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相見
作者:荔簫      更新:2022-07-19 16:47      字數:6776
  第93章 相見

    四月末, 又一度大選塵埃落定,而後隻過了短短兩個月, 冷宮裏就多了兩位新人。

    這樣的事其實並沒什麽稀奇, 似乎每一次大選之後都會鬧出些是非。隻不過上一次,正碰上徐思婉入冷宮的時間也還不長,手頭又有許多事情在料理, 便顧不上為這種閑事分神。等她將念珺平平穩穩地接來,心弦得以鬆上一鬆的時候,進冷宮的那位已經不知不覺地香消玉殞了。

    但如今,她卻正閑得慌, 也正好有些消息可以從這些人身上打聽, 省得再差身邊的宦官出去走門路了。

    她於是便讓花晨去問了問冷宮的宮人們,問他們進來的兩位都是誰、哪一年入的宮、為著什麽緣故、現下神誌可還清楚?

    花晨依言去了, 掌事宦官早就巴不得和這位進了冷宮都排場十足的廢妃混個人情, 見花晨尋來,立刻客客氣氣地見了她。

    待花晨回到徐思婉跟前, 一應事宜都已打聽清楚,繪聲繪色地稟道:“其實進冷宮來的不是兩個,是三個。隻是還有位杜少使,從前算不得正經主子, 落入冷宮也就隻依著落罪宮女的身份記了一筆。另外兩位一個是嫵貴人郭氏, 是三年前入的宮;還有一位是晴充衣齊氏, 是今年入宮的新人。聽聞她們是因嫉恨蓮嬪得寵,就想除之而後快。這晴充衣呢,恰是雲南人士, 便想法子弄了一種叫見手青的蘑菇入宮, 托人下到了蓮嬪的湯裏。”

    徐思婉眸光微凝:“這蘑菇有毒?”

    “正是。說是有劇毒, 稍稍喝上幾口就能殞命。”花晨頷首,“但蓮嬪命大,那碗恰因新人入宮的事吃著味,氣不順,宵夜呈進來也沒心思用,便賞給了身邊的宮女,事情就這樣敗露了。陛下對嫵貴人與晴充衣都不上心,次日清晨就下旨將她二人廢入了冷宮,又晉蓮嬪做了貴嬪,以示安撫。”

    “蓮貴嬪。”徐思婉念著這三個字,眼中有了幾分若有所思的笑意,“這人我從前倒聽說過幾次,好似是皇後的人,和瑩姐姐極不對付。”

    “是。可嫵貴人,也是皇後的人。”花晨邊說邊為她添了茶,“看她們這樣狗咬狗,奴婢倒高興。”

    “我也愛看這樣的熱鬧。”徐思婉一哂,“更多的熱鬧,我要她們直接說給我聽。”

    花晨聽得一愣。

    徐思婉抿著茶想了想,問她:“我記得咱們冷宮的廚房都是在同一處,給咱們備膳的和給她們備膳的,應該都是在一個院子裏?”

    “是。”花晨點點頭,“是一方前後兩進的院子,前院存放食材,後院才是正經的膳房。膳房攏共六間,當中有三間是為咱們這邊忙的,餘下三間為旁的冷宮嬪妃和宮女宦官做飯。”

    “好。”徐思婉心裏拿定了主意,笑意愈顯輕鬆,“這兩日你留意一些,爭取在提膳時與這二位身邊的人打個照麵。餘下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花晨一聽就懂了,垂眸福身:“奴婢明白,娘子放心。”

    如此隻過了一日,機會就來了。

    冷宮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地方,一個人進來若病了、瘋了,手頭又沒有銀子,自然隻有等死的份兒。但如今這二位神誌都還清楚,手頭也尚有餘錢,冷宮便按規矩給她們各撥了個粗使的宮女。

    餘下的那位杜氏因位份太低,則淒慘些,身邊沒宮女可用,凡事都隻能自己撐著。

    花晨算準了時間,在晌午提膳時碰見了郭氏和齊氏身邊的宮女,還有杜氏本尊,其中郭氏身邊的宮女正在院子裏和膳房的人理論。

    “兩錢銀子使出去,讓你們置辦個葷菜,就這麽幾根肉絲?你是當我們娘子好糊弄?兩錢銀子都能買上幾斤肉了!”

