的黴頭,當場就被拖出去打死了。

    十月十九,紫宸殿終於差了王敬忠親自前來,傳徐思婉去紫宸殿回話。

    王敬忠知她這些日子都在養病,難免病容憔悴,稟話時便沒有入殿,隻在外頭候著,以便她梳妝更衣。

    徐思婉見他這般,心知皇帝大抵是信了她了,便安心了些,喚了花晨月夕前來為她梳妝,收拾妥當就欲出門。

    梳妝時,她仍隻想著唐榆,王敬忠的態度讓她又生出幾許僥幸,期盼能有機會求皇帝饒他一命。

    她因而沒注意到銅鏡之中,為她梳頭的花晨幾度欲言又止。直至她起身往外走,花晨終於再撐不住,猛地撲跪在她腳邊,哭道:“娘娘,奴婢不能瞞您了!”

    徐思婉悚然一驚:“出什麽事了?”

    花晨仰起臉,淚痕在麵頰上延長,望著她哀求道:“一會兒去見陛下,您可……可別再為唐榆爭辯了!唐榆他……他情形並不好,近幾日,奴婢都沒能見到他,他……”

    “你說什麽?!”徐思婉瞠目,猛地攥住她的肩頭,“你騙我?!”

    花晨用力搖頭,哭得愈發厲害:“是唐榆囑咐奴婢這樣做!他怕娘娘為了他,情急之下不管不顧,便想用這樣的法子穩住娘娘。先前……先前奴婢的確是日日都按娘娘的吩咐去見他了,他便每日提一本書,讓奴婢回來跟娘娘說,讓娘娘覺得他既尚有餘力看書,自然一切都好。可……可三五日前,奴婢再去詔獄,他已沒什麽力氣說話,就一口氣告訴奴婢了幾本書,讓奴婢分著告訴娘娘,還說、還說……”

    徐思婉腦中一片空白,見她這樣支吾,才回神催問:“說什麽?”

    “他說讓奴婢不許再去見他了。”花晨泣不成聲,緊緊閉上眼睛,回想著唐榆的話,每個字裏都透出痛苦,“他怕奴婢想起他的樣子太過難受,會在娘娘麵前露餡,讓奴婢別犯糊塗,務必要以娘娘為先,奴婢隻能……”

    她沒說完,徐思婉的身子一軟,花晨臉色一變:“娘娘!”月夕也趕忙上前,將徐思婉扶穩。

    徐思婉黛眉緊蹙,身子半倚著月夕緩了好一會兒,終於勉強平複下來。

    一抹迷離的笑意在她唇角漫開,那笑音苦澀,一聲一聲地沁出喉嚨:“他那點聰明,全用在本宮身上了。”

    她不知該說他太聰明,還是該說他太了解她。

    他怕她穩不住,她那幾日也的確有過許多衝動的想法。但因為他那些隱含“威脅”的話和他要的那些書,她不得不穩下來。

    如今撐過了那一陣,她便已不再會那樣衝動了。

    她雖仍然想救他,但終是明白了,這一切早已覆水難收。

    她怔忪著,伸手去扶花晨。花晨緊攥住她的手,央求道:“娘娘,您若生氣,回來罰奴婢便是了!可一會兒去見陛下,您可不能說錯話啊,唐榆為了您什麽都不顧了,您若有什麽閃失,他的罪便都白受了……”

    “起來。”徐思婉聲音發沉,但多了讓花晨安心的氣力。

    她頓了頓,又道:“我便是為了唐榆也要撐住,咱們都得撐住。”說著瞟了眼花晨的滿臉淚痕,“你去梳妝,本宮先去紫宸殿。”

    說罷她提步就走,花晨長聲舒氣,慌忙起身,依言去洗臉梳妝。

    ,

    紫宸殿中,死寂一片。皇帝焦灼地踱著步子,沒人摸得清他是在想當下的戰事,還是在想倩貴妃的事。

    在王敬忠疾步入殿的刹那,皇帝頓住腳。他舉目看向外麵,眼中的不安一閃而過。隨著倩貴妃入殿,這份不安被他壓製下去,他轉身落座回禦案前,狀似平靜地睇著倩貴妃施禮。

    “陛下聖安。”徐思婉俯身一拜,直起身,清清冷冷地等他發話。

    “阿婉。”他睇著她,“你可知昨日朕杖殺了一個詔獄官員?”

    徐思婉啟唇:“臣妾略有耳聞。”

    他目不轉機:“朕殺他的原因是,他昨日審唐榆時問他,他如何會寫衛川的字,意欲讓唐榆說出你與衛川之間的確有書信往來。朕知道,這是皇後多少開始透了些話進去,才會有此一道,便殺了他。”

    這是在向她邀功麽?

    徐思婉抬了抬眼,心生戲謔。

    “所以這件事,朕不想繼續了,也願意信你。”他頓了頓,眼中多了幾分陰鷙,話鋒陡轉,“可皇後有一句話說得對,你與衛川的事關係重大,總該查個水落石出。”

    她自知他還有下文,神情淡漠,直言問她:“陛下想讓臣妾做什麽?”

    “朕要你對得住朕的信任。”他說著微微俯身,一隻胳膊搭在案頭,微眯起來的眼睛像狠厲的鷹,“朕要你去詔獄見唐榆,不許說別的,直讓他覺得你是私下裏去見他,與他問一個真相。若他隻在你麵前也不改口,朕從此便再不生疑。”

    徐思婉心下一墜,緊接著,卻生出一股狂喜。

    唐榆還沒死,她還能見到他。

    她還以為自長秋宮一別之後,自己就再也見不到他了。

    她原來真的很怕失去他。

    “好。”徐思婉平靜地應了,“臣妾回宮換身輕便的衣裳,就去詔獄。”

    “去吧。”皇帝見她毫無懼色,本已動搖的心弦更鬆動了幾分,安然倚向靠背,“消了這份疑點,待皇後離世,你就是繼後。”

    作者有話說:

    本來以為今天能把唐榆送走

    結果竟然沒寫到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