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富戶表忠心(一)
作者:魚翅      更新:2022-05-10 19:54      字數:3729
  知行吃飽睡足又商量大事兒,不間斷整整一日,傍晚特意找來了郭家自家的信使,馬不停蹄地將信件送了出去,再如釋重負地長吐一口氣,攜著自家娘子回了隔壁。

  他走後不久,祁佑當即伏案,也寫了一封不長的信件。

  春歸將正午分出來的湯溫在小爐子,給晚歸的阿榮幾個留著,見還多著,便盛了一碗送去了書房。

  吃過晚飯,知行夫婦倆解了別扭後分外親近地攜手離開後,祁佑便一人進了書房,到此刻夜色將近也有好些時候了,喝碗湯也能墊墊肚子。

  待她推門而入,祁佑正好停筆晾在一邊。

  春歸將湯碗放下,隨意瞧了一眼,這一瞧便瞧見了周晗的名字。

  “你這是給周晗寫信?怎的不早些寫了叫郭家信使一同送出去?”

  祁佑拿起碗喝了一口,眉間疲乏也稍稍解了。

  聞言嘴角稍稍彎起,直接將信紙往春歸跟前挪了挪:“春姐看看吧。”

  春歸看了他一眼,往他邊上坐下。

  信上就短短幾行字,她一掃便能掃盡。

  隻她剛看了個開頭便驚訝道:“畫冊?”

  “你要周晗送一批你們當初編纂的畫冊過來?”

  祁佑捧著湯碗,淡笑著點頭。

  “你要畫冊做……”春歸還沒問完,又下意識看了看最後一行,再抬頭不由得失笑道:“你是要將這些啟蒙畫冊試行到私塾中?”

  祁佑再點頭。

  春歸一時失語,隻呆呆地看著他。

  這畫冊在京都替他跟知行周晗造了不少勢頭,而他倆上任後,這畫冊生意便全數交由郭家,至今在京都流傳甚廣,常有小老百姓買來給自家孩子開蒙,可若說正式大範圍地使用,也僅在周家一脈的族學裏。畫冊生意雖紅火,卻沒有徹底滲透到平民之家。

  而此刻祁佑趁著私塾擴建之際托周晗送來啟蒙畫冊,正是打算用到這新建的私塾中。

  “這兩縣試行了春姐你的手繪瓷器,又要試行那慈安堂,私塾自然也可試行。這畫冊在京都流傳良久,頗得幼兒歡喜,開蒙本就枯燥,不若用這畫冊給孩子們添一份樂趣。”

  祁佑緩緩道:“若是可行,這畫冊自然也可推行致各大私塾官學之中。”

  “此事我也會叫周晗單獨對聖上秉明。”

  至於為何先不叫知行知曉……

  他歎道:“雖修建房屋比建窯洞要簡單許多,又將有大批的勞力可用,但少說也得一兩月,這一兩月知行這回訪還得繼續,窯洞裏那手繪瓷器也已動了手,他兩頭奔波,這畫冊一事就暫時不必叫他知曉,免得又要分出心神。待慈安堂與幾處私塾竣工,老人們安置過後,我再同他說明。”

  “免得他又累成今日那副模樣,春姐你又要急上萬分。”

  前麵幾句說得正好,春歸邊聽邊點了頭,這最後一句倒頗有些吃味。她不由得笑道:“我今日很急嗎?”

  祁佑含笑看她:“我們不同於他們,我從未瞞過春姐,春姐也從未避過我,有了難事急事坐下即可商量,免去了諸多猜忌與別扭,如此倒還不如叫我吃力些。”

  這話倒是說到春歸心坎裏去了。

  或許是新婚夫婦,又少了往日相處磋磨的時機,知行如意這對夫婦一行一招還得細細磨合,不似他們,跟老夫老妻似的。

  春歸假意歎道:“那就隻能托你了。”

