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指標
作者:過河泥人      更新:2022-05-09 00:02      字數:2399
  道不同,不相為謀。

  你打了我幾巴掌,笑嗬嗬的說句好話,拿著組織的名義忽悠幾句,就想把這個事情擺平了嗎?

  哼,天底下,有這麽好的事情麽?

  你不是喜歡內鬥麽,那我就陪你好好鬥一把,最差的結果,我就是援建大西北,可是,你有好果子吃嗎?

  既然總局不讓自己去西北,那自己回去吧,該幹麽幹嘛。

  農場的豬肉不讓吃,農場的雞蛋也不讓吃,農場的糧食也是定量,以後,還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肚子問題吧。

  “傅學華同誌,等一下,總局領導要給你們開個會。”有個幹事忽然喊住傅學華。

  總局領導,走進會議室,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

  因為會議室的格局讓他不滿意,李誌鋒和龔一安坐在一起,傅學華距離他們兩個座位遠,很明顯,還是鬧脾氣呢。

  總局領導忍不住瞪了一下李誌鋒,心理不滿意:這個小李,走南闖北,死人堆裏爬出來,多少艱難險阻都熬過來了,怎麽收拾不了一個半大的娃娃,肯定是那個虛榮的麵子在作怪。

  李誌鋒看到老領導的眼神,心裏委屈啊,自己也想團結傅學華,可是,人家軟硬不吃,我能怎麽辦,總不能讓我低三下四去道歉吧?

  總局領導給了李誌鋒一個警告的眼神,讓他好自為之,機會給他們,要是把握不住的話,就算是老領導,到時候也不會留情的。

  要說李誌鋒和傅學華之間,隻能留下一個人的話,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總局領導期望李誌鋒留下來,可是,總局領導是用情感辦事的人麽?

  或許吧,但是,李誌鋒,他的級別還不夠,除非是老戰友的情麵。

  很顯然,要是李誌鋒和傅學華真的鬧下去的話,被調走的隻能是李誌鋒,可惜,李誌鋒還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農場的利益太大了,上繳了400萬,要是加上農場的產值和其他資產,500萬,隻多不少,這麽大利益,一定要死死的掌握在組織手裏,否者,那是組織的罪人。

  要是李誌鋒不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的話,總局領導,隻能揮淚斬馬謖,換一個能力更好的同誌來接替。

  傅學華也受到總局領導警告的眼神,可是傅學華不在乎,實在不行,自己不幹了,大西北去不成,回家種田總可以吧,以自己的能耐,就算回家種田,那個日子也舒服的很。

  下麵同誌的你爭我鬥,總局也見多了,隻要不影響大局,也就不墨跡了。

  “江南第三建設農場,農場一號李誌鋒,農場場長龔一安,農場副場長傅學華,這是總局下達的的52年,江南第三建設農場的生產任務,給他們幾個發一份。”總局領導一邊說話,一邊吩咐旁邊的同誌。

  一個穿著土黃軍裝的女同誌,飛快的給李誌鋒,龔一安,傅學華一人發一份上麵製定的紅頭文件。

  傅學華隻好無奈的拿起文件,十分認真的看起來。

  一會的功夫,開會的領導,陸陸續續都進來了,二號,三號,總局辦公室,財務處,後勤處,生產計劃處,總經濟處,供銷處。

  過來的領導,傅學華就認識一個辦公室的主任,其他領導,一個都不認識,忙著相互介紹。

  計劃處的同誌,宣讀了江南第三建設農場的明年生產任務:計劃上交糧食1000萬斤,這個糧食,指的是水稻,小麥和玉米,其他的山芋,大豆,土豆不包括在裏麵;計劃上交棉花8000擔;計劃上交植物油10000擔,這個植物油包括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茶籽油;計劃上交現金300萬。

  這個計劃,真夠簡單粗暴的。

  傅學華的評價隻有兩個字“傻帽”。

  1000萬斤糧食,按照水稻的標準10元一擔,那就是100萬;棉花8000擔,100元一擔,那就是80萬;植物油,按照菜籽油來算,10000擔,一擔50元,那就是那就是50萬。

  這三項加起來,那就是230萬了,還有加上300萬的現金,總共就550萬,就是一個農場而已,有這麽牛嗎?

  這個計劃,也不知道哪個傻叉做出來的。

  農墾總局下麵的農場,有七八個家,要是每個農場走能上交550萬的話,農墾總局早就發達了。

  51年的總共糧食產量,也不過2800多億斤,所有的公糧和收購糧食加起來,肯定不超過1000億斤,按照農場1000萬上交糧食的的標準,那也不用種田老鄉上交糧食了,僅僅依靠全國上萬家農場,就能把全國的公糧,儲備糧,戰備糧全部湊齊了,還有多出幾億斤,可以支援兄弟國家。

  可能嗎?

  1000萬斤糧食,按照畝產300斤,那就需要三萬四千畝土地半年的收成;8000擔棉花,按照畝產40斤棉皮的計劃,至少20000畝;植物油呢,10000擔,按照畝產200斤計算,需要5000畝土地。300萬的現金,按照水稻來計算30000萬水稻,按照畝產300斤計算,哪裏有10萬畝土地。

  “這個生產任務,是總局的同誌,結合農場去年的情況,加上再三調查,十分認真而慎重做出來的計劃,希望你們第三農場的同誌,保證完成上級任務。”總局領導犀利的眼神盯著李誌鋒,龔一安和傅學華呢。

  一根草。

  還認真而慎重?

  騙誰呢?

  肯定是那個傻叉,拿個紙筆,腦袋一熱,憑空算出來的吧?

  李誌鋒,平時牛叉哄哄,遇到任務,總是拍著胸脯大聲吼道“保證完成額任務”,可是,聽到上麵的生產任務的時候,完全傻了。

  龔一全從事經濟工作,聽到上級的任務,拿個紙筆在哪裏算了半天,最後暈了,就算把農場的所有的山頭上每一寸土地,都種上水稻,也不可能完成上麵的任務啊。

  這個任務指標是誰製定的啊?

  難道計劃處的同誌,製定任務的時候,不考慮實際情況嗎?

  會議室的其他領導和同誌,都是老江湖,居然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李誌鋒他們,好像這個任務,很輕鬆,很容易。

  會議室的氛圍比較壓抑,這個生產任務,到底是怎麽回事,所有人,都心裏明白怎麽回事。

  去年,農場上繳了400萬,現在農墾總局接手了,總不能還不如去年吧?

  要是那樣的話,為什麽要合並農場?

  省裏的領導,興師動眾,加強農場建設,加快農場發展,目的還不是為了讓農場更大,更強,更好的為公家服務嗎?

  所以,今年的生產任務,必須要超過去年才行,否者,那就是總局領導的能力有問題。

  保持35%的增長,那是上麵的要求,按照去年底指標,參考35%的增產指標,就做出來了上麵的計劃生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