    掌勺的宦官不疼不癢地笑道:“兩錢銀子幾斤肉,你那是外頭的事吧?冷宮就這個價,愛吃不吃吧。”

    說話間已有小宦官端了菜出來,花晨掃了一眼,其中一隻托盤裏頭有兩道還勉強看得過眼的小炒,該是郭氏使了銀子的結果。另外兩個托盤裏的瞧著就都不堪入目了,菜不知是何時剩下來的,都已不太新鮮,搭著兩個瞧著都硬邦邦的麵餅,這便是冷宮廢妃平素能見得到的飯食。

    花晨沒多說什麽,隻做沒看見。輕車熟路地去尋了素日給徐思婉備膳的廚子,立在門口笑道:“黃公公,我來提膳了。今兒得給您添個麻煩,我們娘子適才突然說想吃些清爽解膩的東西,您瞧著有什麽涼菜好備,給我們添上一個?”

    黃公公聽著眼睛一轉,問她:“拍黃瓜行不行?”

    花晨也想了想:“若有青筍絲,來個涼拌筍絲吧。您上次拌得酸甜可口的那種,我們娘子吃著喜歡著呢。”

    “那個也簡單!”黃公公應得大方,這便轉身忙去了。身邊幫廚的小徒弟自然也沒閑著,先將備好的菜一道道裝進食盒,攏共是四熱、二冷、一湯、二點心,裝了兩隻食盒。

    等他這廂裝好,黃公公那邊的涼拌青筍絲也妥了,亦添進食盒裏去。那小宦官抬頭瞧見花晨就一個人,立時機靈道:“姐姐一個人怕是不好拿,我送送姐姐?”

    “不必了,我一手一個,也就拎回去了。”花晨笑吟吟的,一邊推拒了他的好意,一邊照樣塞了一塊碎銀給他作為感謝。黃公公亦得了賞錢,樂嗬嗬地尋摸了幾塊剛出爐的點心出來,拿油紙包著塞給花晨,“你們幾個姑娘家拿去分著吃。”

    花晨再行道了謝,接過點心便拎著食盒走了。

    不及回到徐思婉的住處,如料被適才見到的那三位擋了去路。

    除卻從前封過少使的杜氏還有些自持身份外,另外兩個本就是冷宮的粗使宮女,沒什麽可在花晨麵前擺譜的,立刻姐姐長姐姐短地喚了起來,央她指點指點,如何從膳房得幾個好菜。

    宮裏就是這樣,不論從前有多尊貴,進了冷宮這樣的地方,首先便要為口腹之欲打算起來。花晨也沒賣什麽關子,大大方方地告訴她們:“說到底,是幾位娘子進冷宮的緣故不一樣。我們娘子並未落罪,隻是為著太後的病情自請入了冷宮來,乃是盡孝,宮裏自然要顧著她一些。不過我們娘子素來與人為善,你們回去大可回話,就說二位娘子若肯與她說說宮裏頭的趣事,她也樂得結個善緣。太多的麻煩咱也不好給膳房那邊添,但一頓囑咐人家多備兩個像樣的菜還是辦得到的,開支自是從我們娘子這邊走。”

    兩個宮女聽得眼睛都量了,半是為著自家主子高興,半是也為著自己。

    依著宮裏的規矩,主子吃不完的菜就賞給下人。徐思婉肯抬手幫幫忙,讓她們侍奉的冷宮妃嬪得兩個好菜,她們也就都能跟著沾光。

    這話倒聽得杜氏不是滋味,她本就是宮女得幸封的少使,比不得大選進來的閨秀們風光。現下看著花晨這樣的作派,隻覺得自己便是得寵的那幾天,也沒比這個宮女過得好。

    她於是不再等那二人,自顧端著一托盤的餿菜走了,口中不輕不重地留下一句:“都是冷宮廢妃,擺什麽架子呀?橫豎都是一輩子也出不去了,還分什麽有沒有罪的。”

    這話落入花晨耳中,花晨也不惱,徑自回到徐思婉跟前,將前前後後的經過都講給了她聽。徐思婉聽罷心裏就拿定了主意,氣定神閑地告訴花晨:“郭氏與齊氏若差人來求見,就告訴她們我改日去看望她們。不論誰差人來,都從今晚開始就給她把菜備好,宵夜再另賞一道點心。至於杜氏那邊……”

