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問題
作者:高銘      更新:2022-05-10 19:31      字數:4442
  角度問題

  她:“問題在於我們成年後都想複雜了。”

  我:“很正常啊。”

  她:“不,這個說起來是悖論。你看,成年人用自己的態度去教育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什麽呢?長大之後的事情對吧?那麽孩子能不能接受?或者成人表達的時候能不能說明白?萬一表達錯了呢?萬一理解錯了呢?那麽接受知識的孩子會被影響一生啊。可是,問題又回來了:到底什麽是正確的?”

  我:“現在有這麽多搞兒童教育的……”

  她:“等一下啊,說個我自己的觀點。”

  我:“嗯。”

  她:“絕大多數從事兒童教育的人,並不懂孩子。需要舉例嗎?”

  我:“很需要。”

  她:“好,我們就舉例:我看過一些給孩子看的文章,比如說早上出門吧,會用孩子的口氣去說:天空很藍,朝陽很美,樹木青翠,空氣新鮮,諸如此類,對不對?”

  我:“是這樣,這是表示孩子的純潔。”

  她微笑:“那我來告訴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門看到什麽的問題,我問過不下100個孩子。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麽嗎?”

  我:“不是剛才那些嗎?”

  她:“絕對不是。他們的身高沒我們高,也就沒興趣看那麽多、那麽遠、那麽宏觀。他們比我們更靠近地麵,地麵才是最吸引他們的。他們會看蟲子;會注意走路踢起來的石頭;會留意積水的倒影;會看到埋在土裏一半的硬幣;會認真地研究什麽時候踩下去才會發出踩雪特有的咯吱聲;他們會觀察腳下方磚的花紋……他們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沒幾個仰頭看天、看朝陽、說空氣新鮮的。”

  我:“你的意思是說很多兒童讀物其實是成年人的角度?”

  她:“是這樣,我們看這種文字,會覺得很新鮮,而孩子看著會覺得很無聊。孩子很聰明,但是他們不太會表達,他們隻能直接反應為:沒興趣。”

  我:“你從什麽時候起留意孩子的態度的?”

  她:“四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場,小外甥一直在鬧,就是不願意在商場。開始我覺得他是想幹別的,後來發現不是。就在我蹲下去給他係鞋帶的時候,我環視了四周才發現,在孩子眼裏,商場一點都不好玩。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腿、鞋子、褲子,很沒意思。”

  我:“所以……”

  她:“所以我才明白,我已經忘了小時候的那些看法了。”

  我:“所以你就選擇了現在這種生活方式。”

  她點了點頭。

  她的家布置得像個孩子的房間,到處都是色彩鮮豔的裝飾,所有的家具都是圓邊圓角的,天花板上有熒光點,如果關了燈會顯現出銀河——這個她給我演示過了。連給我喝水的杯子都印著卡通人物形象。最有意思的是她的電腦桌,在一個小帳篷裏,而帳篷外麵裝飾得像個草坡,上麵還有野生動物。

  她:“其實我們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本身就有點問題的,但是沒人發現。”

  我:“還得舉例。”

  她笑了下:“你留意過超市那種牛肉幹或者防腐包裝的香腸嗎?還有外麵賣的那種很辣的鴨脖子什麽的。”

  我:“見過,那個怎麽不正常了?”

  她:“有一次我在超市買東西,一個小男孩站在貨架前很驚恐地看著牛肉幹。我覺得他表情很好玩,上去問是不是饞了?那個孩子說牛很勇敢。我好奇,問他怎麽知道牛很勇敢?他指著貨架上的大包裝牛肉幹說:你看啊,那個牛舉著自己的肉告訴大家這個好吃。我當時就忍不住笑了,還真的是那樣。然後我留意了很多肉食包裝,發現都是這樣的——一隻或幾隻鴨子舉著一個鴨脖子伸出大拇指,一頭豬憨厚地托著一大塊肉排讚美,一頭牛美滋滋地介紹著牛肉多麽誘人,幾條魚歡天喜地地捧著裝盤的魚罐頭……太多了。”

  我撓了撓頭:“可是都這樣吧?難道讓大灰狼舉著肉腸宣傳?”

