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各宮反應
作者:華飛白      更新:2022-05-09 21:33      字數:4017
  因有先帝朝的前例, 沒有任何人會反對皇帝陛下給五位皇弟封王。倒是有些臣子覺得, 公主們稍稍冊封得早了些:以國朝的慣例,她們通常是在出降前才有封號, 受封便意味著已經擇選好駙馬,婚期將近。可仔細說來, 皇二女與皇三女也已經到了能擇選駙馬的年紀了,唯獨皇幼女年紀較小些而已。將她們一同封為長公主,倒也並無太多不妥之處。

  前朝剛提起封王一事,坤寧宮裏的張清皎便知道了此事的始末, 不由得笑了起來:“萬歲爺終於得償所願, 想必心裏應當很高興罷。這可是兩全其美之事, 可該好好籌劃一番才好。”雖說她話中的隱喻肖尚宮與沈尚儀等人都不知曉, 但並不妨礙她們以溫柔而又堅定的目光阻止了皇後娘娘繼續思索此事。

  張清皎實在是拗不過她們,隻得歎道:“也罷, 等到下午仁和她們姊妹幾個過來,便將此事交給她們練一練手罷。慶賀宴一事說大不大, 說小也不小, 算是宮內較為莊重的場合了。肖尚宮、沈尚儀,你們可得仔細些輔佐她們。”

  “娘娘放心, 臣等省得。”肖尚宮等人立即行禮道——隻要皇後娘娘不因此事思慮過甚, 便是她們輔佐缺乏經驗的長公主們時可能會比平日忙碌許多又何妨呢?與其娘娘懷著身子忙碌,倒不如她們來忙碌呢!

  消息很快傳到後宮, 慈壽宮裏的幾位太妃自是又驚又喜。皇七子朱祐榰, 出自憲廟安妃姚氏;皇八子朱祐梈, 憲廟張貴妃所出;皇九子朱祐橓與皇十一子朱祐楷,皆出自憲廟恭妃楊氏;皇十子朱祐樞,憲廟端妃潘氏所出。

  這幾位皆是先帝後期較為受寵的妃嬪,然而除了張貴妃之外,其餘人與帝後均並不熟悉。先帝駕崩時,她們的孩子年紀實在是太幼小了些,尚且來不及替他們做好安排。當時她們眼睜睜地看著朱祐杬兄弟五人風風光光地封王,心裏何其複雜難辨。畢竟,兄長永遠都比不上親生父親,那時候的她們很難相信尚且不過是少年的皇帝陛下能承擔起長兄如父的職責。

  然而,事情往往便是如此出乎意料。這四年的生活令她們意識到,皇帝陛下與皇後娘娘早已超越了她們的期盼。一位長兄如父,關照著年幼弟妹們的學識與教養;一位長嫂如母,悉心照顧著弟妹們平日的生活與玩樂。

  公平地說,便是先帝尚在,也絕不可能比他們夫婦二人更盡心,亦不可能更細心。先帝自然會在合適的時候安排兒子出閣讀書,可卻不會精心替他們選擇適合他們性情與年紀的先生;先帝亦會考校自己的兒子,可卻不會關心他們進學時是否有疑難與不適應。此外,先帝不會關注兒女們平日裏都拿什麽作為消遣,更不會陪他們頑耍說話。

  年輕的皇帝陛下與皇後娘娘幾乎將弟妹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兒那般關懷,誰都能瞧得出來他們的真情實意。對姚太妃、楊太妃與潘太妃而言,她們早已打消了所有的疑慮。說句不誇張的話,便是她們立時便薨逝了,也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人照料。因為她們知曉,帝後必定會好好看顧這些孩子。

  某間宮殿裏,姚太妃輕輕地咳嗽了兩聲,對皇七子朱祐榰道:“哥兒,就算我現在立時便閉眼去了,也覺得能安心了。聽說你的封號是壽王……真好,我喜歡這個封號,很適合你。陛下可真是有心了……”

  她生養皇七子時有些難產,母子二人的身子骨都有些虛弱。即便這幾年尚醫局一直替母子倆好生調養,平日裏亦是小病不斷。因此,姚太妃總是覺得,自己能撐過一年又一年,簡直便是難以置信的奇跡。以她的身子骨,無論什麽時候都有可能病情加重,說不得便會撒手離開。而在這世上,她最牽掛的自然是她唯一的孩子。

