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造新刀
作者:劍翎      更新:2022-05-10 17:36      字數:2113
  洛陽發生的事情都暫時和劉辰沒有關係,他回到玄菟繼任太守,得到了整個郡人們的熱烈歡迎,在這裏,他的名望可不是蓋的。

  得到太守之位的他再無顧及,放開手腳,大力施為。

  首先,徹底收編整個戰俘營,將他們全部免除罪籍,分散打入眾將麾下,最終得兵力一萬一千人。

  並打開武庫,將人全副武裝起來,得鐵甲步兵三千,其中玄甲兵八百,鐵甲具裝騎兵八百,獸紋(皮甲)具裝兩千,剩下的人手一件雙層皮甲。

  不過這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鐵甲,劉辰除了通過張世平和蘇雙二人繼續購買精鐵外,還在玄菟尋找鐵礦,其實他早就進行了,不光是鐵礦還有煤礦,他的前世記憶裏玄菟境內應該有一處無煙煤和數處鐵礦,如果能夠找到,就可以大大提高鐵鋼鐵的產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高句麗一帶發現了一處鐵礦,並在望平發現了數處煤礦,其中就有一處無煙煤煤礦。

  現在劉辰沒有顧慮,立刻召集鮮卑戰俘鑿山,取煤取礦,同是組織在南陽搜羅的煉鐵師選址造爐。

  東漢早就發明了高爐煉鐵,還有領先世界的“炒鋼法”。所謂炒鋼法就是將生鐵水加熱,然後攪拌,通過空氣中氧氣將鐵水氧化,降低鐵水的含碳量,達到煉鋼的目的,但此法溫度非常不好控製,木炭又很難達到,煤炭含硫等有害雜質多,鍛打煉鋼法依然是主流。

  劉辰見識要強過古人,知道無煙煤對冶煉有益,此法可有效提高鋼水的質量。

  遼水岸邊,百餘人圍繞五個土爐忙碌,取水燒煤加礦,大煉鋼水。

  劉辰在旁邊繞有興致的觀看,這種古代實地煉鋼估計是史學家夢寐以求的場麵。

  隨著煤塊漸漸變紅,鐵礦石漸漸融化,最終變成半液態,就見六個壯碩的漢子拿著鐵棍不住攪動鐵水,還不時加入鐵礦粉,直到鐵水完全融化。

  一個老年的煉鐵師緊緊盯著鐵水的顏色變化,終於,達到了預想狀態。

  “停,開孔,放鐵水!”

  早就等待的漢子用鐵簽開孔,就見橙紅色鋼水沿著耐火溝槽流到模具之中,冷卻成為鋼錠。等鐵水變得暗紅一個漢子又打開旁槽,這些鋼水質量屬於次品,等最後的鋼渣流完後這爐鐵算是出完。

  “太守大人,成鋼足有四成,您提供的石炭太好了!”

  劉辰看著擺好的鋼錠鬆口氣,無煙煤果然好用,不過還是有點失望,成品率還是太低了,除了古代手段匱乏外還有華夏基本是貧鐵礦,質量不高。

  “聞老,可還有其他煉鋼之法?”

  冶煉師名叫聞參,南陽人,祖傳的冶煉手藝。

  “小老兒冶近四十年,從未聽過其他之法。”

  劉辰道:“我聽聞有一種灌鋼法,此法可提高冶鋼的質量!”

  “灌鋼法,聞所未聞,還請大人賜教。”

  “灌鋼法就是先準備一塊熟鐵為料鐵,爐口放置一塊生鐵板,等爐溫達到後生鐵板融化成鐵水澆在煉鐵之上,此法就是灌鋼法!”

  劉辰所說的乃是明代升級後的灌鋼法,簡單實用,效率高,比炒鋼法以及普通的生鐵捆熟鐵的灌鋼法要先進一些。

  “此法真的能煉出好鋼?”聞參疑惑道。

  聞家世代冶鐵,足有兩百年,可是這種灌鋼法卻從未聽過。

  劉辰道:“能不能行試試便知,我也是聽說!”

  聞參點點頭,“好吧,我馬上準備合適的生鐵板和熟鐵料!”

  一個時辰後,聞參組織一隊人開始按照劉辰的方法冶煉,在煤炭之上鋪滿熟鐵料,然後在上方放置一生鐵板,等煤炭燒紅,達到一定溫度之時,生鐵開始融化,四個漢子用鐵鉗緩緩移動,同時還有一撥人翻轉熟鐵料,使生鐵水布置均勻,最終生熟鐵融合在一起。

  這種原理就是用生鐵作為滲碳劑,熟鐵因為滲碳而成為鋼,生鐵因為脫碳也變成鋼,大大提高了鋼的產量和生產效率。

  不過,劉辰不是工科出身,並不知道生熟鐵的配比,第一次煉出的鋼沒有達到標準,失敗!

  可是這並沒有打擊到一聞參為首的煉鐵師們的熱情,因為他們發現這中方法造出的確是鋼,隻要摸索出配方,必然能成功。

  劉辰為了早日能得到優質的鋼材,給冶鐵所撥款十萬錢,隻要他們能用灌鋼法造出好鋼,這些獎金就是他們的。

  古代工匠沒有所謂的計算公式,使用的是經驗排除法,需要一步步實驗,最終找出最佳配方。

  有了獎金的支持整個冶鐵工坊極有幹勁,最終用了三天找到了最佳配比。

  劉辰也不食言,將獎金係數發放,人人有賞。

  有了好鋼,立刻命鐵匠所打造新刀,劉辰對造刀也有些心思,親自督造。

  鐵匠營裏,李成父子親自操錘,按照劉辰的方法打造新刀。先是將鋼條在草木灰中反複鍛打,直至二十煉方止。接下來局部淬火,刀脊抹上泥漿,放入馬尿中。

  “滋”的一聲,刀身迅速冷卻下來,然後放入油脂中,最後去掉刀身上的幹泥塊,再次加熱並保持了一段時間後自然冷卻下來。最後用磨石打磨一番,一把雙手直刀終於完成。

  這種方法異於當下,比如在草木灰中鍛打是為了表麵滲碳,提高硬度,抹泥漿局部淬火是為了讓刀背更有韌性,不容易斷裂,在馬尿中淬火是因為含有鹽分,比水更快冷卻,刀刃更為堅硬,在油脂中則是冷卻變慢,會變得柔韌,此法打造的刀可謂剛柔兼備,最後加熱是為了回火,增加整個刀身的強度。這就是糅合了中華古代宿鐵刀和唐代夾鋼法橫刀打造之法,再加上後世的回火常識,最終成就這種新刀。

  “大人,請驗刀!”李成躬身,雙手將刀舉過頭頂說道。

  劉瑞辰興奮異常,接過新刀,用麻布在刀柄上纏繞幾圈,放在眼前仔細觀察。刀重約三斤,刀身筆直,有一圈圈波浪形捶打紋路,全長約一點一米,刀脊呈暗青色,刀刃雪亮,寒光迫人,光看著就是一把好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