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這麽大的人參,可不好挖啊
作者:司淺淺      更新:2022-07-09 15:42      字數:1747
  第164章 這麽大的人參,可不好挖啊

    蘇庭生夫妻的到來,張家準備了好飯菜招待。

    當然,這所謂好飯菜其實也是比較日常的菜,隻是比以往要多那麽幾個菜了。

    畢竟,張家的家庭條件也不算好。

    吃飽後,張老爺子又拉著問蘇庭生,“這次過來,走了很久的路吧?”

    蘇庭生點點頭。

    不過為了不想讓老爺子擔心,他也說了,自己也是去了一個地方,想著距離他這裏近,所以想來探望探望。

    “這麽多年沒見,看你身體健康,我就很開心了。”

    老爺子笑著點頭,“嗯,在這裏雖然條件比以前艱苦了點,但是還是挺好的。”

    兩人說了些許家常,老爺子也問了蘇庭生媳婦的情況。

    聽說娶的是城裏下鄉的知青,張老爺子有些意外。

    不隻是他,所有人都意外。

    包括蘇庭生。

    當然,他沒告訴老人,沈嬌是怎麽成為他的媳婦的。

    沈嬌之前也說了,這事情也算過去了,不管怎麽說,現在他們是夫妻。

    而說完這些之後,蘇庭生也不忘有求於老人家。

    “對了,張爺爺,這次來看您,我們夫妻倆也有一事求您的。”

    一聽求他,老人有些意外。

    反應過來後,他樂嗬嗬的說道:“說什麽求不求的,有話你就說,跟你張爺爺還客氣什麽?”

    雖然許多年沒見了,不過蘇庭生麵對張老爺子的時候,也的確像是看到了自己爺爺那時候。

    以前張老爺子也經常到他家和爺爺玩,所以蘇庭生自己也沒跟老爺子客氣。

    他把人參的事情簡單說了,也說的是一個朋友給的人參。

    “這人參我們也看不出多少年份,我記得當年你對這些有些研究,能否幫我們看看,看看這人參是好還是不好?”

    對他們有人參這事,張老爺子還是有些意外的,不過還是應聲道:“好,好,我來看看。”

    至於是不是真的有這麽一個朋友,張老爺子心裏也跟明鏡似得,沒點破。

    沈嬌將放在空間的人參帶出來,用包做掩蓋,所以在老爺子和家裏人看來,是她從包裏掏出來的。

    當看到那麽大的還是新鮮的人參的時候,老爺子有些意外。

    “喲,這麽大?”

    他還沒接觸呢,已經感覺到這人參不簡單。

    這不免讓老爺子多問了句,“這麽大的人參,可不好挖啊!”

    蘇庭生點點頭,“的確是,不好弄。”

    他把裝著人參的袋子打開,這次倒沒像給劉掌櫃那樣,怕他碰壞了。

    畢竟,知道的劉掌櫃並不知道他是什麽為人,會不會破壞人參的整體。

    而張老爺子不一樣,他了解老爺子。

    拆開袋子後,張老爺子不敢亂碰,而是喊著外頭的孫子張軍,“去,把我房裏的老花鏡拿出來,我仔細看看。”

    張軍不敢有誤,趕緊進去拿老花鏡。

    而就連他,也是被這根人參的巨大所吸引。

    畢竟曾經也有過很好的家境,包括現在,雖然不如以前了,但是過的也還算如意的。

    這麽大的人參,他也隻在記憶中見過了。

    很快,張軍把老花鏡拿給爺爺。

    張老爺子小心戴上眼鏡,在碰人參的時候,還專門問蘇庭生,“能碰吧?”

    蘇庭生點頭,“能碰,能碰,你隨便碰。”

    可即便如此,張老爺子也不敢亂碰。

    他仔細檢查了一下這人參的根須,還有蘆碗各種。

    他甚至還問了蘇庭生,這人參有多少匹葉。

    聽完蘇庭生說的話後,老人家倒吸一口冷氣,說道:“這人參少說兩三百年了,你這小子,可以啊!”

    顯然,老爺子很清楚,這就是蘇庭生自己弄回來的。

    不過他好奇的是,和帶過來的人參,居然還跟剛新鮮采摘挖出來那樣。

    這個他並沒有詢問,而是又仔細的觀察。

    剛才隻是粗略估計,現在是更精細的查看。

    而老爺子也一邊看,一邊給夫妻倆,包括一旁的孫子解說關於人參的情況。

    “它這葉子呢,最多是長到五匹葉,也就是五片葉子,多長一片就掉一片,所以呢,光看葉子,是判斷不了年齡的,不過呢,野外山裏長的人參,葉子是很難長出來的,所以能上五匹葉的,證明這參齡也不斷了,多了幾百上千年,少也有百年了,再少也會有幾十年,就看生活的環境情況。”

    老人家告訴他們,真正要想判斷參齡的話,得看這個人參的須,蘆碗,皮,還有紋。。

    這須越長越直還韌,為年份長。

    蘆碗越多,年份長。

    然後皮是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而不是白色。

    另外就是這人參上麵的紋理,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則是上好的野山參。

    而蘇庭生他們給的這根山參,這些都有。

    不管是皮,還是蘆碗還是須,都是達到了老爺子說的那種至少兩百年的老山參的模樣。

    而且,算下來可能不止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