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魔高一尺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2-05-08 23:20      字數:4557
  亞希尼正站在山頭操縱無人機,耳聽空中有嗡嗡響聲,他當然第一時間就聽出這是幾公裏外的直升機,趕緊趴到地上,由著無人機自己先飛一段距離。

  他抱著頭向聲音方向望去,是一群緊貼著地麵飛行的直升機,看不清型號,既然自南向北飛行,估計不可能是中國的。

  他在夜間深入到了戰線30公裏後的縱深地帶,這裏是敵人愛國者導彈比較有把握的區域,中國空軍的飛機出現的並不多,即使進來,通常在頭上轉個彎就走,這給敵人使用直升機創造了條件。

  亞希尼緊張地監視著目標,看著它們越來越近,徑直從眼前飛過,向主要交戰區飛去,應該不是衝自己來的,他將坦克都部署在了地形複雜的區域,就是為了防止被空中偵察平台發現。他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目標,發現並不是戰場上常見的任何一種比較重型的武裝直升機,但是也不陌生,應該是超級眼鏡蛇。第一裝甲師齊裝滿員時,曾經有一支陸航聯隊就裝備過12架這樣的直升機,當然這些攻擊直升機,早在印度直接入侵後的2個月內消耗掉了,所以眼前這些,隻可能是敵人的。

  “看來他們也隻能把這些老掉牙的舊貨拿來充數?”他對武裝直升機有天然的反感,所以難免假裝不屑。

  不過直升機來的可不少,長長一溜,至少有20架。當然直升機對抗坦克總是具備優勢,所以亞希尼隻能將自己的計劃推遲,由於通訊信號時有時無,他並不知道第6裝甲師目前的狀況,他希望至少他們還有一些毒刺或者前衛導彈能夠用來抵擋一下,要不然就要遭殃了。實際上第6裝甲師已經沒有什麽坦克值得襲擊了,這對直升機的目標,是趕來救場的中國坦克。

  亞希尼並沒有看到這隊直升機的全部陣容,它們中的大部分確實是修斯的AH-1Z型,如果它們能停下來,亞希尼或許可以發現與巴基斯坦裝備的那些是不同的,這些直升機裝備了更強勁的發動機和排氣紅外抑製器(hirss),使之不易被紅外導彈攻擊,在某種程度上更適合直升機之間的格鬥,但是這些還不是重點,重點在與,機群中還藏著一架長弓阿帕奇,它可以利用毫米波雷達以及數據鏈,作為偵察/指揮機,控製整個機群作戰。

  這種混合作戰的方式,並不是傳統的美軍作戰方式,隻是製空權不確定,又缺乏裝備情況下的新戰術,並且指揮作戰的,也並不是一名美國軍人。

  長弓座艙內的弗雷德艾希曼,50多歲。他或許是這片作戰空裏,年齡最長的直升機飛行員,如果算上固定翼飛機,大概能排第二。

  艾希曼上校出生在芝加哥,擁有美國和以色列的雙重國籍,最近30年他更多時候作為以色列人退役軍官住在特拉維夫。他的軍旅生涯始於1982年,那一年他正在上大學,正巧趕上了最後一次中東戰爭,於是作為猶太後裔,毅然參加了以色列軍隊。戰爭期間,他駕駛早期的休斯直升機,在貝魯特附近支援南黎巴嫩軍隊進攻,摧毀了巴解組織的大量軍車和至少5輛敘利亞坦克,另外他還根據上峰的特別指令,“誤傷”過一支太靠近貝魯特西區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至少摧毀了挪威營的2輛裝甲車。

  當然這次戰爭的風頭最後都被貝卡穀地的F15和F16搶走了,沒有人太關注陸軍的作戰,這是讓他頗為遺憾的部分,更讓他失望的,是第6次中東戰爭始終沒打起來,一晃他已經不年輕了。

  以色列作為國際上最堅定的對印度進行援助的國家,向來是無所顧忌的,在印度軍隊所向披靡侵入到巴基斯坦境內,全世界爭相譴責卡汗政府的時候,以色列就派出了顧問團,在各方麵進行技術支持。甚至在斯潘加的指揮部裏,就有以色列人操縱無人機,跟蹤哈塔夫6型(沙欣II)導彈的行蹤,最終使得印度坦克部隊挫敗了一次幾乎成功的戰略武器打擊。

  當印度軍隊還在奎達吃到第一個敗仗時,敏銳的以色列人就看出苗頭不對,開始加大援助力度。卡汗向全世界要求援助的時候,以色列又先於美國開始征兆空軍誌願人員,防備著印度發生多米諾骨牌式的土崩瓦解。

