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陛下心思
作者:華飛白      更新:2022-05-09 21:34      字數:3816
  到得臘月二十九日那天, 朱祐樘在禦門聽政時下旨, 封劉氏為興王妃,李氏為岐王妃, 彭氏為益王妃,王氏為衡王妃。此外,經欽天監測算, 將正月二十九日定為興王的婚期, 四月十二日定為仁和長公主的婚期, 禮部須得盡快呈上興王、仁和長公主大婚的儀注。

  眾臣沒有任何異議,便見懷恩又展開一封聖旨, 晉封徐溥為謹身殿大學士,晉封劉健為武英殿大學士。聽得這封旨意, 所有人的目光皆若有若無地望向了劉吉:莫非這是陛下對前段時日劉首輔不放過丘濬的舉止表示不滿, 所以刻意賞賜了徐溥和劉健, 卻獨獨忽略了他?

  劉吉麵上依舊淡定,眼角餘光瞥見跪地謝恩的徐溥和劉健,心裏自然就不那麽淡定了。他滿以為丘濬這老古板才是自己的對手,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將自己擠出內閣。卻沒想到, 他的對手依然在內閣裏?徐溥已經升為謹身殿大學士,那便是變相地確認了他次輔的身份, 遲早會取他而代之!

  這時候,懷恩又施施然地展開了一封聖旨。在文武眾臣的驚訝中, 宣布將禮部尚書丘濬封為文淵閣大學士, 吏部尚書王恕封為東閣大學士, 參預機要事務。這便意味著,這兩位老先生正式入閣,如今滿打滿算竟有五位閣老,隻差一位文華殿大學士便齊活了。

  劉吉愣住了,遲遲未曾反應過來。丘濬和王恕也不曾想到,他們倆竟然會雙雙入閣,忙跪地請辭。朱祐樘勾唇微笑道:“兩位愛卿一向德高望重,每日兢兢業業,對朝務的見解也頗有獨到之處。朕早便覺得,該讓你們入閣了。”

  “陛下,內閣通常隻有三人,而今卻因老臣等之故,變成了五人——老臣以為,確有不妥之處。”王恕回道,“況且若老臣等入閣,禮部尚書與吏部尚書便一時從缺,六部事務如何處置呢?吏部這兩年一直在致力於減少天下冗官,內閣反倒是變得臃腫起來,恐怕不合適罷。”

  “請陛下三思。以老臣的資曆與資質,都尚不足以入閣。”丘濬也道,非常直接,“而且,老臣如今與劉首輔有間隙,連同處朝中都無法安生,更不必提在內閣中一同議事了。還請陛下收回成命,讓老臣回鄉休養去罷。”

  “朕之所以讓兩位愛卿入閣,自然有朕的用意。”朱祐樘道,掃視著底下的文武群臣,“一則,曆代並無朝中隻能有三位閣老的規矩,列祖列宗也偶有五、六位閣老一同議事的舊例;二則,朕認為,內閣增至五人,議事便會更公允,亦能更快替朕想出萬全的解決之策;三則,朝中無私怨,既然眾卿是同僚,都是朕信賴的重臣,便須得以公務為要。”

  丘濬與王恕還待再辭謝,朱祐樘搖首道:“朕意已決,兩位愛卿莫要再提了。至於禮部尚書與吏部尚書,暫時由你們二人兼任。年後朕再看看,是否需要提拔合適的人選擔任尚書之職。”其實禮部較為空閑,丘濬完全能夠兼任;倒是吏部一向忙碌,說不得是時候將當年被逼回鄉的尹旻召回來了。

  因是年前,暫時並無要事需要商議,朱祐樘便退朝回乾清宮去了。滿朝文武注視著新晉的兩位閣老以及首輔劉吉,目光中皆是複雜與了然之意——看似皇帝陛下是不偏不倚,並無任何偏袒之意,可今日的賞封與忽略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原有的內閣三人,唯有劉吉沒有任何封賞,徐溥與劉健都分別進了一位;而新來的兩位閣老都是與劉吉有隙的直臣,其中一人還是之前與劉吉掐得風雲變色的丘濬。