  “娘,這種不吉利的話便別提了。”朱祐榰的性情極為安靜,在諸位皇子們中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也因著他時常三天兩頭地病倒,他與同齡的兄弟們都並不親密。去文華殿進學的時候,也沒有合適的伴讀會一直隨著他。年紀尚幼的他難免會覺得孤單。不過,令他最為高興的便是,皇兄與皇嫂並未忘記過他,對所有兄弟皆是一視同仁。

  “好,不提這些。不過,有一事我必須叮囑你——”姚太妃低聲道,“無論如何,你日後隻需好好聽陛下與娘娘的話便足矣。記住,這世上除了我之外,唯有他們會真情實意地對你好。便是你舅家,也未必如他們那般會替你著想。”

  朱祐榰怔了怔,輕聲道:“娘放心罷,我保證無論發生什麽事,我都會好好聽皇兄與皇嫂的話。”他雖年紀尚小,卻也知曉這一回許諾的分量。他會用他的一輩子來實現這個許諾,即使困難重重亦是甘之如飴。

  張太妃的宮殿裏顯然更熱鬧許多,畢竟她生養了三位親王,不少與她走得近些的太妃與女官都趕緊前來賀喜。張太妃很是大方地接下了所有的禮物,命隨侍宮人登記禮單,準備逢年過節時便將同樣價值的禮物送還回去。

  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們,張太妃以帕子試了試額角,笑歎道:“梈哥兒,你可是趕上了好時候。當年你兩個哥哥封王,可沒有這麽多人前來賀喜,慶賀宴也不過是眾人坐在一起說說話罷了。”當年畢竟時間太緊,先帝又在重病之中,即使是慶賀的宴席,眾人也並沒有多少喜意。眼下便不同了,該大張旗鼓的慶賀之時,皇後娘娘是絕對不會讓她們失望的。

  朱祐梈眼珠轉了轉:“那我能不能將張延齡和他哥哥也邀來?還有王家的王鈞,我想讓他們也來給我們慶賀!”他與張延齡、王鈞是交情極為深厚的小夥伴,這種時候自然不希望他們二人缺席。

  “宮裏的慶賀宴,從來沒有讓外人過來的先例。”張太妃道,“即使張家兄弟是皇後娘娘的親弟弟,王鈞是太後娘娘的侄孫,怕是也不成。不若你改日單獨將他們邀到東五所裏去,好好招待他們,如何?”

  朱祐梈扁了扁嘴,頗有些失望之色。他到底年紀尚幼,又是被母親與兄長寵著長大的,自是不明白此時行冠禮封王究竟意味著什麽。對他而言,這隻是一個遲早都會得到的封賞而已。遲些與早些,好似並沒有甚麽分別。

  旁邊的朱祐檳道:“娘可別忘了,皇嫂如今身子重,可不比從前了。祖母、母後和皇兄定然是不舍得皇嫂勞累的,便是有慶賀宴,想來也不會是由皇嫂來安排。”

  朱祐楎接道:“聽說最近仁和姐姐她們不是一直跟著皇嫂修習如何處置宮務麽?指不定這回慶賀宴,皇嫂會交給她們來安排。梈哥兒,你若有甚麽主意,便盡早與她們說。指不定她們心情好了,便替你安排了。”

  朱祐梈聽了,立即多雲轉晴,眯著眼睛笑開來,轉身便往外去了:“我這就去尋大姐姐去!不然要是她們都已經想好了,來不及改了可怎麽是好?”說話間,他已經踏出了殿門,興致勃勃地離開了。

  張太妃想將他喚回來,最終卻依舊隻是張了張口,笑著歎道:“也罷,這畢竟是他的慶賀宴,便由得他去罷。若是仁和拒絕了他,他便不會再心心念念都想著此事了。”說著,她瞥了瞥自己的次子:“瞧瞧你,順手便將弟弟推給仁和了,一點也不願替他費心思。”

  朱祐楎笑著喊冤:“娘還不知道他的性子麽?若是不能讓他如願,他必定每日都念著,誰來與他講道理都沒有用處。倒不如讓他去仁和姐姐處問個清楚明白,便是被拒絕了,也知道自己究竟錯在何處。若是連仁和姐姐都治不住他,恐怕也隻有皇嫂出麵了。”