  夫妻倆相視一笑。

  又想到什麽,春歸提醒道:“對了,過幾日你跟知行怕是要留出一日,我看阿榮那邊新鋪子快開張了,你們倆多少過去一趟給撐足了場麵。”

  幾個傻小子頭一回做生意,她雖明言放開手不管,但如今告一段落小有成效,家裏大人也得出麵示意一番。

  “好。”

  窗外月色正濃,春夏之際多鳴蟲,待屋裏熄了燈,不時發出的幾陣聲響就愈加清晰,直到天明。

  ……

  最近縣裏幾個富戶中,隻洪老爺子日子過得分外順暢,得了聖上的獎賞後,那五十兩銀子便供在了家祠中,領著小輩拜了又拜,好一番光耀門楣的好景象。

  前幾日又逢鎮郊那處私窯清空了人手,練手藝的工人跟一批幫手的工人齊齊搬遷到了新落成的官窯之中,也就是說他這私窯也可早日動工了。

  因得了聖上的嘉獎,他這窯洞也跟閃了金光似的,大單子一個一個地落下,生意做得他手軟。

  不光是實打實的好處,還有眾人羨慕的模樣更叫他舒暢,就是他倆的幾個門房小廝走在路上都比別家的有麵兒。

  其餘一幹地主老爺心裏無比眼紅,那可是聖上,天下獨一個的皇帝給的賞,就是一塊石頭,他們也都搶著要,何況是實實在在的銀子。

  可他們心裏再想,也沒什麽法子,終於不知那個腦筋轉得快的,竟派了家裏門房分別跑去縣衙跟兩個大人家門口蹲著探消息。

  一個去了,後麵幾個有模有樣地也跟著來了。

  蹲了十來日,兩個大人都是早出晚歸,兩家下人口風又是一等一地嚴密,這十來日過去後,竟一絲半點的消息都沒探聽到。一眾地主老爺們隻好在家中歎幾聲大人仁德,隻也沒將探消息的人給叫回來。

  終於到了這一日,兩處縣衙竟大早上貼出了一塊招工告示,招工本也不稀奇,當初窯洞開工前不也征招過嗎!

  隻這次招工的由頭叫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皆湊了上來。

  就這麽不大不小的一張告示裏,清清楚楚地寫明這一趟招工,一為修建供下無供養的老人家安居的一處慈安堂,和三處私塾,二為照料孤寡老人。

  前者需要大量工人,後者需要平日裏細心的婦人家收拾房間,灑掃庭除。

  要說這私塾誰不知曉,幾處村子裏早有人傳出程大人要擴修私塾的消息,因而眾人看過後也紛紛跳過。

  可這慈安堂又是什麽?

  眾人繼續往下看。

  ……

  給下無供養的老人家居住?還不要銀錢?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圍觀的眾人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說什麽,齊齊愣在了原地。

  這樣的寂靜來的突兀,直到有個虞縣的小年輕探頭探腦地看過後試探地開了口。

  “……這幾天我看柳大人每天都往咱們縣裏那些沒兒沒女的老人家裏跑,又送銀子又送米糧的,這上頭說的應該是真的吧!”

  幾個虞縣的人經這一提醒,紛紛想起確有這一事。知行這動靜雖不大,也架不住被看顧後的老人時不時對外說上幾句,因而知曉的人多了去了。

  隻是送銀子送米糧到底不算什麽,曆任縣令多多少少也送過一些,真真嚇到他們的是告示上頭所寫的慈安堂跟明晃晃贍養兩個大字。

  贍養是何意味誰不知道!

  官府竟能做到這份上?!

  可這告示都貼出來了,總不會是作假!

  眾人麵麵相覷,他們這是撞上了兩個青天大老爺不是?!

