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離京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10      字數:3433
  齊王本想收拾收拾之後再走,畢竟這麽大一個王府,這麽多人,路途這麽遠,僅收拾準備便要幾天,皇上應該可以理解,可出乎他意外,第三天,便有人上書彈劾齊王。

  上書的人是尚書台的一個令史,令史幾乎是尚書台最小的官,區區八品官,秩不過二百石,連縣令都不如,可就是這個小官上書,一舉掀動了朝局。

  沒等裴舒和甘棠想出招來,第二封彈劾又上來了,這次上書的是禦史台的一個禦史,這禦史的官位也不高,區區從七品,兩封奏疏上去,引起了裴舒和甘棠的注意,這倆人都是老於政務的,對朝局鬥爭有豐富的經驗,很快意識到這裏麵有問題,可沒等倆人想出招來,更大更凶的攻擊來了。

  句誕終於看清了,他也上書了。句誕是尚書仆射,尚書台的三巨頭之一,比起前兩個小官來說,已經是重量級人物。

  “.。。,齊王偽托忠厚,實則奸詐,包藏禍心,聖命其歸國就藩,卻偽言罔上,遲遲不起,皇上當問起居心.。。

  皇上恩寵,齊乃藩國之首,齊地豐饒,乃膏粱之地,然齊王乃不知足,遷延不去,所思何為?皇上當招其親問。

  .。齊王身為藩王,當謹言慎行,可王卻任性率行,廣布恩澤,至民知有王,卻不知有君,更不知有太子,黨羽廣布朝野,陛下若不警惕,臣恐將來發生不敢言之事.。。”

  句誕畢竟不是那兩個沒見識的小官,一刀便捅到要害,這篇彈劾讓裴舒甘棠看得冷汗淋漓,這簡直便是直言告訴皇帝,若不收拾齊王,太子的江山恐怕坐不穩。

  裴舒和甘棠麵麵相窺,這封奏疏他們可不敢壓,必須送交雅文閣。可送到雅文閣之前,尚書台必須拿出個意見來。

  “唉,這個句誕.。。!”裴舒重重的歎口氣,神情很是複雜,自從上次皇帝召他起草了三道聖旨後,皇帝再沒召見過他,他非常小心的沒將這最後一道聖旨告訴齊王,他伺候這位君王已經十多年了,深知這位君王的手段,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第三道聖旨說不定便是考察他的,所以,他不能也不敢私底下告訴齊王。

  可看著齊王被彈劾,他又於心不忍,心裏對齊王充滿愧疚,說來這個尚書令,還是齊王保薦的。

  “老甘,您看.。?”

  甘棠捏著幹枯的白胡須,神情沉重,一言不發的重重歎口氣。

  “這句誕,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這不把天捅了窟窿!”潘鏈也在邊上歎道,隨後便說:“我看,我們應該聯名上奏,齊王滯京,乃患病所致,並非不肯就藩。”

  裴舒溫言愣了下,這潘鏈怎麽為齊王叫起屈來了,他應該是最希望齊王走的人,而且齊王走得越早越快越好,現在句誕彈劾齊王,他該高興不是,怎麽還替齊王分辨來了,這是怎麽回事!這裏麵肯定有蹊蹺!

  潘鏈不動聲色,好像沒看見似的,又縮了回去,左辰則皺眉了眉:“唉,皇上已經下旨,著什麽急嘛。”

  裴舒忍不住在心裏搖頭,這左辰對朝局太不敏感了,放在太學教書還不錯,在尚書台..,裴舒搖搖頭,他恐怕幹不長。

  “那就上個疏吧,”左辰讚同道,潘鏈趁熱打鐵:“老夫子,你的文章我是一向佩服的,就由你來執筆吧。”

  潘鏈什麽水準,別說尚書台,就算帝都都知道,他能當太師,能入尚書台,全靠他有個好女兒。

  左辰沒有推辭,拿起筆一揮而就,潘鏈看過嘖嘖稱善,拿筆落下自己的名字,然後看著懶洋洋的潘冀,潘冀稍稍皺眉,略微想了想也簽字了,潘鏈看著裴舒,裴舒猶豫下,來不及細想,幾個人都看著他,他雖然隱隱覺著不妥,可這情形由不得他不簽名。

  句誕的奏章和大家夥聯名的辯疏一同送到雅文閣,送去後,大家夥便在尚書台等著,可雅文閣沉默著。

  第二天,裴舒剛到尚書台,令史便抱來一大堆奏疏,他一看,全是為齊王辯護,唾罵句誕無恥的疏,他剛看兩篇,另一個令史,又抱來一大堆,足足有上百篇。

  “這麽多!”潘鏈在身後叫起來,裴舒苦笑下:“你看看吧,全是一件事。”

  潘鏈看後,歎口氣:“看來公道自在人心。”