  “這種時候,給皇後娘娘尋甚麽麻煩。”張太妃笑嗔道,遂喚了人來準備禮物,給仁和長公主送過去,算作是朱祐梈煩擾了她的補償。目送下人離開後,她忽然道:“時間過得可真快啊,眼見著你們都行冠禮封王了,再過幾年說不得便要擇妃成婚了。然後,便是離開京城去就藩了……”

  朱祐檳與朱祐楎怔了怔:“娘……”

  “罷了,不提此事了。”張太妃道,眼底的濕潤到底沒有讓兒子們見著,“如此喜慶的日子,自然該想些喜慶的事。你們可須得記著,給五位皇弟都準備同樣的慶賀禮。若是拿不定主意,便隻管來問我。”人人都說生三個兒子是她的福氣,可是隨著他們的年紀愈來愈大,她便愈來愈覺得這不是福氣而是煎熬。

  仔細算算,他們在她跟前待的時日,也不過是區區十幾載罷了。就藩之後,母子情分便如同斷了一般,幾乎是終身不可能再相見了。若早想到有這樣一日,她倒不如生三個女兒呢。雖說女兒也會出降駙馬,但至少都在京城裏,想念她們了便能喚她們入宮來陪伴。

  另一間宮殿裏,楊太妃一左一右攬著朱祐橓與朱祐楷,輕聲道:“這冠禮與冊封禮雖繁瑣,卻是極為緊要的。你們可別隻顧著頑耍,好好地跟著禮官修習。否則,若是到時候犯了錯,可是人人都能親眼看得見的。”

  “娘,先生給我們講過,二十才行冠禮。為甚麽皇兄這時候便給我們安排冠禮呢?我們都還不到歲數呢!”朱祐橓年紀稍大些,但而今虛歲也不過七歲罷了。他是兄弟們裏最喜讀書的,性情有些一板一眼,所提的問題時常令楊太妃都覺得哭笑不得。

  “因為是照著先帝時的慣例來的。你那時候年紀小,大約是忘了,你二皇兄他們五個便是年紀不足而行冠禮封王的。”思來想去,楊太妃隻得如此解釋了,“至於先帝為何會有此例,我卻是不知了。”

  朱祐橓思索片刻後,凝重地點了點頭道:“那改天我去問問皇兄,皇兄或許知道。”

  “去罷,問清楚也好。”楊太妃巴不得他去問皇帝陛下或者其他人,也免得自己一直被他纏著不停地問。與擁有無數個問題的這一個相比,另一個年紀最小的卻是懵懵懂懂,隻知道頑耍。若是朱祐楷能安安靜靜地坐上一盞茶,她便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想到此,楊太妃禁不住又發起愁來。放任這孩子如此神遊下去,正式行冠禮與封王禮的時候可怎麽辦啊。

  潘太妃聽聞好消息後,倒是並未待在自己的宮殿裏,而是牽著朱祐樞來到了王太後處,向她請教種種該注意之事。王太後隻笑道:“孩子都還小著呢,也無須太過緊張。隻需按禮官所言行事,不出甚麽大紕漏即可。”

  “臣妾擔心的便是他不好好跟著禮官學。”潘太妃笑道,“若太後娘娘願意借出一位女官,幫著臣妾私下好好教一教他,臣妾便更是感激不盡了。”

  王太後笑了笑,自然不會為難她,便吩咐自己的親信女官前去幫忙。鄭金蓮在旁邊輕聲對她的直屬女官道:“這位潘太妃,是來得最快的呢。”言下之意,便是她覺得潘太妃更懂得世俗人情。相較之下,其他幾位倒是有些遜色了。

  直屬女官勾起唇笑了笑,意有所指地道:“待在宮殿裏自己先樂一樂才是人之常情,如此適時地趕過來,倒是有些太過冷靜了。你有所不知,無論是太後娘娘,或是萬歲爺與皇後娘娘,都更喜愛性情真實的人。”

  鄭金蓮愣住了,若有所思起來。

  ※※※※※※※※※※※※※※※※※※※※

  過渡章啦~

  得給未來鋪一鋪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