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夜探顧府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4      字數:3564
  士子們很興奮,今年主持秋品的除了朝廷派出的中正外,還有揚州書院山長,梅花書院山長,柳寒聽了會,覺著這幾個士子似乎都是揚州書院的學生,每次秋品也是各個書院較量的時候,這個時代上書院讀書,可不是前世的大學,要交學費書費,這書院可不收這些,書院的開支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個是朝廷的撥款,另一個是門閥世家的捐助,而且以後者為主。

  這種免費讀書的模式,曾經引起他很大好奇,可在隨秋戈魯璠走了幾個書院後,這才逐漸明白其中奧妙,要到書院讀書,可不是容易的,必須有人推薦,推薦人必須是當地有名望或士族豪門,書院同時要考察學生的家世人品,越是有名的書院,考察也就越嚴格。

  按照這個時代的風氣,平民和庶民要想進書院恐怕十分困難,而且,讀書不要銀子,但食宿還是要銀子的,一個學生每年的開支在三十兩銀子左右,而普通人家一年最多也就掙這個數目,所以,窮人是讀不起書的。

  柳寒很快便對士子們失去興趣,正打量樓上另外兩桌,其中一桌明顯是商人,揚州是江南最大的商埠,江南的鹽、茶葉、糧食、絲綢,棉布,大多數都在這裏交易,街上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碼頭上船流如織,揚州的碼頭之多,恐怕全國第一,他在城裏逛了三四天,看見的碼頭就不下十個,而且這還隻是城裏的碼頭。

  “讓開!讓開!”

  街上傳來一陣陣大喝,驚動了樓上的人們,樓上的人都向外看,柳寒也隨同向外看,街上一匹快步奔馳而過,馬上騎士穿著淺藍色軍裝,背上背著一支紅旗。

  街上的行人紛紛向兩邊躲避,騎士快馬奔過,樓上的人紛紛坐下。

  “看來是塞外大捷了!”旁邊有人興奮的說道,一個書生高聲接道:“那是自然,我天朝大軍一到,塞外蠻子灰飛煙滅,諸位,為我天朝將士幹一杯!”

  樓上的人紛紛舉杯,柳寒也不得不舉杯,朝廷針對白山匈奴的部署終於見效,劉渠回去後,沒多久便殺了左賢王伊日車,幾個支持伊日車的部落在獨孤部落的支持反叛,早有準備的晉軍和匈奴王庭迅速出兵,一舉擊潰反叛部落,獨孤部落出兵接應反叛部落逃進西部鮮卑範圍,晉軍和匈奴王庭也沒追擊,雙方陷入對峙中。

  不過,對朝廷而言,這依舊是一場大勝,皇帝下旨,將勝利的消息送達各地,帝都的紅旗報捷,迅速奔向各地。

  大晉的傳統,紅旗報捷,黑旗警報。

  “塞外蠻子,如何能與我大晉鐵騎相較,真是不自量力!”

  “這些塞外蠻子,做夢都想侵入我大晉,不好好教訓,他們是不知道厲害的。”

  “對,對這些蠻子,隻有鐵騎,不用講什麽其他。”

  “我覺著還是應該以教化為主!”

  “對,朝廷應該大力推行儒學,道家將就無為而治,儒學則是教導人性向善,隻有用儒學才能教化那些凶殘的蠻子!”

  “不對,道家之學源遠流長,乃萬事之本。”

  ..........

  幾個士子很快便轉到學術上去了,柳寒聽著乏味,心裏略微琢磨,朝廷這次出兵塞外,是一場很冒險的舉動,如果能就此收兵,勝果還能保存,若繼續進攻,後果難料。

  對於這場戰爭,他的資料很少,不好作出進一步判斷。

  “邀天之幸,幸好勝了。”

  另一桌的兩個穿著錦衣的中年人低聲說道,可那瞞得過柳寒的耳朵,以他的修為,周圍數十米距離內的任何風吹草動都難逃他的耳目。

  “希望皇上就此收兵吧。”另一人也歎道:“現在真不是出兵的時候,顧賢弟,我估計朝廷的聖旨已經到揚州了,哼,盛懷這家夥暫時動不了。”

  旁邊那個穿著白色錦衣的中年人微笑著搖頭:“恰恰相反,盛懷的末日就要到了,句兄,敢不敢打個賭,半月之內,必有聖旨到。”

  柳寒聽到這,目光一閃,明白這倆人是誰了,心裏暗道,這倆人膽夠大的,居然連護衛都沒帶,就敢在城裏閑逛,轉念一想,忍不住樂了,這揚州城內,恐怕還沒人敢動這倆人,暗殺欽差,恐怕這揚州城內很多人的腦袋都要掉了。

  “哦,為何?”句誕納悶的看著顧瑋,顧瑋神情輕鬆,似乎絲毫沒有感覺,近兩月前,顧瑋一封奏疏,彈劾了刺史盛懷以下七八個揚州高官,揚州官場震動,可奏疏到朝廷後,朝廷卻沒有消息,揚州官場也慢慢平息下來。

  在句誕看來,顧瑋實在太冒失了,這盛懷是潘鏈的人,與他可謂同門,怎麽突然鐵麵無私的彈劾起他來,難不成窩裏鬥。細想下,這裏麵已經有跡象了,在揚州鹽稅革新這段時間,盛懷雖然沒有刁難,可也沒鼎力支持,恐怕也正是因為這個,才引起顧瑋不滿,這才有了這個彈劾。

  可他還是覺著顧瑋冒失了,這無疑是向盛懷挑戰,顧瑋雖然曾經擔任潘鏈的長史,可盛懷也不差。揚州重鎮,商貿鼎盛,稍稍伸手即可獲得巨額銀子,句誕相信盛懷一定給潘鏈送去了不少銀子。

  這樣一個財神,潘鏈可是舍得?!豈會不保?!

