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彈劾(上)
作者:有時糊塗      更新:2022-05-14 10:09      字數:3227
  “老祖宗,小的們都知道.。”

  “知道個屁,火雲石的事,怎麽就泄漏了?!那些家夥,現在滿天下找火雲石!哼,這要讓我查出來,我非抄了他滿門不可!”

  中年太監暗暗心驚,火雲石的事這麽快就泄漏了,可想想手下的這幾個小太監,都是跟了自己多少年的,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完全可以相信。

  “老祖宗,別的我不敢說,這幾個我信得過,都是我一手調教的,規矩都懂,老祖宗,小的想,是不是宮裏要得這樣急,內衛在行動時,不慎漏了風聲。”

  穆公公想了想覺著中年太監說得有理,那些門閥士族手伸得長,消息靈通,而且帝都最好的幾家藥房都與那些門閥士族有關係,在這上麵被他們看出端倪來,也是可能的,看來是內衛做事不密。

  “皇上是怎麽想的?”中年太監悄聲問道。

  穆公公低聲說:“皇上改主意了。”

  “改主意了?”中年太監眉頭微蹙,有些不解,穆公公輕輕拍拍他的肩膀:“你知道就行了,唉,這樣也好。”

  中年太監依舊被這消息震驚了,他知道皇帝和穆公公策劃這事好久了,沒成想就這兩天便變了,等他醒過神來,穆公公已經走到門邊了,他趕緊追上去。

  換班的小太監來了,辛苦一天的小太監們出了雅文閣就象出了牢籠一樣,神情輕鬆的回去了,半晚渡鳥從皇宮裏飛起,略微盤旋便升上高空,越過宮牆。

  衛士長昌鐸帶著四個衛士在宮門處等候,看到秋雲出來,昌鐸便迎上去,低聲問:“大人,回嗎?”

  秋雲點點頭,昌鐸揮手讓衛士將轎子抬過來,秋雲在涼州出行一般都騎馬,但離開涼州便坐轎,到了帝都則更是如此,特別是這兩天,身上的病還全好。

  “訥之兄!”

  秋雲扭頭看去,對麵過來的是一個穿著二品玄鳥朝服的官員,這官員看上去五十來歲,胖胖的圓臉滿是紅光,頭上帶著三梁進賢冠,這人邊走邊拱手施禮。

  “是少胄兄啊!”秋雲不鹹不淡的拱手回禮。

  “前些日子前去拜會,不想老兄身體欠安,現在身體可好些了?”少胄關心的問道。

  秋雲淡淡一笑,周圍有少官員過往,可敢過來的便隻有這個少胄,少胄不是他的名字,他叫句誕,乃泰定帝寵臣,深得泰定帝信任,官居尚書台尚書,秋雲相信,現在能見到泰定帝的少數幾個人中,一定有這句誕句少胄。

  但這句誕的名聲不好,士林對他的評價很差,首先第一件,在鮮卑犯境時,力主遷都的便有他;其次,在邵陽君王改製時,他先是黨附邵陽君王,後見事不妙,轉而反對邵陽君王,後又黨附太尚書令夏允,設計讓夏允之女嫁與太子,成為太子妃。夏允死後,他又投靠了中書監穆公公,此舉讓士林更加不齒,身為朝廷重臣,士族門閥,居然投靠一個閹宦,其人品行便可知。

  “唉,年歲不饒人,”秋雲歎口氣,麵不改色的說:“感染了些風寒,今日已經好多了。”

  “訥之兄,今日是覲見聖上?”

  秋雲幹笑兩聲點點頭,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不是為了見皇帝,我到這來做什麽。句誕左右看看,小聲的問:“皇上身體怎樣?”

  秋雲愣了下,上下打量下句誕,將句誕看得莫名其妙,秋雲嘿嘿幹笑兩聲:“少胄兄乃天子近臣,皇上身體怎樣,難道你不知道?!”

  “唉,”句誕同樣歎口氣,連連擺手:“什麽天子近臣,我已經快半月沒見著皇上了,也不知聖上他老人家的身子骨是不是好點了。”

  “怎會如此,”秋雲故意睜大眼睛不相信的說:“我雖在涼州,卻也聽說過你少胄兄的威名,陛下給我涼州的詔書,十之八九是你少胄兄的手筆,你不是天子近臣,誰還敢稱作天子近臣。”

  句誕愁眉苦臉不好解釋,最近齊王上疏彈劾他,說其“弄權勢,阻賢臣,交朋黨,媚迎上,”要皇帝將他貶出朝廷,這封奏疏雖然被泰定帝留中不發,外臣不得而知,可皇帝還是疏遠了他,這段時間就沒進過雅文閣。

  周圍等候進見的官員看著句誕和秋雲聊天,心裏在猜測這官是什麽人,居然和句誕在一塊,少數認識的又自恃身份不好上前,隻好在邊上低聲議論。

  大晉這個龐大的帝都有完善的製度,皇帝雖然病重難以理事,官僚行政機構,上有三公,下有宰相,皇帝身邊還有尚書台,在他們的督導下,龐大的帝國機器依舊在照常運轉。

  漸漸的又有官員過來,見到秋雲,有的上前寒暄,有的默默離開,秋雲正要告辭,從宮門內又出來個穿著王袍的中年人,看到人群中的秋雲便過來了。

  “秋大將軍。”王爺剛開口,眾官員立刻閃開一條通道,句誕悄悄向後挪了兩步。秋雲抬頭快步過去施禮:“參見齊王。”

