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作者:魚翅      更新:2022-05-10 19:53      字數:3268
  朝堂之上,眾人都以為知行跟祁佑兩人少說也在前三甲,連同期的舉子也都覺著三甲已定,可待放榜之日一瞧,兩人排名隻在前十,前三甲由北邊一個刺史之子,兩個出身低微的舉子摘下。周晗正十五名,三人都在提前授官一類。

  對於這個結果祁佑倒不意外,齊聚天下才子的殿試,多的是比他與知行出色的。聖上不會因為一道進獻手藝而叫誰一步登天,他與知行兩人也深知這道手藝隻能解一解祁王之困,提前叫兩人在朝堂過眼,而這兩點已叫他倆的科舉之路輕鬆了不少。

  放榜之後,周家上下便到了最最忙碌的時候。年底的官員考核,殿試後的授官,皇帝全數交由吏部,隻讓吏部上下意外的是,皇帝特意放了話,挑了兩處地方,專給祁佑跟知行留著。

  周侍郎看過後竟也不訝異,隻因這地方也是他提前給兩人選好的。

  去年的南北大旱,要屬北地和齊州周邊最嚴重,北邊流民一批一批地往南邊逃,齊州另有直通北地的官道,去年那條官道上盡是逃難的流民,內裏自顧不暇,外邊又不斷地接收流民,再碰上幾個不作為的刺史縣令,整個齊州堪稱一團亂,一直亂到大旱過去才有人上報。

  氣得皇帝當眾摔了一幹奏折,連罷三日朝,日夜召集幾個大臣商議,商議完後從其他州調撥了一批大小官員,接替了那些食君之祿不為君分憂的蛀蟲。

  可惜那會兒大旱已過,幾場雨水後連野菜都長了一地,所有人都跟春歸那會兒一般靠著野菜有一頓沒一頓地過著也熬過去了,調過去的官員隻有開倉放糧,安撫民眾可做。

  因沒有新上任的官員可替,那些被調任的,大到齊州刺史,小到各地的縣令有好些都還在位上。

  祁佑知行所在的鬆縣縣令正是其他州縣調過來的。

  正巧,皇帝給祁佑留著的正是那隻有一個大鎮,卻包圍了小涼山以內七八個窮苦村子的鬆縣

  而知行將去的虞縣正毗鄰鬆縣,兩個縣衙各在兩縣的鎮上,相隔一條寬敞的大路。

  祁佑知曉皇帝會特意替他倆選個合適的地方,他自己也同周父提過屬意之地,可竟沒想到皇帝替他們想得如此周全。

  而周晗,照著周家原定的路子,進了吏部考工司做了個六品主事,專管官員年底考核,是個不受掣肘又安全的官位。另吏部尚書平遷,周父升品階不升官位,從正五品上調至從三品侍郎。

  再有各項內調,升貶。

  授官後的新上任的官員們拜謝後,皇帝便風風火火地下了一道召令——由祁佑知行兩人所管轄的鬆縣和虞縣作為試行地,開窯洞做手繪瓷器。

  再獨賞了春歸和郭家各一塊“忠義之家”的匾額。

  京都裏這才知曉知行祁佑兩人被獨召見的緣由。

  不等人多想,又有各項指令一條條地頒下去,官員考核製度,政績賞罰,皇帝似有在源頭上撥正不良之風。

  這一場科考,祁佑知行得償所願,而周家郭家也都相應地嚐到了甜頭,不可謂不圓滿。

  日常宴請後便是分離之際。

  因靠近北地,這初冬的天氣也冷得人直發抖,幸而有春歸提前準備的麂子皮兔毛大氅,兩人離開時穿著正好,這又不免想到春歸思慮竟如此周全。

  這樣圓滿的時候,隻周晗依舊紅了眼眶,扒著知行肩膀歎氣。

  “這以後你倆在另一頭,這樣的近,吃飯都能吃到一塊兒,隻我一個在京都坐著冷板凳,再見還不知是什麽時候。”

  細想想,這大半年的快過日子竟過得如此之快。

  “我以後也難吃到春姐的做點心了。”

  見他這般模樣,知行心中也不是滋味:“你放心,郭家的鋪子是得了春姐真傳的,若你還是吃不慣,秋冬日子涼快的時候我叫人給你送上來!還有那吏部,如今你爹升了品階,你又是主考核的,旁人巴結你還來不及,不會給了你氣受。”

  “兩地雖遠,但也定有再見麵的時候。”

  這些話周晗怎會不明白,隻是離別在即,他總要發作一陣。

  他年少時的快活不多,全在這大半年裏,今日戛然而止,他當哀傷以表。

  他抹了抹眼睛,繼續往兩人的馬車裏塞了一堆京都的特產,分門別類地說著這是給春姐的,那是給阿榮的,敏敏,知平小寶誌遠,還有小涼山的一眾長輩,他都顧到了。

  可塞完後依舊鬱鬱不樂的模樣,祁佑沉默片刻,道:“來年春,有個正當名頭邀你過來。”

