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3 章
作者:晴空之下      更新:2022-05-10 18:19      字數:5483
  僅僅不到一日, 東萊城便再度易主。

  號稱西胡精銳的八萬胡騎或斃命於城頭,或橫屍於城中,僥幸逃生的千不足一, 倒也還了東萊城百姓的血仇。

  戰場硝煙散盡,城中一片狼藉。原本繁華鼎盛的城池處處殘垣斷壁, 城守府被阿吡羅強征,作為自己在東萊城駐守時的指揮所, 並在周圍安排了大量的親衛。

  東萊城一戰,城守府附近的戰況最為激烈。打到最後胡騎如做困獸之鬥, 不要命不計傷亡的反擊,給黑甲軍也造成不小的傷亡。

  不是不想用炮解決所有問題,而是以目前的情況根本做不到。線膛炮的炮1彈都是空心開花彈, 製造工藝本就比普通的滑膛炮彈複雜,更別說還要裝填火藥,運輸要花費許多的功夫。

  封愷這次帶兵馳援, 為了趕路也沒有拉太多的補給,這些線膛炮還是在城外組裝完成的,能打的家底都打了, 力求盡快解決戰鬥,減少己方傷亡。

  事實證明, 線膛炮做到了。

  三輪炮擊將阿吡羅連帶著他的騎兵幾乎全數消耗在東萊城下, 城中留守的胡騎雖然號稱兩萬人, 但在之後的炮擊城門中也損失了不少, 再加上有人畏戰潛逃,相對於邊軍之前的曆次征戰, 這次攻城簡直可以說得上是輕鬆愜意。

  不過即便如此, 還是有好些將士在近身搏鬥的時候受了傷, 被同袍扶著抬著下了戰場,送到後方的臨時大帳。

  這臨時大帳是專門用來救治傷員的,此次黑甲軍出征有專門的醫療隊跟從,隨車還帶了不少藥品和奇怪的設備。隻是這支醫療隊與慣常的醫館有很大不同,其中有幾位醫官是亭亭玉立的小娘子,很是引人注目。

  出征之前,軍中最大的新聞便是這幾位女衣官。據說這幾位小娘子都是九淩城新醫館第一期生員,由三位定安城名醫並墨宗矩子共同授課,學到了不少墨宗特有的醫治手法。

  說起那九淩城新醫館,也是名噪一時的大熱點,在邊城百姓口中的話題度居高不下,經久流傳。

  據說這醫館最開始是沒人去學的,墨宗那位大人在石沱坡親自招人,結果也就十幾個報名的,和之前作坊招工事的盛況根本沒辦法相比。

  據說這些去學本事的小娘子將來都是要做郎中的,可不是穩婆和帶下醫,不分男女都給看的那種,外傷內疾都能治。

  聽到後麵這個說辭的時候,有些想法保守的都在搖頭歎氣。

  這誰家的爹娘這樣狠心,好端端的丫頭不在家等著嫁人,偏偏要送到什麽醫館去做郎中,還男女都治。

  一個沒嫁人的黃花大閨女看了男人的身體,這名節還能要麽?以後還有哪個敢娶回家?

  抱著這種想法的人也不算少,絕大部分是從中原剛剛逃難過來的新移民。中原“文風鼎盛”,義理派占據天下輿論至高峰,他們宣揚多年的“天理綱常、等級命定”,在業朝百姓還是很有市場的。

  倒是邊城居民沒那麽在意。

  邊關苦寒貧瘠,生活環境惡劣,又有胡騎不時過來襲擾,人能好好活著就很不容易了,哪來還給自己設定那樣多的規矩和講究。

  什麽寡婦再嫁,男女之情,在邊城人民的眼中那都不叫個毛病,人家兩個都看對眼了那就一個床上的過日子,旁人還有什麽好叨逼叨的。邊軍和胡人打仗的時候,莫說是看個男人的身子,拿著刀槍直接砍人的娘們也見少數,誰凶誰悍誰就更容易活下來,嬌嬌繞繞的那都是有人伺候的世家貴女,和咱邊城的丫頭可不是一類人!

  “再說看了又咋地,看了又不會少塊肉!”

