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紅顏粉黛易去(二)
作者:墨筱笑      更新:2022-05-10 17:08      字數:3150
  所謂從仙緣台中掉落的石珠竟然是隨珠,這隨珠竟還能與仙界之人聯係,韓素驚奇之餘,隻覺神妙。

  她用了很長時間來理解這個東西,又通過與方尋的對話好一番思索後,才終於是勉強弄明白了來龍去脈。

  明白之後,韓素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好笑。

  原來,被人當成至寶幾番追索的仙緣台竟不過是件傳聲之物。雖說此物能通仙界,可仙界卻並非人人皆是仙人。所謂“得了仙緣台,便等於是爭得成仙契機”之類的想法,著實也是太過理所當然了些。

  她不由想道:“與其花費偌大代價去追索這些身外之物,倒不如自己再多努力幾分。”

  不過眼前遭遇到底是十分神奇的,既然已經遇到了,韓素也不由得起了心思,想多與這位“仙界之人”交談幾句。

  聽那廂少年有些緊張地說道:“我、我會仙法!仙界有許多仙法在凡間是早已失傳了的!”

  條件很是誘人,韓素卻到底不能誑他,隻得歎息道:“可惜我是凡人,自己尚在煉精化氣。我比你更想知道,元神應當如何煉化。”她先前那句反問倒也不是存心要誤導方尋,隻是心中認為世上沒有白得之物,偏偏方尋口口聲聲要求煉化元神之法,卻隻字不提自己能做什麽,因此忍不住就要問他一問。

  韓素卻不知道,仙界之人俱是十分講究緣分與因果的。

  隻要確定了與對方的仙緣台相接,一般來說,不論是修者還是已經得道成仙的仙人,都會願意幫助仙緣台另一邊的那個有緣人。即便是不願意,通常也就是直接拒絕了事。而倘若願意,並切實提供了幫助,他們往往也不會當即索要報酬。這其中門道本也很好理解,就以方尋為例,假如方尋聯係到的是一位真正的仙道高人,以方尋如今的能力,他又有什麽是可以回報對方的?那必然是沒有。

  既然沒有,那自然也就不必去提了。

  因此方尋隻是在遵循大眾規則,他的邏輯並沒有錯誤。

  而按照規則,方尋今日若是受恩,他年修煉有成,才是他重拾因果,回報之時。

  在仙界,也有一部分人憑此建立起師徒關係,這種師徒關係在某些時候,甚至比麵對麵的師徒還要來得牢固。

  方尋已覺受辱,他立時就揚高了音調,聲音裏的憤怒幾乎可以透過隨珠,實質地顯化出來:“你是凡人?你還在煉精化氣?那你說什麽煉化元神!”

  他再也忍耐不住,一掌按了下去。

  韓素就見眼前原本被燙得通紅的隨珠仿佛是被什麽人從上而下澆了一盆冰水般,嗤啦一下,瞬間恢複了原本青灰的顏色,又變回了原先那不起眼的石珠模樣,靜靜立在原處,像是一顆死物。

  韓素伸手將隨珠拈回,就著窗外極淡的星輝細細打量了一番,心頭又覺好笑:“不是像死物,是原本就是死物。”

  隨珠本是死物,妙的是可以通過它聯係的,原本天各一方的兩個人。

  隻可惜不止方尋運氣不佳,沒能碰上一個仙道大能,韓素雖然有幸得到這顆隨珠,卻也同樣沒那運氣,通過隨珠聯係到一位真正的神仙。

  不過機緣之事從來不能強求,倘若將進階的希望全數壓在這未知的運氣上頭,那修行又還有什麽意義?

  所謂修行,最先修持的應當是自身才是。

  韓素與方尋不同的是,韓素從來就沒有期待過這顆隨珠能給自己帶來什麽。因而當方尋的聲音小心翼翼地從仙界傳來,問她煉化元神之法時,她心中隻有好奇,沒有失望。

  但她也完全可以想見方尋此刻憤恨失落的模樣,透過這顆冷冰冰的隨珠,韓素眼前幾乎就呈現出了一個少年憋著氣、捏著拳,倍受打擊的樣子。活靈活現,十分生動。

  原來仙界也並不是遍地神仙。

  原來仙界之人也會有喜怒哀樂。

  原來上到了仙界,也還需苦苦追索,苦求上進。

  他們與凡人,似乎沒有什麽不同。

  韓素將隨珠仍舊裝回荷包,仔細收進懷裏,心中卻有豁然開朗之感。

  凡人是人,修者是人,仙人隻怕也還是人。

  韓素合身躺在矮榻上,微微闔上雙目。

  雖然都是人,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如此玄奇廣闊,既然踏上求仙途,這天地的奧妙總歸是要瞧一瞧才不枉此生。

