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傳球有何不同
作者:宛若戲子      更新:2022-05-27 13:28      字數:3705
  隨著主裁判一聲哨響,2005年秘魯世少賽C組意大利對科特迪瓦的小組賽終於拉開了帷幕。

  笛卡爾在比賽的第一秒鍾就進入了狀態,意大利開球之後,他積極地衝到了前場,一直在禁區前沿附近拿到了足球,然後他背對對方的防守球員準備開始突破。

  可是就在這時候,他的眼角忽然瞟到一道藍色的身影就在自己的斜後方,這時候他猛地驚醒過來,自己已經不是前鋒了,在禁區前麵還有一個自己的隊友等待著自己的傳球!

  笛卡爾想了想,最終還是決定按照羅卡先生的戰術布置把這個球傳出去,雖然不知道這個球穿過去之後情況會怎麽樣,但是笛卡爾還是明白,隻有努力和隊友們形成默契,才能讓這支藍衣軍團走得更遠。

  接到笛卡爾傳球的是意大利的中鋒福蒂。

  這位出身於阿奇雷亞萊俱樂部的小球員剛剛在這個夏天轉會到了威尼斯,在這次出征世少賽之前,他同樣憋了一口氣要在全世界麵前證明自己。

  他也是那些對笛卡爾不以為然的球員當中的一員。

  所以得到這個傳球之後,福蒂並沒有和隊友們再做配合,他直接倚住了對方的後衛強行轉身射門,這腳球打的十分勉強,最後被科特迪瓦的後衛擋出了底線。

  意大利獲得角球,主罰的是他們的右前衛曼多裏尼。

  曼多裏尼開出的角球並不遠,直接想找門前的意大利球員,可惜被科特迪瓦後衛再次頂出了底線,於是他們又一次獲得了角球。

  比賽開始才1分多鍾,意大利就連續獲得了兩次角球,在很多球迷看來,這是極好的征兆,說明他們在場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於是現場的意大利球迷們開始又跳又唱,為意大利加油助威。

  不過科特迪瓦的防守在開場時注意力還是很集中地,第二次開出的角球再度無功而返,意大利不得不開始退防。

  從這次進攻開始,笛卡爾發現自己在整支球隊中的位置仍然和之前的訓練賽沒有任何改變,他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默默躲在後麵組織進攻的人,他骨子裏都流淌著進攻的血液,所以每次當他拿球的時候,他總是會不知不覺的向前帶兩步,又或者在電光火石間傳出一些高難度的傳球,這樣的節奏不僅他自己很不適應,連整個意大利隊的進攻都變得有些雜亂。

  有時候他的傳球其實非常好,進攻隊員往往隻需要接球之後就可以繼續進攻,可是他忘記了自己現在踢的不是前鋒,他現在待的位置是在中場,在這兩個不同的區域,同樣的傳球帶來的後果絕對不一樣。

  如果笛卡爾處在前鋒的位置,那麽他前麵就不會有兩條防線,通常他需要麵對的隻是對方的後衛線,也就是說,如果他傳出精妙的直塞或者是過頂球,那他的隊友接球之後就可以直接麵對門將,這樣的傳球絕對是具有致命性的。

  可是如果他處在中場線的位置,那他麵對的就不僅是對方的後衛線,還要對方後腰組成的另一道防線,那他就算傳出很有穿透力的傳球,可是隊友接球之後還要麵對對方的後衛線,這種時候殺傷力就會下降一大截。

  而且這樣的傳球要求的精度和默契度相當高,就算笛卡爾能夠傳出來,他的隊友們也不一定能夠接到。

  所以很多時候,笛卡爾的傳球看起來像是沒有頭腦的蒼蠅,往往讓他的隊友們無所適從,甚至直接被對方的後衛得到。

  這樣的結果給球場之外的其他人的印象,就是笛卡爾和他的隊友配合非常生疏,失誤太多。

  這也是為什麽羅卡先生一直認為笛卡爾不能融入球隊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和隊友的默契還不夠。

  這種情況在世界足壇還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那就是皇家馬德裏的中場球員古蒂。

  古蒂是一名很有才華的球員,這一點毋庸置疑,皇馬球迷們對他的歡呼和愛戴可不僅僅是因為他對球隊的忠誠,他在球場上飄逸的球風和時不時出現的妙到毫巔的傳球,才是他成為球迷寵兒的真正原因。

  可是這樣一名天賦橫溢的球員,卻經常被人們稱為“神經刀”,不管是在博斯克還是卡佩羅麾下,他從來沒有獲得過主力位置的承諾,弗洛倫蒂諾寧願花天價買來29歲的齊禿,也不願把“金狼”扶正,這又是為什麽呢?

  就是因為古蒂的傳球雖然偶有驚世之作,但是大部分時候他的傳球看起來都很不靠譜,甚至和隊友根本不在一個節拍上。

  難道這就是說古蒂大部分時間腦袋都在犯二,隻是偶爾清醒一下子?當然不可能!“金狼”雖然在球場上表現時好時壞,但從來沒有人把他和“二”這個詞聯係在一起,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他表現如此起伏不定呢?

