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新德裏在搖晃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2-05-08 23:20      字數:4500
  電子偵察機這側到敵人的雷達網並非一觸即潰,它們正在進行不斷轉移開機的對抗動作,整個防空網顯得井然有序。看來短時間內還可以應付尋常的打擊,隻有打掉幾個陣地,才能讓它們內部混亂起來。根據指令,所有的攻擊部隊都不得跨過紅線,紅線指的是敵人導彈理論射程內,比較有把握的距離,一旦出了這個區域,導彈的命中率就會大幅降低。此刻,隻有一個特殊的編隊正在慢慢靠近紅線,等待命令跨越過去。

  指揮機上的指揮員通過數據鏈可以看到,擋在這支分隊前方的S300雷達,這部製導雷達具備120的扇麵監視能力,並且可以低速旋轉,但是目前它固定在一個方向上,並且天線陣麵呈現一定的仰角,似乎除了防備空軍戰機,還在防禦彈道導彈;中國軍隊的多種打擊手段,使得敵人利用事先部署的方式無法做到麵麵俱到的防禦,反而容易出現紕漏,在多種係統對抗的局麵下,防守方總是更容易出現偏差,這本來就是難免的,而對於行動僵化,一切等待長官命令的印度軍隊而言更是一個難題。

  “紅箭隊長,敵人沒有特殊反應,按照預定計劃行動。”指揮機內首長下達了進攻命令。

  “紅箭明白。”

  簡單的通訊過後,2架呼號“紅箭”的隱形機開始轉彎,試探敵人雷達反應,必要時作為策應,另一架則開始繞行到側麵,試圖飛到敵人雷達視野死角區域扔幾顆導彈。打擊這個目標不是臨時決定的,實際上幾天前就已經下決心要試一下新的打擊手段,一方麵這部雷達的位置較為突出,容易靠近,另一方麵中國軍隊對俄製“大鳥”雷達較為熟悉,平時的攻防演練也常常利用這種裝備模擬對手,所以對它能夠發隱形機的距離和角度較為摸底,當然攻擊仍然需要循序漸進,因為隱形機並沒有類似的實戰中經驗。

  即使在一個月前,將新型飛機深入到敵人後方,進行地攻擊中,仍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新德裏上空嚴密的防空網,使得各種可行的手段都被重新考慮,並作出取舍,最終隱形機和戰術導彈,被看作為打擊敵人關鍵節點的最有效手段,隻要利用這兩件殺手鐧打亂了敵人陣腳,破壞其防空指揮部所掌握的冗餘,這樣其餘的手段就有可以見縫插針地投入,將整個防空網癱瘓。

  一切如同演習,隱形戰機小心翼翼地避開通過東麵的一部法製遠程雷達的偵察範圍,這些老式長波雷達可能會造成一些麻煩,但是模擬訓練證明,如果軟件和人員培訓沒有更新,威脅等級也十分有限,雷達自己會將有限的反射信號屏蔽掉,當然飛機本身還很難從無線電輻射周期來判斷對手是否看到自己,必須依靠周邊其餘的偵察設備,從敵人的一係列反應中,獲得一些反饋。目前印度防空部隊仍然在進行從容的對抗作業,一部分雷達關閉待命,一部分在轉移路上,另一些開機搜索,一切看上去有四平八穩,當然也透露出他們並沒有多餘的防範。

  戰機繞行時盡量不將機身偏轉過大角度,為了不使得反射麵積增加;另一方麵這架飛機的後部,有一定的紅外特征可能被地麵防空係統發現,必須留心不要暴露,由於機體以及腹鰭遮擋,這個角度並不很大,對戰術影響並不很大。

  飛機慢慢接近到攻擊區域,幾個方向有新的輻射源出現,不過並沒有對隱形機進行跟蹤的,一切還都在掌握之內。僅僅依靠戰機的傳感器隻能辨識出雷達特征和方位,如果需要知道精確的距離,需要其他手段配合,為了配合這次行動,出動的遠遠不止這3架戰機。還有大量的隨行戰機進執行佯攻,電子幹擾以及偵察任務。

  飛行員沒有與指揮機進行多餘的通訊,過多的通訊顯然不利於隱藏蹤跡的原始目的,盡管並沒有發現印度人在電子偵察方麵有特殊的優勢。此時,對目標的鎖定已經完成,即使導彈導引頭還無法測量目標輻射源,但是董愛丹已經通電運轉,它被發射出去後,最初階段將按完全有駕駛儀控製其方向,隨後應該可以自行捕捉到雷達波束。

