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太後的擔心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0      字數:3338
  上元節是大晉人最重視的節日,城裏城外,到處布置得喜氣洋洋,皇宮也一樣,每道宮門上都掛上了紅色的燈籠,貼上代表嶄新的對聯,但皇帝的心情卻沒有一絲喜慶,沉重的財政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

  今年是皇帝登基的第一個上元節,皇帝很想好好慶賀下,可手裏拮據,他又不想慶賀了,太後潘芷得知後,將他請去,交給他十萬兩私房錢,讓在宮城邊上搭個戲台。

  “都忙活了一年,過年讓大家輕鬆一下。”

  太後說得輕描淡寫,可皇帝卻非常感激,他知道這是太後知道他手裏拮據,又知道他希望登基的第一個上元節熱熱鬧鬧的,這才拿出私房錢來。

  皇帝感激萬分,陪著太後聊天,太後看他臉色不好,關切的提醒他注意休息,皇帝笑嘻嘻的應承下來,心裏卻隻能歎氣,太後看出了他的心思,沒有說出來,隻是委婉提醒他,朝政複雜,不要太急。

  “道藏上不是也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你父皇也說過,治國就是要慢火小燉。”

  皇帝歎口氣:“母後說的是,我沒有父皇的睿智,父皇半天能處理的政務,我要花上兩三天才能處理好。”

  潘芷溫和的看著他:“不要急,什麽事多問問大臣,他們都是你父皇留給你的,政務經驗豐富,你要相信他們。”

  皇帝這下明白了,勉強笑了笑:“太後說的是。”

  潘芷微微皺眉,明白皇帝心裏不快,她不由在心裏暗歎,皇帝對蓬柱太過信任,可先帝曾說過,蓬柱此人太激進,就像邵陽,當年邵陽之策雖然與國有利,可就是為政太急,蓬柱雖然有才,但有此一短,便必須加以琢磨,將菱角磨去,才可大用。

  輕輕歎口氣,她不再說這些事,問起了淑妃的情況,皇帝的子嗣很少,隻有兩個女兒,還沒有兒子,太後對這個事非常擔心,淑妃懷孕後,太後特旨淑妃用不著每天到跟前請安,另外還派出身邊的宮女到她身邊伺候。

  太後很高興的告訴皇帝,太醫說淑妃的懷的很有可能是男孩,但也委婉提出皇後還沒孩子。

  皇帝心裏再度苦笑,以前他每周到皇後那裏去四天,可皇後五年前生下個公主後,便再沒動靜,這讓皇帝很是失望,宮裏新人不斷,便漸漸減少了去她那的時間。

  子嗣問題始終是皇室的大問題,皇帝已經快三十歲了,還沒有兒子,這不但讓太後著急,也讓大臣們著急,而且這也是當初兄終弟及的一個重要理由,齊王不但有兒子還有孫子。

  太後看出皇帝心思有些亂,又說了幾句便讓他回去。

  “唉,皇帝還是那樣,那個蓬柱真不該留下。”

  “太後不用著急,有太師太尉在,不會有事的。”身邊的女官低聲勸慰道,這女官是她從娘家帶進宮的,是她的心腹。

  太後沉默了會,提醒道:“淑妃那裏要注意,實在不行便讓淑妃到我宮裏來住。”

  “明白,袖兒會小心的。”女官答道。

  “你也要多注意,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小心,皇帝前麵幾個孩子是怎麽丟的,這都是教訓!”

  “太後說的是,袖兒一個人是照顧不過來。”女官心一顫,皇帝在太子時,曾經有兩個宮女懷孕,可最後都流產了,其中一個便是男孩。

  這兩個孩子丟得不明不白,皇宮裏的拚鬥比朝堂上更加凶險。

  皇帝回到尚書台,進門便察覺到屋內的氣氛有些不正常,他不由皺起眉頭。

  “諸位愛卿商議得怎樣了?”

  甘棠和秋雲互相交換個眼色,沒有開口,蓬柱則是氣呼呼的,潘鏈依舊波瀾不驚,帶著淡淡的笑意,潘冀出麵答道:“陛下,關於度支曹清查使的人選問題,大家意見不一樣。”

  皇帝坐下後,小太監送來茶,皇帝用杯蓋拂了拂,先喝了一小口,然後才說:“那說說吧。”

  “臣舉薦太師府長史顧瑋,可句誕大人不同意。”

  “哦,句愛卿的人選是誰?”皇帝抬眼看了句誕一眼,感覺有些意外,句誕名聲雖然不好,不過他在反齊王這事上立功了,雖然不是輔政大臣,可在尚書台說話的分量倒是挺重。

  “臣不是反對用顧瑋,而是認為現在清查度支曹不是時候,可以先緩緩。”句誕語氣平靜的答道。

  “為什麽呢?”皇帝神情陰下來,冷言問道。

  “朝廷府庫空虛,由來已久,田大人主持度支曹舉步維艱,已經非常艱難了,沒有恰當的理由便清查他,會在朝臣中造成不安。”

  “不安?!”皇帝冷笑一聲,將茶杯重重案幾上,茶杯與茶托發出刺耳的聲音,皇帝憤然起身:“朝廷府庫收入一年比一年少,算算看,去年的收入和十年前相比差了多少?田晃難辭其咎!”

