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壓縮問題
作者:高銘      更新:2022-05-10 19:31      字數:5586
  迷失的旅行者

  ——中篇:壓縮問題

  傍晚的時候,那位“時空旅行者”走了,我則住在朋友家了。

  我:“你覺得他是精神病嗎?”

  朋友有點急了:“你問我?我找你來就是問你這個的啊!”

  我:“你先別激動……因為我對你們說的那些宇宙啊,泡沫啊,不是很明白,所以我沒法做判斷。你先告訴我他說的那些是不是真的屬於量子物理科學範疇。”

  量子物理學教授:“嗯……有些地方我也不是很明白。例如說到反重力裝置的問題。他提到了引力子,這個……萬有引力是一個現象,為什麽會有萬有引力,從根本上說還是未知的。”

  我:“……啊?!”

  量子物理學教授:“現在沒人知道,引力場的存在是不是事實。所以說他提到的這個的確很有意思,如果真的發現了所謂的引力子,反重力裝置還真有可能實現,那就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科技進步了。”

  我:“還有嗎?還有你覺得是瞎掰的沒?”

  量子物理學教授:“難說,我想明天他來了我詳細地問一下。如果真的是他說的那樣,那麽他作為參與者肯定會對那方麵知識有一些掌握,哪怕是崗前培訓也得知道一些,不可能什麽都不知道就放過來了,違反常理。而且他也提到過這是政府行為,那麽崗前培訓應該是有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點,因為目前我所了解的量子力學知識裏麵,沒聽說過這種傳輸方式。哪怕他能說個大概,理論上可行都行……否則就是胡吹了。”

  我:“你是說你有點相信他說的?”

  量子物理學教授:“嗯……有點。因為關於穿越量子泡沫那方麵,眼下的技術還是實驗階段,例如無條件電運——就是在我家這裏無條件地把一個東西傳輸到你家。目前雖然可以做到,但是隻能運送很微小的粒子……”

  我:“停,電運啥的太複雜了,還有就是多宇宙理論是怎麽回事?我聽不懂就沒法判斷他是不是胡吹的,你必須今天晚上教會我。”

  量子物理學教授認真地想了好一陣兒:“嗯……我試試吧……但是我隻能說盡力……你原來聽課都聽哪兒去了?”

  我無比坦然地承認:“睡著了。”

  他歎了口氣:“來我書房吧。”

  坐下後,他認真地看著我:“這樣吧,我看看能不能壓縮最實質的內容,用最直白的方式給你解釋下多宇宙理論。還記得雙縫幹涉實驗嗎?嗯……從這兒說吧:在19世紀的時候,物理界有個共識,像光啊、電磁啊,這類的能量都是以連續波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我們至今都在用光波、電磁波這類的名稱。發現這個是19世紀物理界的很大成就。如果有人對此質疑的話,用一個實驗就能證實這一點。”

  我:“雙縫幹涉實驗!”

  量子物理學教授:“對!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實驗,任何人都能做。”

  我:“欸?是嗎?那你現在做給我看!”

  量子物理學教授:“別急,等我把理論知識貫徹完。咱們先說第一步:假設啊,假設你在我這個門上弄出個豎長條的縫隙來,我站在外麵用手電向裏麵照射,你關了燈在屋裏看,牆上會有一條光帶對吧?”

  我:“對,怎麽了?”

  量子物理學教授:“好,現在假設在門上掏了兩個豎長條縫隙,我還是站在外麵用手電筒照射,你會在屋裏的牆上看到幾條光帶?”

  我看著他:“兩條嗎?”

  他在關燈前神秘地笑了下,然後打開了手電筒,用那張有兩條縫隙的硬紙擋住光束,牆上出現了一係列的光柵。我發出驚歎:“天哪,居然這麽多!”

  量子物理學教授:“看到了?”

  我:“怎麽會這樣?”

