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作者:晴空之下      更新:2022-05-10 18:17      字數:3689
  不管牛嬸子信不信, 對於醬油的好奇心已經被吊到最高,倒也沒時間去和織布坊爭風吃醋了。

  她重新打起精神,照顧醬缸也越發用心,倒是讓寧非刮目相看。

  牛嬸子真是位女中豪傑, 說不糾結就不糾結, 馬上滿血複活狀態, 比好些小心眼的爺們都利索。

  比如宗門的某些漢子, 因為失戀的緣故, 到現在還沒緩過勁呢。

  不過時間不等人, 春耕過後,九淩湖的建設就提上了日程。

  這日寧非召集三老開會, 傳令的依舊是小孩克雷,地點定在宗門小會議室。

  所謂的會議室, 其實就是寧非家的西廳。

  這裏剛建成的時候, 曾經被用作上課的教室。後來墨宗全員上農課,這個小廳就顯得有些擁擠, 索性又擇址建了一個大平層。

  於是這個西廳便改成了議事的地方,各匠房的負責人有事也可以來這裏找矩子匯報, 兼具辦公室的功能。

  魚山進來的時候,謝增和木東來都已經到了。

  除了這二人,坐在一旁的還有種植組的柳老頭, 礦隊的楊東林, 以及秋婆婆。

  最讓魚山沒想到的, 是萍花也在場。雖然這小娘子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卻已經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魚山有些驚訝。

  矩子最近的動作, 他大概能猜到織布坊是要造起來了。

  秋婆婆來理所應當, 棉花和織布機她都有出力, 做織布坊的領頭人當之無愧。

  如果有第二個人,他以為來的會是劉通,畢竟劉通是改造了織布機的人,矩子也很看重他的本事。

  但萍花……?

  於是等寧非進門的時候,對上的便是一屋子若有所思的目光。

  當然,這裏麵大部分都是衝著萍花去的。寧非笑了笑,倒也很能理解這些人的想法。

  畢竟相對於其他幾個匠房的負責人,萍花的年紀和資曆都太年輕。不過他的團隊從來都不是有年資就能熬出頭的,關鍵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劉通有能力,是塊搞研究的料子,但是今天商量的是要組建織布坊的事,劉通算是技術型人才,做經營他性格不適合。

  上輩子的寧非雖然一直走佛係路線,但能在勾心鬥角的大家族中混成人緣奇好,除了他那個無藥可救的破身體是加分項外,善於和人打交道也是他的專長。

  他不是學經營出身,但他可以觀察,從他的叔伯長輩,堂兄表妹的行為中品味訣竅。家族企業中,成功的,失敗的,霸氣側漏,馬失前蹄,得意忘形,功虧一簣,這些例子就放在他眼前,隻要用心,總能獲取不少經驗。

  更別說他還有個好人緣,家族的兄弟姐妹叔伯長輩都喜歡他,在閑聊的時候也不吝分享一些成功的體悟。

  寧得覺得,想做好一家企業,最重要的還是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讓他去做最擅長的事,就算不能事半功倍,但也不會浪費資源。

  萍花就是他看好的人。

  這個小姐姐,剛來的時候基本是社交自閉,幾乎不與任何人接觸或交談。大家除了知道知道她的來曆,看到她臉上的青印,餘下幾乎一無所知。

  但是很快,萍花就抓住命運給予的第一次機會,她接下了別人都不敢接或是不屑接的工作,成為墨宗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劁豬匠,成功在宗門站穩了腳跟,並且讓大老板寧非注意到她。

  接下來,她又一個人承包了養豬的活計,展示了自己強大的工作能力。有了這樣的鋪墊,第二次機會很快到來,她得到了和秋婆婆一起做紡織機的機會。

  萍花的膽子很大,一旦認準就不回頭,不畏懼男女大防,不在意外人的眼光,和技術骨幹劉通一起,成功晉升為紡織機研發小組的核心成員。

  寧非很欣賞這種敢想、敢拚、敢闖的勁頭。

  織布坊是九淩湖新城開工建設的第一個輕工業,是工業區的重要組成,他需要一個有魄力有膽識的人負責管理和運營。

  而這一點,正是他接下來要考較萍花小姐姐的關鍵。

  “人都到齊了,那就開始說正事。”

  寧非在最前麵的桌前坐下,從懷裏摸出那個樺樹皮小本本。

  “可能大家也猜到了,今天找各位過來,主要是為了織布紡的事兒。”

  “劉通他們已經把新的織布機造出來了。接下來這段時間,宗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織布坊的建設上。”

  他先看了下土木組的魚山。

  “魚老,之前我給魚忻的規劃圖,研究的怎麽樣了?”

  聽到矩子問話,魚山馬上站起身,將土木組研究下水管網規劃圖的進度匯報了一下。

  前些天寧非將一卷圖紙給了土木組,要大家琢磨一下新城的下路,順便試製一下陶瓷管道。

  墨宗本就能製陶,燒瓷和製陶本就是層窗戶紙,現在鐵匠坊又能造出耐燒高溫的焦炭,墨宗史上第一批瓷器很快出爐。

  不過因為有個對藝術不太感冒的理工矩子,這些精美的瓷器並沒有被當做裝飾品對待,而是成為了九淩新城下水管網的主力組成。

  直到幾百年後,有遠來的吟遊詩人來到這個被稱為傳奇的城市,親眼看到下水管道都是在外界賣出天價的昂貴瓷器,才忍不住腦洞大開,寫出了“九淩城遍地黃金瓷器,水中有奶奶中流蜜”的史詩詠歎調,竟然還流傳了千百年。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九淩城的主人還在為第一個輕工業單元的落地煞費苦心。

  寧非看向謝增和木東來。

  “謝老,木老,劉通已經把織布機造好了,接下來你們要去盡快造一批機器出來,”他眼神沒動,卻直接點了萍花的名字。

  “萍花姐,你們現在需要多少織布機?”

