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複寵
作者:荔簫      更新:2022-07-19 16:47      字數:6469
  第83章 複寵

    崔嬤嬤福身:“諾。”言畢就退去外屋等她。

    徐思婉喚來花晨為她理了理妝容就出了門, 隨崔嬤嬤一並前往壽安殿。

    屈指數算,她已有月餘沒見過太後了, 路上細細問了些太後的病情, 崔嬤嬤聞言蹙眉,長籲短歎道:“暑熱難熬。太後前些日子勉強好轉了些,被暑熱一攪, 又病得厲害了。近來時時腹痛,總沒胃口,夜裏也常輾轉難眠。”

    徐思婉麵露憂色:“太後年事已高,如此實在教人憂心。”

    “是啊。”崔嬤嬤又是歎息。二人邊走邊說, 不多時就到了壽安殿。殿前安寂無聲, 崔嬤嬤領著徐思婉徑直入了殿門,到寢殿門口, 卻有宮女迎出來, 福身道:“貴嬪娘娘安。太後娘娘今日精力不支,雖是想見娘娘, 但適才不知不覺就睡了過去,娘娘您看……”

    徐思婉頷首:“不妨,我等一等。”

    那宮女又福了福:“辛苦娘娘。娘娘請去西側殿稍坐吧,奴婢吩咐小廚房上些娘娘喜歡的茶點來。”

    “好。”徐思婉笑笑, 就依言先退去了西側殿。西側殿算是一方書房, 除卻平日小坐的茶榻案桌之外, 有一整麵牆都是書架。

    徐思婉便去取了本書,徑自坐去茶榻上讀。

    不過多時,花晨沏好茶奉了進來, 先前在寢殿門口碰上的那宮女也送了點心入殿。徐思婉手中的書又讀了兩頁, 外頭忽而響起問安聲。

    不及徐思婉抬頭, 側殿的殿門被信手推開。

    她心弦一滯,手中的書胡亂一合,放到旁邊的榻桌上,起身深福:“陛下聖安。”

    “免了。”他聲音平淡,她眼簾不抬一下,旋即就向外退:“臣妾告退。”

    “倩貴嬪。”他喚住她,她駐足,依舊死死低著頭。

    齊軒自顧落座,打量了麵前許久不見的嬌容半晌,眉宇輕蹙:“朕讓你禁足思過,你好似怨氣很重。”

    “臣妾不敢。”她低著頭,神態恭順之至,口吻卻很生硬。

    他心生不滿,睇著她半晌不言,她亦不多話,頷首隻說:“陛下若無吩咐,臣妾先行告退。”

    齊軒心底一沉,隻覺一口鬱氣壓在心口,見她當真一步步地向外退去,他狠狠咬牙:“你是在與朕賭氣,還是當真有什麽朕不知道的緣故,讓你覺得委屈?”

    她一時怔神,木然不知該如何作答。他幾步走到她麵前,用力把住她的雙肩:“那日漪蘭閣中與徐寶林所言,你都是有意說給朕聽的,是不是!”

    徐思婉心底的慌意一晃而過,轉而抬起頭,不可置信地望著他。

    下一瞬,自嘲的笑音從她喉中溢出,她掙開他的手,退了一步:“陛下都信了對不對……林氏說的話陛下全都信了!現下在陛下眼裏,臣妾就是個工於心計的毒婦,那陛下何不饒林氏一命,隻當是臣妾害了她!”

    “這是兩回事。”他麵色森冷,但盯在她麵上的雙眼熾熱得想要冒火,“你若有委屈,你說便是,朕聽著。”

    “朕聽著”,這聽來已是他極大的退讓了。

    可她要的不止於此。

    她啞笑一聲,笑音淒愴:“林氏幾句話,就讓陛下著惱至此,可見陛下從未信過臣妾。那臣妾寧可不再見陛下,免得癡心錯付,終是傷了自己!”