  她似笑非笑地看著我:“其實我隻是舉個例子,這些包裝就這樣好了。當我們習慣了,就習慣了,但是孩子不這麽看,他們會發現問題,他們會覺得不正常,他們會質疑這些,他們會有新的想法。但是,我們不會,隻是因為:習慣了。”

  我:“你的職業是插畫師,你可以用那樣的態度對待,但是別人都要謀生,都要生活,不可能都是那種狀態的。”

  她:“不,你錯了,我工作的時候就是工作,從態度到方式,都是工作的狀態,因為我是在謀生。這也就是工作隻會交給成人的原因。可是一旦放下工作,我會是個孩子,因為我喜歡這個新鮮的世界,而不是習慣的世界。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須跟別人一樣的態度。”

  我:“嗯……有道理,這點我認同。”

  她:“所以,我這麽生活,也沒什麽好奇怪的了。至於我是不是要對所有人說這些,這是我的權利,假設我不願意說,那麽我就不說,別人怎麽看我,不是我的問題,是他們的問題。就像那個朋友,覺得我很怪,不正常,所以找你來跟我接觸,對吧?我覺得她不正常,而不是我。”

  我:“很高興你能告訴我這些。”

  她:“不,你應該高興你自己也是那種喜歡新鮮世界的態度,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我不會告訴你的。我告訴你了你也不懂,或者會歪曲我的想法,對嗎?就像這些我沒興趣告訴我的朋友一樣。她很好,她很關心我,可是她不理解我的態度,所以我也就不會說給她這些。”

  我:“嗯……那麽我該告訴她你的這些事情嗎?”

  她:“這個在你,你做決定。”

  我:“嗯,我到時候會決定的。”

  她:“好。”

  我:“那你這麽做會不會很累?”

  她:“累?談不上吧。這是我喜歡的事情,所以不覺得累。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會很投入、很瘋狂,而且會自己找問題、想辦法。”

  我:“這個我承認。”

  她:“生存和興趣永遠是最好的動力。當然了,現在大家都在追求物質生活,把那個作為動力,也沒什麽不可以。很多人,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做很多不同的事情。比方說你想有大房子、有好車、有漂亮老婆,那麽你拚命掙錢。另一個人想過野人的生活、不想跟錢掛鉤、希望活得像隻狼;還有人一門心思變著花樣環球旅行,掙點錢就跑出去玩……那麽你站在你的角度說:‘你們都是傻子,都有病。不為錢折騰個屁!’而他們也會笑話你為錢瘋了,或者根本無視你。其實這是什麽?就是價值觀的問題,說白了是角度問題。再說一個,你認為帝王追求長生不老是為了什麽呢?其實因為他已經是帝王了啊,還能追求什麽?天下已經是自己的了,過去外星生物領域還沒展開,想不到去征服,而對於自然的唯物認知比現在更少。而想站在更高的角度,所以隻有……”

  我:“隻有求仙問道,煉丹吃藥。”

  她:“就是這樣的。對了還有,你發現沒?孩子對於自然的敬畏超過成人。”

  我:“你思維真是亂跳啊……那是孩子物質認知不夠的問題吧?”

  她:“我沒亂跳,越過了一段話題,不過我會說回來的。剛剛說的不是認知的問題,是孩子有時候能一眼看透本質。”

  我:“欸,這個就有點離譜了,孩子的經驗和閱曆不足啊。”

  她:“正是因為這些不足,孩子的本能更強烈些。很多孩子會和喜歡小孩的人親近,而疏遠不喜歡小孩的人,但這之前不需要交流和試探,為什麽?雖然沒有過交流,但是孩子總能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直接反饋給自己,形成本能,而且還是在大腦無意識的情況下。”

  我:“嗯,好像是有這樣的情況。”

  她:“再說回來,我們看待事情的時候,經常用客觀認知去理解,都說:就是那樣的!其實很多客觀認知隻是一個假定罷了,很多事情沒有解釋清楚到底為什麽。”

  我:“還是舉例吧。”

  她笑了:“就說樹木吧,孩子認為樹木有思想,隻是站在那裏不動不說話罷了。我們會說那不可能,如果樹會說話,我怎麽從來沒聽到過?”

  我:“懂你的意思了。交流就非得說話?就算樹說話就非讓人聽得見,聽得懂?是吧?”