  他重新開了房內的燈坐回我麵前:“透過縫隙的光波是相幹涉的,在有些地方互相疊加了,然後就是你看到的,出現了一係列明暗效果的光柵。”

  我:“真有意思!”

  量子物理學教授:“我們假設門被掏出了四條縫隙,牆上的光帶會是多少?”

  我:“呃,我算算……加倍再加上疊加……”

  量子物理學教授:“不用算了,這種情況下得到的光柵隻有剛才的一半。”

  我:“四條縫隙的比兩條縫隙的光帶少?為什麽?”

  量子物理學教授:“因為縫隙過多,就造成了光波互相抵消掉,這也就是光幹涉現象。這個實驗叫‘楊氏雙縫幹涉’,你回家可以盡情地做這個實驗。”

  我:“嗯,我也許會做的。但是這跟多宇宙有什麽關係?”

  量子物理學教授:“有,實驗證明了光是波,但是後麵出了個小問題:用光照射金屬板,會產生電流,沒人知道為什麽。後來經過反複試驗,通過研究金屬板上光線的量和產生電流量的關係,得到了一個結論。”

  我:“直接告訴我結果吧。”

  量子物理學教授:“結果就是:光其實是以連續而獨立的單元形式存在的能量,也就是,粒子。這就是量子物理學的開端。”

  我:“可光不是波嗎?”

  量子物理學教授:“物理學家們也開始爭起來了,但是誰都沒辦法否定——因為這不是說說的事,計算過程都擺在那裏,沒有作假。這種混亂直到愛因斯坦對原子和粒子的研究結果發表後才結束。愛因斯坦把光粒子叫作光子,因為光子衝擊了金屬板,才產生了電流。”

  我:“那楊氏雙縫幹涉實驗怎麽說?”

  他笑了:“到了現在,已經證明了光子是帶有波特性的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我困惑地看著他:“好吧,我接受。不過你說了這麽多,半句沒提多宇宙的問題。”

  量子物理學教授:“這是我要說的。通過前麵的實驗你看到了光的互相幹涉,也就是說,光才可以幹涉光。而後麵又確定了光子這個問題。物理學家們就想:如果每次隻放出一個光子,用專門的光感應器來接收,這樣就沒有幹擾了,對吧?”

  我:“嗯,應該是這樣。”

  量子物理學教授:“但是實驗結果讓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光子的落點很沒譜,這次在這裏,下次在那裏,完全沒有定式。”

  我:“嗯……假如你計算下概率?”

  他搖了搖頭:“不要用數學來說,這是個真正的實驗,真正的光,真正的感應器,在地下幾公裏的深處,排除了能排除的所有因素。但是,沒有定式。”

  我恍然大悟:“啊……你是想說,來自其他宇宙的光子幹擾了這個光子……那麽,怎麽來幹擾的?”

  量子物理學教授:“還記得量子泡沫嗎?”

  我:……

  量子物理學教授:“所以關於多宇宙的問題,還在爭論不休。因為那個實驗沒有問題,但就是沒有答案,隻有多宇宙才能解釋。而且,沒有人能證明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是,這徹底顛覆了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很多東西。這個解釋過於大膽了,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疲憊地倒在椅子上——天哪!

  因為這一天有太多東西衝擊進來了,以至於那天晚上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睡著。

  第二天。

  我的朋友也一臉疲憊地坐在我旁邊,而那個“旅行者”顯得平靜而鎮定。

  我:“……你昨天回家了?”

  他:“對。”

  我:“這裏跟你那邊,除了那個反重力裝置外,還有什麽不同?”

  他:“你們南美是十幾個國家各自獨立的,在我們的地球南美是聯盟形式存在,就跟歐盟似的。”

  我:“哦?這樣多久了?”

  他:“籌備好多年了,成立了一年多。”

  我:“哦,美國總統是布什?”(當時是2006年)

  他:“對。”

  量子物理學教授:“你能說說你們的那個反重力裝置是怎麽製造引力子的嗎?”