  艾希曼作為盟國軍隊退役人員,以及無語言障礙的美國公民,毫無疑問成為了這支部隊的優先需求的對象,年齡確實大了一些,不過作為雇傭兵,這一點是可以通融的。

  上校第一次投入做啊韓,就麵臨到一次高度危險的任務,因為沒有製空權。愛國者導彈能夠保證敵人飛機無法在這一空域自由出入,但是越接近導彈包線邊緣,愛國者對敵人戰鬥機的威懾能力就越小。而現在的主要交戰地帶,恰好就在導彈射程不足以威懾高機動飛機的區域,中國空軍在那裏維持了一個走廊地帶。在更多的slamraam導彈出現之前,地麵部隊還得依靠諸如小榭樹和複仇者這樣完全不堪用的東西。距離戰區45公裏時,艾希曼不時提醒飛行員,緊貼地麵,以避免被偵察到。

  對於固定翼飛機,或許在地麵上150米飛行,就算是地形回避飛行了,對於直升機來說,高度必須降低一個數量級才行。

  這些直升機距離地麵不到20米飛行,任務是攔截從南方殺回來的中國坦克,無人機的高空偵察表明,中國軍隊的一支主力已經退出了合圍行動,準備重新將弗林斯打開的缺口補上。

  另一項情報表明,中國軍隊在3個小時前,確定了新的作戰原則,新的原則中,消滅外籍軍團的優先等級,高於消滅印度軍隊,尤其強調要多抓外籍俘虜,似乎還下達了一個很高的殲敵指標。

  這項中情局搞來的莫名其妙的情報,被弗林斯看做奇恥大辱。在他獲得重大勝利,幾乎逆轉戰局的這個早上,中國軍隊內部傳來的信息,不是預期中的慌亂和驚恐,而要求各部隊,優先、快速地消滅他的部隊,簡直豈有此理。

  “全體注意,前麵的山穀裏有我們的坦克,不要神經過敏。”

  艾希曼提醒道,他不希望有人昏了頭,向M1坦克發射幾枚火箭彈。

  “野人隊長。預警機看到空中有情況。”

  “我注意到了,可能是敵人殲擊機,保持高度,他們看不到我們。”

  艾希曼抬起頭,望向敵機方向,但是什麽也看不見。2架殲10遠在70公裏外,那兩名中國飛行員主要的注意力,應該在挑釁愛國者導彈上而非對地麵搜索,阿帕奇上的雷達告警始終沒有響起。

  過了一會兒,警報解除。直升機從一隊正在加油的坦克上飛過,下麵的坦克手們,一起用拇指向下的手勢歡迎他們,大概是抱怨直升機來的太晚。

  “這些澳大利亞傻瓜,他們以為自己是誰。”說話的是副中隊長達蒙少校,呼號蝰蛇的前陸戰隊飛行員,曾經參加過03年的海灣戰爭,退役後一直在一家公司開民用直升機。

  “不過我們可能錯過了昨天晚上的大戰。聽說弗林斯指揮官氣壞了,因為中國人早上懸賞活捉外籍軍團成員,但是每個人的賞格隻有5000美元,他認為太便宜了。”

  “你看下麵公路。”電台裏有人提艾希曼,他從側麵往下看,隻見公路上大片的坦克殘骸一直向西延伸。

  “我想起了03年在伊拉克。”

  “我覺得像在南黎巴嫩。”

  這樣的場麵讓艾希曼回想起戈蘭高地的作戰,他正要發表一通感想,突然對空搜索的長弓雷達有所發現。

  “蝰蛇,情況不妙,有低速空中目標。”

  “是無人機?”

  “不……”他觀察了一下,排除了無人機,“是直升機,是他們的,飛行高度很低,不像運輸直升機。”

  “也許我們可以先發製人?”

  “是的,如果他們沒有毫米波雷達,我們可以從側麵偷襲一下。”

  所有的武裝直升機都攜帶著響尾蛇和毒刺導彈,並且數量上肯定占據優勢。

  座艙內的雷達告警響起,似乎之前的判斷是錯誤的,敵人的直升機也有毫米波雷達。艾希曼必須做出決定,是迎上去還是退縮,無論如何做出決定,現在還來得及。暫時他隻能看到6個目標,由於毫米波雷達的高分辨率,幾乎不會看走眼,也就是說,自己優勢很大。

  駕駛WZ10趕來的常勇,原本準備襲擊遍布戰場的敵人坦克,他比對手晚了大約一分鍾發現對方直升機,數量上對手占據4打1的優勢,不過他不想放棄作戰,即使拖住對手,不讓他們威脅己方坦克的行動,也將對作戰產生積極影響。