  她大笑:“對,就是這樣的。而且真的有成人去研究的話,一定有很多人會表示:是不是有病?吃飽了撐的吧?知道樹能說話了,有用嗎?能賺錢嗎?”

  我:“嗯,用一個價值去衡量所有的事情。”

  她:“沒錯!不過我有時候想,沒準樹紮根很深,真的知道什麽地方埋著寶藏或者值錢的東西呢?那是不是有了一個成功的例子後,大家都瘋了似的去研究樹到底說什麽了。因為有最直接的經濟成果啊。”

  我:“嗯,還真是!我突然很想往這方麵發展了。”

  她還在笑:“你很有經濟眼光嘛,哈哈。好了,再說回來吧。”

  我:“不,我覺得上一個話題很重要!”

  她笑得前仰後合:“別鬧,說回來。你看,我們需要這麽多可能性才去想了解樹到底會不會交流,而孩子不是,他們就很直接、很幹脆地認為樹是會說話、有思想的!”

  我:“是這樣,成人會需要證據什麽的。”

  她:“對,再來說證據。證據是個很好玩的事情。比方說吧,在1000年前,你說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太陽係是銀河係很小的一個星係。別人說:好,你證明給我看,我就相信。你怎麽辦?”

  我:……

  她:“而現在,你要是讓別人證明給你看,別人會懶得理你。但有趣的是,那個懶得理你的人,真的就見過太陽係在銀河係中的位置?真的就能解釋清地球圍著太陽轉嗎?肯定解釋不清,但是他上學的時候籠統地學過,雖然那堂課他睡著了,但是大家都那麽認為,他自然也這樣認為了。”

  我:“但是用數學公式和一些計算……”

  她:“那需要很多很多基礎知識對吧?大多數人,做不到,隻是那麽籠統地知道罷了。”

  我:“嗯,有道理。記得原來我看過一本小說,說一個人回到了過去,怎麽怎麽大顯神威一類的,其實那不可能。就算真的回到過去了,也什麽都做不了,隻是個普通人罷了,或者是個普通的瘋子罷了。”

  她:“嗯呢!就是這麽回事。其實是我們群體性地站在現代的角度,很多東西已經成為了認定的現實,不需要探索或者被忽視掉了,不能引起我們的注意。但是孩子不知道那些,他們會好奇,什麽都會刨根問底。你告訴孩子說光合作用,孩子會要求你解釋得更詳細,然後你會發現,最根本的成因或者最初怎麽出現的,你並不知道。而且,很多專業的科學家也不知道成因,他們隻能籠統地告訴你:進化來的,具體的還需要考古證據——看懂沒?話題又轉回來了。”

  我:“好像是這樣……”

  她:“就是這樣的,所以宗教的存在,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把許多事情簡化了。為什麽會有人類呢?上帝造的。怎麽造的呢?你管它呢,上帝無所不能,想造就造。”

  我笑:“有意思。”

  她:“其實可以這麽說,宗教總能解釋最古怪、最離奇、最莫名其妙的事情。你研究宗教會發現,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宗教來解釋。神是萬能的,最天方夜譚的事情也可以說出來,以後如果對上號了,就說是神的預見罷了;對不上也沒關係,說明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一代一代地傳,死無對證,永遠都是神最偉大。”

  我:“原來是這樣!”

  她:“就是的啊,我覺得一些宗教還好,至少讓人向善。邪教就很壞了,反正傻子多的是,教主們都是一個思路:都信啊,都信!信了大家一起升仙。升仙前,金錢你要它幹嗎?給我,我甘願墊底。”

  我:“我覺得你沒病,很有意思,而且思維很活躍。”

  她:“還是角度問題,我們如果不聊這一下午,你怎麽想還難說呢。我們聊過了,你理解了我的角度,也就接受了我的行為。就這麽簡單。”

  我:“我突然想到一個可怕的事:如果,你真的瘋了,我又被你帶瘋了,那怎麽辦?”

  我們都愣了一下,然後同時爆發出大笑。

  那天走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很痛快、很開心。真的不明白怎麽會有人認為她精神有問題。或者認為她不正常的人其實才是不正常的?

  這種事情,細想很有意思。嗯,是的,角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