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天下之害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5      字數:3547
  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怪,比前世曆史上的士紳不納稅還過分,柳寒其實看過朝廷稅製革新方案,這個方案有點類似攤丁入畝,不過比攤丁入畝要粗糙。

  西域那些被他控製的國家都實行一體納稅,主要收土地稅和交易稅,那怕國王也要交稅。

  “國王也要交稅!”顧瑋顯然有些驚訝,他不相信的看著柳寒。

  柳寒點點頭:“對,曾經有些國王不想交稅,但民眾不答應,所以,有幾個國家動亂之後,國王被廢黜,重新立了個國王,這個國王是讚成交稅的。”

  這話很簡單,可裏麵有多少腥風血雨,顧瑋不用想就知道,可這正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顧兄不希望流血。”柳寒笑道,顧瑋苦笑下,沒有否認。

  “這個很難,”柳寒很坦率,他略微斟酌下用詞才說:“任何體製都有利益獲得者,體製革新,勢必損壞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就是反對者,就像現在,朝廷推行稅製革新,這損害了士族門閥的利益,他們肯定反對,而顧兄又采取了錯誤的方式,對他們的要求一再讓步,這給了他們希望,再加上盛懷強硬反對,所以,他們的立場就變得更加強硬,所以,顧兄,你一開始就錯了。”

  顧瑋依舊沒有說話,眼神卻是若有所思,柳寒也不理會,徑直說下去:“朝廷推行稅製革新,卻沒有說稅製革新的目的,或者立意,並沒有對天下人說清楚,顧兄在士林中小有名氣,為何不在這上麵作點文章。”

  顧瑋悚然一驚,舉手拍額,連呼失策失策,然後問:“柳兄既然說起立意,以柳兄所見,這立意當如何?”

  柳寒輕輕歎口氣:“聖人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朝廷要出征塞外,糧食要百姓出,力夫要百姓擔,戰場廝殺,也是百姓子弟,那些門閥士族子弟呢?美人醇酒,冥想玄修,玩物喪誌。”

  “可聖人也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顧瑋分辯道。

  柳寒搖頭,打斷他說:“聖人之意不能曲解,勞心勞力之分不是天然的,勞力者,若努力,可變為勞心,同樣勞心者,若不學無術,則為人所治,聖人有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聖人從未說過,君子之澤,萬世恒傳。”

  這些都是記於道典的聖人大義,但柳寒的解讀卻與當代的主流解讀大有不同,可聽在顧瑋耳中,卻十分中聽。

  “其次,門閥士族不納稅,對朝廷的危害更重,朝廷稅收為何逐年減少?很簡單,這些減少的稅收都在門閥士族手中。士族門閥不納稅,朝廷用度日增,全都加在百姓身上,百姓的稅賦越來越重,百姓隻能賣地,自己再租種門閥士族的土地,如此,朝廷可納稅的土地越來越少,稅收也就越來越少,更過分的是,門閥士族還將手伸到商業上,這揚州一地,有多少酒樓,多少鹽場,多少絲綢布匹作坊在門閥士族手中,於是朝廷的稅收進一步減少,朝廷為了保證稅收,隻能將減少的稅賦加征到百姓頭上,於是百姓不堪其負,隻能賣地賣酒樓賣作坊,於是,朝廷的稅賦進一步減少。

  老有人在說,祖宗規矩,祖宗規矩是什麽?八百年前,太祖定下了規矩,可八百年過去了,太祖的規矩還要一成不變?八百年前,太祖時,天下有多少人?現在天下有多少人?

  更何況,太祖還定了,門閥士族不能經商,現在的門閥士族有幾家不經商的!這個時候,他們為什麽不提祖宗規矩了!”

  顧瑋聽著,神情越發沉重,眼神卻漸漸明亮起來,忍不住大聲叫道:“這就是天下之害!對,柳兄說得好,這才是天下之害的本源。”

  顧瑋站起來:“百姓失地,要麽給士族門閥種地,要麽淪為流民,士族門閥乃天下之大害!”

  柳寒微微點頭,糾正道:“應該是士族不納稅,乃天下大害,應該承認,士族多數讀過書,是大晉的精英,但不納稅,危害太大,關鍵的是,多數士族還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所以,顧兄要做的是,首先將道理給大家講清楚,至於稅改,則應該采取強力推進。”

  顧瑋點頭,隨即皺眉:“強力推進?唉,我就擔心,折損過大,損了江南讀書人的根。”

  柳寒大笑:“顧兄宅心仁厚,可惜,他們是聽不進去的。蓬柱在陳國,開始不一樣不想流血,可最後呢,還是不得不流血,而且還流得更多。”

  顧瑋苦澀的歎口氣,看來揚州的事已經無法善了,可這樣作,勢必天下震動,士族會有什麽反應呢?當年邵陽郡王,以王爺之尊,推行改製,最後落得身死政滅。

  前車可鑒!