  他:“製造?不,不是製造,而是改變引力子的方向。”

  看得出量子物理學教授有點詫異:“……那怎麽改變的,你知道嗎?”

  他:“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我:“好吧,那說些你知道的吧。”

  他:“嗯,我都會說出來,如果你們覺得我說的有嚴重的問題,或者真的是精神病的話,也就立刻告訴我吧。”

  我點了點頭:“沒問題,你能說說關於傳輸的事嗎?”

  他:“好,那個我知道不少。”

  量子物理學教授搶過我的本子和筆準備記下他看重的一些方麵。

  他:“說傳輸就必須說大腦和人體。在我們通過DNA技術成功了解了大腦機能後……”

  我打斷他:“你說你們徹底破解了大腦的全部機能?”

  他:“全部?算是大部分吧,記憶部分基本沒有問題了。”

  我和量子物理學教授對看了一眼:“好,請繼續。”

  他:“在了解大腦機能後,生物學家發現大腦的很多功能如果沒有和肢體的互動就不能徹底了解,於是他們開始虛擬人體。”

  我:“虛擬?呃,是在計算機上模擬人體對吧?”

  他:“對啊。”

  我:“可是人體的細胞量那麽龐大,計算機也許能掃描一下,但是全部轉化成信息還得按照人體的機能運作,那不可能實現啊!難道你們的地球有什麽量子計算機?”

  他:“嗬嗬,超級計算機還是有的,反正我們做到了,用壓縮技術做。”

  我:“你還沒說完思維壓縮的問題呢,現在又提到人體壓縮。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他笑得很自信:“打個比方說:你拍了一張藍天的照片,一片藍色對吧?如果把照片放很大,會看到很多排列在一起的像素點。每個像素點的藍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有自己的獨立信息。相機的功能越好,像素點越多,這樣看上去藍天更加逼真。但是這樣這張照片的容量會很大……”

  我:“矢量圖?”

  他:“是的,就是那個意思。但是這張照片如果不需要放那麽大,就會技術壓縮那些像素點。比方說如果這一個像素點和旁邊那個像素點看上去差不多,那就不用儲存兩個像素點,把它們用一個信息表達就好了。如果這一片像素點都看起來差不多,那麽把這一片像素點都變成一個。這樣按照需要的清晰度,把那些像素點全部壓縮了,照片容量會小很多。如果不需要放大很多,那麽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像素壓縮技術。我們用的就是這種技術。先掃描下細胞,把一些差不多的合並為一個信息,這樣就輕鬆多了,比方說表皮細胞,我們以一平方毫米為單位,記錄一個信息,或者記錄一平方毫米單位的肝髒細胞……諸如此類。大腦細胞也一樣,但是可以將精度提高一些,例如百分之一毫米為一個基礎單位。這樣就可以壓縮了。”

  量子物理學教授:“掃描的儀器……”

  我:“呃,這個問題不大,我們也可以,利用核磁共振同時再輔助射線什麽的,雖然花點時間,但是能做到。那些設備肯定不是醫院裏那種級別的……不過……”

  我轉向“旅行者”:“要是那個樣本細胞不健康,有潛在危險,那豈不是那一片就都完蛋了?”

  他:“這個我知道,但是我們也不必關注是否有個別細胞不健康的問題,畢竟不是要重新製造一個軀體出來,隻是模擬就好了。利用模擬出來的虛擬軀體,和大腦的主神經連接就可以和大腦產生互動了,也許不那麽完美,但是無所謂,因為目的不是完美,隻要弱電刺激啊、神經反射啊、大腦啊,能按照我們的要求工作就可以了。然後停止其他智能反應,隻保留生命維持的功能,也就得到了一個相對平和的大腦狀態,這時候,刺激大腦記憶部分,讓記憶部分釋放那部分的弱電,再從中提取記憶信息,然後用電子按照大腦本身的模式,即時發送到這裏。開頭部分加一個強信號定位,結尾部分加一個回傳定時記憶,好像在線傳輸那樣傳過來了。於是,我就到了。”

  我們聽得目瞪口呆,因為這似乎真的是可行的——除了發送回傳那部分。

  我:“這樣啊……那就是隻要記憶過來就好了……你們的地球治療失憶一定沒問題了!”