    “徐思婉!”他第一次這樣連名帶姓地叫她,震怒的聲音在殿中一蕩,令她剛翻至眼眶的淚意也滯住。

    他強忍著火告誡道:“你不要得寸進尺。”

    “得寸進尺?”她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眸中毫無惱怒,唯餘疲憊與失望。

    無聲半晌,她平靜下來,自顧抹了把眼淚,淚痕殘存的臉複又仰起來,望著他啞笑兩聲:“陛下該知道,這是太後娘娘的壽安殿。臣妾是奉命來向太後娘娘問安的,因太後娘娘睡著,才來側殿等候。”

    她越說,口吻越是平靜下去:“陛下就是再信不過臣妾,也總不該懷疑今日相見是臣妾謀劃吧……臣妾不敢抗旨外出走動,更沒有那樣的本事將太後娘娘算計其中,讓她為臣妾辦事。”

    他亦闔目緩了緩情緒,生硬道:“朕並無那樣的意思。”

    “那陛下,又何以會怪臣妾得寸進尺呢?”她癡笑一聲,眼簾怔忪垂下,顯得無力,“今日之事,不是臣妾蓄意想見陛下,不是臣妾欲擒故縱。自林氏殞命那日起,臣妾就已準備好了被陛下關在拈玫殿裏一輩子,又或來日移去冷宮,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可如今……”

    她又笑了聲,搖了搖頭:“臣妾在陛下眼裏就那麽不堪麽?竟連這般一見都要引得陛下生疑。若是這樣,還請陛下這便下旨將臣妾打入冷宮,免得再生誤會。”

    語畢她看看他,見他沉默不言,她就又福了福,再行告退。

    “貴嬪!”他斷喝,她置若罔聞,足下不停。

    “阿婉!”他改了稱呼,她仍無多留之意,轉眼間已至殿門處,她就回身去推殿門,剛推開一條縫就覺身後一沉。

    他強擁住她,任由她僵硬在懷中,死寂在二人間蔓延了兩息,他無力喟歎:“阿婉,朕想你了。”

    好,這是她想要的了。

    但她仍板住了臉,淡泊啟唇:“這是太後娘娘的住處,請陛下自重。”

    “朕知道你近來受了委屈。”他的口吻愈發緩和,“但魏寶林和胡才人,朕罰過了;尚宮局,朕也處置了。你還有什麽不順心,坐下來與朕說說可好?總不能一輩子這樣避著朕。”

    她的情緒恰到好處地也鬆動下來,不再與他硬頂,歎息之間隻有無奈:“陛下想聽什麽呢?”

    “朕想聽你說實話。”他頓了頓,“有什麽朕不知道的隱情,你告訴朕,朕不怪你。”

    這番話中,含了一種無可遮掩的迫切。

    他迫切地想聽她說一個解釋,讓自己有理由不再與她計較,讓他們得以重修舊好。

    這也是她想要的。但一時間她確也禁不住的好奇起來,好奇他對她這樣的眷戀究竟因何而起。

    是因為從前柔情蜜意的相處,還是因為她在床榻上給他帶來的那些歡愉?

    但這終究是不可能問出口的了。徐思婉垂眸覆住眼底的戲謔,身形輕顫了顫。

    他察覺到她的鬆動,手臂便也鬆了兩分,不再那樣強擁著她。她得以在他懷中轉過身,卻仍低著眼睛,每個字都含著輕輕的顫意,呢喃著告訴他:“常言道‘君威不可侵’,臣妾卻從未怕過陛下。但這回,陛下讓臣妾害怕了。”

    “是朕不好。”他無形中又做了退讓,“那日朕火氣衝腦,心急了。”

    她仍自低著眼簾:“臣妾近來時常睡不著,總在想,臣妾是不是做什麽都是錯的,總不能讓陛下滿意。”

    他急道:“這話從何說起?”

