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主動求子
作者:華飛白      更新:2022-05-09 21:33      字數:3799
  “若是老衲沒有瞧錯, 陛下與娘娘眉間都似有些憂慮之態。嗬嗬,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主持大師微微抬眼,望著旁邊枝繁葉茂的桃樹, “萌芽,開花,結果, 枯萎。這些樹木的每一年, 大抵都是如此度過的。不過, 每一種樹的花期與果期卻不盡相同。有的二月綻放,四月便成熟了;有的四月綻放, 九月才成熟。”

  張清皎與朱祐樘對視一眼,依稀間仿佛似有所感。便聽他接著道:“它們都循著自己生老病死的規律, 日複一日, 年複一年, 誰也不會在意身邊那棵樹何時開花、何時結果。既然並非同一種樹,更非同一棵樹,又何必在意其他樹的花期為何、果期為何呢?隻需靜靜生長,遲早都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日。”

  “大師說得是。”朱祐樘若有所思, 回過神來後,心底仿佛也放下了些, “或許,隻有人才會如此自尋煩惱罷。”即使是因他的緣故, 才讓他們二人與孩子無緣, 他也不應焦慮至此, 反倒是更該加倍地對皇後好才是。興許他們真正看開,覺得一切隨緣之後,還能有意外之喜呢?

  “大師之意,我明白了。”張清皎笑道,“該來的遲早都會來,無須過於憂慮。可我仍然想知道,究竟是幾年之內才能將緣分盼來。否則,三年我們能等得,十年我們能等得,三十年我們卻未必能等得了。”

  主持大師不著痕跡地抬眼望向萬裏無雲的碧空,含糊地道:“先前娘娘的母親也讓老衲算了算,老衲已經盡力了。陛下與娘娘隻管放心回去就是,明年此時再來還願即可。”他話音方落,方才尚且晴朗的空中轉瞬便已是烏雲密布了。

  張清皎怔了怔,想起了年前金氏托張鶴齡給她帶的話,據說是——“正月雲龍升騰,感而有應……”她喃喃地說著,眼眸漸漸亮了起來,心裏徹底安定了。這話若是別人說的,她定然不會相信,可若是主持大師說的,她便深信不疑了。

  朱祐樘並未想起此事來,但從“明年還願”的字裏行間也能推測出,子女緣分便在這一年之間了。這令他也很是歡喜,忙道:“有了大師的話,朕與皇後終於能安心些了。今日來崇福寺,果真是來對了,可見我們一家都與佛有緣。”

  “阿彌陀佛,陛下與娘娘的福報事關國運與萬民,與天下息息相關,自是與佛菩薩有緣的。且先前賑災義賣、放歸宮人這些善事,也都為陛下與娘娘積攢了不少功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必定會大有不同。”主持大師含笑道,目光在張清皎身上停留了片刻,“陛下與娘娘心係天下萬民,實乃萬民之福。萬民又何嚐不感激陛下與娘娘,希望兩位亦能得大福報呢?這便是所謂的善有善報了。”

  “這都是皇後的功勞。”朱祐樘道,溫柔地笑看身邊人,“朕也都是沾了皇後的光。”仔細想想,他所做的事都是作為皇帝應該做的,而皇後做的事卻是前所未有的。行已有之事與行未有之事,孰難孰易,自不必說。

  “不過都是些我該做的事,實在不值得如此誇讚。”張清皎道,垂下眸,“即使並非所有人都能如萬歲爺和主持大師一般,覺得我所行之舉是善,我亦會堅定不移地繼續下去。日後我想做的事還多著呢!”

  是啊,這一切都僅僅隻是開端。等她在宮裏站穩了,任誰都無法以任何借口動搖她的位置,她必定會更大刀闊斧地推動變革。雖然眼下她能施展的空間很小,但遲早她會騰轉挪移出去,獲得更多的機會。

  待到帝後二人離開後,主持大師抬首望向黑雲沉沉的天空,歎道:“又何必拘泥於天機不可泄露呢?若能讓他們安心些,豈不是可讓他們少受些煎熬,多想些於國於民有益之事?這不正是你所期望的麽?”