  齊王仔細端詳下秋雲,有些寬慰的笑道:“看來身體好了。”秋雲微微點頭,齊王又問:“見過皇兄了?”秋雲再度點頭,齊王雙手背在身後,笑容溫和,舉止優雅,氣度高貴,一出現在宮門前,便成了全場的忠心,眾官員注目的焦點。

  “有時間到府裏來,咱們好好聊聊。”齊王依舊微笑著,那笑容就像一道陽光,劃開重重陰霾,將秋雲這些天的道道心事全都卸下來。

  秋雲心裏柔軟了那麽一下,抬頭看見深深的宮殿,目光稍稍凝了下,然後對齊王說:“王爺相召,本該應允,可邊將不得隨意結交大臣,更不得結交宗室,此乃朝廷製度,下臣不敢有違,請王爺恕罪。”

  眾官員一下都傻了,就這樣幹脆,毫不客氣,沒有一點轉寰,拒絕了齊王,齊王先是稍稍愣了下,隨後無奈的搖搖頭:“你呀,還是那樣方正,也罷,先休想段時間,你這樣的大才,朝廷借用之處還多,咱們同殿為臣,以後時間多的是。”

  說完之後,又看看四周的官員們:“行了,秋大將軍奔波幾千裏,身體有恙,還沒痊愈,你們就也圍著了,秋大將軍先回吧,把身體養好。”

  “多謝王爺關懷。”秋雲再次施禮道謝,轉身上了轎子,眾官員目送他離去,齊王也沒理會,上了自己的轎子,從頭到尾,他都沒正眼敲過句誕,而句誕也沒向齊王身邊靠。

  秋雲麵聖之後,皇上卻沒有任何表示,既不讓他回涼州,也沒任命新的官職,朝臣們疑慮不已,不知道皇上到底怎麽想的,朝廷中傳出流言,有說秋雲想致仕,皇帝不準;有說皇上想調秋雲都督荊州,也有人說皇上想調秋雲到幽州,調段昌回朝,擔任驃騎將軍。

  終於秋雲臨走前上的疏傳出來了,給拓跋部落送糧,此舉在朝臣中引起不少議論,很快有人上書彈劾秋雲,認為他濫用職權,雍涼兩州流民遍地的情況下,擅自允許糧食出塞,有違朝廷律令,當從嚴治罪!

  此彈劾一出,朝中大臣震驚,上書的是一名不起眼的禦史,這名禦史平時很低調,在禦史的位置上待了數年都沒挪窩,看不出來是誰的人,可朝中這些大佬都是人堆裏鑽出來的來,誰知道他背後是不是有人指使。

  主掌朝政的三公和宰相不敢處理,將奏折轉呈雅文閣,那意思是讓皇帝拿個態度出來,如果準了這彈劾,那就處理秋雲,了如果不準,那就處理禦史。

  讓他們失望的是,雅文閣靜悄悄的,奏折遞進去幾天了,一點消息都沒有。朝臣們有點摸不著頭腦,齊王在朝中率先開口,認為秋雲此舉不但沒錯,相反有功,拓跋部落受災,沒有糧食,拓跋部落勢必內侵,到時,朝廷得花更多的錢糧。

  可齊王的話沒有壓下朝臣的議論,相反又有幾篇奏章送上來,這次來自度支部和左民部的幾個小官,彈劾秋雲擅權,勾連外族,危害涼州。

  這一下連齊王都不清楚了,因為這次上書的小官有個叫王炎的,能入左民部走的穆公公的路子,這下誰都不敢開口,這些年,穆公公代表了誰,這些大佬誰都知道。

  “皇上這是想做什麽?”齊王拿著彈劾奏章在朝房內報怨,這裏也就他敢這樣報怨。

  太師潘鏈就像玄修一樣,眼觀鼻,鼻觀心,不吭聲。

  尚書令裴舒歎口氣:“從道理來說,秋雲此舉沒錯,但畢竟是有違朝廷令製,唉,這就看皇上怎麽看了。”

  宰相甘棠正批複文書,毛筆在奏疏上落下,字跡端正,就像沒聽見他們說什麽似的,沒受任何影響。

  皇帝重病,負責整個帝國運轉的便是這個由三公宰相尚書令組成的特殊機構,其實說三公,乃朝廷最尊貴的職務,可三公在場的隻有太師潘鏈,太保隨太子出巡陳國,而太傅幹脆沒有。

  宰相負責六部,尚書令則是皇帝秘書,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也備為皇帝征詢,相當於皇帝的私人幕僚,他的出現則代表皇帝。

  三公之外,則是太尉和大將軍,太尉乃軍隊最高負責人,大將軍則負責具體征伐。齊王代理太尉,而大將軍已經空缺幾年了,據傳,這次四大總督回朝,皇帝有意從中選出一位繼任大將軍,呼聲最高是皇帝親手提拔的方回和段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