    她苦笑:“臣妾心軟時,陛下總說臣妾太善,護不住自己,日後會吃大虧。可臣妾學著維護自己,陛下又怪臣妾心計太多,對臣妾棄如敝履。”

    她說及此出,淚珠再度落下來,抬頭望著他,滿目的迷茫:“陛下想要臣妾怎樣呢?不若明說出來,臣妾日後也好知道該如何行事。”

    “……朕不是怪你心計太多。”他被她責怪的慌張,焦急解釋,“隻是你不該這樣瞞朕,將朕也算計其中。”

    “可臣妾能怎麽辦!”她突然哭得凶了起來,眼淚一湧而出,如同斷線的珍珠串,劈裏啪啦地往下落,“臣妾心裏隻有陛下一個,但陛下心裏……有後宮的那麽多人,林氏、林氏更是侍奉陛下多年的,也曾寵冠六宮……臣妾事事都想與陛下直言,可臣妾不知陛下會信誰。臣妾不能賭啊……林氏她、她想要臣妾的命,陛下明明知道……”

    她哭得泣不成聲,抽噎了好幾度,才將話續上:“陛下明明都知道,卻要怪臣妾有所隱瞞……陛下捫心自問,若臣妾事先說了,陛下一定會相信臣妾麽?況且她們在暗處,臣妾在明處,陛下便是相信臣妾,就能幫臣妾擋開那一次次刀光劍影麽……”

    她越說越是委屈,連連搖頭,又在他懷中掙紮起來。他擁著她不肯放,她奮力地推他的胸口:“現下臣妾隻……隻慶幸自己當時什麽都沒說,可見陛下是不信臣妾的!哪怕知道林氏沒安好心,臣妾不過將計就計,陛下也還是怪臣妾!”

    “阿婉!”他竭力地抱緊她,意欲讓她冷靜。

    她不服輸地強掙,卻在某一瞬忽而脫了力,身子癱軟下去,他雖慌忙地想抱住她,她還是一分分跌坐在地。

    明豔的橙紅色裙擺在她身邊鋪開,她緊緊攥住一團,痛苦地哭喊道:“後宮那麽多姐妹,人人都是陛下的心頭好……臣妾想護住自己這條命,想長長久久地陪伴在陛下身邊,臣妾錯了嗎!”

    他蹲身再度擁住她,無力地回應她的質問:“沒有。”

    她癱軟地伏進他懷中,原本精致的妝容早已被淚水染花,卻還是因為這兩個字哭得更加厲害:“陛下為什麽一句解釋都不肯聽臣妾說!陛下厭倦了臣妾是不是,陛下不喜歡臣妾了……不喜歡了還要來招惹臣妾!”

    這第一句尚是情理之中的怨懟,後麵幾句卻多了胡攪蠻纏的意味。就好像已哭得懵了,一味地沉浸在了難過之中,而後鑽起了牛角尖,愈發地往難過裏去想,再讓自己愈發地難過一重。

    “阿婉……”他一聲長歎,手掌溫柔地撫著她的後背,搖頭沉然道,“朕沒有不喜歡你。”

    在心中盤旋數日的惱火隨著她的哭聲蕩然無存,他忽而覺得自己錯怪了她,又覺哪怕沒有錯怪也是自己的不是,她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那麽罪無可恕。

    這個念頭引得他自言自語般地繼續說了下去:“朕近來也想過,惡事終是林氏所為,你不過將計就計,是朕不該那樣怪你。”

    徐思婉伏在他懷中,啜泣聲仍舊未止,遮掩住的朱唇卻勾起一弧妖邪的笑。

    這句話再重要不過。那些錯處,原是死罪,但她要他割舍不下她,繼而在她這裏給出比旁人多百倍千倍的縱容。

    這份縱容隻要給了,他就會慢慢適應於此,再不知不覺中開始變本加厲。

    一個在帝王懷中享有無盡縱容的寵妃,總是能做許多事情。

    她於是適時地給了他麵子,哭聲慢慢淡去,很快就隻剩了斷斷續續的抽噎。齊軒一句重話都不敢再說,半抱半扶地擁著她起來,看著她哭花的妝,連笑意都變得小心:“洗一洗臉,重新梳妝吧,一會兒還要見母後。”

    “嗯。”她嗓中發出的聲音輕輕細細,點點頭,就往側殿中的妝台走。一隻手卻還抓著他的衣袖,不肯他離開半分。

    他反握住她的手,笑了聲:“朕去給你喚人來。”

    她一下子轉過臉,仍殘存淚意的雙眸一眨不眨地望著他。他因而也不忍心說太多,索性拉著她的手,走到門邊:“花晨。”

    他一喚,花晨忙在外應聲:“陛下?”