  一整個上午,告示前來來往往許多人,不認字的托了認字的念著聽,認字的早一眼滑了下去。

  看過的無一不滿目震驚,村裏或是隔壁住著孤寡老人的人看過後更是跑得飛快去送消息。還有許多心動的婦人家,提著菜籃子便跑回家商量去了。

  短短半日,這消息便傳遍了內外。

  那些守在縣衙附近的各家門房小廝自然馬不停蹄地趕回去回報了主家。

  與此同時,程柳兩家宅子前守著的另一批小廝自然也得了另一樁消息。

  來來去去各家的門房,這麽些天下來,裘管事閉著眼睛都能認出來,本想找個由頭趕走,可這一日春歸卻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任務。

  他雖心裏疑惑,卻也裝得像模像樣,將縣衙裏缺銀子的事兒邊走邊嘀咕著,嘀咕到了幾個閑的嗑瓜子的小廝耳朵裏。

  這下可不得了!幾個小廝瓜子也不嗑了,閑話也不說了,蹦了蹦蹲得發酸的腿一溜煙就跑遠了。

  看得裘管事在鋪子門口直皺眉:“猴子似的,可別再來了!”

  抱怨完又趕去跟春歸報了信兒。

  ……

  這批小廝各回各家,連口氣兒都沒來得及喘越過管事管家就奔到了自家老爺那兒,連說帶畫地將兩處縣衙裏沒存銀的消息跟喇叭似的吼了出來。

  嚇得幾個老爺一陣恍惚。

  沒錢了?沒錢了該如何?怎麽就沒錢了?

  洪老爺子對門的那家有個機靈管事,年前雪災那會兒就提醒過自家這老爺,這會兒一聽沒錢兩個字,早就將另一批小廝報過來的消息串了起來。

  連忙朝自家老爺道:“修慈安堂啊!修私塾!修得縣裏沒錢了!”

  說得是滿臉的興奮激動。

  可惜自家老爺年紀大了遲鈍些,沒好氣道:“縣衙裏沒錢了你還如此激動!”

  管事趕緊平複了心情,將這一難得契機同自家老爺說明。

  對兩個大人來說,為著修慈安堂跟私塾修得沒錢了自然不是好事!可對自家老爺呢!

  這些日子每天都愁怎麽在兩個大人跟前露臉,機會這不就來了嗎!

  “慈安堂是個什麽地方?那是個給縣裏謀福祉的好地方!私塾又是個什麽地方?那是個能出讀書人的好地方!”

  管事激動難耐:“縣裏是沒錢了,可老爺您有錢啊!大把大把的銀子送上去給大人們修慈安堂修私塾,何愁不能在兩個大人跟前留名!”

  老爺:……

  上了年紀需得反應一陣,而管事已將事情掰扯開來,壓根不需他思慮什麽,他當即猛地一拍桌子:

  “那還等什麽!快備些銀子!再備上馬車!我現在就過去!”

  管事連忙應聲:“好好好,小的這就去賬房那兒支銀子!”

  ……

  待備足了銀子,馬車也在門前候著時,管事胸中這口氣才徹底緩了過來,又分外得意地瞟了兩眼左右的宅子。

  這一排住的大多都是幾個員外老爺,等他家老爺送上了這筆銀子,給這一樁善事添磚加瓦,日後這周邊幾戶可就不止要羨慕洪家老爺咯!

  隻是還沒等他得意多久,這左右兩邊宅子忽的也開了門,管事隨意瞟了一眼,這一眼不得了,竟看到兩邊宅子裏都跑出來了一輛馬車。

  他眼皮子猛地一跳,頓時生出了一股不安,連忙拉過身邊的小廝低聲道:“快!快去催一催老爺!”

  再看那幾輛馬車後麵跟出來了幾個像模像樣的管事,正搬著一個披了紅綢的箱子。

  箱子?

  他下意識看向自家馬車,這上頭一模一樣,也是放了一個掛著紅布的箱子。

  箱子裏頭裝的是滿滿的銀子。

  再抬頭,一下就撞上了右邊一個管家虎視眈眈的目光,也同自個兒剛剛一個樣,拉了個小廝過來說了幾句話,那小廝立刻轉頭跑進了門。

  一模一樣。

  這管事心裏咯噔一下。

  遭了,這是碰上搶著送銀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