  護短的熊二叔一邊趕著牛犁翻地,一邊大聲“嘟囔”著。

  “你們以為那學館誰都能去得上麽?那也是要考的!自家的丫頭靠不上,還有啥好傲氣的!”

  他家的環娘如今正在九淩城的醫館讀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已經得了幾次學館的獎勵了。

  隻是他所在的軍屯都是逃荒過來的新移民,想法並不像邊民這樣開放,時間久了難免有些閑言碎語傳出來。

  等環娘休沐回家,還捎帶著將自己的津貼和獎勵送給爹娘,村裏某些人的酸氣就更壓不住了。

  聽說教課的都是男的,男女授受不親,為啥一定要小娘子才能進醫館學本事?

  男女分隔是天理道存,為啥女人不能隻看女病?讓個黃花大閨女看男人的身體,羞不羞?!

  旁人上學坊要教束脩,你家這丫頭為啥上學還能賺錢?賺的莫不是皮肉錢?!

  越說越難聽,氣得熊二叔直接打上說嘴的門。

  這回他大哥一家也來了,熊家在村子裏也算是大戶,一家子好幾個男丁跟在後頭,再蠻橫的婆娘漢子也要打怵!

  熊二叔也沒客氣,一聲令下,熊家兄弟和子侄齊齊湧上,直接把村裏叫的最歡實一家長舌給砸了個幹淨。

  臨走,熊二叔還惡狠狠地揪住那家爺們的衣服,啐了一口唾沫在他臉上,揚言若是在聽到關於環娘的半分酸話,他就打斷狗腿,再去戶所領罪。

  這事在軍屯中鬧得很大,本地負責治安的戶長也到了現場。在聽完事情的原委之後,那位邊軍出身的老戶長抓了抓屁股,一句話也沒說,砸吧著煙袋就走了,不想幹涉的意思很明顯。

  戶所管理軍屯,維持本地秩序,但這種撩人挨打的小事戶所是不管的,村裏人自然有村裏人的規矩。

  這些新移民都是從各地調配過來的,很多都是以“逃難”為名,接受邊城戶所的隨機分配。

  邊軍在分配時,會有意見一個地方的人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並在投親聚集的村落摻入更人數更多的散戶。這樣一來,新移民便不容易形成牢固的利益團體,保持均衡對邊城的控製和管理都有好處。

  何況,那說嘴的人也是太惱人,竟然還敢講究墨宗寧先生的不是!

  他們這些老了殘了的邊軍能有一碗飯活下去,那多虧了寧先生出錢出力出點子,不然像他這個年紀,哪有命來軍屯做個戶長,多半要上山等死了。

  寧先生清清白白的一個人,就是想給丫頭們多尋一條路,咋的就讓人潑了這一頭一臉的泥巴湯?!

  人家那是什麽身份,什麽樣貌的神仙公子,要什麽女人沒有?還犯得著算計邊城這些土丫頭?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個是個啥樣!

  再說姓熊的人家,在軍屯中一直口碑不錯。兄弟兩家子都勤勞肯幹不說,平時也從不會在軍屯中主動招惹是非,家裏的幾個娃子還有意從軍進船手學堂,這在新移民中算是“模範”家庭了。

  他來軍屯做這個戶長,除了要維持軍屯的日常秩序之外,也兼有記錄新移民日常表現的活計。隻是這個工作不會讓新移民們知曉,而是每個月都要向上級戶報告情況。戶長要對自己的報告負責,一旦出事戶長也會受到責罰,所以上報的時候大家都會如實、慎重。

  像熊家人這樣安分守己、沒有異心的流民,以後招工入學都會適當傾斜。反之,則會成為重點觀察對象,有嚴重作奸犯科會被逐出邊城,裏通外族的奸細直接帶走送去樞機營,那裏自然有手段在等著他們。

  不過像今天這樣的小糾紛,老戶長是不會記在報告裏的。

  這在村裏也不算什麽大事,雖然有些人嘴臭的討厭,但也不至於因此就被責罰出城。

  不過,挨打,活該!

  老戶長嘬了一口土旱煙,覺得熊家那家子還是人老實,下手太輕,根本沒打到最疼的地方,不解心裏的躁氣。

  以後若是有機會,還是要他老頭子親自上手,可不能便宜了那群忘恩負義的王八!