  這意味著什麽?顯然,劉吉劉首輔已經失去了皇帝陛下的信任。陛下不想見到劉首輔在內閣一家獨大,壓製著徐溥和劉健,所以才又添了兩位閣老,將首輔的權力瓦解得一幹二淨。想想以後議事的情形罷,無論劉吉提出什麽觀點,丘濬和王恕都絕不會輕易認同。有這兩位對抗劉吉,徐溥和劉健也更能施展所長。

  劉吉持著象牙笏立在原地,眼底深處風雲變幻,帶著濃重的晦澀之意。他自然從開始便明白,自己並非當今陛下的親信,因此身在首輔的位置上須得處處小心。可是盡管再三偽裝,他也依舊裝不成徐溥和劉健的模樣,依舊克製不住攻擊與反擊的欲望。畢竟,那麽多年以來,他在官場中都是這樣行事的,都是這樣攻擊政敵,最終將他們置於死地的,怎麽可能在短短五年內完全改過來呢?

  如今,他貿然的舉動終是給自己招來了禍患。該如何處置如今的嚴峻場麵?不退縮?依然照常行事?那大約隻會惹得皇帝陛下越來越厭憎,遲早會像當年趕走萬安一樣,將他驅離京城,從此晚節不保。

  可是,難不成他須得就此認命麽?堂堂首輔,每日都被政敵冷嘲熱諷,不得安生?!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煽動言官,在陛下麵前挑撥離間?!

  不,不,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難熬了。

  難不成,皇帝陛下的用意便是讓他選擇?若是熬得住,就成為一位有名無實的首輔,一日比一日更難受;若是熬不住,那便幹脆主動致仕求去,內閣空出首輔之缺,便於陛下提拔自己的親信。

  “劉公?”

  就在劉吉眼底泛起冷意,旋即又升起淡淡的畏懼時,徐溥喚了一聲。他是外柔內剛之人,臉上時常帶著慈和的笑意,為人處世較之剛直的劉健更圓滑些。劉健與劉吉頗有些不對付,新任閣老丘濬和王恕都是劉吉的政敵,自然不會主動地過來招呼。

  劉吉回過神來,便聽徐溥又道:“方才陛下派內官來傳口諭,讓我等即刻前往乾清宮。”

  劉吉點點頭,示意他已經知道了。他的目光掠過劉健、丘濬和王恕,帶著滿心的怨怒與複雜,率先出了禦門,從側門繞過,向著乾清宮而去。徐溥等人走在他身後,望著他的背影,眼中各有所思。

  等到新舊閣臣們走出奉天門時,在外頭等候的懷恩笑著命小太監給他們打傘:“方才忽然下起了雪,萬歲爺覺得讓閣老們頂著風雪前去乾清宮頗有些不妥,便特意吩咐老奴著人來給閣老們打傘。”

  劉吉等人並未拒絕皇帝陛下的好意,他們畢竟都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若是不慎受了風寒,那可不是輕易能熬得過去的。皇帝陛下如此體恤他們,每人心底都頗覺溫暖,劉吉的情緒則越發複雜了。

  五人來到乾清宮後,朱祐樘便讓何鼎帶著人搬來了凳子讓他們都坐下,先服一劑薑湯驅寒。等到閣臣們的臉色均帶了些暖意,他環視著這群頭發花白的老人,道:“說來,朕禦極已有五年之久了。五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亦不短。眾位愛卿一直盡心竭力地輔佐朕,朕心裏也一直記著你們這些年來的辛勞。”

  劉吉等人忙謙辭,都說這是臣等的分內之事。朱祐樘微微一笑:“朕知道,你們都是可托付的重臣,因此有件要事想與你們商議。”

