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攻打郿塢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7      字數:2107
  午時,司徒府,王允和呂布飲酒,商議攻打郿塢之事。

  “王司徒,我決定親自攻打郿塢,迎回月蟬!”呂布此刻已經等不及了,恨不得現在就飛到郿塢。

  王允卻搖搖頭,“奉先,切不可意氣用事,月蟬在郿塢很安全,隻要城破就能救出來,眼下長安剛定,人心不穩,外有董卓的虎狼之將,他們隨時可能反撲長安,這裏還需要你坐鎮啊!”

  呂布道:“可是郿塢總不能放任不管吧,那裏囤積了老賊搜刮的大部分財物,還有海量的糧食,如果有了這些,長安將變得更加穩固。

  王允道:“奉先莫急,我已經有了人選。”

  “是何人?”

  “皇甫嵩!”

  “是他!”呂布當然聽說過皇甫嵩的大名,還曾是他崇拜的偶像。

  “皇甫嵩乃大漢資曆最高的老將,他的本事我就不說了,此人已經去右扶風召集舊部,隻要兵馬一到,就攻打郿塢,而你,也有精力對付西涼軍。

  皇甫嵩親自出馬,呂布稍稍安心。

  “既然如此,攻打郿塢之事就聽從司徒大人安排,不過對付董卓部將之事,我覺得可以用招撫的計策,騙他們到長安,然後擒殺。”

  王允不通軍事,沒有看出呂布此計的漏洞,反而還覺得非常不錯,“很好,一切就聽奉先的意思。”

  “稟報司徒大人,天牢出事了!”就在此時,衛兵傳來急報。

  王允微驚:“出了何事?”

  “庭尉大人傳來消息,天牢的獄卒全部不見了,還有蔡邕也跟著消失!”

  王允楞在當場,良久才反應過來,“查,給我查個水落石出!”

  然而此時已經是午時,人早就跑遠了,而且根本也查不什麽,事情很明了,五百天牢獄卒不想和王允混了,臨走時還帶上了蔡邕,稍加推斷知道這些人去投奔誰了。

  各種信息反饋而來,走的還有獄卒們的家眷,王允惱羞成怒,傳令呂布派精銳騎兵追擊,可是呂布根本不敢追出太遠,因為不遠處就是還未做出表態的李傕等人的地盤。

  司徒府,接到蔡邕以及獄卒已經逃離的王允大發雷霆,立威不成反被打臉,激怒的他當場杖責新任的廷尉。

  最高興的就是馬日磾,好友成功逃脫,是何等的幸事,同時也震驚那劉辰的能量和大手筆,為了救自己的嶽丈,竟然將整個天牢的獄卒買通一起逃離長安,讓人好笑卻不得不佩服。

  “司徒大人,蔡邕很可能逃往遼東,既然無法派軍追捕,可派信使到北各州郡,要求他們攔截。”說話的官員是王允的親信,在這種時刻他們當然要出頭支持。

  又一人道:“不光如此,鑒於度遼將軍劉辰和蔡邕的關係事此時很可能是他所為,可令幽州牧劉虞和奮武校尉公孫瓚討之。”

  這句話說完,廳內大臣們瞬間冷場,有不少官員錯愕的看著說話之人,乃新任的越騎校尉王頎,暗說這家夥哪來的自信命令他人攻打劉辰。

  太常種拂趕緊說道:“此事萬萬不可,蔡邕和獄卒們逃離,我們並沒有證據是度遼將軍所為,不可罔加罪名!”

  大鴻臚周奐跟著道:“度遼將軍剛剛上表遼東軍攻占丸都城,殺死高句麗國王,擊敗了扶餘,降服沃沮,安定遼東,這是何等的功勞,董卓當權時將賞賜壓下,我們更是要加罪,恐怕會讓人心寒,朝廷新定,理應吸納忠臣,而不是四麵樹敵,還請司徒三思而行!”

  馬日磾道:“我等四周賊兵還未清除,不可再曾新敵,如果連劉辰這樣的忠勇之將都被打為叛賊,其他勢力如何作想?”

  王允此時也冷靜下來,劉辰曾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還曾是討董大軍中的一員,名聲在外,自己還未萬全控製長安,的確不能太過招惹,還是以安撫為主。

  “這樣,派出信使,通緝蔡邕!”

  “遵命!”

  王允並沒有抱多大希望,蔡邕乃當世大儒,名滿天下,此時各州郡並不受朝廷約束,誰會做這種得罪天下士人之事,他也不過是表明一個人態度罷了。

  蔡邕之事告一段落,王允和呂布開始加強對長安的控製,天牢獄卒之事給他們嚇得不輕,萬一敵人攻城,這些人從內部叛亂後果不堪設想。他們大肆清洗董卓執政時的各級官兵,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由於二人手段有點激烈,搞得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又過了三天,在王允和呂布控製下的新朝廷開始行動,為了防止董旻和李傕,郭汜等將合兵,同時為了獲取董卓的錢財和糧食,認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攻打郿塢,名李素領兵兩萬攻打牛輔,防止其支援董旻。

  在這兩三年中皇甫嵩在董卓手下可謂受盡屈辱,但他咬牙隱忍,就是為了這一天。

  四月,皇甫嵩召集舊部約三萬人開到郿塢城前,董旻雖然有四萬人,卻不敢出城應戰。沒辦法,董卓為了防備郿塢被從內部攻破,馬沒有認命一位異性部將,領軍的都是董家人,就連牛輔都被刨除在外。

  董旻站在城牆上,心急如焚,自己並沒有因為郿塢的城牆高大以及糧食充足而感到安全,因為這裏的軍隊效忠的是董卓,董卓兒子早亡,隻有一個孫女,所以說沒有直係血脈繼承,而董旻一直被董卓壓製,又一直駐守郿塢,在西涼軍中的威望不足。

  “求援信早已送出,牛輔怎麽還沒有來?”

  “叔父莫慌,郿塢堅固,糧食無憂,隻要堅守不出,任那皇甫嵩如何厲害,也無濟於事!”說話的是一位年青將領,名叫董越,乃董家旁支,現在是董旻的副手。

  董旻看著拿年青有活力的董越就一陣氣悶,自己的兒子董璜慘死在長安,如果和這董越換了就好了,這世上沒有如果,他隻能接受現實。

  “我能不慌嗎,太師他乃西涼軍的頂梁柱,沒有他撐著,隨時可能倒塌,你看到現在,牛輔,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別說派兵了,連個信使都沒有,其心恐怕已經有異,我等總不能一輩子困守郿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