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尚書台改組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3      字數:3575
  “唉,秋將軍,你看這事鬧得。”潘鏈有意無意的歎道,秋雲抬頭看著他,似乎有些疑惑。

  “有什麽可鬧的!”左辰頭也不抬的插話道:“哼,無恥!朝廷已經一再讓步,他們以為朝廷軟弱,延平郡王做得對!做得好!不如此,如何震懾這些宵小!”

  潘鏈苦笑不已,歎息搖頭:“老大人說的是,不過,王爺封了太原王府,這就過了,太原王正肩負重任,朝廷此舉,讓他如何是想!”

  秋雲眉頭微蹙,正想著,左辰卻已經搖頭道:“此言甚是不妥,王爺為朝廷重臣,燕家子孫,自然該為朝廷著想,為江山著想,皇上委王爺以重任,王府欠的這點銀子,王府難道就還不了?可世子為何不還?哼,我看,還是世子年幼,不知輕重。”

  左辰這話說得還算委婉,太原王燕溱在泰定朝時,一直是閑散王爺,王國各級官吏均是朝廷委任,王國封地遠不如齊王和秦王,王國不但封地狹小而且貧瘠,太原王府的虧空主要是燕溱這些年造成的。但左辰也沒說錯,王府的債也不是還不上,燕溱自從受命統帥邊軍,監督草原大漠,這可是最肥的差事,隨便從那弄點錢就能把王府的虧空給填了。

  “還銀子自然是沒錯的,”潘鏈沉凝道,眉頭卻緊皺:“不過,這閻智也嚴酷了,有傷朝廷和氣。”

  朝中大臣的彈劾主要集中在閻智,不少人以前朝酷吏周忠相稱,周忠乃大周臭名昭著的著名酷吏,在其執掌廷尉府時,製造無數冤獄,受害者上有太子門閥世家,下有黎民百姓,當時的朝野聞其名,無不戰戰兢兢。

  “和氣?”

  身後傳來一聲清朗的聲音,潘鏈三人回頭看,卻是至正皇帝,三人趕緊起身行禮,至正皇帝的神情輕鬆,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他很隨意的衝三人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徑直走到案幾邊,拿起案幾上的奏疏翻了翻。

  “嗬嗬,太師,這牽扯到你的也不少。”皇帝隨意的說道,潘鏈微微一笑:“回皇上,老臣以前是欠了不少銀子,皇上下旨讓還後,老臣便還了。”

  “朕記得,老太師,你的欠債不少。”皇帝的語氣依舊很隨意,潘鏈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馬上答道:“老臣將老家的一處塢堡賣了,另外太後還賞賜了些銀子,老臣這才還上。”

  潘鏈說得很委婉,可大家都知道,是太後拿出了私房錢,這才將潘鏈的債務還上,至於塢堡,嗬嗬,或許賣了,不過,銀子是不是拿來還債了,誰知道。

  左辰不清楚,可秋雲卻知道,無論陳國清查土地還是揚州鹽政革新,清查度支曹,潘鏈都收了不少銀子,在城外買了一處莊園和上百頃土地,在石門還買了一處塢堡。帝都的莊園土地和塢堡,比起關東來說,貴了不止十倍。

  “嗯,”皇帝滿意的點點頭,起身打量下房間裏,房間裏就五張案幾,其中三張上麵堆著奏疏,另外兩張上空蕩蕩的,十分幹淨,角落還堆著一大堆奏疏。

  “彈劾閻智,哼,”皇帝語氣輕蔑,盯著那堆奏疏:“不過是個幌子,陳國清查土地,蓬柱被彈劾;揚州鹽政革新,句誕顧瑋被彈劾;度支曹清欠,延平郡王閻智被彈劾;哼,朕想做點什麽,一大堆人就跑出來彈劾;可城外的流民無法回歸本鄉,朝廷府庫空虛,邊軍將士連軍餉都發不出來,隻能坐視大漠草原動亂,他們呢?束手無策!要麽就說放棄大漠,說什麽,大漠是胡族的,卻一點不想想,胡人將大漠統一了,下一步刀鋒所向,不是我大晉是那!”

  皇帝說著有些激動,昂首揚頭,揚聲道:“今日的大漠,是我大晉邊軍將士浴血奮戰而來,朕絕不做那種敗家子!朕算看明白了,那些陳腐的家夥,暮氣重重,靠他們壓根無法振作這大好江山,”說到這裏,他頓了下:“陳國的土地清查已經結束,蓬柱再留在哪裏,沒什麽意思,讓蓬柱回朝,入尚書台任尚書,參讚朝政。”

  潘鏈秋雲左辰三人沒有絲毫意外,躬身領旨,這事本就在他們意料之中,蓬柱本就是皇帝的重要支持者,陳國又立下一功,回朝提升,是自然之舉。

  “太尉潘冀,以後就不再在尚書台議事了,專職軍務,”皇帝接著說道:“這尚書台還是五個人,還得增加,中書監薛泌,朕看可以大用,也調到尚書台,依舊任尚書。”

  潘鏈三人大為驚訝,薛泌也入尚書台!?這個名聞帝都的紈絝子弟,要不是姐姐為皇後,別說中書監了,就算在六曹中當個令丞都不合格,皇上登基,將他拔擢到中書監,這還說得過去,可這一下就要進入尚書台,進入整個朝廷的核心位置,這實在令人突愕,也讓主掌尚書台的潘鏈難以接受。

  “皇上,薛泌大人聰穎,這點,老臣相信,可他現在就要進尚書台,老臣以為不可,倒不如讓他到六曹或州郡曆練幾年,再委一州,再過兩年,回朝入尚書台,如此方妥。”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陰霾,扭頭問秋雲和左辰:“秋愛卿和左老師怎麽看呢?”