  左辰也很快到了,看著這堆奏疏,也連連搖頭,甘棠今天沒來,丞相府事情多,他今天便沒到尚書台來,而句誕來得很遲,看到這堆奏疏,隻是冷笑一聲,什麽話也沒說。

  潘鏈又把左辰推出來,讓左辰寫個節略,送到雅文閣,雅文閣依舊保持沉默。

  這種沉默,讓裴舒很是忐忑不安,心中隱隱感到有場風暴即將降臨。

  到了下午,更多的奏疏飛到尚書台,尚書台的幾個人有些著慌,幾乎每個朝臣都上疏了,七成是為齊王辯護的,兩成是息事寧人的,剩下一成是繼續彈劾齊王的。

  雅文閣終於出聲了,皇帝派程公公親自上齊王府傳旨,嚴令齊王盡快就藩,隨後下令,剝奪齊王對齊國的兵事權。

  皇帝的雷霆大怒沒有嚇到朝臣,第二天,又是一大堆奏疏送到尚書台。

  裴舒苦澀之極,皇帝的心思真是琢磨不透,他幹脆不管,將這些奏疏全推給左辰,而後借口有事,出了尚書台,他想去勸勸齊王,上個自辯折,向皇帝解釋解釋。

  齊王府距離皇宮不遠,裴舒的馬車很快便到了,裴舒從車上下來,抬頭便愣住了。

  王府外已經有幾堆人了,這些官員各衙門的都有,還有幾個禁軍軍官,以及幾個九門提督衙門的軍官,他們都等在府門外,等著齊王接見。

  可齊王府的大門緊閉,府門上貼了張紙,裴舒湊過去一看,忍不住搖頭。

  這是齊王寫的告示,意思很明白,最近身體欠安,大夫吩咐靜養,因此不見外客,請諸位朋友見諒。

  這張告示就貼在門上,府門口,八個護衛腰挎長刀,肅立門邊,任誰說都不進去稟報。

  “唉,這是做什麽!”裴舒一跺腳,轉身走了。

  他明白齊王此舉何意,這是做給皇帝看的。

  帝都的民眾就算再遲鈍也明白出事了,齊王即將就藩的消息就像風一樣,半天時間便傳遍了全城,街頭巷尾,全在議論此事,而劍光所指向,全在句誕。

  “媽的!這句誕就是個奸臣!”

  “句誕,就是個小人,齊王賢明,應該留在帝都!主持朝政!”

  “這句狗賊該向齊王請罪!”

  “媽媽的!咱們找那句大奸賊去!”

  ..

  傍晚,一群帝都人衝到句府,在句府門外大罵,句府大門緊閉,帝都人更加憤怒了,兩個醉漢走到句府門口,衝著大門拉了泡尿,眾人哈哈大笑,正好有個糞車進過,一群人將糞車推倒,句府大門口,頓時臭氣熏天。

  第二天,句誕哭哭啼啼的到雅文閣,向皇帝請求致仕,皇上聽他講述後,勃然大怒,下旨京兆尹即刻捉拿鬧事者,同時對京兆尹放任百姓鬧事,扣發京兆尹三月薪餉!

  穆公公親自到京兆尹大堂宣旨,穆公公神情陰冷厲聲對渾身顫抖的京兆尹喝道:“你們拿皇上的俸祿,當為皇上分憂,盡臣子的本份!”

  “臣領旨謝恩!請公公轉告皇上,臣一定盡快破案!”京兆尹陳宣麵無表情的答道。

  陳宣向有鐵腕之稱,昨晚他一大早便接到報告,句府門外有人鬧事,可他沒有動,他想看看,在京兆尹任職,不僅僅靠鐵腕便行的,可沒想到皇帝的雷霆大怒來得如此之快。

  京兆府捕快全體出動,全城捉拿昨晚鬧事之人,捕快們手拿鐵尺鎖鏈,兩眼冒著紅光在街頭巷尾搜索。

  誰讓陳府尹難受,他們便要讓他難受難受!

  齊王府的大門打開了,一溜馬車停在王府門口,府門四周數十米範圍布滿王府護衛,無論官民,全部攔在外麵,不準任何人靠近。

  王府外麵,聚集著上千民眾,大家圍著看王府。王府最先出來的是,一溜丫頭,這些丫頭眉清目秀,先在外麵候著,接著王妃出來了,在幾個丫環的陪同下優雅的登上輛馬車,最後才是一抬軟轎,四個壯漢抬著齊王出府,在府門外放下,兩個護衛過去,將齊王抱上馬車。

  圍觀的民眾不由大嘩,幾十個人跪倒在地,悲戚之聲大作。

  “王爺留下!”

  “請王爺留下!”

  ...

  悲泣聲中,車隊啟程朝定安門駛去,沿途京兆尹捕快和九門提督的兵丁沿途警戒,街道兩邊擠滿帝都民眾,齊王的車駕到處,兩邊人群紛紛下跪,悲泣挽留之聲不絕於耳。

  定安門外,東水門碼頭,沿岸停靠著四條大船,大船長達七八十米,船艙雕梁畫棟異常精美,長清渠兩岸人潮洶湧,有數萬帝都民眾在此等候。

  這裏同樣警戒森嚴,上百名王府護衛和九門提督府兵丁守在這裏,在最外沿,幾個著便裝的王府高手,神情冷漠的看著四周的民眾和官員。

  今天大半個朝廷的官員都沒到衙門上班,全湧到碼頭為齊王送行。

  齊王車駕到時,兩岸數萬民眾和在此守候的數百官員紛紛下跪,當齊王被護衛抱出來時,兩岸悲泣大作。

  “王爺安泰!”

  “王爺一路順風!”

  其中也夾雜叫罵聲。

  “****的句奸賊!”

  “句賊不得好死!”

  ..。

  齊王第一個下車,依舊是被護衛抱下車的,然後被軟轎抬上船,而後齊王妃帶著王府家眷上了另一條船。

  誰也沒看到,碼頭對岸的酒樓上,白衣公子顧瑋就站在岸邊,目光清冷的看著這一幕,邊上小童安靜的站在角落,外麵的嘈雜熱鬧,絲毫沒有影響他。

  顧瑋看著齊王被抱下車,看著被抱上船,消失在艙門,然後才轉身坐下。

  “齊王還是氣盛了,這是作給皇上看啊。”

  小童默不作聲,就像沒聽見他的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