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公孫瓚撤軍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7      字數:2243
  趙雲雖然免於重罰,但卻得罪了田楷,甚至是公孫瓚,就連一些普通士兵也看他不順眼,因為趙雲斷了別人的財路,僅僅事發一天後,他就被公孫瓚調到了右北平去邊塞放哨。

  而趙雲已經對公孫瓚失望,被發配到邊疆正好可以完成生平保家衛國的願望。

  趙雲被調走,劉備沒有見到最後一麵,大為可惜,他已經看出幽州軍上下並不待見趙雲,自己礙於和公孫瓚的關係不好招攬,錯過了一位絕世猛將。

  五天後,幽州軍大營,軍士們躲在陰涼處避暑,今天沒有戰鬥,所有人都閑了下來。

  忽然,一隊騎兵從遠處奔來,帶起一串煙塵。

  “渤海急報,快開營門!”

  騎士拿出信物,營門隨即打開,騎士徑直來到中軍大帳前,被護衛攔了下來。

  “報將軍,渤海出事了,袁紹率領冀州軍連下兩城,正圍攻南皮!”

  “什麽……”

  帳內傳來驚慌的聲音,就見公孫瓚穿著一身薄衣,連鞋子都未穿就跑了出來。

  “這不可能,袁紹和他的主力都在這邊,怎麽可能去了渤海?”

  傳令兵急道:“千真萬確,袁紹和其麾下大將顏良文醜,領兵兩萬餘人,南皮岌岌可危,公孫太守命我請求救兵。”

  公孫瓚吸了一口冷氣,他這邊的確沒有見到袁紹本人,而顏良文醜也沒有出現,瞬間明白事情始末。

  “好個袁本初,竟然如此奸詐,來人,立刻升帳議事!”

  公孫瓚立刻召集麾下文武議事,其實他身邊不過寥寥數將,還包括劉備,與袁紹不可相比。

  “主公,袁紹這次的目標就是渤海郡,這樣他就可以襲擊我軍側後,同時阻斷我軍攻打青州,不可不救!”田楷說道,他有個青州刺史的名頭,如果渤海丟失,他就真的隻剩下這個頭銜,毫無實權。

  劉備道:“伯圭,此去支援渤海冀州軍恐怕不會讓我等如願,必會尾隨進攻,備有一計,可破敵軍!”

  公孫瓚大喜:“玄德快說……”

  當夜,公孫瓚盡起大軍,支援渤海去了。

  日一大早,正在吃早飯的高幹接到斥候的急報,這才知道公孫瓚離開。

  “高校尉,公孫瓚必定知曉了主公正在攻打渤海,還請立刻支援,防止主公腹背受敵!”審配跟在高幹身邊,負責出謀劃策。

  高幹顧不得吃飯,當即下達了命令:“崔津,率領本部兵馬為先鋒,立刻追擊公孫瓚,我率領大軍隨後就到!”

  一為虎背熊腰的青年躬身抱拳,“請校尉放心,崔津必會攔下公孫瓚!”

  此人是高幹的親信,名叫崔津,字巨業。

  隨即,冀州大軍開始拔營,催津率領七千人急行,追公孫瓚去了。

  高幹得知公孫瓚退軍後立刻尾隨而攻,阻止其支援渤海,這是沮授所獻之計,利用公孫瓚求戰心切分兵攻打渤海郡,收回這處戰略要地。

  話說崔津一路急行,行至半路,斥候急報:“報告崔司馬,公孫瓚大軍已渡過巨馬河。”

  “巨馬河?好快的速度,傳令軍士立刻加快速度!”

  崔津的任務是追上公孫瓚將其拖住,等待高幹主力抵達。

  巨馬水,河麵並不寬闊,但因為雨季的關係水很深,隻能從一座簡易的木橋通過,五千大軍變成一條長蛇,快速的向前移動。

  倏然,一支大軍出現在冀州軍身後,為首的正是劉備三兄弟。

  崔津此刻在對岸,麵對忽然殺出的幽州軍手足無措,他的斥候一直在前方搜尋,卻沒有注意到身後隱藏隱藏著敵人。

  “快,列陣防守!”

  崔津在對岸不住狂吼,同時命令渡河的士兵回援。

  劉備麾下有一萬人,再加上關羽張飛兩位虎將,冀州軍被巨馬河分成兩段,驚慌無比,加上長途行軍,疲乏不堪,根本無法阻擋,紛紛後撤,爭相湧向木橋,木橋很窄,本是百姓通行,根本無法承受,轟然崩塌,上百軍士在驚叫中墜河,會水的遊向對岸,不會水的隻能胡亂的撲騰,身上的甲胄越來越重,最終沉入河中。

  崔津這下傻眼了,中間被切斷,前後無法聯係,卻毫無辦法,急的跳腳。

  退路被截斷,冀州軍麵對劉備軍凶猛的攻擊很快奔潰,有的跳入河中,有的向兩邊逃走,還有的跪地投降。

  崔津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後軍崩潰。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崔津正不知所措之時,斥候傳來急報:公孫瓚大軍正掩殺而來。

  “怎會如此?”

  崔津知道中了埋伏,立刻向巨馬河下遊奔逃,可惜他所帶的大部分是步軍,很快被田楷率領幽州輕騎追上,一番衝殺和箭射過後,崔津隻能逃向山林。

  巨馬河一戰,崔津軍損失五千餘人,其中三千人被殺或者淹死,剩下的被俘虜。

  公孫瓚和劉備知道高幹大軍就在身後,也不戀戰,快速脫離,支援渤海。

  兩天後,公孫瓚剛剛來到渤海地界,就接到了令他心寒的消息:南皮失守,公孫範退回幽州。

  公孫瓚不知渤海郡虛實,隻得暫時駐紮在東平,派出細作四處打探。

  中軍大帳內,一片沉默。

  “伯圭,南皮失守,整個渤海郡已經落到了袁紹手中,我軍除了強攻別無他途,可是高幹很快就會趕到,我軍必會遭到兩麵進攻,此戰堪憂!”劉備勸道。

  渤海重新落入袁紹手中,必會嚴密防守,而且渤海是袁紹的起家之地,有很大的影響力,當地士族百姓皆支持,立足很穩,公孫瓚想要重新奪回難上加難。

  公孫瓚仰天長歎,他不甘心,好不容易得到了幽州之外這塊戰略要地,卻如此簡單的易手,將他的戰略規劃全部打亂。不光丟了在冀州的立足之地,而且還再也不能向青州發展,等於這幾年的努力全部白費。

  “主公,渤海決不能丟,必須重新奪回,否則我軍將再無出頭之日!”田楷急聲道。

  公孫瓚看著營內眾將一眼,向關靖問道:“此事你如何看?”

  關靖輕歎一聲,答道:“主公,我軍接連大戰,士卒疲乏,軍糧不繼,已是強弩之末,再打下去也難以擊敗袁紹,另外,劉虞現在征召士卒,日夜訓練,不得不防,還是先回幽州穩定後方要緊!”

  關靖話落,鄒丹、單經出聲表示同意,他們已經沒有了信心。

  公孫瓚見狀也是心力一泄,縱有萬種不甘,但事實擺在眼前。

  “既然如此,明日大軍撤回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