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賀堅上任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6      字數:3525
  同樣擔心出塞大軍的還有秋雲,他不住上疏,請皇帝下旨警告太原王,要謹慎進軍,萬不可僥幸突進。

  他的不斷上疏,讓皇帝不厭其煩,可又無可奈何,隻好將他的上疏留中不發。

  不過,皇帝還是為塞外之戰作出應對,組成了由前車騎將軍曹晃,秋雲和太尉潘冀,布衣張猛,組成他的軍事幕僚,負責指導塞外作戰。

  在帝都還有一個人也憂心忡忡,那就是延平郡王,糧庫案爆發,田家幾乎被抄滅,但糧食已經無法追回,帝都糧食儲備大幅減少,可以說已經到了危險地界。

  從去冬開始,帝都糧價便逐步上揚,到春天,糧食價格已經翻了兩番,上漲勢頭依舊沒見緩和。

  延平郡王上疏,提醒皇帝注意帝都糧食緊張的情況,告訴皇帝,如果塞外作戰持續下去,帝都再無糧可調。

  皇帝看到這份奏疏,想起糧庫案,不由怒從中起,梁琦奉旨追查糧食去向,同時追繳贓款,暗地裏,皇帝通過穆公公告訴梁琦,至少得追回三百萬兩。

  可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梁琦隻追回了不足百萬兩,然後便不住上疏,稱實在追不回來了,追查糧食去向也沒結果。

  皇帝將延平郡王和蓬柱叫到禦書房,向他們問策,如何解決帝都糧食問題。

  大晉的糧倉主要分布在三個地方,揚州,蜀州,冀州,其中,揚州是帝都的主要糧食來源,蜀州糧食產量雖然高,可道路艱難,轉運困難,所以,蜀州糧食一般就近提供給黔州和雲州。

  “臣查閱了最近十年的糧食運量,要填滿幾個窯,臣認為至少需要五年時間。”延平郡王語氣沉重,每年揚州荊州都要向帝都送大批糧食,這些糧食要滿足帝都數百萬百姓需要,剩下的才能入糧窯。

  蓬柱臉色也不好,眉頭擰成一團,見皇帝看著他,他重重歎口氣:“冀州的糧食要送到並州,還有幽州,青州可以抽調部分糧食,還有荊州。”

  “丞相大人,這些我都考慮到了,荊州的糧食還要支持涼州和雍州。”延平郡王苦澀的打斷蓬柱的話。

  “可以讓蜀州給涼州提供糧食,今年黔州糧食豐收,可以少三成,雲州的也一樣,如此省下來的糧食,可以運到涼州和雍州,還有,荊州的糧食,不用再送到帝都來,直接送到雍州。”蓬柱說道。

  “此言甚是,這樣可以免了道路跋涉之苦,”皇帝麵無表情的點頭:“糧食的事,尚書台和丞相府給揚州盛懷去信,讓他在春稅之後,盡快送來,還有青州徐州的糧食,都要盡快送來。”

  說完之後,皇帝喝了口茶,然後才說:“糧庫一案,審理了幾個月了,梁琦上疏說,已經查完了,銀子追回來九十三萬,你們怎麽看?”

  蓬柱和延平郡王都沉默了,這個數字比期望的相差太多,三百萬的數字,皇帝在小範圍內透露過。

  “朕以為,糧庫案不能結案,必須繼續追查,但梁琦才幹有限,朕打算重新派人審理此案,三位愛卿,你們看派誰去審理此案?”

  書房內又是一陣沉默,皇帝看著蓬柱,蓬柱想了想說:“臣舉薦薛泌薛大人,薛大人此前一直在協助梁琦審理此案,替換梁琦順理成章。”

  “臣讚同。”延平郡王立刻表示讚成。

  “草民反對。”張猛開口道,皇帝扭頭看著他,張猛說道:“薛泌薛大人協助梁琦審理糧庫一案,如果薛泌薛大人有辦法,糧庫一案早就查清楚了,梁琦上疏要求結案,薛大人沒有任何表示,說明他也沒辦法,要麽他也查不清,所以,換薛大人,此案也查不清。”

  皇帝點頭,蓬柱和延平郡王沉默無語,這話無法反駁,皇帝微微點頭:“此言有理,可若不是薛泌,那換誰呢?”

  “臣給皇上舉薦一人吧,”張猛說道:“前廷尉右監賀堅。”

  “賀堅?”皇帝想起這人來,賀堅原任廷尉府右監,此人行事古怪,手段狠辣,有酷吏之稱,在泰定九年,因貪腐去職。

  “此人現在祁門書院任教習,負責教授律文。”張猛說完之後便低下頭。

  “既然如此,那就賀堅吧,讓賀堅複職,不,擔任廷尉府左監,讓梁琦因病修養,原廷尉府左監調任,”皇帝遲疑,一時不知該安置在何處,遲疑一會,才說道:“就請蓬卿安排吧。”

  “臣領旨。”蓬柱屈身領命,張猛已經很快起草了詔書。

  “薛泌麥小年,依舊協助審理此案。”

  旨意很快傳到尚書台,潘鏈咬牙切齒,十分不甘:“賀堅向有酷吏之說,先帝因此將其罷黜,皇上重新啟用,讓其審理糧庫一案,這妥當嗎?”

  “梁琦審理糧庫一案,追回近百萬兩銀子,也算盡心盡力,皇上還不滿意!”