  烏雲滾滾的空中亮起了一道雷光,猶如警告。主持大師訕訕地搖首道:“罷,罷,老衲不提便是。這回老衲不是甚麽也沒說麽?不過,老衲可真想瞧一瞧,這位還能折騰出甚麽事來,嗬嗬……”

  ************

  雖說崇福寺主持大師已經給了暗示,但帝後回宮後,卻並未告知周太皇太後與王太後。畢竟這隻是主持大師的一麵之詞,他們篤信,其他人未必如此。更何況,兩人對孩子到來的時間各有理解,隻能更含糊其辭了。

  果然,周太皇太後對他們帶回來的消息覺得有些不滿,遂催著他們去其他寺觀做法事打醮。以她的意思,是以佛寺為主,多施舍香油錢,甚至是捐造寺廟。佛菩薩若覺得他們足夠虔誠,自然便會顯靈。而王太後則主張,不必拘泥是佛寺還是道觀,都須得誠心誠意去拜訪。指不定與佛菩薩暫時無緣,卻與某位神仙有緣呢?

  於是,在兩位長輩的支持下,帝後每逢休沐日便出宮,踏遍了京內京外的各大寺觀,也見著了與崇福寺主持大師同樣的高人。這些高人都曾在當年泰山地震時進過宮,與皇帝陛下有一麵之緣。此時見到帝後,皆覺得頗為意外,幾乎都禁不住多看了他們幾眼,暗地裏想道:原來天命之變竟應在此處。

  不過,他們畢竟與帝後不熟識,自然不會冒著泄露天機的危險給他們仔細算。隻是在肖尚宮禁不住悄悄詢問皇嗣之事的時候,含糊地說了幾句“快到了”而已。肖尚宮本覺得不可信,但見到的高人幾乎都這樣說,也令她稍稍放心了些。

  不知何時,帝後因求子而沉迷於佛道之事傳入了前朝。劉吉等人自是趕緊詢問皇帝陛下可有此事。朱祐樘點頭道:“因祖母與母後催促,朕與皇後亦覺得心誠則靈,所以才去各大寺觀都走了走。”

  “聽說陛下和皇後娘娘不僅耗費巨資捐建了幾座寺觀?還發了宏願,必定每年都會給僧眾施粥?還會將高人請進宮?”

  “不過是施舍了些銀兩,修繕京郊一座破舊的寺廟罷了。皇後見那座寺廟裏住著的僧人生活得實在貧苦,幾乎是衣不蔽體,才將義賣鋪子裏的銀兩撥出了些,給他們每月添置些衣食。攏共算起來,尚且不及養獅子的銀兩呢。”

  “……”提起養獅子,劉吉頓了頓,清咳了一聲,不再追問了。

  朱祐樘歎道:“說要將高人請進宮,也不過是為了寬慰祖母而已。諸位愛卿都知道,朕與皇後在子嗣上有些艱難。太醫院與尚醫局一直在給我們調養,都說身體無礙,如今便隻能等著緣分降臨了。既然提到緣分,自然免不了求神拜佛。朕也並非是篤信佛道,不過是為求得安慰,也安一安祖母與母後的心罷了。”

  眾臣低頭應是,實在是無話可說了。帝後子嗣艱難,他們同樣憂心忡忡,隻恨不得立刻便能解決此事。可是,解決子嗣之事的法子有許多種,為何偏偏皇帝陛下就選了最不靠譜的這種呢?別說采選宮妃了,就算是寵幸一兩個宮女,恐怕也比求神拜佛更靠譜啊!