  頓了頓後,他的唇角輕輕地牽了起來:“朕與皇後大婚多年,今年中宮終於誕下嫡長子,國祚終得承繼,祖母、母後與朕都十分歡喜。皇長子生得極為健壯,又很機靈,且是皇後所出的嫡長子。故而,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亦為了安定群臣與百姓,朕想立他為東宮儲君。”

  劉吉等人都愣了愣,一時間有些懷疑自己是聽錯了。

  什麽?!立東宮儲君?!如果他們沒有算錯的話,滿打滿算皇長子如今也才四個月罷?在國君年輕有為、身體康健的情況下,立一個年僅四個月的嬰兒為太子?!這算是甚麽“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為了安定群臣與百姓”?!

  說句不好聽的,孩子尚未長成呢,這麽急著立太子做甚麽?且這是皇後所出的嫡長子,宮裏又沒有庶長子或其他皇子,儲君之位遲早都是小皇子的,又何必這般著急呢?等到他四五歲之後再立太子也不遲啊!

  朱祐樘見眾人都靜默下來,清咳一聲:“父皇亦是幼年被封為太子,皇兄悼恭太子同樣如此。既然已有先例,朕以為,立長子厚照為太子並無任何不妥之處。五位愛卿回去商議一番,早些給朕定個章程出來罷。”

  先帝幼年被封為太子,那是因為英廟——為尊者諱,不提此事。那悼恭太子也是將近三歲時才受封的啊!五位閣老心中湧出了無數言語,可是即使是最直率的王恕,眼見著皇帝陛下露出一付傻父親的神情,也都沒有貿然出聲反對。

  傻父親得償所願地說出了自己一直藏在心底的小心思,心滿意足地揮一揮袖子讓五位閣老回去商量了。閣老們出了乾清宮後,彼此對視一眼。徐溥提議:“是否可奏請太皇太後娘娘與皇太後娘娘?”

  劉吉點點頭:“不過,陛下讓咱們商議出章程,咱們便且商議著罷。”能拖則暫時拖著,橫豎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九了,明日便是休沐了。正月頭幾日也沒有議事的空閑,一直等到上元節休假之後才會真正恢複朝務。到得那時候,說不得太皇太後娘娘和皇太後娘娘便說服了皇帝陛下呢?

  同一時刻,朱祐樘抑製不住心底的喜悅之情,索性暫時丟下了朝務,回到了坤寧宮探望妻兒。兒子剛吃飽,正被自家娘放在長榻上趴著。張清皎輕輕地搖著寶石風鈴逗他抬頭,小家夥伸著脖子往上看,肥嫩嫩的小手試著往上抓,結果自然是歪歪斜斜地趴倒了。他掙紮著想要恢複舒服的姿勢,卻像隻小烏龜一樣僅僅隻是四肢舞動,徒然無功。

  張清皎含笑望著他,口中說著鼓勵的話,卻根本不動手幫忙。朱祐樘見狀趕緊上前,猶豫著是不是該伸手,卻被自家皇後一個眼神製止了。

  就在這時候,小烏龜掙紮著掙紮著,不知怎地竟然翻了個身,換成了仰躺。他似乎也有些懵,一時顧不上眼前晃動的寶石風鈴了,胳膊腿兒用力地蹬起來。

  “大哥兒竟然會翻身了!”傻爹爹一個箭步將小家夥抱了起來,嘿嘿地笑著逗他。

  咿咿呀呀的小家夥認出了他,笑得比自家爹更傻。看著這對相視傻笑的父子,皇後娘娘彎起了唇角,便聽傻爹爹又道:“為了獎勵你會翻身,等過了年爹就封你當太子!”

  “……?!”

  ※※※※※※※※※※※※※※※※※※※※

  上一章改個錯,其實還有文華殿大學士,但比較少封_(:з」∠)_,通常是太子的老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開會開到十點半,回來十一點,累得腦袋都糊了,所以沒有更新。今天給大家一章比較肥的,嗯,然後咱們家照照就要封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