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紙書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6      字數:2234
  自關東群雄討伐董卓後,整個大漢暗流湧動。

  董卓憑借關塞阻隔,兵強馬壯,在長安過得逍遙滋潤,加上關東諸侯瓦解,高枕無憂,很快恢複了本性,行事也越發癲狂起來。

  首先,自封太師,位高於三公,見帝不拜,出入坐青蓋金華龍車,封自己的兄弟董旻為左將軍,侄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統領禁軍,把守宮闈,其他董家子弟全部入朝為官,文武百官見麵向他行禮,而他卻不需要回禮,百官稟告政事必須去太師府。另外,在長安毀掉東漢五銖錢,將從洛陽等地劫來的銅人、銅鍾等器物熔煉鑄造新錢,這種新錢製作粗糙,比漢五銖錢要小,甚至連文字都沒有,百姓寧願以物易物,也不願意使用,嚴重破壞了大漢的經濟秩序。

  這還不算完,董卓知道全大漢除了自己的部下都想殺了自己,所以為自己安排了後路,強征二十萬民夫在自己的封地郿縣修建塢堡一座,這座塢堡完全仿照長安城建造,高厚一樣,準備把自己掠奪的財物全部藏於其中,並為此儲備了足有用十年的糧食,他的設想就是就算丟了長安,也能憑借郿塢耗死敵人。

  董卓的胡作非為整個大漢都看在眼裏,無奈有心無力,或者鞭長莫及,有的還樂見其成,總之是無人能阻。

  時間靜靜流淌,眨眼又過了五個月,在這五個月裏,一直蝴蝶的翅膀正在慢慢煽動,影響著華夏的走向。

  不知何時,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精美絕倫的瓷器,還有潔白如雪的玄紙,味道醇厚、火辣的美酒,所有見到的人都驚為天物,這些引得各地富豪文人們爭相搶購,以擁有一件白瓷或者青瓷為榮,文人墨客也開始用玄紙題字作畫,裝裱自己的書房,文風大盛。

  殊不知他們的所付出是錢財正源源不斷的流進北地一個小郡。

  高顯城,劉辰拿著一份賬單眉飛色舞,五個月賣出白瓷七百件,青瓷一千件,玄紙三萬張,蒸餾酒兩萬壇,這些東西除去成本純收入過五千萬,這可是暴利啊。

  崔均在旁邊同樣高興,他身為劉辰的主簿,主管財政這一塊,每天看著黃白之物進賬,怎能不笑。

  “主公,瓷器、玄紙、燒酒(因為蒸餾酒的工藝被內部人稱為燒酒)如此受歡迎,是不是要擴產?”

  劉辰笑著搖搖頭,表示不同意。

  這時,坐在對麵的田豐笑道:“元平啊,你可知物以稀為貴這個詞?”

  崔均一點就透,立刻明白其中的意思。

  “哎,還是主公精明,崔均佩服!”

  “是啊,咱主公賺錢可是一絕,如果不是被軍政之事耽誤,早就成為富可敵國的大豪了!”

  “哈哈哈!”劉辰大笑道,“知我者元皓也!”

  三人同笑,有了錢財,底氣就更加充足。

  劉辰收好賬本,對外麵說道:“來人,將東西抬進來!”

  田豐和崔均對望一眼,知道劉辰又弄出什麽新奇之物了。

  很快,門外親兵抬進兩隻沉重的大木箱,放到廳內。

  “元皓,元平,這就是我用新紙做出的書本!”

  田豐和崔均早就聽說劉辰造出了除玄紙意外的紙張,並準備大力推行,一直有些期待,現在終於看見實物了,驚奇的來到木箱之前,頓時一股墨香撲鼻而來。

  就見木箱裏擺著一件件他們從未見過的事物,一個個呈長方形,外表顏色和牛皮差不多。

  “這是……”

  “書!”劉辰正色道,“這就是用紙做的書,比竹簡木簡輕便,便於攜帶,寫字量也大,方便閱讀和寫字,更容易保存!”

  說完,劉辰從左麵的箱子裏拿出一本,這是牛皮紙線裝書本,牛皮紙就是黃色厚紙,它造出並不難,主材是鬆木,將木漿打厚,不用漂白,就成了厚紙皮。

  書出現了,還要裝訂,可不要小看這裝訂之法,要知道咱們現代人所見過的正式裝訂書直到宋代才出現。在宋代之前的書被稱為書卷,顧名思義,就是用書軸卷起來。到了宋代印刷書呈井噴爆發,也就出現了裝訂方法,這個時代的裝訂方法多種多樣,有蝴蝶式、經折式,包背式,還有比較現代的線裝式。蝴蝶式就是將印有文字的紙張朝裏對折,以中縫為準,將所有的頁碼對齊,用漿糊粘在包背紙之上,這種裝訂的書本打開時就像蝴蝶開翅,因此而得名。然而蝴蝶裝雖然漂亮,但粘貼不牢,反複翻動就會脫落,就誕生了包背裝,其實蝴蝶裝也是粘在包背紙之上,隻是書頁裝法有些不一樣,包背法是將折頁文字麵朝外,背對而裝,這個裝法就有些現代書籍的樣子,不過他是單頁印刷。這種裝法讓書堅固了許多,不過仍是複雜,也就誕生了線裝書,線裝書就和現代的書的裝訂法沒有什麽區別了,一頁壓一頁,開張自如,而且極為結實。此外還有經折法,這種方法就是將將長卷改為對折,打開就是一大串,因為佛教經書都是此種裝訂之法,所以被稱為經折裝。

  劉辰既然知道最佳之法,就將其他裝訂法自動略過。

  田豐接過書冊,翻開厚皮麵,就見裏麵是空白的紙張,白中略微透著黃,雖然比不上玄紙,卻比以前的紙平滑純正太多了,在上麵寫字完全不成問題。

  “主公,這種紙造價如何?”田豐最關心的還是造價,如果高了,也是枉然。

  “白菜價,隻比木簡稍貴而已,普通人絕對買得起!”

  崔均驚呼一聲,“如果真的如此,這紙書完全可以替代書簡,如果將經籍抄錄其上,簡直是再方便不過了!”

  “抄,那多費力,你家主公我早就想到妙法,你們看這邊的書,這才叫書籍!”

  田豐和崔均連忙看向另外一個木箱,就見最上麵的厚皮紙上寫著詩經二字,旁邊寫著論語,道德經再旁邊是史記、大學、中庸、孟子、周易、春秋、韓非子、戰國策、孫子兵法、六韜、九章律。

  田豐打開一本論語,仔細觀看,果然是儒家典籍,一字不差,就當他要放下時,發現下麵一本還是詩經,條件反射的又拿起一本,打開,與第一本並無二致。

  “等等!”田豐暗呼一聲,好像發現了什麽,再次打開第一本,兩相對照,這才發現兩本書一模一樣,隨即又打開第三本,第四本……直到第十本,這才驚呼出聲。

  “這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