  “年青人還是年青了!”句誕在心裏暗歎,這次揚州鹽政革新,顧瑋居功至偉,連出奇謀,將揚州這些土鱉收拾得服服帖帖,心不甘情不願的按照他們的步子走。

  顧瑋笑了笑沒有答話,句誕眉頭微蹙,想了想,還是不明白,於是便笑了笑說:“看來,老弟是智珠在握,胸有成竹了,這盛懷,嗬嗬,老弟,那誰會出任揚州刺史呢?”

  “這塊肥肉,恐怕就非你我能染指的了。”顧瑋也同樣笑嗬嗬的說道,目光卻瞟了柳寒一眼,柳寒心念一動,佯裝喝酒,避開他的探查。

  又喝了幾杯酒,柳寒叫過小二結賬,臨下樓時,他朝顧瑋句誕看了眼,倆人依舊在低聲閑聊,他心裏忽然一動,這顧瑋和盛懷為何要在這喝酒呢?或許這是個機會。

  晚上,三更天,顧宅外,小刀伏在對麵的屋頂,向顧宅望去,宅內很安靜,可以他的目光看,宅內絕沒那麽簡單。

  小刀慢慢從屋頂上下來,朝四周看了看,沒有看見人,他低低歎口氣,輕輕落在地麵,悄無聲的穿過小巷,直接落在陰暗處,他沒有直接躍上牆壁,這樣太容易被暗哨發現了。

  沿著牆壁慢慢遊上牆頭,在牆頭四下張望,向裏麵仔細看看,過了會,他翻身進入院子裏,在院子裏蹲了會,看清四下的情況,確定沒有埋伏,沒有暗哨,他才輕輕起身向後院摸去,讓他有些納悶的是,他居然沒看見有人巡邏,也沒發現暗哨。

  在月亮門邊上,他再度站住,向裏麵仔細觀察,再度缺認沒有埋伏後,才一閃身就進了院子,躲在樹叢中,等了會,確定沒有人,他悄悄摸過去,忽然一絲異動,他趕緊躲到樹叢中,一隊家丁舉著火把從角落出來,穿過院子,從月亮門出去。

  待家丁出去後,小刀猶如一縷青煙撲到窗下,蹲在窗戶下聽了會,裏麵有人在說話,他慢慢探出頭,正要用手指將窗戶捅開,心念一動,縮回來,退到角落,慢慢爬上屋頂,慢慢移動,不一會到了中間,揭開幾片瓦片向下看。

  燈光下,屋裏有兩個人,正位上是個五十來歲的老者,正提筆寫著什麽,旁邊旁邊是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將桌上一排小竹筒一個個打開,偶爾低聲說上幾句話,小刀明白這是在還原度鳥傳信。

  正看著,門被推開了,一個下人送來一支小竹筒,倆人都沒抬頭,依舊在作自己的事,那下人到桌前放下竹筒然後便退出去了。

  “這該是最後一個了吧。”正抄寫的老者說道。

  “是,老爺。”那中年人答道。

  兩句話讓小刀明白,正在抄寫的便是顧碩。

  倆人又不再說話,顧碩寫完之後,又將拚好的紙條看了一遍,然後摘抄到紙上,將紙條撕成數條,交給中年人。

  “老規矩,五發快報。”

  “是,老爺。”

  中年人將紙條一個個塞進小竹筒裏,然後出去,顧碩站起來,活動下身子,端起茶杯呷了口,然後在屋裏走了兩圈,過了會,中年人回來,看看桌上,紙條依舊散亂的堆在桌上,他過去將紙條收集起來,仔細檢查了一下,再將都燒掉,將灰燼收拾起來。

  中年人作這一切都很仔細,不緊不慢,顯然長期如此。

  做完這一切後,中年人對顧碩說:“老爺,夜深了,歇了吧。”

  “嗯,”顧碩應了句,中年人恭敬的站在邊上,顧碩遲疑下說:“你說這句誕倒底是怎麽想的?他可是收了陸家不少銀子,就看著顧瑋對盛懷下手?”

  “老爺,這不是我們想的,不管他們想作什麽,都瞞不過老祖宗的眼睛。”那中年人答道。

  “我總覺著不踏實,”顧碩歎道:“說來這顧瑋手腕還是夠狠,眼睛也夠毒,這盛懷以為走了潘鏈的路子,就是潘鏈的人了,殊不知他真正的後台是陸家,是老齊王。”

  “奴才覺著,這顧瑋還是冒失了點,這個時候,”中年人搖搖頭:“朝廷出兵塞外,正需要江南的糧食銀子,這個時候掀起官場大案,勢必影響糧秣的運輸,朝廷恐怕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吧。”

  “沒有那麽簡單。”顧碩搖搖頭:“吳孝懷侯那有沒有動靜?”

  “沒有,這位侯爺整天遊山玩水,在國中搜羅美女。”中年人說到這裏,不住搖頭。

  顧碩也忍不住搖頭,大晉在江南也分封了宗室,除了淮南王外,還有比較遠的幾個侯王國公,八百年的大晉,有無數宗室後代,數代變遷後,有些便已經淪落到貧民。

  “老爺,奴才倒是擔心,這百工坊一點消息都沒有,咱們....”中年人邊說邊打量顧碩的神情,試探著說:“這宮裏怎麽突然又想起查百工坊了呢?”

  顧碩歎口氣搖搖頭,他怎麽知道,以前宮裏也下令查過,他也查到一些東西,隻是宮裏沒有反應,後來看百工坊也沒什麽動作,便沒再理會了,怎麽突然又要查百工坊了?難不成這百工坊犯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