  秋雲正斟酌措詞,左辰已經毫不猶豫的答道:“老臣反對,薛泌不學無術,在中書監已很勉強,皇上將他調入尚書台,有任人唯私之嫌。”

  皇上眼中的陰霾更濃,秋雲心裏明白,皇上有意調整尚書台,這個判斷他一早就有,可沒想到皇上的動作會這麽大,而且調入尚書台的人選又如此令人意外。

  薛泌,這人,他不讚成。

  “臣也不讚成,”秋雲正色道:“薛泌癲狂不堪重用,他若入尚書台,必誤皇上,皇上,萬萬不可!”

  皇帝非常失望,原本明朗的心情頓時變得陰雲密布,他無聲的笑了笑:“看來諸卿都不了解薛泌,諸卿以為朕隻是因為他是皇後的弟弟,嗬嗬,若是如此,朕豈不是昏君誤國,諸卿看過那份揚州鹽政革新的方案沒有!諸卿以為這是朕的設計,朕一直沒否認,也沒承認,現在朕告訴你們,這份方案便是薛泌所為,每一個字都是他寫的。句誕顧瑋按照這個方案執行,揚州鹽政革新成功,薛泌當居首功。”

  聽著皇帝的話,三人都大為驚訝,三人都看過那份方案書,都認為那份方案很完整,句誕顧瑋按照方案作,完全沒有問題,事情的發展也證明了這點,句誕顧瑋在揚州遇到的阻力很小,遠不如陳國土地清查,那還鬧出個謀反案,一個門閥世家被滅門,上千人頭落地。

  秋雲還記得當初看過這個方案後,他還禁不住叫了聲好,左辰也同樣讚歎不已,潘鏈的心情複雜,可也認為高明,三人都以為這是皇帝的意思,可沒想到,居然出自帝都那個有名的紈絝。

  皇帝看著三人,歎道:“朕以前也以為,薛泌紈絝,可自他到中書監後,朕與他接近了,才明白,那不過是他的表象,其實,他是很有才幹的,所以,朕決定讓他到尚書台曆練。”

  到尚書台曆練,三人都有點傻了,尚書台是什麽地方,是曆練的地方嗎?這是天下的核心,是曆練人的地方嗎!

  “皇上,薛泌的方案是很好,可不代表他能處理好朝政,”秋雲首先表態,鄭重的說道:“臣以為,暫時先讓他在六曹當兩年尚書,至於尚書台,臣向皇上舉薦倆人,一個是秦王,秦王賢明,先帝多有稱讚,主掌雍州,雍人多頌其賢,對大漠塞外也了解甚多,入尚書台,當能擔重任。另外一個則是顧瑋,顧大人在清理度支曹和揚州鹽政革新中,均表現出優秀的才幹,其才勘當重任。”

  皇帝毫不掩飾的皺起眉頭,秋雲也沒有回避,抬頭看著皇帝,潘鏈心裏暗暗叫好,顧瑋是他的長史,也是他的頭號謀臣,他早就想將他調進尚書台,可惜一直沒機會,現在皇帝讓潘冀退出尚書台,如果顧瑋進了尚書台,他潘鏈的勢力不但不會削弱,反而增強了!

  可秋雲卻知道,皇帝不會同意顧瑋,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讓秦王入尚書台,從內心裏,他瞧不上潘鏈,潘鏈剛才說他是賣了塢堡和太後資助,才還清了朝廷欠債,可他知道,陳國清查土地和揚州鹽政革新,潘鏈都收了不少銀子,可收了這麽多銀子,卻不肯還清度支曹欠債,這樣吝財,這樣的目光格局,豈能將國事交給他。

  秋雲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統帶尚書台,所以,他想讓秦王入尚書台,如此便可慢慢取代潘鏈,出任尚書令。

  可皇帝會答應嗎?

  秋雲心裏沒半分把握。

  皇帝沒有立刻表態,他也很意外,薛泌入尚書台有阻礙,可沒想到阻力這麽大,即便將薛泌起草定案的事拿出來,都無法說服他們,這讓他很意外!

  秋雲提出讓秦王和顧瑋入尚書台,這兩個人選,才幹應該少不了,可....,顧瑋是潘鏈的人,秦王呢?雍州需要一個宗室重臣坐鎮,他走了,雍州涼州怎麽辦?

  沒等皇帝開口,左辰又上前一步:“皇上,老臣以為秋將軍所薦甚是,秦王賢良,白衣公子,賢名數十年,朝野必定擁護。”

  “太師的意見呢?”皇帝扭頭看著潘鏈問,潘鏈想了想說:“顧瑋以前乃老臣的長史,老臣深知其才,入尚書台,當不負皇上之望,至於秦王,才幹和名望都夠,可老臣在想,秦王離開雍州後,雍州交給誰?老臣沒有想到好人選,所以,老臣以為,秦王暫時不動。”

  秋雲心一沉,潘鏈反對的原因很明顯,可卻無法辯駁,塞外風雲變幻,正是用兵之時,秦王暫時離不開雍州,他正急速思索,看看能不能找個人替代,正在這時,皇上已經開口了。

  “太師所言甚是,”皇帝點頭說道:“秦王暫時不離開雍州為好,塞外的事,恐怕沒那麽容易解決,若能拖到明年,朝廷府庫充盈,塞外說不定要用兵。”

  說到這裏,他略微停頓:“至於,顧瑋嘛,等他和句誕將揚州鹽政革新之事做完再說吧,至少一個六曹尚書少不了。”

  說完,他看著三人,頓了頓,加重語氣說:“朕看,還是薛泌,尚書台,加兩個新人,蓬柱和薛泌,太師,下旨,宣蓬柱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