  他:“對,沒錯。接著說我,我知道我是來幹嗎的,我要做什麽,足夠了。至於現在的我是不是心髒不如那邊好,我的指甲比這邊長了還是短了都是無用信息,隻要記憶過來就沒問題了。”

  量子物理學教授:“你是說有兩個你嗎?帶著同一個記憶的?”

  他:“可以這麽說,不過從我過來的那一刻,我們的記憶就不一樣了,那邊發生了什麽我不知道,這邊發生了什麽那邊也不知道,除非記憶回傳。”

  我:“你這個說法,好像是靈魂分成了兩個啊!”

  他有點不以為然:“知道你們這裏對多宇宙是懷疑態度,因為那樣就等於有很多個上帝,很多個佛祖,很多個奧丁,所以你們就否定!是這樣嗎?我不清楚在你們地球上的人都怎麽想的,在我們那裏這不是問題。靈魂怎麽就不能是很多個了?神怎麽就隻能有一個?沒有神就沒信仰了?難道沒有上帝人就不愛了?沒有佛祖就沒有開悟了?沒有教廷就道德淪喪了?到底是信仰自己的心,還是在迷信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真正的信仰是不會動搖的,哪怕沒有神都不能影響自己的堅定,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納所有的形式。隻有迷信的人才打來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囂你是錯的我才是對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這是迷信,不是信仰。”

  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甚至開始羨慕那個“他的地球”了。

  量子物理學教授:“嗯,這個話題先放一邊,我想知道一個技術問題:你們怎麽確定能傳送到這個宇宙的?定位怎麽做?”

  他:“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看到某個場景的時候突然覺得似曾相識,甚至可以預知下一秒發生的事情?”

  量子物理學教授:“有過,但是那是大腦記憶部分產生的臨時幻覺和錯誤。”

  他:“錯誤?產生錯誤還能預知下一秒?不對吧?其實那不是記憶錯誤,而是你的腦波瞬間和其他宇宙的腦波相通了。而相通的那個恰好是比你早一點的那個宇宙,你得到了另一個自己的記憶信息。那種事情很少就是因為你沒辦法長時間保持和另一個自己的聯係。原理你應該清楚,其實就是另一個你的大腦記憶弱電信號通過量子泡沫傳輸給你了。雖然隻有那麽一瞬間。”

  我和我的朋友都有點蒙,尤其是我,有點兒恍惚,我覺得有精神病的是我們。因為所有的疑點在他那裏都輕鬆解決了。

  量子物理學教授:“呃……你剛才提到稍早一點的那個宇宙……我們的看法是宇宙是不停分裂的,而不是早就存在了無限個……”

  他:“你……唉,不覺得這個說法太主觀太矛盾嗎?分裂以什麽為標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可分裂的點都在不停地分裂。分裂後就消失了?沒了?就你選擇後分裂的還存在?這種問題……這麽簡單的邏輯問題……我還是學人文的我都知道……”

  量子物理學教授有點不好意思了:“因為我們的地球對於多宇宙是不確定的。”

  他:“好吧,是我有點著急了,對不起。我很想知道,從邏輯上,從技術上,我說的這些……這麽說吧,我是精神病嗎?”

  我:“老實說,如果你是的話,那麽你是我見到的最……高深也是最可怕的精神病了。你說的基本可行。但是,不能排除你是偶然從什麽地方得到的這些知識。不過,我想安排你嚐試一下催眠,那個對你、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他緩緩地點了點頭:“也許……吧……如果催眠能找到我記憶裏的那個回傳信號就好了,有那種可能嗎?”

  我:“我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說的都是真的,還的確有可能!”

  他期待地看著我:“那我終於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