  攻擊地點選擇的有些遠,距離目標仍然有80公裏,沒有過分逼近目標會給敵人留下反應時間,這當然是為了保險起見,即使是殲11戰鬥機也可以依仗速度,突然突破到這樣的距離進行一次攻擊,然後極速反轉全身而退,但是在導彈發射前,對手一直都可以掌握飛機的位置,沒有什麽突然性,;而本次攻擊需要測試的一個內容,就是敵人雷達操作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的反應速度,情報部門認為,不同單位的印度軍人在同樣情況下的反應速度應該是差不多的。

  一切按部就班,2架電子戰飛機開始對目標雷達實施區域外雅致,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時機,是害怕幹擾過早,目標會經受不住壓力,關機逃走。

  隱形小心側轉,平飛了一段距離,隨即機腹下的彈倉打開,此刻戰機處於目標雷達的偵測死角內,但是周邊的其他雷達很可能會看到它,所以動作不能拖遝。

  2枚導彈被迅速地發射出去,盡管彈倉裏還有2枚導彈,但是都沒有進入發射準備階段,第一次下手不宜出手太狠,重要的是戰場信息的收集。

  從彈倉打開到投彈關閉,始終沒有引起對手的特殊反應,紅箭長機,按照原定路線繼續向南偏東飛行,悄然離開戰區。由於紅外探測十分飄忽,偶爾可能在60公裏外起作用,所以現在還不能急轉往北,隱形機必須漸漸遠離戰區後才掉頭返回,這期間將由其餘的2架戰機進行掩護。

  導彈迅速找到雷達旁瓣並緊追過去,果然對手的反製較之以往對抗反輻射導彈的動作,要遲鈍很多,雖然周邊的多部未被幹擾的雷達至少可以看到導彈已經在空中,但是卻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戰術。

  導彈的整個飛行過程將長達一分鍾,如果對手能夠在前20秒實施關機,那麽仍然有機會逃走,這種新型的反輻射導彈脫胎於中距空對空導彈,沒有備較大的戰鬥部,實際上,它必須精確打擊到雷達天線才能發揮作用。

  電子偵察機偵測到在導彈發射後的第55秒,地麵雷達輻射消失,顯然敵人察覺到了危險,準備要跑了,但是為時已晚,他們不可能在剩下的不到10秒鍾內將雷達天線折疊起來,並啟動車輛。

  指揮機上的指揮員祈禱能一並擊毀車輛,這樣就可以通過衛星照片收集情報,如果隻是摧毀天線,就要費一番周折了。

  第一枚導彈準確擊中雷達陣麵,第二枚擊中載車,這一擊徹底癱瘓了一個營級規模的導彈陣地,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相當的威懾作用,造成了隨後趕到的一輛備份製導雷達長時間不敢開機。很快隱形機的傳聞就如同傳染病一樣在印度部隊中傳開,難免對防空部隊指揮官形成巨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另一側,林淮生的新戰術也開始進行第一次嚐試,他利用躲在城內巴基斯坦特工對那些處於蟄伏狀態的導彈陣地進行目標指示,進而展開打擊。由於衛星可以拍攝到敵人的預設陣地,並且從陣地的結構。可以判斷出主要指揮車輛的位置,所以即使無法實時拍監視到敵人具體部署,仍然可以對重要目標能進行盲目打擊。

  第一個進入視野的目標位於老德裏印度門附近,這是一個薩姆6導彈部隊,剛剛機動到預設陣地,就被躲在1公裏外鍾樓上的間諜看到,間諜利用電台將地圖上標示出的具體陣編號告知後方,攻擊即進入準備階段,此時間諜並沒有離開,他們還需要冒險留在大約原地,等待對攻擊效果進行收集。

  印度指揮官將在各個陣地間轉來轉去,當做戰前的演習,常識告訴他隻要他不打開雷達,就不會招來攻擊。指揮官坐在指揮車內發布命令,要求各種車輛立即用最快的速度進入戰備狀態,他要求比合格時間再快20秒;待會兒,他還要發布一次警報,演習一下突然出現的敵情狀況下的撤離;訓練大綱根據美方提供的參考指標製定,美軍顧問告訴印度軍人,隻要應付得當,地麵雷達可以跑贏遠距離發射的反輻射導彈,如果敵機靠近,那麽新德裏周邊有十幾個導彈陣地正等著他們。

