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人事紛爭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5      字數:3653
  蓬柱立刻大聲支持,薛泌也隨即支持,張猛卻輕輕歎口氣,皇帝立刻注意到,眉頭微皺,有些不悅的問:“張卿,你是怎麽想的?”

  張猛平靜的說:“盛懷必須拿下,顧瑋在奏疏裏說得很清楚,這次的九百萬兩銀子是未來三年的鹽稅收入,簡單的說,未來三年,朝廷將不會在揚州收到一兩銀子的鹽稅,所以,未來三年,朝廷的稅收將會少一大塊。

  為了彌補朝廷稅收,他建議整頓揚州絲綢棉布,還有鐵器等稅收,皇上,這個建議很好。

  拿下盛懷,臣是讚同的,可問題是,僅僅拿下盛懷就行了嗎?盛懷在揚州十年,與揚州的門閥士族,各郡縣官員,上下盤根錯節,還有,他與冀州和青州的門閥力量,都有交往,皇上,臣建議,暫時不要作決定,將顧瑋的彈劾交禦史台,看看反應再說。”

  皇帝微怔,穆公公心中暗驚,迅速抬頭看了看張猛,皇帝沉凝思索,蓬柱冷笑道:“這交給禦史台,那些家夥還不一湧而上為他脫罪!有這個必要嗎!”

  薛泌則皺眉思索,穆公公提供的證據是不能交給禦史台的,一旦交出去,那些朝臣和士林,一定會調轉槍口,對準內衛。

  可僅憑顧瑋的彈劾,可以搬到盛懷嗎?薛泌覺著不太可能,盛懷出身士族,顧瑋出身庶族;顧瑋在士林名望雖高,可盛懷在門閥中的勢力更大,比較而言,盛懷的勢力更強。

  “還有,”張猛斟酌下,又說:“皇上,京兆尹人選暫時不宣布,讓吏曹舉薦人選。”

  穆公公眉頭微皺,有點不明白,這張猛是什麽意思,落武其實是個不錯的人選,可讓吏曹舉薦人選,這個職務恐怕落不到落武的身上了。

  張猛這是要作什麽!!!

  穆公公感到迷惑不解,皇帝也有些迷惑不解,他噴著粗氣,看著書案上的情報,很是不甘。

  “景略太小心了!”蓬柱搖頭說:“皇上當乾綱獨斷,若交給吏曹和禦史台,可以斷定又是一場混亂,勢必影響涼州和塞外的戰事。”

  沒等張猛說話,皇帝點頭:“蓬卿說得對,此時政局當穩,就這樣,薛泌,擬旨!”

  薛泌沒說話,立刻草擬聖旨,張猛隻是輕輕歎口氣,穆公公眉頭微皺,小心的試探道:“皇上,老奴以為,張先生所言甚妥,就算交給尚書台議一下,也沒什麽,不會影響涼州和塞外。”

  張猛衝穆公公點點頭,蓬柱正要反駁,皇帝不悅的喝道:“朕意已決!就這樣了,你先下去,整理下盛懷的罪證,同時,內衛也作點準備!”

  皇帝的話不重,可穆公公額頭卻冒出一層細汗,連忙領旨,躬身退下。

  出了養心殿,穆公公長歎一聲,黃公公小心的扶著他,低聲安慰道:“幹爹,沒事,皇上隻是最近有點心煩。”

  穆公公苦笑下搖頭,歎口氣:“老了!老了!”

  黃公公依舊很小心:“幹爹,兒子看,皇上和先帝不一樣,皇上畢竟年青氣盛,行事剛猛了些。”

  穆公公沒有答話,目光渾濁的看著恢宏的宮殿群,秋日的陽光照耀下,宮殿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聖旨送到尚書台,潘鏈接過聖旨,眉頭擰成一團,由於戰事正緊,潘冀和秋雲曹晃都在尚書台,沒有立刻離開。

  兩道聖旨,第一道,任命落武為京兆尹;第二道,將揚州刺史盛懷檻送帝都,交廷尉府審理。

  兩道聖旨,兩張輕飄飄的紙,卻讓潘鏈感到奇重無比。

  “不是,讓我們議議嗎,怎麽這麽快就下旨了!”左辰有些不滿,唬著臉說:“不行,這令不能蓋!”

