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紅磚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6      字數:2343
  劉虞橫插一腳,打亂的劉辰吞並遼東的計劃,不過他可沒有閑著,繼續修煉內功。現在得到了五縣之地,徹底掌控了遼河平原以及出海口,立刻發動俘虜,興修水利,整備道路,開荒墾田。

  這一日,劉辰來到磚窯廠,由於天氣變暖,這裏工人們開始上工,製作青磚、瓦片等,漢代青磚的製作工藝傳自古法,製作方法並不是太複雜,但卻很耗時間。首先是取土,好的粘土直接關係著青磚的質量。第二步是將挖出的粘土進行晾曬,時間要足夠長,至少半年以上,使其內部分解鬆動徹底幹燥,然後人工粉碎,過篩,濾除沙子和雜質,得到純土。第三步是加水浸潤,在進行攪拌、踩踏。和泥,這個過程要持續五六遍才行。第四步是製坯,將磚泥放入模具定型幹燥,幹燥時一定要選擇背陰之處,防止因為暴曬出現裂紋和變形。第五步就是燒製,將完全幹燥的磚坯送入窯內用火慢慢緩燒,青磚需要封閉磚窯,盡可能的防止空氣進入,還有一步冷卻,就是在窯頂放鐵盆,裏麵放置水,吸收熱量,保證出磚率。

  劉辰在幾年前就成立了製磚作坊,生產青磚,作坊有工人兩百,到現在一共產出三十萬塊,數目看似很大,但要造城牆可是需要海量的磚塊。比如,秦長城用了四百二十億塊,當然,城池不能和長城比,不過也耗不起,明朝舉國之力修建的隻是包磚的城牆,就是外麵包磚,裏麵是夯土,繞是如此南京城牆也在上億塊之上。現在自己造出了弩炮和投石機,這東西對夯土城牆又很大的破壞力,未來說不準會被對手學去,所以磚牆才是發展趨勢。為此劉辰一直關注著青磚的產量,可惜燒製青磚過程很慢,除非擴大規模,增加人手,然而玄菟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所以一直想用其他東西替代,直到煤被發現,劉辰想到了小時候農村家裏建造房屋所用的紅磚。

  記得小時候離家不遠的地方就有專場,放學後經常到偷著裏麵玩,尤其是冬天,磚窯溫度很高,待在旁邊就可以取暖。

  紅磚取材製坯和青磚一樣,區別就是最後的燒製,紅磚需要很高的溫度,並且用大火,然後再自然狀態下冷卻,保持空氣流通,使得氧氣充分,最終黏土裏的的鐵元素被氧化,磚塊變成紅色。

  紅磚堅固耐用,雖然和青磚有一定的差距,但其,選材和工藝也相對簡單,因為有了煤,可以迅速達到想要的溫度,就可以大規模批量生產,大大會緩解青磚不足的壓力,至於使用壽命,在西方一千多年的紅磚建築有有很多,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現在劉辰就和製磚師傅們一起研究紅磚的燒製問題,如何搭建磚窯,經過十餘天的摸索,終於產出了第一批紅磚。

  這批紅磚的尺寸是按照後世尺寸製造的,一是因為在古代磚塊的搬運全靠人力,磚塊相對較小,搬運方便和省力。還有一點就是為了計算方便,因為四塊磚加上泥漿正好是一米。

  這批紅磚的表麵稍微粗糙,但質地堅硬,可堪大用。

  經過計算,紅磚的生產效率是青磚的十倍以上,而且根本不用大規模伐木,對周圍生態破壞小,劉辰當即再開辦一個製磚作坊,反正現在手裏有一批遼東的戰俘。

  看著一批批紅磚的產出,劉辰對未來那種高大堅固的城牆無限憧憬。

  緊接著,劉辰來到了遝氏縣,在這裏他正在建造一個大型造船基地。

  玄菟乃至遼東的位置並不好,而且幽州還橫亙著公孫瓚和劉虞兩大勢力,公孫瓚也就罷了,大不了打一場,成王敗寇。但劉虞就不同了,其名望讓人很有負擔,比如三國裏公孫瓚就是因為殺了劉虞而名聲敗壞,失去了幽州之民的支持,最終被袁紹擊敗。

  而劉辰想讓公孫瓚動手,又不想浪費時間,隻有另尋他途,而這海船可以讓他不受陸地的空間限製,想打哪裏就打哪裏,例如曆史上公孫度的遼東軍就曾跨海控製徐州的東萊。

  造船基地內,四百漢子正在熱火朝天建造船塢,劉辰的要求是能夠建造樓船,為了基地打造順利,他特意從南方吳地聘來一位造船師,此人曾主持官辦的船廠的建造,經驗豐富,正好這幾年因為動亂的關係導致船塢停工,工人不得不向外麵謀生。劉辰則利用這個機會四處搜羅招募,

  “主公,我等在昨天對您的帆船模型進行了反複的探究討論,覺得這艘船雖然和當下的場船隻有很大的不同,但可以仿造出來,不過畢竟我等從未造過這種船,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一位年近六十的老者拿著黑珍珠號模型說道此人就是劉辰聘請的最有經驗的造船師,名叫胡昱。

  眼前的模型是劉辰根據記憶請一位巧匠製作的,和傳說中的黑珍珠號沒有太大區別。

  黑珍珠號是未來西方大航海時代船型的代表,它屬於木質帆船的最終定型的“蓋倫船”,這種船有三個桅杆,大方帆和三角帆並用,分列在三個桅杆之上,而且是活動的,可以利用各個方向的風,甚至是逆風,操作靈活多變,船艙空間很大,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員和貨物。最主要的是該船型非常適合航海,在未來以其為模本的戰艦稱霸兩個世紀,直到蒸汽船出現才漸漸淘汰。

  如果劉辰能夠在此時造出來,大航海時代將提前開啟,而且將由大漢打開世界的大門。

  “不用太過著急,一切慢慢摸索,另外我提個意見,新船要用鐵釘連接鉚牢。”

  劉辰之所以叮囑是因為這個時期的船體大部分用木釘和竹釘,鐵釘應用並不廣泛。

  胡昱有些疑惑道:“如此大船如果全用鐵釘會不會太重了!”鐵不浮於水,造船師們除非是必要的部位,否則一般不會采用。

  “胡老放心,新船內有很多隔艙,他們的浮力極大,可以抵消鐵釘的重量,還有,船舵記得打一些菱形小孔,這樣可以保持舵麵兩側水壓平衡,便於操作!”

  胡昱將劉辰的意見一一記下,聽完這些新奇的設計後感歎道:“小老兒造船四十餘年,今天算是長見識了,如果這艘船能夠成功,必將改變船隻的建造標準。”

  劉辰笑道:“胡老,沒有你說的那樣誇張,這是海船,如果在內河,還是樓船占優。”

  “哎,樓船再大,也隻能在河裏跑,但海船不同,可以暢遊大海,想想就讓人神往!”

  劉辰一愣,原來古人對大海的認知並不都是畏懼,還有人抱有探索的精神,可惜後世統治者對外麵抱有敵意,動輒就閉關鎖國,將華夏對大海的探索生生掐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