    “備水來,服侍你們娘娘洗臉梳妝。”他道。

    花晨應了聲諾,不多時打來了溫水,盛在銅盆中,領著月夕和蘭薰推門而入。

    徐思婉洗過臉坐去妝台前,花晨上前幫她梳妝。妝台旁別無其他地方可坐,皇帝便閑閑地倚牆立在旁邊,隨手執起她剛從她發髻上摘下的一對插梳。

    插梳是純金所製,打成了某種花枝的形狀,上麵簡簡單單的鑲嵌了些珍珠用以點綴。

    他端詳了兩眼,沒分辨出是什麽花,就隨口問她。

    徐思婉抬眸一掃,笑著接回手裏:“是荼蘼。”

    “荼蘼?”他眉心微微一跳,亦笑了聲,“‘開到荼蘼花事了’,宮中多說這花不吉利,你倒不避諱。”

    “有什麽好避諱的。萬般嗟歎都是文人墨客所附,花本身並無這個意思,哪好怪人家不吉利。”說話間花晨剛好將她的發髻挽出了雛形,她將插梳向後一遞,看著花晨為她戴好,複又偏頭望一望他,“若臣妾不提這是荼蘼,是不是還挺好看的?”

    他失笑:“便是知道它是荼蘼,也好看。朕的阿婉傾國之姿,戴什麽都美。”

    徐思婉聞言低頭,笑意嬌怯。心裏戲謔地想,這一雙荼蘼釵子不過是為方氏與鄭氏兩個小卒子打的而已,待她有朝一日湊齊了滿頭金時,可要讓他好好看看有多美。

    ,

    嬪妃妝容繁複,徐思婉收拾停當後不久,太後就醒了。跟前的崔嬤嬤前來叩門,皇帝便與徐思婉一並去了寢殿。太後午覺醒來精神還算好,雖病容疲憊,見他們同來還是笑了笑:“聽聞倩貴嬪近來惹得你不快,倒不料你們還能同來。”

    徐思婉無聲地福身見禮,美眸向側旁一掃,就見他神情局促。

    “咳。”他不自覺地咳了聲,“一些小事罷了,兒子這就解了她的禁足,免得母後心疼。”

    太後不置可否,轉而朝徐思婉招手:“來,坐到哀家身邊來。”

    徐思婉垂首上前,坐到太後床邊,太後凝神打量著她,雖然她已重新梳妝,也還是能捕捉到一抹哭過的痕跡。

    太後心下沉了口氣。

    都說男人受不住女人的眼淚,但後宮嬪妃眾多,隻憑眼淚能讓帝王心疼也非易事。方才她這一覺睡的時間也不是很長,隻這一會兒工夫二人就已重修舊好,可見倩貴嬪本事了得。

    更緊要的是,今日這番相見,本就是皇帝求到她跟前才有的。

    她思及過往,後宮若有嬪妃落罪,輕至罰俸、重至打入冷宮,都會有個說法,倩貴嬪這番禁足卻闔宮都不知緣由,連她身為太後都打聽不到一分一毫的緣故。

    可打聽不到的,往往才是大事。

    想到這一點,太後心中愈發驚異。這說明皇帝即便在震怒之下也在護著她,看起來就像下意識裏不肯失去她似的。

    太後從未見過兒子這樣。

    她倒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妥,因為寵妃總會有的,相較於瑩婕妤那樣的,倩貴嬪總歸出身更拿得上台麵、行事也更得體。

    如倩貴嬪這樣出身高貴的嬪妃,為著娘家,總是行事要更謹慎的,更不會為了博幾分寵愛做出傷及聖體的事。若皇帝一定要有所偏寵,她這個做母親的寧可他寵倩貴嬪。

    太後斟酌著分寸,轉而想到了皇後。

    皇後身為皇帝的發妻,也很得體,更為皇帝誕育了嫡長子。隻是正因誕育了嫡長子,後來又自己玉體欠安,一根弦就繃得太緊了。

    弦繃得太緊,就對萬事萬物都會有敵意。

    太後沉吟半晌,因病而蒼白得厲害的手握住徐思婉的手:“你侍奉皇帝很盡心,哀家也喜歡。哀家叮囑你幾句話,你且聽一聽。”

