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走進暴風雨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5      字數:3173
  句誕看到倆人,示意他們過去,顧瑋和柳寒都回頭,倆人趕緊上前。

  “坐吧,德光,敬明,進來坐。”

  句誕很隨意,滿臉笑容的招呼倆人進去,晁攸莫齊倆人也沒推辭,柳寒提起茶壺給倆人倒上茶。

  顧瑋含笑看著倆人,晁攸重重舒口氣,看了看柳寒,本想嘲諷兩句,可又覺著不是時候,便改口道:“大人。”

  剛說了兩個字便忍不住苦笑起來,顧瑋微微搖頭,溫和的說:“不急,先喝口茶,慢慢說。”

  晁攸無聲的歎口氣,也覺著口渴,連喝兩杯茶,莫齊倒還好點喝了一杯便放下了,靜靜的等著,知道沒有什麽好消息。

  晁攸抬頭看著顧瑋和句誕,深吸口氣才說道:“這兩天下官按照大人的吩咐,拜訪了梅花書院紫竹書院揚州書院,城外的安平書院,各書院的山長,他們全都拒絕參加,全都反對朝廷的稅製革新,大人,各書院的士子在秘密串聯,要在大人開會那天,到欽差行營請願,要求朝廷收回成命,改弦易轍。”

  句誕神情微變,顧瑋眉頭微皺,柳寒則神情自若,似乎這事與他沒有什麽關係。

  顧瑋輕輕歎口氣,沒有說話,扭頭看著莫齊,莫齊也苦笑下,拿出三份辭呈:“大人,這是功曹韓章,主薄陸奇,督郵虞蔥的辭呈,下官雖然盡力挽留,但他們的辭意甚堅,另外各縣的縣官也在最近兩天陸續前來,卑職不知道會不會還有人辭職。”

  顧瑋再度歎口氣,扭頭看著句誕,句誕幹笑兩聲,歎口氣:“這下,唉,連士子都不理解朝廷的難處,唉。”

  句誕束手無策,隻剩下唉聲歎氣,不知道的人似乎會覺著,他不過是敲邊鼓的次要官員,而不是正式欽差。

  顧瑋淡淡一笑:“陳腐守舊,朝廷推行稅製革新,之所以困難重重,就是因為這些陳腐守舊的思想,無論士林還是門閥士族,將聖人的微言大義,皆拋之腦後,不過,無妨,本官已經料到了。”

  柳寒皺眉問道:“如果朝廷不準他們辭官,會怎麽樣?”

  “不準辭官?”莫齊微怔,似乎還沒遇上過。

  句誕說道:“那還用說,自然辭不了,不過,照這樣下去,他們也不會盡心,對推行稅製革新好嗎?”

  “我的意見是讓他們走,不過,此事要上報朝廷。”顧瑋平靜的說道:“如果,以後有人要辭職,一律照準。”

  “可...”莫齊欲言又止,神情很是不安。

  “沒有什麽了不起,”顧瑋淡淡的說:“朝廷讓我代領揚州郡守,牧守揚州一府,我當在揚州全力推進稅製革新,至於缺額官員,我會向朝廷報告,同時征辟一批希望推進稅製革新的官員。”

  說到這裏,他看著柳寒問:“柳兄覺著如何?”

  柳寒笑了笑:“極好,這世上絕對不缺願意當官的人,不過,人心之戰更重要。”

  “此言甚是,”顧瑋讚同的點頭,隨即皺起眉頭:“這人心之戰,第一劍該如何出?”

  句誕苦笑下,晁攸皺眉思索,莫齊有些迷惑不解,但顧瑋隻盯著柳寒。

  半響,柳寒才開口道:“按我的想法,就從揚州書院開始,大人可以公告天下,在揚州書院辦一個辯難,題目就是稅製革新。”

  此言一出,小亭內的數人震驚萬分,類似這樣的辯難在大晉曆史上曾經有過。道典傳承至今,已經數萬年之久,可這道典究竟如何而來,誰也說不清楚,有人說是仙人所傳,有人說是古代賢人所留,傳承數萬年後,自然而然就分裂了,形成了多個門派,這些門派對道典的認識各不相同,在士林中爭論不休。

  對道典認識的不同,在各家書院特別明顯,帝都的書院眾多,其實按照道典認識,可以分為數派,其中現在最流行的有三派。

  雍涼學派,這一派以長安集賢書院為首,他們主張虛靜謹聽,以法為符,在帝都的代表便是西山書院;

  潁汝學派,這一派以潁川書院為核心,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亂天之經,逆物之情,帝都的東賢書院便是宣揚此派學說;

  荊襄學派,這一派以鬆鶴書院為首,主張天人相映,正心明義,這一派在帝都的代表便是龍門書院。

  這三派是現今大晉士林的主要學派,除了這三派外,還有數十個小學派,什麽竹林學派,臨湖學派,翠崗學派,等等,這些小學派也有支持者和研究者,但一直不是主流。

  大晉辯難盛行,與學術流派眾多有很大關係,每每兩派學子相遇,必定有一場辯難,每次辯難,雙方的支持者都蜂擁而至,如果能在辯難中出彩,那就揚名天下,曆史上不乏其人。

  句誕神情複雜,晁攸有些擔憂,莫齊則很期待,隻有顧瑋神情自若,含笑點頭:“還是柳兄明白我。”