  柳寒看著顧瑋,顧瑋振奮之後,又有些遲疑,顯然考慮到一些問題,略微思索便大致明白他的想法,心裏不由歎口氣,看到問題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需要勇氣的。

  今晚,說了不少,其實是點醒他,這幾個月,他們在揚州浪費了不少時間,像個沒頭蒼蠅似的,四處亂撞,最後還是不得不走回頭路。

  走回頭路,是因為無路可走。

  如果以前老黃告訴他,士族力量強大,即便皇帝也不免束手束腳,這幾月,他完全認識到這種強大,他們可以抵製皇帝的命令,而且是明目張膽的。

  燕家這皇帝當得可真憋屈,柳寒在心裏嘀咕道,這與他的認識完全不一樣,前世看到的那些電視小說,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幾乎想作什麽就作什麽,可現實卻是,皇帝束手束腳,一個州刺史就可以擋死他的政策,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麽意思。

  “有一點,我一直沒想明白,”柳寒看著顧瑋,顧瑋眉頭微皺,不解的看著他,柳寒遲疑下才問道:“這盛懷為何要死阻稅製革新?他就不怕將來皇帝砍他的腦袋?”

  “他當然怕,”說起盛懷,顧瑋毫不掩飾他的輕蔑,冷笑著說:“但陸虞,甚至還有豫州冀州的門閥,還有他的出身,老師,同窗,都逼得他不得不阻攔,得罪皇帝,他還有辦法免了殺身之禍,可若得罪了士族,天下可就沒他的容身之所。”

  柳寒禁不住有些咂舌,他原以為盛懷是在陸虞等揚州門閥的支持下對抗,現在看來,他對大晉的士族了解還是太少了。

  接下來,柳寒也沒再說什麽,反倒是顧瑋有些顧慮,他也沒隱瞞,直接告訴了柳寒。

  他的擔心很簡單直接,皇帝能不能堅持下來,萬一中途有了變化,他們就成了犧牲品。

  在今晚之前,柳寒肯定會回答不會,可現在他不敢保證,皇帝可以翻雲覆雨,他的腦袋可隻有一顆。

  顧瑋見狀,心中的猶疑更甚,喝了半壺冷茶,顧瑋才又幽幽的說:“我還有一個擔心。”

  柳寒微怔,看著他,顧瑋歎口氣:“如果他們明目張膽對抗,我還可以名正言順的反擊,可若他們來軟的,比如,讓弟子門生全部辭職,整個揚州就會癱瘓,稅製革新就推行不下去。”

  “全部辭職?”柳寒驚訝得眼睛溜圓,這簡直難以想象,揚州多少官員,全部辭職,這....。

  天方夜譚!

  顧瑋點頭,這種事在大晉的曆史上沒有發生過,但在前朝大周的曆史上發生過,同樣是皇帝和士族衝突起來,結果士族讓兩州的門生子弟全數辭職,不過,這事在事後皇家沒有記載,士族也刻意沒有去記。

  柳寒還在震驚中,顧瑋也覺著不太可能,他是從一本孤本中看到的,這都過去一千年了,應該不可能了。

  “或許是我多慮了。”顧瑋勉強笑了笑。

  “十人九心,百人千念,這麽多人,要一條心,那有那麽容易,除非有人居中聯絡,或給出更大的利益。”柳寒也點頭表示讚成。

  隨後,他起身對顧瑋說:“我巡查一下,這個時候,可不能出事。”

  看著柳寒的背影,顧瑋的神情掩飾不住的欣賞,一個商人,一個武夫,居然有此見解,實在罕見,真想知道,是誰能教出這樣的人來。

  這麽多年,在天下奔走,欲救民,卻無路,去過很多書院,見識過很多人物,可如柳寒這樣的,還從未見過。

  江山代有人才出,聖人之言,誠不我欺!

  默默的看著,心潮起伏不定,渾然不知一個小小的身影已經悄然站在邊上,靜靜的守在那。

  顧瑋的請帖送到各府,本就暗潮湧動的揚州頓時熱鬧起來,商人們奔走各家門閥,碼頭上不時有船靠岸,下來的全是掌控揚州各地的家主們。

  內衛們緊盯著揚州各家的動向,柳寒借口兄弟會有作亂跡象,命虎賁衛接管了揚州城防,揚州城的郡國兵則被重編,水麵上,水師全數出動,在各地巡查。

  揚州內外,風聲鶴唳。

  岸邊的梅林裏,王澤素衣披發,春風吹佛,亂了發絲,卻沒有亂了琴音,偶爾抬頭,嘴角噙笑,江麵上,船如織,

  碼頭上,又一條快船靠岸,早就等在邊上的人迎上去,下船的老者什麽話也沒說便上了馬車,幾十個家丁簇擁著馬車離開碼頭。

  揚州刺史府和揚州郡守府都安靜著,郡守沙昊走後,朝廷並沒有任命新的郡守,而是讓顧瑋暫時兼任,但顧瑋主要精力都在稅製革新上,因此他也就是掛名,主要是欽差行營主薄莫齊主持。

  顧瑋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沙昊離任後,揚州郡郡守屬官幾乎全數提出辭呈,這個時代的官員任命方法是主官由朝廷任命,比如郡守太守到丞相,下麵的屬官主薄長史等,都是主官自己挑選後向朝廷舉薦,而朝廷也不會駁回,這就讓主官和屬官的命運捆在一起,一般主官離任後,屬官也隨即交接職務,離任而去,而屬官犯罪,舉薦的主官也犯罪。

  所以,莫齊一上任便要處理這些辭呈,他的做法很簡單,把這些屬官全叫來,告訴他們,朝廷還沒任命新太守,顧大人隻是暫時兼任,所以,他們的辭呈由朝廷新任太守來處理,但在此期間,他們必須恪盡職守,否則一旦有所錯漏,將按朝廷法規治罪。

  這讓那些本就對稅製革新不滿的郡守屬官們忿忿不平,可也沒辦法,隻能勉強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