  當然,這些心裏話,他們不可能對皇帝陛下說,隻能憋在心裏。畢竟,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在納妃這件事上,素來溫善寬容的皇帝陛下究竟有多固執。即使隻是假意答應敷衍一番他也不願意,更不必提點頭應允了。

  這些年來,奏請陛下廣納後宮的折子還少麽?說不得都已經能塞滿乾清宮了,比彈劾劉首輔的折子還更勝一籌。可這些折子的下場是甚麽呢?隻有極少數能在皇帝陛下心情好的時候得到回應,絕大部分大概都已經被丟進火盆裏了罷。

  既然怎麽苦口婆心地勸告也無用,重臣們索性也不再提了。便耐心地再等幾年罷,等到所有人都失去耐心的時候,再來勸諫也不遲。說到此,曾經幫著皇帝陛下延遲采選之事的謝遷也受了牽連,時不時就有人想起他來,覺得沒有皇嗣都該怪他。謝遷如今都已經習慣三天兩頭被人彈劾了,淡定得如同劉吉一般。

  不過,重臣們不提,不意味著那些年輕氣盛的言官們不提。新任禮科左給事中韓鼎不知其中的微妙之處,連續上了兩回折子,心情甚為不錯的皇帝陛下竟然都給了他答複。

  第一次折子是八月份呈上的。韓鼎在折子中提到,陛下至今沒有皇嗣,本該充實六宮,如今卻以修寺飯僧建齋設醮替代,唯恐聖心被奸人所惑啊。朱祐樘提筆回道:你奏折內所言之事,朕自有決斷。齋醮之事不過是尋常,朕絕不會被其所惑。

  第二次折子是十月份呈上的。韓鼎援引宋仁宗之舊事,苦口婆心地勸說,陛下將皇嗣寄希望於齋醮之事是不妥的,奏請陛下應遵循古製,不能再猶豫,而是應當乾坤獨斷,早日敕旨選擇良家女為妃嬪。唯有充實後宮,才是宗廟社稷長久之計。朱祐樘再度回道:皇嗣早立確實有理,但慎選妃嬪不宜行。

  就在韓鼎還想再接再厲的時候,皇帝陛下忽然在早朝時提出,要給皇後之父張巒封爵。群臣頓時有些懵了:等等!陛下!若按祖宗法度,斷沒有這樣的先例啊!

  想當年錢太後正位中宮數十年,英廟屢次想扶持她的家族,要給她的父親封爵,都被她拒絕了。終英廟一朝,她家始終隻是都督同知。後來先帝就不必說了,順著生母,薄待嫡母,更不可能給她的娘家加封。直到當今陛下即位,才給錢太後的侄孫錢承宗封伯!

  仔細算一算,自錢太後當皇後之後過了五十年,她的侄孫才封伯!當今皇後正位中宮才三年,就封張巒為伯,是不是太快了些?!當然,錢太後的先例確實太特殊了,隻能說她的娘家封得太慢了些——可曆數其他皇後、太後,也沒有才僅僅三年就給親眷封伯的例子啊!就說王太後罷,她也是當了將近二十年皇後,娘家兄長才封伯的!

  “這些時日以來,皇後受了許多委屈,朕覺得對不住她。”對於眾臣的震驚與不解,朱祐樘如此解釋道,輕輕一歎,“不納妃是朕的決斷,為求子四處求神拜佛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在眾卿看來,卻都是她的過錯。即使朕替她辯白,你們也不願相信朕,朕便隻能以此來彌補她了。”

  聞言,重臣們不由得齊齊地朝韓鼎看過去。韓鼎頓時愣住了,一時間竟是反應不過來了——等等,難不成皇帝陛下要給皇後之父封伯,都怨他最近遞折子太積極了麽?!不,這口黑鍋他不能背啊!否則豈不是和謝遷一樣,時不時就會被人惦記著參奏一本?!

  ※※※※※※※※※※※※※※※※※※※※

  謝遷:→ →,沒事,這鍋你就背了吧。

  韓鼎:QAQ,不背,我不背。

  ——————————————————————

  第三更,望天……嗯,看在照照也許馬上要來的份上,大家明天再來看吧,我趁著夜裏好好寫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