    她沉吟一瞬,清冷地笑了聲:“她既然還糊塗著,我就幫她清醒清醒。你去跟掌事的說一聲,就說她衝撞了我,讓掌事的看著辦吧。”

    花晨應諾,領命而去。

    其實徐思婉本無心和杜氏計較,隻是近些日子,關於太後病重的消息傳得愈發頻繁,她走出冷宮便也該快了。既然如此,能多打聽些事情自然是好的,哪怕隻是無關緊要的小事,聽一耳朵也不吃什麽虧。

    既是這樣,從這三人口中打聽就是最簡單的。但她們也實在不值得她去做什麽戲,恩威並施地將人鎮住也就得了,畢竟那三位想來是真的離不開冷宮的。

    是以當晚,郭氏與齊氏的晚膳都成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糖醋小排與一道荷塘小炒。杜氏則被掌事的帶著人,硬是按在院子裏跪了一宿,之後一連四五日起不來床。

    有了這一遭,徐思婉打聽什麽都方便了。她便得以知道太後的身子當真是不好了,如齊氏這樣今年剛入宮的新人,入宮後連去長樂宮磕個頭的機會都沒有,一個個都不知道太後娘娘到底長什麽模樣。

    她還知道了,在思嫣誕下“三皇子”後,宮裏又陸續添了兩個皇子一個公主,其中以芳昭容所生的四皇子最為得寵。而芳昭容雖然不算聰慧,卻實在美豔。郭氏提起芳昭容時說:“她美得毫不收斂,盛氣淩人,就像盛夏裏最烈的豔陽。”

    幾年來後宮的局勢變動與各種大事小情,亦被她摸了個明明白白。郭氏從前做貴人時大概就是個愛嚼舌根的,三年多來的勾心鬥角,她都能說個七七八八。

    七月末,喪鍾終於撞響,宮中的哭聲連成一片。礙於宮規,哪怕是與太後毫無情分的宮人也不得不哭上一場,以表哀思。

    徐思婉聽聞消息後,按兵不動地在冷宮裏等了三日。三日後,仍未見準她出冷宮的消息傳來,她就知太後應是把昔年的允諾忘了,並未留下遺旨。否則太後遺願,底下人必是要立刻照辦才好的。

    這不稀奇,太後在病痛折磨中早已不是那個慈眉善目的老人。這幾年病況愈種,隻會更顧不得其他。

    而她賭的,本也不是太後的慈心。她做寵妃做得那樣努力,最後若要靠太後才能走出冷宮,那可真是使勁沒使對地方。

    第八日,頭七已過。徐思婉在午後聽聞有禦前宮人浩浩蕩蕩地往冷宮這邊來了,就不動聲色地一睃唐榆。

    唐榆心領神會,含著笑蹲身攬住念珺:“念念,叔叔帶你去院子裏捉迷藏,好不好?”

    “好!”三歲的念珺歡呼雀躍。

    唐榆領著她出門,徐思婉很快聽到念珺數起了數,便是在等唐榆藏好。但不待她數到十,唐榆已默不作聲地走出院門,去迎來冷宮傳話的禦前宮人。

    片刻後,一行人在院外地方見了麵。為首的是王敬忠的得意門生,如今也算宮裏數一數二的大太監,可經了王敬忠的叮囑,在唐榆麵前也客氣,見麵就揖道:“哥哥,小的奉旨來給娘子傳個話。太後娘娘臨終時已無力說話,便也沒有遺旨留下,但陛下記掛著娘子,近來正想辦法,隻是太後娘娘剛去,這國喪期……還得等一等。”

    “應當的,應當的。”唐榆垂眸。

    話音剛落,院中女孩興奮的喊叫就蕩出來:“唐叔叔!你到底藏哪兒啦!”

    院外眾人無不神色一變。

    這聲音聽上去太過年幼,宮中年紀最小的小宮女也顯有這樣小的。為首的那宦官瞳孔驟縮,心中呼之欲出的猜測讓他死死盯住唐榆身後未曾關緊的院門。

    他因而甚至沒有注意,在過去的三年多裏,便是他們禦前的人來傳話也從未能離這道院門這樣近。每每來時都會有徐氏身邊的人在至少二十丈外就擋了他們,總說徐氏心煩,無意見人。

    空氣凝滯半晌,這人總算回過幾分神,猶是倒吸了口冷氣,才說出話來:“哥哥,這是……”

    “什麽?”唐榆裝傻。

    那人隻得說得更明白些:“我聽見……有小孩子?”