  韓素從前不知道自己為何要求仙,那時她口說“世人皆以為不能,獨我不甘心”,其實心中卻還隱秘地存著幾分“要證明給薛瑞卓看”的念頭。仿佛她當年求仙,不論是要證明給誰看,還是要給祖父報仇,都隻是為了別人,其實與她自己無關。

  十年以後,再提當初,前塵雖則盡釋,心誌雖然不改,韓素卻也會在某一刻,恍惚間,尋不到自己如此堅持的理由。

  直到此刻,忽如其來,卻又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她心間忽然一片通明。

  其實不需要理由,天地如此浩大,人生在世,不過微命一軀,滄海一粟,到什麽樣的境界,看到什麽樣的世界,如此求索不息,便是生而無憾,死而無懼了。

  不論做什麽選擇,也都是她自己的事情,與旁人是無幹的。

  此時,天際又漸漸透出微白,韓素默默存想,抱元守一。

  她腹中饑餓,身上疼痛,然而原本昏沉的頭腦卻變得無比清晰。這些痛楚不足以擾亂她的心誌,隻會使她更加沉心定氣。漸漸地,一縷先天真氣宛如煙霧般,悄然從她丹田生起。

  韓素心神一凝,緊緊注視著這一縷微弱得幾不可察的真氣。

  這一縷真氣的確來得突然,就仿佛是天生地養一般,忽忽然就這麽長了出來。如此神奇之事,蓋因存在太過普遍,以至於人們竟將其當做了理所當然。

  就如刮風下雨,大河奔流,萬物生長,天地輪回,皆因其無處不在之故,因而甚少有人思考其中由來。

  按照柳風遺的說法,人體自成小世界,小世界與大世界並無二致。假如他的說法無誤,或者說這個認知是所有修者所共有的,那以此推論,人體循環也當如這大世界一般,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不息。

  隻是大世界的循環能依靠自身能量自給自足,無盡轉換,而人體循環卻尚須借助外部能量。

  這就是凡人需食五穀,方能化精氣,延壽命之故。

  而古來相傳,人求長生,莫不以辟穀為首要目標。皆因一旦辟穀成功,便標誌著此人成功擺脫了外界束縛,初步將自身小世界成功開發,所以辟穀,是修行第一大關。

  比如蒼先生,他往往可以十數日不食而精氣充沛,這也正是他小世界得以開發,煉精化氣到達後期的成果。

  自然,韓素如今已入先天,雖則境界尚淺,但三五日不食也是無礙的。

  隻不過不論是三五日不食,還是十數日不食,在真正的小世界循環麵前,都隻能算作小道。辟穀隻是標誌,卻不是目標。

  韓素恍惚有所悟。

  正如天分陰陽,人亦分陰陽。世有五行,衍化萬物,人亦有五髒,搬運氣血。

  五髒六腑,皮毛骨肉,皆是天賜寶藏,自然化生,道家性命雙修,“性”為心,“命”自然便是“身”了。若是能將這五髒六腑皮毛骨肉的循環通通理清,那“命”自然便能存續。

  韓素的心神漸漸沉入那一縷輕如煙霧的先天真氣中,不再執著於將其調入經脈疏通淤堵,反而反而駕馭著這一縷真氣,穿牆過壁,探尋起自身髒腑小世界來。

  那一團沉甸甸仿佛活物流動的是腎,腎屬水;那一片跳動在小世界中,散發著勃勃生機的是肝,肝屬木;那一團熾烈蓬勃,承載著無盡熱量的是心,心屬火;那一片靜默在原處,宛如守護者的是脾,脾屬土;最後那片呼嘯躁動,不肯安穩的,原來是肺,肺屬金。

  蓋因此時已是入冬,腎水大盛,心火卻弱。正需以水養木,以木生火,方能激發小世界中的寶藏,使人體自然煥發生機。

  韓素便裹著真氣漸漸由腎入肝,對其細密滋養起來。

  小世界滋生了真氣,她又用真氣來滋養小世界。待得小世界更加蓬勃旺盛,所能滋生的真氣自然也將愈加綿薄,如此來回往複,自然便能形成良性循環。到那時,寶藏打開,生機彌現,經脈中便是有傷也能漸漸自愈了。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卻是急躁不得。

  終於,一天兩夜過去,到第三日清晨,天光再次大亮時,安靜了許久的小書房外再度傳出人類的聲息。

  先是一個少女清脆的聲音帶著笑道:“老夫人放心,大娘子好著呢,不過大娘子愛清靜,不喜歡奴兒們在裏頭伺候。”

  “她不喜歡,你便偷懶麽?該打!”韓老夫人低柔的聲音亦是含著笑意,靡靡地響起,“不過我們家大娘子素來要強得很,她身上便是不舒坦也輕易不會與人說的,你們管不住她,還是須得我來。”

  小書房的門吱呀一聲被人推開,卷進一團寒風,在這初冬的清晨透著一股刮人的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