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技術代差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2-05-08 23:19      字數:4501
  賀凡差不多和斯潘加同時在探索某種新式戰法的可行性,所不同的是,他是站在對抗的角度上;他這個人確實有些小聰明,很善於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猜到對方指揮部的一些想法。

  早在阿克賽欽作戰時的閑暇,他就著手研究了王鎮北與斯潘加交手的幾次戰例。

  第一次是印度第1裝甲師出動挑戰者,在邊界附近地帶與王鎮北的先頭部隊交手,隻是一次小規模交手,當時印度裝甲兵的戰術是夜間突襲,並且將T72與挑戰者混搭;從斯潘加主動選擇的進攻時機看,他是知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所以即使T72的夜視設備稀爛,他還是選擇在夜間出動,以避開更可怕的空軍打擊,同時出動小部分西方坦克,可能是為了彌補夜視能力的不足。

  當賀凡看到王鎮北提交的報告上,多次提到了挑戰者的前裝甲相當之兼顧,敵人一定會利用此種坦克的裝甲,多做文章時,有一種想笑的感覺;顯然斯潘加不是那種硬拚的將領,而明顯是要利用這種新式坦克的熱像設備,而非裝甲。王鎮北和他的愛將,最終能贏無非是技術上的絕對優勢硬吃了對手罷了。賀凡的推測後來得到了驗證,之後斯潘加與中國裝甲部隊的每一次交鋒,都選擇在了夜間。

  第二次交手是第1裝甲師在帕坦科特以北退卻不及(己方炸掉了橋梁),被黃德興抓到了一個裝甲團又一個防空營,這一次敵人仍然試圖利用地形優勢進行抵抗,其防空武器布置的非常獨到,而突圍時機仍然選擇在夜間,最終空軍及時摧毀了核心的山毛櫸導彈陣地,使得對手全軍覆滅。

  在昌迪加爾城區外圍的包抄作戰,林淮生總是選擇在黃昏時分利用落日餘暉,自西向東發起進攻,但是斯潘加還是可以看破他的這些小聰明,他隻用次要部隊應戰,入夜後才出動了戰鬥力很強的白虎師主力團,企圖奪回機場。該部隊的裝備為最新型的T90A型,為戰場首次出現,隨同的防空火力緊隨其後,部署緊湊,很好地將坦克群置於導彈射程範圍內。從這一仗看,某種程度上斯潘加的思慮比林淮生更細密,他的部隊在空曠地域,獲得了比較公平的交戰環境,中國空軍沒有過分插手,他獲得了大約5比1的交換比(含巴基斯坦T84損失),如果印度部隊每一戰都能獲得這樣的交換比,沒準戰爭還能翻盤。

  今天這一戰,林淮生還是攻其必救,後麵預留了強大的火力等著收拾暴露出來的敵人集群,顯然斯潘加並沒太多選擇,他一定要在曠野中打一下,當然他吃了幾次虧之後,應該很清楚,光選擇在夜晚,或者加強機動防空火力,還是不夠的,作為一個有計謀的將領,他一定會有一些新花招,哪怕隻是作為試驗。

  “各車組注意,都不要太靠前,我們的任務隻管掩護機步營,奪取機場。等他們先動。”賀凡在電台裏說道。由於敵人空軍不大可能出動,所以賀凡有底氣,停在製高點上等著看對手先動,敵人從樹林裏發射的煙霧彈,在機場東部製造了一片濃煙遮擋區,如果不是故布疑兵的話,差不多將其可能進攻的路線指出來了。

  “也許他們會出動T72和挑戰者,前幾次就是如此。如果,我們以靜製動,可以多出幾百米的夜視距離。”

  “也可能是T90A,機動能力更好,容易從黃德興的側翼溜過來。。”

  車際電台裏,各車車長門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賀凡沒工夫聽他們瞎猜,他不時通過熱像儀仔細觀察正前方的煙霧,敵人炮兵不斷發射煙霧彈,確實嚴重幹擾了偵察距離,冷卻後的熱像儀的探測距離大概縮小了百分之七十。

  他離開指揮儀,轉向顯示器,一架無人機正從煙霧上掠過,它的夜視設備什麽也沒有拍到,遠方電子偵察機可以發現樹林裏有一些獨立防空部隊,敵人正在森林邊緣集結,可能會鑽進煙霧衝向機場,也可能虛晃一槍,從哪裏繞過來,如果是後者,機會應該不大,空軍可能費一些周折,就將其近程防空火力打垮,以往的很多戰例已經表明了,單單依靠防空導彈無法掩護地麵部隊進攻,這是敵人失去製空權以後,麵臨的最大課題。