    徐思婉忙頷首,一派恭順:“太後娘娘請說。”

    太後目光下移,落到她小腹上:“一則是孩子的事。現下宮中皇子公主不多,你要盡力,膝下總要有個孩子才是。”

    徐思婉眼中的恭敬不動,含笑應說:“諾,臣妾記住了。”

    太後又言:“二則,你再得寵也不能忘了,要敬重皇後。她是中宮,又有皇長子,你們若元後與寵妃相爭,總不免兩敗俱傷。哀家是過來人,知道嬪妃們一旦得寵就總不免心思多些,有的是生出不該有的奢求,也有的是怕自己盛寵會遭人記恨,不得不爭。哀家看你是個聰明的,不會那樣庸人自擾。至於皇後那邊……”

    太後頓聲,幽長地舒了口氣:“她也並非沒有容人之量。你若不僭越,她想來不會委屈你。你們能妻妾和睦,才是後宮之福。”

    這回不待徐思婉應話,皇帝已然先道:“阿婉一貫守禮,母後放心。”

    “哀家知道她懂事。”太後笑了笑,“隻是閑來無事,叮囑兩句罷了。”

    徐思婉即道:“太後娘娘的叮嚀臣妾都會用心記著,會恪守妃妾本分,絕不因一己之私讓陛下為難。”

    “很好。”太後麵顯寬慰,略作思忖,命人從自己昔年的嫁妝中取了一副玉飾賞她。

    二人又陪太後小坐了會兒,徐思婉就先一步告了退。回漪蘭閣的路上,行至無人處,花晨壓音埋怨起來:“太後娘娘自己在宮裏大半輩子,卻還是看不懂皇後娘娘麽?說得好像皇後娘娘多麽仁善大度。”

    “這是你沒聽懂。”徐思婉笑了聲,“她若真覺得皇後仁善大度,就不會有今日這些話了。會有這般叮囑,便是她身為人母不肯出事,所以想在其中平衡。”

    是以說出這些,就可見太後不僅知道皇後不簡單,也知道她不簡單。

    隻不過,太後注定猜不到她心底最深的打算。

    沒有人會隨意懷疑她的出身,也沒有人會隨意懷疑皇帝身邊最炙手可熱的寵妃竟想要皇帝的命,這才是她描得最好的一張畫皮。

    ,

    當日傍晚,禦前宮人在徐思婉傳膳前到了漪蘭閣,請她去清涼殿用膳。

    出門時一貫喜歡自己走走的徐思婉這回讓人備了步輦,大張旗鼓地往清涼殿去。

    她被禁足的時日已不短了,宮道上久不見她的影子,這般突然出現,宮人們在見禮間都有幾分詫然。又見她是往清涼殿的方向走,議論瞬間在宮中漫開。

    但這些細由,皇帝自不會在意。她步入清涼殿,他正在殿中踱步歇神,見她進來,一聲苦笑:“原是出了壽安殿就想讓你過來,不料政務纏身,這才歇下來。”

    徐思婉銜笑迎上前:“臣妾倒不妨事,但陛下莫太累了。”

    他搖搖頭,隨口道:“忽而有些急奏進宮罷了,是江南水患的事。”

    水患。

    徐思婉心弦沉了一沉。

    水患、旱災、蝗災、瘟疫、雪災,這些災禍總會有的,鬧得大了天子就要下詔罪己。但其實就算天子德行再好,往往也無可避免。

    平日若有這些災禍,按部就班地治災便是。

    可現下,是一邊起著戰事,一邊鬧著天災。如此一來,大約會兩邊相互拖累,日子愈發難過吧。

    徐思婉盤算著心事,臉上笑意不改,行至他麵前,溫溫柔柔地拉住他的手:“那一會兒用完膳,臣妾陪陛下隨處走走。免得陛下被政事困擾,惹得晚上都睡不好覺。”

    “好。”他一哂,卻說,“用膳不急,你隨朕來,朕給你看些東西。”

    “什麽?”徐思婉淺怔,齊軒不語,拉著她的手走向寢殿。她不解地跟著他步入殿中,繞過門前屏風,就見殿中地上鋪著一大幅堪輿圖。

    再定睛細看,分明就是行宮的堪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