    “哪有小孩子?”唐榆狀似平靜,眼中卻恰到好處地閃過一抹慌張,接著他上前一步,抬手勾住那人的肩頭,端是在有心阻攔他的近一步探究,“你聽錯了。走,哥請你喝杯茶,陛下前陣子新賞的龍井,不易得的。”

    那宦官啞了啞,終是一個字也沒說出來。他覺得自己撞破了一個天大的秘密,但就算再借他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就這麽衝進去搜徐娘子的院子。

    徐娘子動怒他惹不起。若驚動了小公主,他更受不住。

    那宦官隻覺上好的西湖龍井都喝得不知其味,等一盞茶喝盡,他就帶著人匆匆溜了。一路上他耳提麵命,不許同來的幾個胡亂多嘴,自己回到禦前也隻敢謹慎地將王敬忠請出來,先將始末說給他聽。

    王敬忠剛聽了兩句,臉色就變了:“什麽?!”

    徒弟說出的話,讓他頭皮都麻了。

    ,

    午後,皇後將皇長子叫到跟前,問了問他的功課。

    皇長子如今已十七歲了,生得豐神俊朗,眉目越來越像他的父親。

    這個年紀的皇子,本已可以大婚,接著便是出宮開府。但皇帝至今沒有下旨,這就是要立儲的意思。

    皇後這兩年便很有些春風得意,如今太後又走了,她這個做兒媳的少了一樁煩心事,連氣色都好轉了不少。

    她於是問完功課,就又和顏悅色地叮囑了兒子幾句:“你皇祖母剛離世,你近來行事要更謹慎些,切莫鬧出什麽不合規矩的事,讓人抓了話柄。”

    言下之意,一應喪期不該做的事,就碰都不能碰。

    元玨恭謹頷首:“兒臣明白。”

    皇後點點頭,忽見餘光中人影一晃,定睛一掃,就見聽琴慌慌張張地進了殿來。

    皇後心下生疑,麵上慈愛的笑容不改:“你先去吧。晚上還要去給你皇祖母守靈,白日裏多歇一歇。”

    “兒臣告退。”元玨一揖,就退出了寢殿。

    聽琴默不作聲地立在殿門邊,等他走遠,才提心吊膽地上前:“娘娘,奴婢聽說……陛下往冷宮去了。”

    皇後悚然一驚:“什麽?”

    聽琴每一個字都在打顫:“前陣子那三位……是不值得的,陛下這樣,莫不是……莫不是……”

    隻能是為著徐氏。

    皇後心底生出一股懼怕,怕徐氏真的能出來。

    但很快,她死死壓住了這份不安。

    本朝從來沒有冷宮廢妃重新冊封的先例,不論徐氏是因怎樣的緣故進去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出來了。

    哪怕皇帝色迷心竅,想做出些有違禮法的事,也還有滿朝文武盯著看著,這事由不得他。

    她是皇後,她自知熟悉後宮與朝堂的一切規矩,便也有自信阻止這一切荒唐事。

    又何況,她手裏還有徐氏的錯處——徐氏的出身不幹淨。

    為官做宰的人家收養個女兒本不是不行,入宮參選也有先例。但參選時對養女的身份瞞而不報、更稱以“嫡女”,就是欺君的重罪。

    昔年由於徐氏已入冷宮,那件事才不了了之。現下若皇帝敢接徐氏出來,她便是掘地三尺也要將真相挖得明明白白,讓徐氏怎麽出的冷宮就怎麽回去。

    至於若牽連了整個徐家,那也隻好對不住了。

    她知道徐家世代忠良,可養出這樣一個蠱惑君心的女兒,也怪不得她不留情麵。

    總之,徐氏休想東山再起。

    ,

    冷宮,天子突然駕臨嚇得沿途宮人們一個個矮下去,撲跪在地不敢吭聲。郭氏與齊氏聽聞消息,不管不顧地想要從關押她們的院子裏闖出來,卻被冷宮的侍衛們死死擋住,隻餘一聲聲哀怨的叫喊遙遙回蕩。