  不過鬧了這樣一遭,村裏倒也沒人再敢說環娘的不是了。隔壁的軍屯有小娘子在九淩城做工,說起環娘都是滿臉羨慕。醫學坊的生員最得城主看重,雖然學得卻是飛針走線,切丁解肉的活計,卻人人穿得幹幹淨淨,統一的白色袍服一塵不染,可講究了。

  啊?

  這下子村裏人又想不通了。

  不是說學郎中麽?咋還穿針引線,切肉切菜?這是個啥郎中?!

  不但村裏人想不通,就連長居九淩城,見過大世麵的墨宗弟子也都想不通。

  不知一個人過來問寧矩子醫坊到底是教什麽的,每每他都是笑而不語,關子賣到飛起。

  可對於某些人,寧鋸子是不賣關子的。

  比如定安城中的名醫三人組,自從三人“偶然”見到醫坊配備的簡易顯微鏡,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治療工具之後,三個老頭就仿佛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死賴在九淩城再也不肯離開了。

  “我們可以授業!”

  方家醫館的當家人方勝毫不掩飾自己的意圖,開門見山地說道。

  他們之前都被封大公子請到九淩城給眼前的少年看病,知道這位“寧先生”與封家關係匪淺,卻沒想到此人竟然在醫術上也頗有建樹。

  別的不說,單就那個能看清世間萬物的琉璃鏡,那可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神奇物件!這世上幾個郎中見過!?天下醫道皆源於濟世一門,祖師爺和前代神醫留下過無數方劑,卻從沒有人告訴過他們,在眼睛看不到的微小處,竟然還隱藏著無數的生物!

  “我們三人皆事濟世宗的弟子,我宗專攻醫道。若寧先生願意,我們願以所學交換貴宗神器,不知寧先生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當然是再好不過啊!

  學術交流,技術互通,這才是搞技術搞科研應該做的正事!

  寧鋸子心中狂喜,臉上卻又不動聲色,將一個遲疑渴望彷徨心動猶豫期待卻又怕傷害的矛盾情緒演繹的惟妙惟肖。

  嘿嘿嘿嘿嘿,萬萬沒想到,這定安城竟然也是臥虎藏龍,前有暮野兄的天文學老道,後有醫療學術組織的臥底郎中,這一網可是不白撈,全部都是大魚!

  既然是大魚,那必然不能放過,一定要好好圈起來,精心投喂,讓他們徜徉在醫學新世界的魚塘中,肥吃肥喝,樂不思蜀。

  “承蒙幾位老先生厚愛,這隻是我宗的……”

  寧鋸子隨手拿過顯微鏡,粗魯的擰了擰,果然看到三老心疼的眼神。

  “隻是我宗的一點微末技藝,哪裏稱得上神器。”

  寧非一邊說,一邊笑著祭出了另外一個大殺器——大蒜注射液。

  “這是我宗剛剛製出的針劑藥,對傷寒、白喉、百日咳、痢疾、肺癆以及各種膿瘡感染很有效果,隻是使用的方法驚世駭俗了些,寧某原本還想擇日……”

  他話說到一半就停下了,因為對麵三人的眼中同時迸發出精光!

  “可治傷寒?當真?”

  另一位叫李明舉的郎中急切地說道。

  “傷害之症困擾老夫多年,祖師爺和曆代師叔祖也未有奇方攻克,貴宗竟然有辦法?”

  寧非一愣。

  他驀然想起,這個時代雖然和華國某個朝代背景類似,卻並非沿著曆史路線行進。在這個時空中,沒有華佗、沒有扁鵲也沒有張仲景,那部傳揚萬代的《傷寒雜病論》也是不存在的。

  在這個大業朝,傷寒竟然還沒有有效方劑予以治療,也難怪李明舉如此激動了。

  寧鋸子抓了抓頭。

  他上輩子雖然久病成醫,但也隻是對西醫的部分治療手段和藥劑相對了解,中醫博大精深,方劑繁多不說,一個方子又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做增減,不是專業出身的人很難理解明白。

  《傷寒雜病論》都寫啥了?一個字也不知道啊!

