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伏波將軍號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7      字數:2150
  茫茫大海上,修長的新式海船斬浪快速航行,船上的所有人都發出興奮的呼聲,它太快了,是普通海船的一倍以上,而且平穩,操控也非常靈敏,讓人驚歎不已。

  劉辰過足了船長癮,將船舵交給張海。

  張海接手後,適應一番,同樣興奮無比。

  “主公,它還沒有名字呢,還請賜名?”

  劉辰想了一陣,遙望遠方,“此船日後定能征服四海,就叫伏波將軍號!”

  “伏波將軍號?”

  張海一愣,用一個官職做海船的名字倒是有些新奇,不過名字夠氣勢。

  “好名字,日後定能如主公所願,征服四海!”

  劉辰拍拍張海的肩膀,鄭重道:“此船就交給你了,好好摸索它的脾氣,以及海戰之法,將來必有大用。”

  “張海明白,絕不會辜負主公所望。”

  劉辰看著遙遠的東方,說道:“張海,你在大海上奔波多年,經驗豐富,不知是用什麽辨認方向?”

  張海不暇思索道:“利用太陽,月亮,還有北極星。”

  劉辰暗自點頭,這些都是古人摸索出的經驗,不過並不精確。

  “你可知司南這種東西?”

  張海搖搖頭,顯然不知道司南是什麽東西。

  司南,乃是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可追溯到上古皇帝大戰蚩尤時期,也就是指南針的雛形,此物一直被宮廷當做奇物收藏,就是在戰爭中也不曾使用,民間知道人少之又少。

  航海除了船隻因素外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方向,如何辨認方向一直製約著航海事業的發展,直到羅盤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狀況。

  劉辰這來自後世的靈魂當然知道,在造船之初就開始尋找製作羅盤最重要的材料:磁鐵。

  磁鐵並不是新奇事物,當下就被當做奇物收集,被稱為磁石,百姓則稱其為“吸鐵石”,存在磁鐵礦之中,劉辰曾大範圍的尋找優質鐵礦,找到磁鐵礦並不是難事,他從其中選出了最好了永磁鐵礦,並命巧匠打磨成兩頭磁針,然後做了一根靈敏度高的細軸上,在做出一個圓木盒,底盤上刻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及十二地支個刻度。

  這可不是風水羅盤,每一個地支就代表一個角度。

  “張海,我這裏有一副指南針,可以在茫茫大海上辨別方向。”

  “指南針,這是何物?”張海奇道。

  劉辰將指南針拿出,“看見沒有,紅漆指向南方,黑漆指向北方,無論你如何移動,紅色指針會一直對著南!”

  張海大奇,也有些不相信,開始調伏波將軍號的方向,果然,那紅色指針一直對著南方。

  “天啊,世上竟然有這等神物!”

  普通人也許隻是認為神奇罷了,但這指南針對於以為船長來說實在是太重要,幾乎就是第二條生命。

  “主公,這東西可不可以送給我!”張海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道,在他看來這東西必當珍貴無比。

  劉辰笑道:“這東西本來就是專門給你們做的,每位船長都會配發兩個,一個留著備用。”

  “真是太好了!”

  當然,指南針也適應於路上,比如遠征草原和沙漠,在缺乏坐標的情況下指南針就可以避免迷失方向。

  劉辰拿著指南針,說道:“想要征服四海光靠指南針還不行,在大海中航行不能光靠經驗和運氣,還需要海圖。”

  張海拍著胸脯自信道:“主公放心,我就是一張海圖,咱們遼東周圍的海域和島嶼全部記在我的腦袋裏。”

  劉辰搖搖頭道:“你的經驗固然豐富,但其他人呢,總不能處處都靠你吧,所以,就需要一副標準的海圖,其他人就可以尋圖航行。”

  張海犯難了,他的腦海裏可以估算在海中的位置,以及目的地,相關島嶼等等,可以用嘴說出,讓他畫圖就不行了。

  “屬下愚鈍,無法做出海圖!”

  劉辰擺擺手,“我也不會,不過我們可以摸索和探討,本人的目標可不光是遼東或者青州這片海域,東麵不遠的倭人海域你可去過?傳說中的夷洲你可去過?還有南海大大小小的藩國你可去過?未來咱們的眼光可不是小小的遼東海域,而是大海的盡頭!”

  “大海的盡頭?”

  這是何等的狂傲和大氣,張海以及周圍的人對劉辰的氣魄隻能仰望。

  “西麵乃是大漠,大漠內還有很多小國,在向西還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大小國家,海上呢?”劉辰指著東麵,“那邊是不是也有一個和咱們一樣國家?”

  “主公之誌,當真前無古人,張海不才,願任憑驅策!”

  劉辰歎道:“不過這個願望可不容易實現,來人,將桌子抬來,咱們先摸索一下怎麽畫海圖!”

  前世劉辰學過繪製軍事地圖,有些功底,他準備了平行尺,三角板還有腳規,這些都是他從各種影視裏學來的,照貓畫虎,製作了一些。

  首先,他將一張厚玄紙平鋪在桌子,四角用鎮紙壓好,然後在紙上標明四個方向,將指南針放在紙上。

  “張海,將方向對準正南!”

  “諾!”

  張海吩咐副手調整方向,最終指南針刻度在最中央。

  “咱們的目標是黑鳥島!”

  張海再次傳出命令,伏波將軍號立刻大轉彎,斜向東行駛,劉辰看著南針偏了一大角,思索良久,靠著自己並不高明的數學知識畫出角度和航線,可惜他不是什麽航海專業,無法確定自己的緯度經度,隻能一點點摸索,以他的知識,至少可以畫出簡單的海圖來。

  有了路線,繼續要測定速度,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厲害的,比如,張海就知道一種測定速度的方法:他在船頭扔下一個木片,然後名人從船頭跑到船尾,二者同時抵達的時間算作一個對照參數。不過劉辰有更好的辦法,他讓人特製一種沙漏,沙漏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但基本上是宮廷或者達官顯貴之物,劉辰造出的沙漏正好是一刻鍾。他命人將麻線繩打成一個個等距的繩結,一端係上長條木板,讓後扔入海中,用沙漏開始開始計時,等待漏完後停止放線繩,再計算繩結的個數,所得就是船速,這就是後世艦船用節來衡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