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幽州之亂十二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8      字數:2125
  袁紹沒想到自己一直垂涎的薊城竟然被劉和搶先占領,憤怒之下決定強攻。

  “萬萬不可啊!”沮授率先站出來反對,“這明顯是公孫瓚的陰謀,讓我們與劉和相爭,他坐收漁利,主公請勿中計。”

  逢紀郭圖等人也站起身相勸,他們的意見和沮授一致,此刻還不是與劉和翻臉之時。

  袁紹見所有謀士都不同意,隻能壓下心中的憤怒。

  “那你們說,我們該如何辦?”

  沮授道:“劉和現在有鮮卑烏丸人支持,兵力雄厚,而且借著其父劉虞的名頭頗得名望,百姓士人紛紛歸附,我們隻能暫時和其合作,想辦法消耗其實力,等滅掉公孫瓚再攻其不備。”

  袁紹冷哼道:“攻其不備?我可不這樣認為,你們看看眼前的架勢,完全是將我們當成敵人,恐怕那劉和小子也是這樣想的。”

  沮授耐心的勸道:“此事不難,隻需要主公保證,打敗公孫瓚後就退回冀州,擁立劉和為冀州之主,消去他們的戒心,等將來夷兵散去,他的實力大降,可隨時找個理由發兵即可!”

  “監軍所言甚是,劉和與公孫瓚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相信他們很快會出兵,而我們,則退出薊城範圍,去其戒心,讓他安心攻打,公孫瓚現在還有三萬餘兵力,依然不可小覷,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薊城還不是我們的!”逢紀說道。

  經過勸說,袁紹打消了與劉和開戰的念頭,忽然,他想起一人,“諸位,我們所算計的都是劉和,別忘了還有一個劉辰,他才是我們未來的大敵。”

  眾人麵麵相覷,他們當然沒有忘記劉辰,隻是一時間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郭圖開口道:“主公,我認為與劉辰還不宜開戰,不如派人去說和,將來劃幽州而治。”

  帳內陷沉默,就連沮授也是如此,想不出好的辦法。

  袁紹頓時頭疼,就算傾盡冀州之力他也沒有戰勝劉辰的信心,既然如此隻能暫時求和。

  “公則,你能言善辯,就去見劉辰吧!”

  郭圖抱拳拜道:“主公,現在時機不對,等咱們占據薊城,在與其說和不遲,現在咱們沒有理由讓人家停止進攻啊!”

  袁紹想想也是,自己不過是剛剛占領一郡之地就想和人家劃地而治,有些不現實。

  “好吧,先去見劉和,搞定他再說。”

  一天後,袁紹大軍撤離薊城,退守昌平,為了讓劉和放心,隻留下五千人駐守。

  薊城,劉和與眾人相商,討論幽州當前的形勢。

  “袁紹軍大部分退回冀州,難道他真的不想占領幽州?”劉和問道。

  “鬼才信他,如果不想要幽州,他為什麽占據了昌平不還?”鮮於輔不屑道。

  程緒道:“隻有五千人,應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田疇道:“公子,此事不能掉以輕心,袁紹此舉無非就是想讓我們安心與公孫瓚開戰,如果所料不差,他們主力應該會移兵範陽地界,一旦我們與公孫瓚分出勝負,會立刻出兵。”

  劉和歎道:“知道又如何,我與公孫瓚不共戴天,現在他是最虛弱的時候,我們必須乘勝追擊。”

  魏攸道:“我同意,早些將公孫瓚殺了,公子可上表朝廷,領幽州牧,將位子做實。”

  “既然如此就有勞諸位了,魏叔,程叔,鮮於輔校尉,請你們鎮守薊城,籌集糧草,其他人隨我繼續攻打公孫瓚。”

  “屬下遵命!”

  退到範陽郡的公孫瓚沒想到袁紹竟然會主動退出薊城,並未與劉和發生衝突,有些措手不及,不得不全力防守。

  公孫瓚在範陽郡經營多年,尤其是在涿縣一帶,名望極隆,等於是主場作戰,劉和軍在這裏碰到了釘子,但他的兵力占據優勢,雙方互有攻守,不相上下。

  見戰事穩定下來,公孫瓚將指揮權交給了公孫範,自己退到易縣,發動軍士在易水築造新城以自守。

  五月,劉和與公孫瓚進入對峙期,戰事暫時平息下來。

  六月,徐州郯城州牧府內,陳珪、陳登、糜竺、趙昱、王朗等徐州重要官員聚在一起,看著陶謙的內室,眼裏透著擔憂。

  不多時,內室走出一位提著藥箱的郎中。

  眾人趕緊上前詢問,“先生,州牧大人可好!”

  郎中拱手歎道:“各位大人,州牧他日夜操勞憂慮,已經到了油盡燈枯之地,我隻能開些安神補氣之藥,不過無法醫治,能堅持多久就看州牧大人的造化了。”

  “哎,真是多事之秋,徐州不能沒有了大人,否則將再次淪於戰火之中啊!”陳登急道。

  糜竺掏出一個金豆子,給了郎中,“有勞先生了,我們可以進屋嗎?”

  郎中手下金豆,說道:“州牧大人還算清醒,可以議事。”

  “既然如此,諸位,咱們進去吧!”

  來到內室,就見陶謙臉色蠟黃,仰躺在榻上,旁邊有侍女伺候。

  “主公,我們來了!”

  陶謙聽到聲音,睜開眼睛,讓人扶起,靠在枕上,看著眾人虛弱道:“今日叫諸位來是有要事相商,你們也看到了,我的時日不多,如今徐州外患仍在,不得不交代未來之事。”

  “主公,您莫要憂心,等養好病再說!”王朗說道。

  陶謙搖搖頭,“我是不成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徐州,一旦老夫身死,曹操,袁術必然會發兵,到時候又是生靈塗炭,所以我想請各位推舉一人,代我主政徐州之事!”

  趙昱道:“主公可有人選?”

  陶謙看著眼前的手下,歎道:“我的兩個兒子是不用指望了,兩個混賬一無是處,隻會讓徐州更亂,至於在場的各位,治理一方,出謀劃策的是能手,但要在這亂世之中立足,你們還不夠啊!”

  在這裏名望最高的就是陳登父子,但他們就是一屆文士,毫無治軍之能,根本壓不住徐州的眾將。

  “州內大才卻時無有勝任著,但總不能上表讓外人來當吧?”呂由道。

  這是,糜竺靈光一閃,“主公,我有一個人選,說不定可接州牧大任!”

  陶謙趕緊問道:“誰?”

  “徐州刺史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