  說完示意知行上馬車,這樣扭捏下去,怕是日頭下去了兩人也走不開。

  待周晗反應過來,兩駕馬車已經漸漸走遠。

  留下他在原地暗自琢磨,正當名頭……

  又眼神一閃,忽的笑了起來。

  報喜的消息向來最快,由各上下級官府一道一道地將喜報傳下去,祁佑兩人到時,鎮口已經聚了一堆人迎著。

  他倆迫不得已隻能下馬車。

  去時還當兩個剛長成的孩子,來時已經是兩個縣的父母官。

  百姓天生有對官大人的敬畏,此刻不僅是鬆縣,更有虞縣的老百姓趕過來要來瞧一瞧自家的小大人。

  兩人下車,就見平時相熟的麵孔個個喜氣洋洋地拱手作揖。

  吃慣了春歸鋪子裏的一眾員外郎,地主老爺爭著來祝賀。

  “兩位大人一路勞頓,辛苦了吧!來時瞧著越娘子在準備好一桌點心呢!”

  提起春歸,祁佑麵上不由得緩了緩。

  虞縣這幫百姓就沒這麽隨意了,到底不熟悉知行的性子,卻還想著多瞧幾眼,知行掃過去,正見一個小姑娘怯怯地望著他。

  他笑了笑,從袖口掏出一塊飴糖,彎下腰遞給那小丫頭。

  立刻就有個婦人連連擺手:“誒!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咱們怎能要大人的東西!”

  知行被一聲大人聽得一愣,這才反應過來,他倆已經成了兩地的父母官,他連忙和善地笑笑:“嬸子不必如此客氣,今日我隻是一個小輩。哪怕日後我上了任,給孩子幾塊糖又不算什麽。”

  得見以後的父母官如此和善,幾個虞縣的百姓又是激動又是高興,又連連點頭,已有一部分人快跑回去報信兒了。

  小丫頭眨了眨眼睛,接過飴糖小聲道:“謝謝大人。”

  聽在知行耳朵裏,心裏不免又和軟上幾分。

  既是到了鎮子口,他倆也不願再回馬車,就這般跟著一眾人朝自家走去。

  陸陸續續又有許多人從家門口或張望或跑出來一道跟著。

  也並非是如今這個縣令不好,天生對父母官的敬畏叫他們待如今這個大人也是敬重愛戴,但見下一任是自個兒相熟的,向來謙和,品性又是知根知底地良善,想到以後少說幾年都將有個太平日子,心裏便十分高興了。

  一路地跟過去,蔡氏帶著孩子早早地在門口迎著。

  瞧著路那頭來了人,連忙笑著招呼門兩邊的耿榮柳仁:“快快快,放鞭炮!”

  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引得人又是笑又是鬧。

  知平小寶幾個早已興奮不已,見到人了當即衝上去,祁佑知行笑著將孩子抱起來,又走幾步牽住有些害羞的知敏跟誌遠。

  一堆人這麽圍著,蔡氏又是驕傲又是歡喜:“剛剛報喜的人才來呢!春歸今早起來就覺著你倆該是到了,現在還在廚房裏忙活著,有你倆喜歡的餃子肉餅,我見已做了滿滿一桌子了!”

  “就是,我大早上就聞著味兒了!一猜就是越娘子!”

  蔡氏聞言又朝眾人道:“你們可放心,春歸說了待這兩個官老爺休息兩日,鋪子前頭的點心隨便吃!”

  “哎喲,那敢情好!可真是,越娘子一有喜事便叫我們放開了肚子吃,這樣的好事兒可得再來幾回才是!”

  “可不嘛!待這幾個小的大了,可叫咱們隨便吃!”

  見眾人個個歡聲笑語,蔡氏笑完道:“諸位要道喜可否再等一會兒,叫這兩個先吃了飯!”

  “哎!是是是!瞧我們!一高興就忘了,一路過來可得累壞了,咱們不打擾不打擾了!”

  一群人這才各自散去,走了一會兒,隔壁縣跑來的人有問上一嘴的,這些人也高高興興地答了,將知行祁佑誇到了天上。

  虞縣這些百姓聽得不亦樂乎,大半日便耗在茶館裏聽這兒的人細說著,待回了自家縣裏,也照模照樣地說與他們聽。

  說兩個大人殿試前就被皇帝召見,又是獻手藝,又是好才識,若不是兩個大人執意要回自家這兒,皇帝可不願放人呢!

  眾人聽著也自覺與有榮焉,一派驕傲的模樣!

  這才半日的功夫,知行跟祁佑已傳出了些好名聲。

  而柳家,兩人放下幾個孩子,來不及笑鬧便一道走向廚房。

  蔡氏見兩人斂了神色,便知定是想春歸想得緊了,連忙將幾個還興奮著的孩子牽過來。

  廚房裏,春歸一人忙碌著,點著小桌上的菜,一邊小聲念著:“祁佑愛吃的餃子有了,知行的肉餅,老鴨湯。過來定是累得慌,得喝點薑茶去去寒……”

  瘦瘦小小的一個身子,在裏間來回打轉,知行眼裏早就微紅。

  “……嫂子。”

  春歸忙得回頭,便見幾月未見,披著大氅的兩個身影。

  知行眼眶通紅,而一旁的祁佑靜靜地看著她,眼裏的柔情一絲一點地放出來,眉宇間已有曆練的痕跡,引得她也鼻子微酸。

  她不由得笑道:“……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