  “以大人的名聲,這揚州各地的士子還不蜂擁而至,這場辯難想來十分精彩,大人之名,必將流芳百世,”柳寒讚道:“不過,這場辯難之後,大人便再無退路。”

  句誕輕輕舒口氣,微微點頭,顯然讚同柳寒的判斷,晁攸和莫齊略想了想才明白過來,他們的神情複雜,莫齊有些遲疑。

  “敬明,怎麽啦?難不成,你要辭職?”顧瑋眼尖,立刻察覺莫齊的心思。

  “哪能,”莫齊苦笑下:“我是在想,大人到時的風采。”

  “風采不敢想,”顧瑋輕輕歎口氣:“稅製革新,朝廷沒有退路,我顧瑋自然也沒有退路,諸位大人也沒有退路,稅製革新若是失敗,我們都要向朝廷領罪。”

  小亭內的眾人頓時沉默了,所有人都知道的事,隻是沒人將這話挑明,朝廷對稅製革新寄予很高的希望,如果揚州成功了,將在全國推行,就象鹽稅革新那樣,現在陳宣就在冀州推行新鹽製,下一步就在產鹽區河東推行。

  “所以,我們必須成功,不管是為了朝廷,為了天下黎民百姓,還是為我們自己,我們都必須成功!”

  顧瑋站起來,昂首望天,一襲白衣,隨風飄蕩。

  “我顧瑋,為天下百姓,願一身擔之!”

  這一刻,顧瑋雄心萬丈,多少年了,為了實現胸中抱負,他奔走天下,可惜響應寥寥,故而不得已投入潘鏈門下,希望以朝廷之力,推行仁政,以解天下黎民之苦。

  隱忍多年,終於可以一展抱負,顧瑋想明白了,他要走入風暴!迎接這場風暴!以這場風暴為起點,走到大晉權力的最高層,革除弊端,造福天下黎民!

  晁攸欽佩的望著他,莫齊羨慕的看著他,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胸中同樣激情蕩漾。

  “下官願追隨大人,為天下黎民百姓福祉而戰!”

  晁攸一躍而起,大聲叫道,莫齊也站起來:“大人說得好,下官願與大人共進退!”

  句誕心情同樣一蕩,那瞬間,他也深受鼓舞,為天下黎民百姓,可這絲激動隻在他心中微微一蕩,而後迅速消失。

  他微微一笑:“說得好,弘道兄,朝廷之望,百姓之望,都在咱們身上。”

  輕巧一句話,點醒顧瑋,這欽差行營最大的大佬是他句誕,顧瑋自然聽懂了,回頭微微一笑:“大人說的是,這一次,咱們不僅要勝,還要勝得他們心服口服。”

  “到時候,兩位大人出馬,舌戰江南群賢,千百年後,依舊是一段傳奇!”柳寒大笑。

  “怎麽,柳兄不打算露麵?”顧瑋含笑問道。

  柳寒嘻嘻一笑:“你讓我殺人,我能辦到,讓我去與那些山長辯難,大人還是饒我了吧。”

  “柳兄三篇,帝都紙貴,對道典想必有獨到的見解。”句誕笑道。

  柳寒沒一點羞愧,痞賴的答道:“詩詞乃小道,我有自知之明,那些山長一輩子都在研究道典,我哪敢與他們坐而論道,這事,還是兩位大人出麵為好。”

  句誕一笑,晁攸和莫齊心想這該是實話,對柳寒的觀感大為好轉,顧瑋卻微微搖頭:“柳兄自謙了,一理通百理通,柳兄精通商賈之術,世人不知,其實這商賈之術也是道典推崇的。”

  晁攸莫齊微微皺眉,倆人都研習道典多年,這道典何曾有商賈之術?莫齊職位低,隻敢將疑問放在心上,晁攸張嘴就要問,可想到柳寒,便又不好問了。

  “大人這是罵我,還是誇我?”柳寒眨巴下眼睛,反問道。

  顧瑋爽快一笑,沒有再說,衝外麵吩咐道:“拿紙筆來。”

  一直在外的小童很快拿來紙筆,顧瑋吩咐說:“我說你寫。”

  小童規規矩矩的坐在邊上提起筆,顧瑋略微沉凝:“當今天下,隱憂重重,外有胡人作亂,內則流民成災,百姓困頓,皇上心憂。

  為解天下之難,朝廷欲在揚州行稅製新政,然士林議論紛紛,至政令難行,國策難施,瑋心急若焚,故欲與揚州諸位賢者於十日之後,在揚州書院相會,共論新稅製之利弊!”

  顧瑋的話簡短卻透著無邊豪氣,竟是要單挑揚州的讀書人,可以想象,這要貼到各書院,還不讓那些傲氣衝天的士子們群情激昂!

  這場辯難勢必精彩!勢必載於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