  目標的位置輸入正在進行中,導彈旅長親自坐鎮指揮;這是一個相當縱深的目標,距離新德裏總理府也不過15公裏,屆時導彈巨大戰鬥部的爆炸,一定會驚動全城,而陣地周圍的平民建築也是必須考慮的方麵,保險起見,待命的幾枚使用集束戰鬥部的導彈沒有被林淮生指揮部批準投入作戰,這些散布比較大的彈藥,可能會引起一些誤傷,當然對於東風導彈的精度,林淮生是有把握的。

  前方的消息繼續傳來,敵人的陣地部署與預料的一樣,指揮車與警戒雷達處於陣地中央,發射車分散在陣地周邊,警戒部隊把守住了道路,隨時準備開溜。蹲在1公裏外製高點上的巴基斯坦探子,用望遠鏡可以看到敵人陣地全貌,他不停地發送消息回來,這樣做相當冒險,很容易被敵人鎖定電台位置或者直接被街上執勤的憲兵看到,不過他提供的消息使得導彈部隊可以對彈著點進行最後的調整。根據不完整情報發射的戰術導彈未必能精準掉到目標附近,不過導彈的大型戰鬥部大致可以彌補誤差。

  林淮生直接向導彈旅下達了攻擊命令,這不是他第一次用戰術導彈襲擊防空導彈陣地,但是之前都是根據無人機情報進行發射,而且打擊的都是野戰目標,這次打擊對象卻在鬧市內,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2輛間隔300米的發射車,先後發射導彈。導彈騰空而起,它們將用比其他手段短得多的時間,飛到目標頭上。

  遠在300公裏外的印度指揮官,當然不知道自己會首當其衝成為打擊對象,按照他的想象,攻擊會由遠至近展開,他的防區處於市區,多少還可以綁架本地居民,使得敵人投鼠忌器;不過他並不太清楚一公裏外,有人正偷偷地盯著他。

  指揮官看了看表,是到了演習撤離的時候了。他抓過通話器,向全營發布命令:“發現敵人遠程攻擊,立即撤離陣地。”

  命令重複了2遍,陣地立即沸騰起來,盡管官兵們都知道敵情是假的,不過誰也不敢怠慢,警戒部隊開始驅趕道路上的行人,幾輛開道的路虎和運兵卡車迅速通過公路,以保證道路暢通。從四個陣地上回撤的導彈發射車,開始笨拙地掉頭並集中,按照流程,這些坦克必須排成縱隊,等待指揮車、雷達和通訊保障車輛先行,然後才能撤離。

  滾滾天雷從天而降,一些反應不及的人,還以為這隻是演習的一部分,巨大的導彈掉在了指揮車旁50米的區域,爆炸的氣浪瞬間將集中成一列,準備轉移的車輛全部掀翻,除了那些距離較遠的,或者使用比較沉重坦克底盤的除外。

  第二枚導彈落在了稍遠的地方,將遠處待命的卡車大部摧毀,導彈的剩餘燃料還引起了陣地上的大火,將一些表麵和地下的設施燒毀。

  整個攻擊幹淨利落,基本沒有傷及周圍的民用設施,當然周邊幾百米被建築物上的玻璃全部被衝擊波震碎。

  巴基斯坦間諜躲在遠處的樓頂觀察,他們也感受到了衝擊波帶來的熱辣氣流,間諜用顫抖的聲音發報告:襲擊結果接近理想狀態,不過他還需要等待煙塵落幕,進一步核實敵人的損失。

  國防部長辛格正在達斯豪爾街的國防部內,導彈落下的瞬間,他從朝北的窗戶,看到德裏方向的火光,巨大的響聲隔了好久才到,他不記得剛才有防空警報響起,要不然他本該被保鏢們架著鑽進防空洞才對。

  “怎麽回事?”他抓起電話,“給我接城防司令部,剛才是怎麽回事?”

  等了一會兒,電話那頭有了回應,城防司令部長官同時也是近衛聯隊聯隊長的穆亞爾少將接了電話:“我們的一個防空導彈陣地被攻擊了,好像不是巡航導彈。”

  “是戰術導彈?”

  “我想不太可能,我們的防空密不透風,它們的無人機根本飛不進來,自然也無法為戰術導彈偵察目標。”

  “也許是衛星偵察到的?”

  “第17防空中隊25分鍾前剛剛部署到那裏,是我下達的命令,不可能……”

  不等穆亞爾說完,辛格掛掉了電話,他意識到城裏已經不安全了,之前他一直假裝沉著,等到警報響起才下樓進地下室,現在看起來敵人的情報觸角已經深入到了城內每一個角落,隨時可能取自己的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