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秋歌的判斷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6      字數:3768
  這時張猛緩緩開口:“正是因為判斷吐蕃的目的在西域而不是在涼州,所以才應該增兵,不過,增兵不用太多,三萬,太多了,朝廷無法提供這麽多糧食和銀子,皇上,臣建議,增兵一萬,另外從雍州州兵中調一萬,組成兩萬大軍,由長安大庫提供糧食和武器裝備。”

  現在書房內的眾大臣陣營分明,秋雲張猛支持增兵,蓬柱曹晃反對,皇帝心裏清楚,張猛秋雲是從涼州回來的,對涼州有感情,蓬柱曹晃此生從未踏足涼州,在他們心中,涼州不過是蠻荒之地,戰亂不休,能守則守,不能守則棄。

  皇帝內心裏是傾向增兵的,可增兵就要給糧食軍餉,這些從哪來?可要不增兵,自己登基幾年,就失去涼州,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

  “臣請命,再去涼州,臣,臣,”秋雲有點著急,看著皇帝,下決心似的說:“臣隻需一萬騎兵,一月糧餉。”

  “秋將軍先養好身體吧,涼州窮苦,你要再出點什麽事,朕還要倚重將軍。”皇帝很堅決的搖頭拒絕。

  “皇上!”秋雲懇求的望著他,皇帝依舊搖頭。

  “朕從少府調撥十萬兩銀子,以作軍餉,至於糧食,先從長安大庫調吧,軍隊呢,從邙山大營調五千,讓秦王再從州軍中抽調五千,湊足一萬,交給秦王。”

  皇帝這番部署看上去不偏不倚,可在眾大臣耳中

  “陛下,一萬軍隊的統兵將領是中郎將。”曹晃提醒道。

  “中郎將?”皇帝愣了下,秋雲插話道:“不用,這次的部隊是從各地調去的,秦王不是派了鷹翎衛校尉犀鋒駐守陳倉口嗎,就讓犀鋒統兵,我在涼州時,聽說過這人,領兵打仗很有一套。”

  “好,就讓犀鋒統兵,告訴他,打勝了,朕不吝厚賞;打敗了,”頓了下:“就不要回來了。”

  “臣等領旨。”

  眾大臣退出去後,皇帝心煩意亂的批了幾本奏疏,放下朱筆,愣愣的盯著案幾。

  程公公小心過來,將茶水換下,皇帝忽然歎道:“泰定老將亡的亡,病的病,老的老,朕現在竟然找不出一個可以擔任涼州戰場的主將。”

  “皇上,這秋將軍不是最好人選嗎?”程公公有些納悶的問道:“為何不讓他去呢?奴婢看他的病也不算嚴重。”

  “秋將軍對朝廷忠心耿耿,朝廷借重秋將軍之處還多,即便他身體尚好,也不能去涼州。”皇帝說道。

  程公公沒再多說,隻是哦了聲,然後安慰道:“皇上別著急,這不打仗,就顯不出來,這一打起來,誰行誰不行,一下就瞧出來了。”

  皇帝點頭:“倒是這個理。”

  說著又拿起一份奏疏開始看,程公公端著茶杯慢慢退出去。

  -----------------------------------

  涼州,黃沙關。

  “下去喝點水,吃點東西。”

  滿身血汙的信使,被兩個士兵扶下去,為了送這道命令,九個人隻有他一個人活著到達黃沙關,他的背上還被砍了一刀,幸好不是要害。

  秋歌抬頭看著諸將,駐守黃沙關的除了他的黑豹外,還有州軍何磊部的兩千人,涼州邊軍朱靖所部四千人。

  朱靖與他同為校尉,可在黃沙關,朱靖卻甘願聽他的。

  諸將看著秋歌,可秋歌在看過後,隨即轉身盯著懸掛的地圖,朱靖上前道:“少將軍,這落雁關已破,黃沙關也就破了,咱們得趕緊撤退,否則就被包圍在這了。”