  皇帝的聖旨沒有附尚書令的印,就不算聖旨,就是封回;一旦發生封回,就是震動朝野的大事!!!

  潘鏈苦笑下:“諸位大人,大家怎麽看?”

  甘棠剛受了皇帝的訓斥,沒有開口,秋雲眉頭微皺:“皇上剛讓咱們議下京兆尹人選,這就拿出人選,皇上倒底什麽意思?”

  “落武?”甘棠歎口氣:“他一直在太學,調到禦史台不過一個多月,便丁憂,完全沒有牧守一方的經驗。”

  說著甘棠搖搖頭,顯然不讚同,左辰也點頭:“對,落武不合適,當讓吏曹重新擬定人選。”

  “吏曹重新擬定人選,現在恐怕來不及了,”潘鏈想了下問:“諸位看原渤海郡郡守孫觀如何?”

  秋雲心中暗罵,別人不知道,他恰好知道,孫觀前段時間給潘鏈送上厚禮,據說有十萬兩銀子之多,想到這裏,他忽然心念一動,眉頭忍不住擰成一團。

  潘冀低頭想了想:“落武還是合適的,京兆尹這個人選需要剛正,陳宣其實是恰當人選。”

  “我看,”曹晃突然開口道:“陳宣在京兆尹上太久,得罪太多人,調動下,皇上有保全之意,不過,調任冀州,我看不妥,他是南方人,我的意見是調到揚州擔任刺史,孫觀調任冀州刺史,京兆尹,我的意見是讓禦史右丞周瑁出任京兆尹。”

  曹晃為前車騎將軍,泰定帝時,先是協助泰定皇帝反擊鮮卑,可在十多年前,他突然致仕,在帝都城西的莊園內修養,直到前段時間,新君才重新啟用,但也沒給他正式名稱,隻是讓他入尚書台,協助處理朝政。

  曹晃在軍中有極高的威望,連聲望甚高的秋雲都在他之下,當年秋雲沒領軍,方回段昌還隻是軍中後起之秀,他已經在中樞,負責統籌全局,全麵指揮反擊鮮卑的戰爭。

  重新入朝,曹晃沒有絲毫陌生,也沒有絲毫避諱,他的這番話,不但將剛送來的聖旨駁回,而且連剛才皇帝已經作了的決定,也一並反對了。

  秋雲眉頭微皺,尚書台並不是行政機構,而是決策機構,具體負責執行的是丞相府,六曹也是在丞相府領導下工作,具體說來,尚書台是皇上的高級參謀,具體到他秋雲和曹晃,應當是皇帝的軍事參謀。

  作為軍事參謀,秋雲很少對具體政務,更不要說對人事安排提出意見,他原以為曹晃也是如此,可沒想到,曹晃卻一反常態,這讓他有些納悶。

  “周瑁?”秋雲還沒有開口,潘鏈已經沉凝著搖頭:“他不合適,禦史大夫令糜年歲已高,左令丞魏典致仕後,一直空缺,他要再走了,這禦史台豈不空懸。”

  “幹脆將禦史左令丞一並安排了,”左辰說道:“讓落武接任禦史左令丞,京兆尹,讓吏曹舉薦。”

  潘鏈想了想,點頭說:“那好就這樣辦,另外,盛懷之事,如何處置?”

  “顧瑋以前是你的長史,他彈劾盛懷,你是什麽意見?”曹晃直接問潘鏈。

  在尚書台,曹晃的資曆恐怕比潘鏈更深,他這一開口,其他人都沒插話,隻是看著潘鏈。

  潘鏈眉頭微皺,不悅的說:“曹將軍,顧瑋彈劾盛懷,事先我一點不知道,他以前雖然是我長史,可現在是朝廷派到揚州主持鹽政革新的副欽差!”