  “這個斯潘加不簡單,如果換其他印度將領,早就玩不出花樣了,他曆來都還是有一些鬼點子的。你們都小心著點兒。”賀凡說著,在指揮儀上將雷達模式,從對空警戒,調整到前視搜索。

  “斯潘加再狡猾,撞上我們算他倒黴。”電台裏有人冷笑道,雖然好像有些輕敵,不過這樣的話,賀凡倒是還很愛聽,他知道自己的部下都有分寸,說歸說,不會真的莽撞。

  99坦克上的這種兩用毫米波雷達,是一部被很多人詬病的設備。

  一方麵是天線以及外罩在炮塔頂部占據了一席之地,多少擋住了周視儀的一部分視野;而另一方麵,是其探測距離很短,對空探測距離,多數情況下不如直升機能夠發現/開火的距離。其對地麵搜索能力更糟,受坦克高度以及地麵雜波幹擾的製約,在起伏地帶遠比其他光學手段看的近,白天幾乎和炮塔上使用肉眼觀察的車長看的更近些。不過它倒是有一些獨特的優點,94GHZ毫米波可以很好地穿透煙霧,無論在白晝還是黑夜,都很善於發現那些借助戰場煙霧,偷偷靠近的目標,其成像能力,對靜止目標和慢行目標,還有些識別問題,需要車長憑借經驗來判斷,但是移動速度稍快的目標,很容易被雷達發現,探測距離大約為熱像儀極限探測能力的六七成,並且可以與夜視儀聯合使用,在炮手穩像瞄準視野內生成目標指示標誌。

  賀凡擺弄著眼前的設備,顯然不是每一個坦克手都能迅速掌握這種高級東西的,作為主動防禦的一部分,毫米波雷達的作用當然很簡單,隻需要設定在開啟上即可,但是將其搜索目標能力與光學設備結合使用,就得靠一些紮實的理論知識才行,所以賀凡認為,那個所謂的天才亞希尼,最合適玩96式坦克。

  雷達在窄視場成像中,利用25毫弧波束掃描前方15範圍,由於地麵雜波幹擾,探測一開始並不順利,他讓駕駛員調整了車輛位置,並重置了功率,這個東西不太費電,也不似激光設備那樣必須不停地停下來冷卻。

  顯示器上開始有了一些發現,一個個提示移動目標位置的方框,開始顯現,並移動起來,賀凡喜出望外,並一拍大腿。他在山地坦克裏呆久了,除了信息化優勢,一直沒有什麽傳感器優勢可以依仗,現在好了,優勢出現了。

  發現了煙霧後麵大量的移動目標,他提醒炮手可以著手跟蹤,然後將通訊調整到外部,提醒各車組在盡量平整的地麵上,使用新式設備來探測敵人。

  在這套係統中,目標以方框形式顯示,這些指示標誌投射到炮長瞄準儀視野內,大致可以了解到目標的幾何尺寸,可以精確測量到距離和角速度。較之通常的,利用瞄準線穩定跟蹤,彈道計算機采樣炮塔轉速測量角速度的方式,精確度高一個數量級,測距精度不輸激光,隻是目標顯示比較抽象,這一點不利於瞄準。更有趣的是,世界上應該還沒有一種坦克,可以感知到這種主動探測設備,當然不是技術上的問題,隻是坦克從來沒有過類似的對抗需求罷了,至少賀凡從對手保持運速的運動特征看,對方應該是沒有察覺的正在被跟蹤,否則應該在第一時間雞飛狗跳起來。

  這一次,中國坦克終於將一項成熟技術,首先推上了實戰戰場,幾乎是開創性的嚐試;雖然早在40年前,美國陸軍就開始著手這方麵的探索,並且研製出了STARTLE火控係統,但是最終,鑒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放棄了。

  “探測到的目標群距離在1900米左右。再等等,移動速度不快,也許是挑戰者。”

  “明白。”

  2000米差不多就是這種設備能夠透過地麵雜波,探測出卡車或者坦克尺寸運動目標的最遠距離,差不多已經可以開火了,不過賀凡畢竟是個小心的人,他希望將優勢發揮到極限,第一次利用新技術可不要搞砸了。

  敵人炮兵正在不斷延伸射擊,在敵人通過區域的前方,使勁發射煙霧彈,並不知道,實際上是在幫倒忙;他們以為可以憑借煙和黑夜,霧縮小雙方技術差距,不過現在,差距反而更大了,敵人僅僅通過夜視設備,可能看到賀凡的距離,保守估計也在400米以內,所以他一點兒都不著急,以往坦克戰中那種擔心首發不中,反受其製的焦慮;那種讓人心裏發毛,手心出汗的戰前緊張感,消減無蹤了;坦克兵心中唯一擔心在於,不確定在完全看不見對手的情況下,能否單單依靠雷達指示擊中目標?