  其實深入分析一下你就會發現,古蒂表現最好的一個賽季就是在博斯克被抄魷魚前的一個賽季。那時候博斯克神奇的發明了讓齊禿成為虛置左前衛的戰術,實際上就是把齊達內在前場的位置進行了解放,然後讓卡洛斯接管整個左路。

  而在這樣的戰術中,古蒂上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替換下菲戈,因為齊達內雖然名為左前衛,但其實位置一直都在向裏靠,所以古蒂就自覺或是不自覺的被擠到了鋒線的後麵。

  這個意外的戰術卻讓古蒂如魚得水,他在影鋒這個位置雖然沒有展現出超強的射門天賦,但是他的傳球功力卻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他在32場比賽中打入14球,並且還有17次助攻。

  “神經刀”的傳球終於讓皇馬受惠了。

  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和笛卡爾一樣的問題:古蒂更習慣用前鋒的腳法來傳球,而不是用中場組織者的身份來傳球。

  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不需要顧及失誤,他們隻需要在對方後衛做出反應之前用最快的速度把足球傳到空擋,然後製造殺機。這樣的傳球通常需要一定的提前量,也就是說大多數時候它們不是直接傳到隊友的腳下,而是傳到隊友跑動路線的前方。

  而後者卻需要考慮到傳球之後對方後防線的反應,隊友接球之後該怎麽辦,如果失誤了該怎麽彌補?所以這樣的傳球一般都會盡可能的傳到隊友的腳下,至少不能離他們太遠,否則就有可能被對方搶斷。

  因此前者直接而淩厲,往往帶著孤注一擲的亡命氣息,後者卻顧慮重重,寧願求穩也不會輕易冒險。

  所以古蒂雖然身為伯納烏球迷們的寵兒,終究也沒能在心愛的球隊發揮全部的能量。

  而笛卡爾被羅卡先生硬性指定成了核心,卻根本沒有梳理好意大利的進攻。

  因為他們都不是用中場的方式在組織進攻,他們是以前鋒的思維來理解球場上的組織。

  這樣的組織就會出現“神經刀”的現象——大部分時候他們的傳球看起來失誤連連,讓人搖頭扼腕,可是突然一次成功,又會給人以驚豔的感覺,就會被媒體們狂吹為“手術刀般的傳球”。

  毋庸置疑,笛卡爾正處在這樣一個矛盾的轉型陣痛期之中。

  不過還好的是,就算笛卡爾的表現並不如人意,但意大利還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實力在比賽的第21分鍾取得了領先。

  進球的是蒂博尼,為他助攻的是福蒂。

  這個球帶有一點運氣的成分,福蒂的傳球並不到位,但是蒂博尼還是依靠速度強行超車,在對方後衛身後把這個球捅進了球門。

  1:0,意大利的進攻雖然場麵上看起來雜亂無章,但是他們好歹取得了領先,座位上的球迷們再次掀起了巨大的歡呼聲。

  不過僅僅五分鍾之後,意大利就被扳平了比分。

  這次是笛卡爾的傳球失誤,讓對方的後衛找到機會發動了長傳反擊,科特迪瓦前鋒迪奧曼德依靠超強的個人能力長途奔襲,攻破了意大利的球門。

  這個失球讓笛卡爾非常鬱悶,本來他的傳球計算好了提前量,隻要隊友能夠和自己形成默契,就可以在不停球的情況下直接趟球突入禁區,哪知道接球的蒂博尼出現了猶豫,他在跑了兩步之後突然停了下來,讓笛卡爾的傳球直接落到了對方後衛的腳下。

  從技術統計上來看,這是一次傳球失誤,可是笛卡爾心裏卻充滿了苦澀,默契!隻需要一點點默契,這就是一記美妙的助攻啊!

  還好失球並沒有打擊到意大利的士氣,他們在比賽的32分鍾再度將比分超出。

  依舊是福蒂和蒂博尼的配合,福蒂後腳跟妙傳,蒂博尼用右腳都出一記美妙的弧線,繞過了科特迪瓦門將的十指關。

  進球後的意大利球員們興奮的擁抱在了一起,唯有笛卡爾叉著腰神遊天外的站在旁邊,他倒不是不想慶祝,隻是這個進球和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笛卡爾感到有些沮喪。

  比賽很快進行到了40分鍾,上半場眼看就要結束了,笛卡爾還是沒能取得任何亮眼的數據,這讓他自己也開始有些著急了,於是他放棄了節省體能的打算,開始在前場展開了瘋狂的反搶。

  第44分鍾,笛卡爾的積極拚搶為他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他在對方的禁區線前沿約5米處搶下了科特迪瓦後腰的皮球!

  幾乎沒做任何考慮,笛卡爾直接趟球甩開了那名後腰,然後他直接麵對了對方的後防線。

  科特迪瓦的右中衛立刻逼了上來,而這時候意大利的前鋒福蒂還留在前場,所以他們的左中衛不得不貼上了福蒂。

  笛卡爾正準備帶球突破,卻突然聽到福蒂在旁邊大聲喊著:“把球給我!”

  猶豫了一下,笛卡爾還是把球傳了過去,然後他迅速繞開了科特迪瓦的中衛,準備和福蒂來一次二過一的配合。

  哪知福蒂得球之後,根本看都沒看一眼笛卡爾的跑位,他直接轉身強突科特迪瓦的後衛!

  福蒂是一名典型的射手,他的門前嗅覺非常敏銳,可是論到帶球突破,他隻能算是資質平庸,於是在這次進攻中,他踉踉蹌蹌的突破最後隻為意大利帶來了一記高射炮,對方的門將來撲救的動作都懶得做了。

  這次進攻也讓笛卡爾異常憤怒,他等了足足45分鍾,才等到這樣一次天賜良機,可是福蒂隨意地就把它揮霍了!

  笛卡爾強壓住了心頭的怒火,對福蒂喊到:“嘿,剛才那個球你應該回傳給我,我就可以直接射門了。”

  福蒂看了他一眼,沒有做出任何表示,徑直走回了自己的半場。

  笛卡爾咬了咬牙,看著福蒂毫不在乎的背影,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