  秋歌沒有答話,依舊看著地圖,朱靖苦笑下,這位少將軍是個領兵的天才,黃沙關外有吐蕃八萬大軍,可這位少將軍卻視若無物,頻頻出擊,每戰必捷,黃沙關在現在安然無恙,傷亡還不到一千人,都是這位少將軍的功勞。

  “你們看,”秋歌終於開口了,眾將精神一振,立刻圍上去,秋歌卻轉身回到帥座上:“端木將軍規定的撤退路線是經狐嶺峽穀,渡過巴曲河,撤到三江口,然後守在那。”

  這是剛才信使送來的命令,眾將都聽到了,朱靖意識到不對,問道:“對啊,怎麽啦?”

  “不能走這條路線,我估計三江口要麽丟了,要麽吐蕃人就在狐嶺峽穀等我們。”

  秋歌語氣平靜,眾將大驚,朱靖連忙問道:“少將軍,這是真的?”

  秋歌點頭:“落雁關失守已經四天了,乞力滿在吐蕃有名將之稱,他統帥的飛獅軍與黑熊軍金牛軍被稱為吐蕃三大精銳,他作戰一向以行動迅速著稱,這四天時間,再加上我們準備和行軍怎麽也要一天時間,這五天時間,足以讓他的部隊趕到狐嶺峽穀,在狐嶺峽穀設下埋伏。所以,我們若走狐嶺峽穀,不說全軍覆滅,至少折損大半。”

  眾將臉色陡變,朱靖眉頭緊皺,看得出,他比較緊張,秋歌掃了眾人一眼:“所以,我們不能按照端木將軍的部署,從狐嶺峽穀撤退,我們走牧山,牧山有小道可通過,我們這八千人馬,一天時間穿過牧山,然後越過紮莫哈河,趕到望川縣休整,然後,我們再看吐蕃人的動向再決定下一步行止。”

  “遵少將軍令。”眾將抱拳轟然答應。

  第二天吐蕃軍斥候看到,關上依舊高掛旗幟,黑豹士兵在關牆上高度戒備,統軍的吐蕃將領心中大安,他沒有急於進攻,隻需要拖住秋歌便可。

  可實際上,當天晚上,秋歌便秘密率軍走入牧山,他親自領軍斷後,關隘上留下的黑豹軍隻有一百精銳,他們要負責牽製吐蕃軍兩天。

  牧山,是黃沙關東北麵的雄山,山道崎嶇難行,隻有一些經驗豐富的獵人才能通過,但秋歌曾經進去過,他十五歲時便隻身一人走入牧山,一年後出山,成功破鏡進入武師上品。在這一年中,他走遍了半個牧山,對這一帶的山路十分熟悉。

  進入牧山後,秋歌又帶著一千黑豹在前麵開路,全軍將士也明白情況的危險,一路上,人人賣力,那怕傷兵都沒一人叫苦。

  經過三天的強行軍,秋歌率領部隊成功穿過牧山,將士們踏上山外草地的瞬間,全軍將士歡聲雷動,人人喜笑顏開。

  秋歌卻沒有那麽高興,冷靜之極的向四周派出斥候,黑豹的斥候都是武士以上修為的士兵軍官組成,那怕就是對上宗師級高手也能結陣對抗。

  派出斥候後,他並沒有命令士兵立刻行動,而是讓士兵們休息了兩個時辰,待斷後的部隊和輜重部隊趕到後,他召集眾將商議下一步行動。

  在秋歌心裏,部隊還沒有脫離危險,吐蕃軍在狐嶺峽穀等不到自己,必定會想到自己率部穿越牧山,但牧山的出口比較多,有三四處,乞力滿要花一到兩天時間來尋找他的蹤跡,但他隻有一天時間,超過一天,大軍就危險了。