  “黃河,敵人已經出動,就在機場東側4公裏處,我需要你的無人機連續出動,偵察在敵人偵察後方叢林地帶的淺縱深內的防空火力和自行迫擊炮,然後用你的火力將其壓製住。”

  “黃河明白。林總提醒你部,不要深入追擊。”

  “明白。”

  賀凡耐心地等待著目標靠近到800米範圍內,然後采用125毫米火炮痛揍他們,在指揮儀的夜視通道裏,背景隻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有一個個移動的方框的存在,每個方框上跳動的數字顯示著他們的遠近,唯一的遺憾是,他還無法獲知這次斯潘加出動了什麽坦克過來送死,由於敵人也是頂著煙霧用低速推進,所以從速度上顯然無法判別出類型。

  外麵的炮聲越來越近,賀凡希望無人機應該可以很快發現這些討厭的炮兵,林淮生在後麵部署了120門(輛)遠程榴彈炮,正在等著開張。

  遠處的山坳裏,幾枚導彈騰空而起,幹淨利落地將靠近的無人機擊毀,顯然敵人意識到藏不了太久,開始出手了,最近的每一次坦克交戰,都是以緊隨印度坦克群後麵的,山毛櫸導彈或者道爾M1係統,對無人機的攻擊,而拉開帷幕的。

  賀凡覺得不能繼續多等,於是下令在大約1公裏外,展開自由射擊。

  躲藏在煙霧中的印度坦克和步兵戰車,正艱難地向前推進著,他們全都沒有開前燈,隻開著避撞尾燈,車長和駕駛員的頭都伸在外麵,以避免車距太近,但是夜間煙霧條件下的進攻,實質上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不少車輛還是碰撞到了一起。印度坦克手們心想,即便如此,好歹可以躲過敵人的無人機和直瞄武器的視線。

  從濃稠的煙霧對麵射過來的一排炮彈,將印度部隊的期待公平較量的夢想擊碎,手握不對稱技術代差的賀凡,怎麽可能給數量占優的對手平等對射的機會?

  這些雷達測量,並計算彈道的炮彈,準頭不如通過光學設備瞄準,畢竟炮手還不太熟悉這種對著虛擬光點射擊的打法,但是既然敵人無法反擊,命中率低些其實也是無所謂的事情。

  一時間橫飛的炮彈接連擊中了幾輛衝在前麵的坦克,印度指揮官在挨了幾輪炮擊後,意識到必須後撤,他下令全體戰車發射熱煙霧。並倒車退避,但是這些無效的措施顯然起不了什麽作用。除了靠低速倒車,退卻到2000米的臨界距離外,最好的辦法實際上是停下來,這樣就可以從對方的搜索視野中消失,但是並沒有人知道這種辦法,所有人隻能憑界第一反應,爭先恐後地向後麵退。

  中國人神奇的穿甲彈,透過半公裏厚的人造煙霧,精確地飛向他們,有時候炮彈會擦著炮塔飛過,但是有時候他們會擊中底盤或者炮塔。

  狂亂撤退中,大量避讓不及的步兵戰車被倒車中的坦克撞毀,進攻的一個加強營的機械化部隊,在一個連坦克的阻擊下,完全變成了單方麵屠殺。

  賀凡聽到頭頂上戰鬥機飛過的聲音,他鑽出炮塔,視線越過迷霧,等待著後方的叢林山穀地帶被轟炸。

  低空掠過的飛機,向樹林投下了凝固汽油彈,空軍通過製造火牆,來驅趕對方零散的機動炮兵。

  眼看最後的目標全都消失不見了,賀凡沒有下令追擊,對他來說與林淮生的約定,隻是一天內奪取機場,在擊退敵人坦克後,這個目標可以交給其他部隊去輕易完成,沒必要冒險;再漂亮的交換比也不如一次0傷亡的戰鬥,可能讓上級印象深刻,他力求想要的,不是殲滅所有敵人坦克,而是與其他部隊的坦克指揮官拉開差距,最終獲得更多部隊的指揮權。隻有這樣,他可能在進攻新德裏的戰役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不是指揮區區一個營,或者更少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