  “傳旨!讓田晃回家休養!不許離京!由.。。”

  皇帝說到這裏,潘鏈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若要清查度支曹,臣舉薦句誕句大人,句大人在朝多年,熟悉朝政,清查度支曹任務繁雜,不熟悉朝政者,恐難以完成。”

  皇帝不由有些納悶,蓬柱舉薦顧瑋,顧瑋是潘鏈的長史,顧瑋清查度支曹一旦立功,必定能入尚書台,這會讓潘鏈在尚書台的勢力更大,可為何潘鏈卻不願。

  “臣附議!”潘冀立刻出麵支持,皇帝眉頭皺得更緊了,潘冀解釋說:“陛下,臣和臣兄都在尚書台,這已經不太和體製,若顧瑋再入尚書台,恐朝臣議論更多。”

  皇帝輕輕籲口氣,原來如此,他倒是理解了。

  “臣,陛下,田晃大人乃老臣,陛下當多體諒,而且..”句誕想辭,可又不敢明說,隻好遲遲疑疑的向皇帝推辭。

  皇帝眉頭皺得更緊,這種情形完全出乎他的預料,現在看來顧瑋不是很合適,他要入朝,潘家的勢力勢必大增,這會影響朝廷人員的平衡。

  可句誕也不願,甚至不願清查度支曹,他也不合適。

  看看蓬柱,他自然不行,上元節後,他要下陳國,清查陳國土地,潘鏈潘冀不合適,甘棠更不合適,左辰對朝政更不懂,皇帝感到自己手中的人才實在太少了。

  “陛下,如果太師不願顧瑋主持清查,臣舉薦延平郡王!另外舉薦句誕句大人和中書監薛泌薛大人協助!”秋雲忽然插話道。

  皇帝想了想忽然發現這是個極好的人選,延平郡王,代表宗室,句誕代表朝中大臣,薛泌代表外戚,這個組合便向外界昭示了朝廷清查度支曹的決心。

  “句愛卿!你的意思呢?”皇帝看著句誕,句誕猶豫下,忽然抬頭看著皇帝:“臣願協助延平郡王徹查度支曹,定不負陛下期望。”

  “好!”皇帝滿意的點點頭,斷然決定:“宣延平郡王進宮。”

  “陛下且慢!”秋雲連忙阻止,皇帝有些意外,秋雲正色道:“陛下,現在度支曹絕大部分官員都在過年,衙門並沒有人,清查度支曹必然震動朝野,消息一旦泄露,勢必影響清查。”

  秋雲的意思很明顯,皇帝點點頭:“秋愛卿說得對,朕著急了,諸位愛卿,這事必須保密,若有人泄露,朕絕不輕饒!”這件事說完之後,皇帝似乎卸下一副重擔,又問起給秦王的公文送出去沒有,還有上元節期間的防火問題,上元節放燈,最易引發火災,每次到上元節時,京兆府每個人都繃緊了神經,瞪大眼珠子盯著每個角落。

  除了安全,上元節期間整個帝都的人都要出來,安全也是個重要問題,在這方麵,京兆府便力不從心了,皇帝決定由禁軍和虎賁衛負責內城安全,九門提督府則負責外城安全。

  所有事情都處理完後,天色已經陰沉下來,潘鏈出宮便直奔顧瑋的宅子,顧瑋的宅子還象那樣,門口沒有掛燈籠,隻是貼了副新對聯,算是給新年添了點喜色。

  在巷口便聽到一陣淡淡的琴聲,潘鏈下車後站在門口聽了會,琴聲停了,門開了,小童出來,看到潘鏈便請他進去。

  “徽弦微顫,便知有人聽琴,原來是太師。”

  顧瑋坐著,瑤琴置於膝前,香爐燃著嫋嫋輕煙,房間裏有淡淡的清香,顯得好不清雅。

  “先生逍遙,潘某羨慕,”潘鏈徑直坐到顧瑋麵前,顧瑋沒有答話,隻是看著他,潘鏈歎道:“又被先生料中了,皇上果真準備查度支曹,田晃這次恐怕難過了。”

  顧瑋搖搖頭:“太師若是這樣想,那就小看了田晃,田晃經營度支曹十餘年,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而且,田晃要動手腳的話,主要是在下麵,特別是揚州的鹽鐵,這才是重點,應該派人下揚州。”

  潘鏈笑了下:“老夫豈能不知,可.。”他搖搖頭:“這事老夫真不想參與,不過,句誕這次卻學乖了,不願擔任清查使,秋雲舉薦了延平郡王。”

  顧瑋露出些許驚訝,眉頭微蹙,他預料到皇帝會查度支曹,所以事先便告訴潘鏈不要參與,要舉薦句誕,沒成想句誕卻不願,這倒是出乎他意料。

  句誕本身便貪財,但他圓滑,若是他負責清查度支曹,不但能收得盆滿缽滿,而且能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場風波便能平平安安過去,皇帝恐怕也無可奈何。

  “延平郡王倒是不錯的人選,隻是.。。”柳寒輕輕搖頭:“朝廷恐怕就此多事了。”

  顧瑋心裏很清楚,這事若做成了,延平郡王將來必進尚書台,而且為了平衡尚書台潘家的勢力,也需要宗室有人進尚書台。

  “算了,不管了,有酒嗎?好長時間沒喝酒了。”潘鏈笑著朝顧瑋要起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