  會議很短,大軍順利翻越牧山,極大的鼓舞了全軍將士的士氣,眾將本就相信秋歌,現在更加信任,對秋歌的決定沒有絲毫置疑。

  秋歌讓部隊休息了半天時間,吃過飯後,部隊立刻上路,夜色降臨時,部隊趕到紮莫哈河。

  紮莫哈河並不很寬,順水而下便是三江口,在這裏匯入巴曲河,紮莫河不寬,枯水季也不深,但現在正是雪水融化季,水深且河水冰涼刺骨。

  秋歌沒有理會,派出十二組士兵尋找可以徒涉的渡河點,剩下的部隊立刻散開,各自準備渡河工具。

  長途行軍,士兵們又累又餓,趁著這會功夫,不少部隊開始埋鍋造飯,秋歌見狀立刻命令不準升火,所有軍官士兵一律吃幹糧。

  過了會,十二組士兵先後回來,隻有一隊士兵找到一個可以勉強涉渡的點,秋歌立刻率部過去,在河上很快拉了四條繩索,他把自己的馬讓給了一個體弱的士兵,自己與其他士兵一樣抓著繩子走過紮莫哈河,其實以他的修為,縱身一躍便可過河,但他卻與普通士兵一樣,牽著繩子過河。

  不過,也有人這樣幹,不時有黑影從空中躍過,落在對岸,秋歌也不阻止,相反傳話過去,過河的人立刻組成一個個小隊,向三個方向搜索,五十裏後返回。

  全軍過河後,秋歌依舊不準升火,全軍立刻整隊,向黝黑的東方行去。

  快天亮時,全軍趕到水泡子,這水泡子其實就大一點的水塘,是涼州邊軍養馬的地方,不過這時養馬場空無一人,想來已經撤走了。

  秋歌下令在這裏休整,走了一夜的官兵頓時鬆口氣,正想卸甲,中軍大營又傳來命令,人不許卸甲,馬不準卸鞍。

  各營主將又被叫道秋歌身邊,兩個秋歌的親衛將地圖打開,秋歌看著眾將說:“到目前為止,吐蕃人還沒發現我們,一天一夜,我們走了一百三十裏,吐蕃人一定料想不到我們的行軍速度如此之快,他們肯定還在找我們。”

  在平時,秋歌可以說是個很無趣的人,可一道戰場,立刻象變了個人似的,分析戰情頭頭是道,而且並不獨斷專行。

  “朱將軍,你帶部隊繼續向望川縣轉移,我帶三千黑豹出沙虎口,向三江口行動。”

  “如果乞力滿要在狐嶺伏擊我們,那麽他就沒有足夠的兵力攻取三江口,端木將軍既然讓我們撤到三江口,就會先派人到三江口,三江口城雖然小,可三麵是水,易守難攻,一千人可擋住一萬人的攻擊。”

  “大人,如果三江口還在,我們是不是就按照端木將軍的命令,守在三江口。”朱靖問道。

  秋歌搖頭:“三江口看似有利,可實際上是一塊死地,駐軍最多也就兩千人,吐蕃人如果不想攻占三江口,隻需派一千人盯著三江口就行了。

  另外,三江口有兩條江,後勤補給可以通過水運,可實際上,這兩條江都不寬,吐蕃人可以輕易封鎖。

  第三點,這是最要命的,端木將軍肯定是想到黑豹,希望黑豹可以在吐蕃人攻擊姑臧時,襲擊吐蕃人糧道,可黑豹是騎兵,騎兵是需要奔馳的平原,三江口地形狹窄,不利騎兵馳騁。”

  “可端木將軍要我們去守三江口,少將軍,咱們要不去,這端木將軍要追究...?”朱靖有點心驚,秋歌這是要否定端木正的部署,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這樣公然違抗軍令,若是出了差錯,將來可不好交代。

  “我會把我的部署上報端木將軍,我帶黑豹,到三江口附近尋找戰機。”秋歌說著起身:“朱將軍,你帶部隊到望川,這一路上還有七八十裏路,路上小心點,斥候放遠點,至少五十裏。”

  “明白。”朱靖答道。

  “好,就這樣吧,黑豹集合。”秋歌下令道。

  三千黑豹迅速集結,黑豹大旗迎風飄揚,秋歌象以前那樣站在隊伍最前麵,他隻是看了前排士兵一眼,什麽話都沒說,撥轉馬頭,率先走入晨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