    齊軒一路走得很急,急於探究答案,也急於見到那個讓他思念三年的人。王敬忠知曉他的心思,不想多作打擾,眼看徐氏的院門已離得不遠,就帶著宮人們先一步停住了腳,以便他自己前去相見。

    然而一行宮人卻見皇帝走到院門前,忽而觸電般地刹住了腳。

    他本已抬起了手,但心下莫名生出一股怯意。他不知自己在膽怯什麽,過了半晌,卻還是循著心思小心起來,摒著息順著門縫往裏看去。

    隻這麽一眼,他就看到了坐在廊下的那抹倩影。她與印象中好像沒有什麽分別,隻是因為在孝期,她穿了一身素白,看起來更典雅大方了。

    一瞬間,他的心跳變得很快。

    徐思婉對院外的一切心裏有數。

    眼下天光正亮,她坐在廊下雖不足以看清門縫外有什麽,卻也能隱約看到門縫被人遮擋。她不必多想,也知外麵要麽是他差來打探虛實的禦前宮人,要麽就是他自己急不可耐地來了。

    她不必怕皇後聽到消息先一步尋來,因為禦前宮人若連這點輕重都分不清,估計早就已被拖出去打死。

    她任由外頭的人看了一會兒,心平氣和地喚來花晨,問她:“今日的紙錢可備好了?”

    花晨頷首:“娘子放心,日日都按娘子的吩咐備著呢,一日都不敢忘。隻是如今頭七已過,奴婢倒覺得娘子不妨歇歇。總這樣白日裏抄經祝禱、晚上又誦經燒紙,太費神了。”

    “我今日會歇一歇的。”徐思婉笑笑,“今晚燒紙,你帶著念念一起吧。”

    花晨一愣:“娘子?”

    徐思婉輕喟:“冷宮本就陰氣重,她年紀又小,還是女孩子,我不敢讓她在頭七之內接觸這些。可如今頭七過了,陰氣多少消散了些,她身為太後的孫女總要盡一盡孝道。今晚你帶她好好的燒紙,告訴她這是給她奶奶的,隻是要記得注意著點火勢,別讓她傷著就好。”

    “諾。”花晨福身,又言,“奴婢再多備些紙錢吧,隻當是孫女給祖母的。”

    “好。”徐思婉點點頭,手向下一垂,原本掩於袖中的佛珠滑到手裏。

    她轉著佛珠又念了兩句經,念珺在唐榆的慫恿下從屋裏走了出來。她轉頭看了看唐榆,撲在徐思婉膝頭,仰著頭道:“唐叔叔說娘心情不好,念念來哄娘!”

    徐思婉笑了聲:“那念念背詩給娘聽吧。”

    “……”念珺被難住了。

    從她兩歲開始,滿院子的人閑來無事都會帶著她念一念詩。但這麽小的小孩子,記這些本就不大容易,又被徐思婉冷不防地這麽一問,她一下子更想不起來了。

    憋了半天,念珺背了一首《春曉》、一首《靜夜思》。

    “念念真好。”徐思婉將她抱起來,攏在懷裏,徑自倚向旁邊的廊柱,闔上眼睛,“娘小睡一會兒,念念陪著娘,好不好?”

    “喔!”念珺應得悶悶的。

    她不愛這樣乖乖坐著,但感覺到母親今日情緒古怪,就陪著她好了。

    徐思婉閉目假寐,沒過太久,就聽到了院門的輕微響動。

    懷裏的念珺立時扭動起來:“娘,有人來啦!”

    徐思婉隻作未聞,猶自闔著眼睛。

    念珺又喊了聲:“娘,有人!有人呀!”

    徐思婉皺皺眉,攏著她的手鬆了鬆,含糊不清地道了聲:“去玩。”

    念珺從她腿上滑下去,往前跑了幾步,又警惕地停住腳,好奇地張望來者。

    齊軒望著眼前小小的女孩子,隻覺恍如隔世,腳下直打了個趔趄。

    他摒著呼吸,跌跌撞撞地走到念珺麵前,蹲下身,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

    念珺也眨巴著眼睛打量他,對視幾息,他終於說出第一句話,聲音壓得極輕,像是怕驚動了孩子,更像是怕驚動身後熟睡的母親:“叫父皇。”

    念珺縮了縮脖子,認認真真道:“我不!”

    齊軒一怔,卻不惱,笑問:“為什麽?”

    念珺認認真真道:“娘說了,爹才叫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