  萍花怔愣了一下,略有些倉促地起身。

  “現在參加織布課的有32人,兩個年紀比較小的可能不太會操作,至少需要30台。”

  “另外,”她定了定神,很快恢複了冷靜,又繼續說道。

  “還有些嬸子和阿姊說家中有姊妹想要過來做工,但我們都沒讓她們過來,如果要算上這些人,至少還要加15台左右。”

  寧非點了點頭,心中給萍花點了個讚。

  是個有心人,心思也在織布坊上,沒讓他失望。

  “布坊還沒建成,暫時不要讓這些人來。”

  寧非搖頭。

  “我們自己先組建個布坊的框架,培養出一批成手。現在有了紡織機,棉紗的供應反而是個問題,還需要繼續改良。”

  “等九淩湖的織布坊正式建好,在考慮招工的問題也不遲。”

  他把目光投向萍花。

  “秋婆婆身體不好,還是作為技術指導給大家上課。這個內部織布小組,就由萍花姐組織,盡快拿出一批成果來。”

  於是,新成立的織布組正式在墨宗內部誕生,並且很快就招收到第一批弟子。

  舊食間的廳堂裏,織布女工們正嫻熟地使用彈簧飛梭織布機織布。

  一台台織布機排列整齊,中間留出寬敞的空檔供人通行,秋婆婆拄著拐杖不停地來回巡視,查看眾人的織布情況。

  如今紡織小組隻有10台機器,30名織布工分成三班工作,每人每天可以使用五個小時。

  分組和工作時間是萍花拍板的,倒不是她待人嚴苛,而是大家都想多用機器練練手,五個小時的上工時間,那還是萍花好說歹說,和眾人商量出來的。

  因為寧非禁止熬夜班,所以有限的上工時間就成了香餑餑的,人人都想多用一會兒,但後麵班次的人不答應。

  矩子說了,這一批織出來的布要送到城裏賣掉,得來的錢出了繼續造機器,還會給大家分一分。

  以後新城的布坊要是建成了,就按照每個人的工作量算錢,多勞多得,誰能不心動?

  至於自己織出來的棉布能不能賣出去,織布坊的織工們表示完全不用擔心。

  她們從小組長萍花那都聽說了,梅大娘在定安城的時候就穿了棉布裙袍,有好些商賈富戶過來詢問,隻是那時候布都緊著宗門用,還不能賣出去做生意。

  現在,有了踏板飛梭機,織出來的布不僅速度快,而且細密度和寬幅也更出彩。

  就比如她們之前用的拋梭織機,需要自己伸手去把梭子拿回來,經緯線的密度十分考驗織工技術,織出來的布厚薄不均勻不說,寬度也被牢牢限定在兩隻手臂的距離。

  但踏板機就不同了。

  踏板解放了雙手,織布工可以用手按壓織板,而飛梭借用彈力拉的紗線也更直,兩根鐵圈圈將飛梭穿紗路線完全固定,不存在人工走線的誤差,還不受手拋距離的限製,織出來的布細密不透風,布幅寬度也遠遠大於從前。

  早說了織布是謀生的本錢,織布機的好處誰看不到?

  從那天以後,除了強製下工的時間,整個織坊內的機杼聲就沒停過。

  短短十幾天,萍花的織布小組就織出了二百多匹細棉布,這還是受到機器數量供應不上的限製,幾個漢子在鐵匠坊木工房的娘子見天地催促男人,隻恨不能馬上就把紡織組的織機備全。

  被催得最慘的自然是木東來。他婆娘王氏對於新式織機十分上手,偏偏又要和人一起排隊拚著用,心中的無名火天天燒,,直罵木東來耽誤她們紡織組的大事!

  木東來苦不堪言,家都不想回,天天泡在鐵匠坊和一群光棍小子幹活,對織布機的事十分上心。

  緊趕慢趕總算湊齊了機器,而此時的梅大娘也裝好了貨車,帶著幾個夥計和滿當當的布匹、洗化品,準備重返定安城開張賺錢。

  春耕結束,寧村作坊的“西海人”,又回來了啦!

  ※※※※※※※※※※※※※※※※※※※※

  感謝在2020-03-18 19:17:02~2020-03-21 06:40:1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手動拍攝地 3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少年不要太囂張 5個;蓮子、昕寧、瑜洲大旗扛起來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給你聞硫化氫 80瓶;秋團 78瓶;花∠※落盡執何手 50瓶;蓮子 48瓶;寧妮 36瓶;每天瘦三兩的胖紙 33瓶;巷子裏的黑胡同 29瓶;手動拍攝地 28瓶;華彩合 21瓶;塞拉、sakmxxj、一科術、曼曼、荊岄、敏敏敏、燕子蘇 10瓶;解緣、有欲の 6瓶;寒冰、レイ 5瓶;心越 3瓶;貓耳、你的小可愛、雨過天晴 2瓶;⊙▽⊙、靜靜、風滿樓、28192603、21995483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