  在本次戰爭中,直升機之間利用導彈的空戰,已經廣泛地出現,常勇本人作為最早的用導彈擊落對方直升機的飛行員,也總結出了大量的經驗。

  直升機對戰的特點是接觸時間比較長,與噴氣機作戰相比較,簡直如同慢動作。所以有不少時間思考作戰策略和整體態勢,而不是電光火石間,更多依靠直覺做出反應。

  他注意到敵人的反應和自己差不多,暫時都在急速拉升,這當然是各種空戰中難免的早期步驟,他呼叫後方,希望空軍能來支援。

  30秒內,敵人進入第二階段,一個3機分隊迅速向常勇機群正麵飛過來,另一個3機編隊則側向移動,似乎想繞道側麵,看得出對方不是愚勇之輩,正麵的那隊應該是吸引注意力的,他們會掌握火候,不會近到交戰距離內,不過能不能交戰,並不是他們說了能算的。

  “大隊長,像是超級眼鏡蛇,不是印度米35。”前座飛行員說道,目標已然進了視距,雙方都可以互相看到對手了。

  “這麽說,他們隻有7.62毫米的機槍。不過不要大意,1至少有一架長弓在後麵,我們還看不見。”

  正麵過來的3架眼鏡蛇開始減速懸停,顯然很清楚分寸在哪裏,這種直升機的正麵很窄,不容易被機炮擊中,加上安裝了紅外信號抑製係統後,也不容易被導彈導引頭從正麵鎖定。所以他們打算在4至5公裏左右的安全地帶,撩一下虎須,挑逗一下中國直升機,有一架長弓在後麵坐鎮,多少可以起到指揮機作用,不至於玩脫了。

  常勇觀察到前方目標懸停不動,左側另一群敵人直升機倒是在偷偷靠近。敵人的策略已經非常明顯了。

  正麵敵人的距離確實尷尬,以他的經驗,充分冷卻的天燕導彈導引頭,最多也隻可以在1.5公裏外鎖定直升機目標,隻有現在雙方距離的一小半。不過他倒是有幾發毫米波雷達製導的反坦克導彈,可以在敵人以為安全的距離,給他們一點兒驚喜;尤其這些彈藥發射後不用管,也有利於他同時應對不同批次的目標。

  打定主意,他決心硬碰硬幹一下,好在的編隊中還有一架wz19,也頂著一個毫米波雷達,必要時可以接手指揮。

  他操作雷達對正麵180扇麵內目標,進行不間斷掃描,確定敵人每一步動作。他必須隨時掌握側麵鬼鬼祟祟的偷襲編隊,和正麵不動如山的誘敵編隊。

  己方編隊展開後,他向正麵4公裏外的兩架發射了毫米波反坦克導彈,如果目標機動超過1G,這種不夠靈巧的導彈就不可能擊中,不過對手托大懸停,使得他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的速度,進行超過0.5G的側轉,或者—0.5G的推杆負過載。

  2枚導彈直挺挺飛向目標,常勇祈禱他們能晚幾秒鍾察覺,增加自己的勝算,導彈大約飛過一半的時候。2架直升機開始側轉躲避,而此時試圖偷襲的另外3架還沒有接近到武器可能開火的距離。

  編隊中的2架WZ10已經轉過去,隨時準備用機炮逼退這次偷襲——機炮的作用距離較之天燕鎖定這種直升機正麵的距離,可能還要稍遠一些。

  正麵目標開始做出一係列的反製,如果它一頭向地麵栽下去,大可以利用地球賦予的1個G加速度擺脫導彈,但是它無法確認威脅類型,隻是選擇側轉,並且大量地發射曳光彈。這種東西炸開後,對付紅外製導製導導彈總是有奇效,但是對毫米波主導製導導彈幾乎沒有用,當然由於毫無需求,這種直升機上也並沒有裝備箔條。

  艾希曼指揮若定地等著自己的餘暉戰術起作用,他的第三個編隊正從另一側包抄,如果幹掉對方陣中那架攜帶毫米波雷達的,他預計可以全殲對手。對手選擇對陣,而非逃走實在是失策,無論如何在自己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即使他們也有毫米波雷達,但是為了獲得正麵敵情更新率,必然會對前半球目標進行跟,從而放棄360的周期掃描,所以……

  所以他看到了自己的2架直升機突然爆炸,墜向地麵。為了提防固定翼戰鬥機,他自己倒是一直在做周期6秒的360掃描,結果沒有看到導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