  曹晃冷笑一聲:“我看這顧瑋就是個狂妄之徒,不知天高地厚,這個時候,挑起大案,將嚴重影響塞外涼州的戰事!”

  潘鏈淡淡的說:“曹將軍差矣,揚州的事,如何影響涼州和塞外了,況且,若盛懷真犯下如此罪行,挖出這個毒瘤,對涼州和塞外戰事,豈不更好;若沒有,也可以還他清白。”

  “問題的關鍵是,揚州乃財稅之地,盛懷一倒,勢必震動揚州官場,各郡各縣,官員勢必受到影響,涼州塞外打的什麽,就是銀子糧食,隻要這些保證了,勝利就沒有問題!”曹晃一點不客氣,直接點出關鍵。

  “在塞外戰事未平之前,揚州不能亂,顧瑋過於草率了!”

  曹晃的指責,秋雲以為有些道理,揚州乃三大財稅之地,揚州若亂了,後勤糧餉跟不上,涼州和塞外就別打了。

  “不管盛懷怎麽樣,暫時不動為好。”秋雲也讚同的說道。

  “曹將軍,秋將軍,錯也!”左辰正色搖頭:“盛懷若真的如此,當堅決查緝,今後一段時間裏,揚州要提供更多的支持,盛懷一幹蛀蟲在其中上下其手,那才真的影響到涼州和塞外的戰事。”

  潘冀立刻表示支持:“對,還是左大人明白,皇上已經決定要拿下盛懷,說明皇上已經掌握了盛懷貪腐的證據,諸位大人,拿下盛懷,也有另一個可能,震動揚州宵小,厘清揚州官場,讓揚州的那些南蠻警惕,對涼州和塞外戰事,恐怕更好。”

  所有人都沒想到,潘冀居然這事上支持了顧瑋,剛才潘鏈隱含的態度是反對緝拿盛懷,可潘冀居然與他哥哥唱起反調。

  潘鏈的臉色很難看,狠狠的瞪了潘冀一眼,潘冀無所謂的低下頭,似乎壓根沒感到潘鏈的不滿。

  “秋大人,甘大人,你們的意見呢?”潘鏈扭頭問秋雲和甘棠。

  甘棠想了想:“就這樣吧,京兆尹,咱們已經否了皇上的意見,這盛懷再反對,皇上那....”

  秋雲眉頭擰成一團,總覺著這裏麵有些什麽不對味,可半天也沒想明白,便含混其詞的點頭:“我同意甘大人的意見。”

  “我暫時還不宜動盛懷,盛懷一動,勢必掀起震驚朝野的大案,現在朝廷最大的憂患在涼州,在塞外,先平定涼州和塞外,再動盛懷。”潘鏈說道。

  “尚書令大人此言差矣,”潘冀公開反對,毫不客氣的說道:“我支持甘大人。”

  “你!”潘鏈大怒,衝著潘鏈叫道:“盛懷在揚州近十年,為朝廷牧守一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這樣簡單的憑借一個彈劾,就拿下朝廷重臣,這太輕率了!”

  說著,他抬頭看著甘棠,又看看秋雲,堅決的說:“若皇上掌握了盛懷的罪證,當公示於眾,也讓群臣無話可說!”

  潘冀哼了聲,正要反駁,曹晃已經點頭:“尚書令大人說的是,緝拿朝廷重臣,當要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皇上若有,當公布示人,以令天下信服!”

  潘冀見狀,也不再開口,甘棠輕輕歎口氣,左辰沉默了會,也點頭:“此言甚是,皇上若有證據,...”左辰皺眉問道:“皇上的證據從何而來?內衛?內衛不得幹預朝政,這是太祖定下的祖訓!”眾人皆沉默無言,這些年,內衛幹預朝政的事還少嗎!前幾年發生的方回叛亂,再往前一點,太子,昭陽,等等案子,裏麵沒有內衛的手腳?

  大家都心知肚明。

  於是,眾人不再反對,潘鏈以此起草奏疏,交給小黃門。

  皇帝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