  寧鋸子幹笑一聲,瞬間放棄了發展傳統醫學的路線。不是他不想,是他根本就不會,治病救人可不是打鐵煉鋼,差不多也能湊活著用,這可是一不小心就要出人命的大事!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治病救人濟世派都是專家,他相信隻要開了頭,這些本時代最出色的醫生一定能找到突破的機會。

  想到這裏,他也不糾結,很幹脆的答應了方勝的建議。

  “若是能得各位指點最好,九淩湖中已然開設的醫學坊,三位可以開壇講學,我墨宗實驗室隨時恭候三位名醫駕臨。”

  要怎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呢。

  寧鋸子造好了金剛鑽,瓷器活這便成群結隊地上門了。

  李明舉李郎中苦心鑽研傷寒多年,一直未能有所進展,這次聽說有藥能治療這一惡疾,哪裏還願意浪費時間?

  “就這?”

  李明舉瞪著眼前一瓶瓶被封裝在琉璃管中的透明液體,實在想不出天下有哪種方劑能造出這樣清澈的湯藥。

  而且這量……也太少了吧!這還不夠塞牙縫的!

  “不是內服的。”

  寧鋸子摸了摸鼻子,從一旁的櫃子中又搬出了他那一套注射用具。

  依舊是慘不忍睹的針頭,但連接卻是換成天然蟲膠和天然樹脂混合製成的膠管,另一頭可以與琉璃瓶蓋上的密封閥相連。

  這是業朝曆史上第一支成型的點滴瓶,同樣通過了動物實驗。

  蟲膠樹脂不好加工,就算寧鋸子想盡了辦法,造出來的成品質地比尋常見到的一次性靜脈注射管要硬上許多,這時候也顧不上什麽舒適度了,能用就成!

  人體實驗是寧鋸子自己上的,依靠渣統的質檢合格作為現身科研的底氣,寧非用這玩意給自己打了一瓶自製生理鹽水,然後又利用風險任務的獎勵做了一次身體檢查,結果一切正常。

  “用這個工具把藥直接打進人的血管裏,能夠比口服湯藥更快見效,同時可以避免胃部消化導致藥效的損耗。”

  寧鋸子一邊說,一邊叫來一名醫館學員,決定給幾位老先生演示一下靜脈滴注的過程。

  他叫來的人便是環娘。

  環娘是這一期醫學坊中成績最出色的學員,上次人體實驗寧非也是找她操作。這姑娘下手又快又準,對血管的感知和把握非常敏銳,痛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見寧非叫了一個小娘子進來,三位郎中的表情都有些驚訝。

  他們是聽說過這墨宗開了醫學坊,第一批學員招的都是小娘子,當時還頗有些找人議論。

  三位郎中的心中也是不太讚同的。

  倒不是對寧矩子本人的品性有什麽質疑,沒人比他們更清楚這少年與封家大公子的關係,那些不幹不淨聽不得的酸話,根本就毫無可能。

  但天下郎中多歸入濟世一門,師門從來都沒有收女子為徒的先例。帶下醫和穩婆雖然沒有限製,但卻在濟世門的眼中根本上不得台麵,像這樣公開教授婦人學醫的地方,天下也隻有九淩城這一處了。

  雖然不讚同,但這畢竟也是人家墨宗的家務事,且墨宗沒有偷師自家,他們也想看看這寧矩子到底教的是什麽。

  正說著,門外忽然有人衝了進來,一邊跑還一邊叫著李明舉的名字。

  “郎君!郎君不好了!”

  “二郎從牛虻村看診回來,忽然就吐瀉不止,限製已然起不了身,您趕快回去看看吧!”

  ※※※※※※※※※※※※※※※※※※※※

  感謝在2020-07-03 07:53:11~2020-07-04 08:49:1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摩卡 2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燕燕、分神、想睡覺、小為、aa、我愛大鯨魚、噗噗歎氣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肥婆 93瓶;給你聞硫化氫 69瓶;4026080、無聲淺唱 50瓶;果凍林大俠、塔簡 30瓶;日月為昭 28瓶;夢,懂 25瓶;泉水叮咚、sissi、y(☆_☆) 3瓶;卓Jumping、瀾無意、阿文、行也思君 2瓶;蔣丞、廣聿玉、睡神抱枕、沐沐、岐路歌、hey~y、我是孤狼、king、溫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