  左辰放下筆,過來拿起廷諭看了看,眉頭緊皺,他非常不喜歡賀堅這人,認為其有違聖人仁道。

  秋雲沒有說話,他心裏很清楚,這是皇上對梁琦不滿,皇上的壓力也很大,出塞作戰,打的是什麽,不就是糧餉,現在朝廷缺糧缺餉,隻能拆東牆補西牆,皇帝希望能多追回些糧餉,九十萬兩,顯然不能滿足皇帝的期待。

  “皇上既然已經下旨了,就按旨意辦吧。”秋雲息事寧人的說道。

  潘鏈心中苦澀之極端,他很不想在這聖諭上蓋章,可現在他已經無法掌控尚書台了,潘冀很少到尚書台來,而且已經明確告訴皇帝,這場仗打過之後,他就要辭去太尉之職,致仕回家。

  潘冀的舉動讓他憤怒不已,自己的親弟弟居然不支持自己,潘家的興衰,難道隻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左辰雖然不甘心,可想了想,也點頭:“秋大人所言甚是,皇上既然下旨了,就按旨意辦吧,這些蛀蟲,就讓賀堅去收拾他們。”

  潘鏈看著那聖旨,知道自己對尚書台已經完全失去掌控,現在尚書台已經成為皇帝的改璽機構了。

  皇上終於達到目的了。

  潘鏈自然不是無能之輩,知道的皇帝的目的,先帝留下的五個顧命大臣,甘棠致仕,潘冀是能不管事就不管,秋雲左辰壓根不會聽他的。

  現在,延平郡王和薛泌入尚書台,這倆人應該看著宗室,自然更不會聽他的。

  愣神了好一會,秋雲和左辰都沒留心,潘鏈最後還是無可奈何的蓋下尚書令大印。

  賀堅四十二歲,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眉宇間還有股英氣,他接到聖旨,當天上疏謝恩,第二天便到尚書台報道。

  這是慣例,四品以上的官員升遷,都要寫謝恩貼,一部分官員上任前還要接受皇帝召見,賀堅就屬於這一例。

  皇帝依舊是在禦書房召見的賀堅,還是太子時,皇帝便見過賀堅,隻是那時不熟,也不敢熟。

  皇帝沒有說什麽,隻是安慰他,讓他盡心做事,不要有什麽後顧之憂。

  “你要記住,朕是你的靠山,大膽去幹,不要去管那些流言蜚語,朕不是那種聽風便是雨的人。”

  皇帝一再鼓勵,賀堅神情平靜,語氣堅定的回道:“請陛下放心,臣絕不會因難退縮,定竭心盡力,為陛下分憂。”

  君臣對奏,時間不長,賀堅退出後,卻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被太監引到另一個院子。

  “賀大人,能重回朝廷,可喜可賀。”

  林公公起身笑嘻嘻的說道,賀堅自然認識這個名聲不顯的中年太監,他連忙抱拳施禮。

  “見過林公公,”賀堅也不避諱,徑直說道:“糧庫一案,時間很長,牽扯頗多,要想徹底查清,恐怕十分困難,皇上的意思,下官還不是十分清楚,還請林公公指點迷津。”

  林公公心裏暗笑,這賀堅也不是蠢人,他示意賀堅坐下,賀堅小心的坐了半個屁股。

  “大人說得不錯,糧庫一案要徹底查清很困難,依咱家的看法,隻要銀子追回來,相信皇上的氣就消了。”

  賀堅恍然大悟,糧庫一案,震驚朝野,此案受到朝野關注,梁琦在這一案子中也算盡心盡力,可皇帝還是不滿意,現在看來,皇上是對追回的九十多萬兩銀子不滿。

  可據他所知,梁琦已經田凝及其兒子的家都抄了,牽扯到的也都抄家了,這才湊足了九十多萬兩銀子,還能從那弄到銀子?

  “田家,就隻有田凝牽扯進來?田凝就隻有三十多萬兩銀子?”林公公慢悠悠的提醒道。

  賀堅恍然大悟,也在心裏倒吸口涼氣,林公公從袖筒裏拿出一卷文書,放在案幾上,一個小太監將文書送到賀堅麵前。

  “這卷東西,大人拿回去看就好,不過,不要給其他人看了。”林公公提醒道,說完他就起身,賀堅連忙起身,躬身相送。

  待林公公出門後,他才拿起那卷文書,隻看了幾頁,便忍不住冷汗直流。

  梁琦因病調養,賀堅閃電上位,繼續審理糧庫一案,閃了帝都很多人的眼。

  暗中關注此案的人心驚之餘,開始有所動作。

  禦史台一個禦史上疏,認為朝廷任用賀堅不妥,賀堅聲名狼藉,先帝時,犯貪腐之罪,故而罷職,用這樣的人來審理朝野關注的糧庫案,非常不妥。

  皇帝看後,不以為意,打算將奏疏留中了事,可張猛卻覺著此事不可小覷。

  “這是有人放出來的試探,看看陛下的反應。”

  皇帝猛然醒悟,略微沉凝,提筆在奏疏上批下幾行,然後交給張猛:“明發邸報。”

  張猛一笑,抱起奏疏出去。

  薛泌也有些意外,他想不明白,就算梁琦下去了,也該自己接替,怎麽突然掉下來個賀堅。

  “大人,這賀堅可是刑名老手,也是撈錢高手,薛大人年青,還不知道官場上這些鬼魅。”

  麥小年的安慰讓薛泌感到寬心不少,便有心看看這賀堅的手段。

  皇上對追回的贓款不滿,這個消息,宮裏早就透露給他了,可梁琦如何弄到這些銀子,他是全城參與,簡單的說吧,能抄的都抄了,該關的都關了。

  田凝田融的家眷,幾個糧庫官員及其家眷都在廷尉大牢,薛泌想不起,還有什麽法子撈銀子。

  但賀堅上任第一天便讓薛泌和麥小年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