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再等一等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2-05-08 23:16      字數:3818
  至於遠道而來的林淮生的那支機械化部隊該怎麽運用,餘振東還沒有想好,也不認為能起什麽神奇的作用。他心裏明白,一旦敵軍登陸成功,敗局就差不多定下了,國內對他的要求不高,第一是找到林淮生並送到奎達,第二是盡量拖住印度部隊幾天,讓舍姆西的空軍部隊得以完整後撤到白沙瓦,僅此而已。

  如林淮生所預料,遠處的印度海軍正在慢慢靠攏等候著拂曉時分的潮汐。不過林淮生沒有預料到的是,經過幾天的縝密偵察和測量,印度海軍陸戰隊的偵察部隊已經發現了幾處水深可以滿足大型登陸艦搶灘條件的區域,而且全無防守。當然這些吃水較淺的海灘,對於5600噸的馬爾加級坦克登陸艦來說,無法滿載靠近,必須做出一些犧牲。此刻三艘登陸艦中最新的埃拉瓦特號正在遠海,悄悄地實施卸載裝備的作業,它預備將多餘的人員裝備調配到其它艦上,而通用登陸艦則留在海上。黎明時分,這艘登陸艦就將在瓜達爾以東5公裏的登陸場實施搶灘。登陸規模為一個裝甲戰鬥群,由4輛坦克,和大約400名海軍陸戰隊員和兵工程組成,這些士兵將在2000名本地武裝人員和傳奇般的查拉比上尉的特種部隊配合下,從側翼攻擊瓜達爾港,占領重要的港口設施。而隨後趕到的大隊人馬就可以借助這個港口源源不斷地卸載了。預料隻要站住了腳,中巴部隊就很難翻盤了。

  作為戰役準備階段的最主要工作,情報局和陸軍特種部隊派出的偵察、破壞小組,早已隨同難民,混進了瓜達爾港,印度軍方現在很清楚瓜達爾港附近沒有什麽正規兵力,隻有一支大約士氣低落,人數不足800人的陸軍部隊和人數更少的工兵存在;當然工兵的存顯然是為了在破壞港口設施,這一點倒是讓印度軍方有些忌憚。為了防止巴軍過早動手炸毀港口,印度情報局與中情局聯手,以保衛家園為口號,煽動本地民兵進行起幾次“起義”;盡管這些本地武裝不久以前,還在為了抵製中國勢力,而通過恐怖方式襲擊港口建設,現在換了個花樣,他們突然又站在了保衛港口的行列中。

  就國防部按照辛格旨意,倉促製定的登陸計劃而言,盡管有一些情報上的優勢,其實並沒有什麽勝算,主要問題仍然在於印度海空軍無力奪取伊朗邊界區域的製空權;不過辛格敢於發動這次登陸戰的底氣在於,美國已經在私下允諾給與印度登陸一係列的幫助,交換條件是俾路支省獨立後,印度軍隊必須撤出該省,由美國重新接收舍姆西基地,以夾擊伊朗,經過痛苦的考慮之後,卡汗總理答應了這項要求,這也就是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與卡爾文森號出現在阿拉伯海的原因,這兩艘航母的航空兵實力差不多是舍姆西中國空軍的4倍,占據絕對的優勢,足以達到威懾目的了。

  此刻,CVN-73和CVN—70號航母戰鬥群,以監視伊朗核計劃的名義,已經到達了阿曼海岸以東,其警戒圈延伸到了巴基斯坦內陸,輕而易舉地重新製定了交戰規則。美海軍戰機不斷滋擾伊朗海岸,在返航過程中故意深入巴內陸,偵察瓜達爾港以北縱深地區的部署。即使美國沒有通過外交途徑正式知會任何一方,參戰各方的空軍還是一致選擇遠離美航母劃定的500海裏警戒圈。這使得防空能力孱弱的印度海軍,得以背靠美國在海麵上集結起一支由近七十艘大大小小的艦船組成的船隊,其中甚至包括了大量裝載車輛的普通滾裝船——在辛格看來,瓜達爾的深水港已經唾手可得了。

  餘振東被孤立在西南一隅,國內沒有多餘的裝備可以調配給他,甚至舍姆西的空中支援也斷絕了(當然印度空軍也不來煩他)。他是個精明人,早就預見到了可能的戰事,所以一個月前,就開始收集巴軍逃跑時留下的殘缺設備,並向國內要求一些人員和零備件上的支援,以接管並修理一些武器。

  12小時前,美海軍的電子戰飛機開始實施軟殺傷,基本癱瘓了前沿的無線電通信和搜索雷達站,好在C802導彈也並不完全依賴遠程搜索雷達,實際上這種導彈也可以根據指揮員對敵近海艦隊靠近時間的判斷,在其抵近時,進行盲目的扇形攻擊。印度船隊相當龐大,綿延幾十海裏,總會幾艘掉進導彈製導雷達的搜索範圍內;如果考慮到敵艦隊的集結地區多半會在瓜達爾以南四十海裏的區域內,這種方式就更加具可行性。為此餘振東還特別製定了幾種對策,其一是利用偵察無人機在高空進行無線電側向,跟蹤近海的印度艦隊,以判明其大致的集結地。其次是修好的機動導彈發射車以及雷達車,機動跟蹤敵船隊,同時防止美軍衛星的偵察。最後,若是所有的偵察手段全部失效,在判斷的敵人發起登陸的時間和地點(瓜達爾港正南),使用密集發射的方式,將所有導彈以扇形一次性都打出去,如果能打中,一定會在戰爭史上留下一段奇談。

  深夜時分,一支岸防導彈車隊正在崎嶇的海岸公路上行駛。在議論滿月照耀下,車隊緩緩摸黑前行,指揮官邱容成已經下達了嚴格管製了車隊的照明。不過他也知道這樣的措施並不充分,時常飛到頭頂的美國飛機並不是唯一的威脅,通風報信的本地人才是更大的隱患。他來到這裏快一個月了,眼見了不少被本地人破壞的武器設備和發射陣地,知道後麵一定有對手情報人員指點。他在接受破損裝備時發現,很多雷達桁架下方的檢修口被拆毀,發射機與天線之間的饋線係統被完整破壞,這種老練的破壞,簡練到隻需要一把螺絲刀就能完成,不像是一夥兒隻想拆幾個貴金屬零件,拿去買錢的草寇的行為。這樣破壞表麵上微不足道,但是其傷害不亞於將陣地拆一個稀巴爛。敵人損毀的無一不是最要緊的零件。要恢複其作用,就要耗費大量的工時,邱容成差不多就是這麽做的,他就帶著那麽幾個人,不斷地從另一部破壞更甚的設備上找到一個有用的總成更換到還有救的設備上;一個月下來,竟然慢慢積攢起了一些反擊的力量。今天到了真正反擊的時刻了,他知道任務艱巨,發射機會隻有一兩次,雷達開機的時間也許隻有幾分鍾,搜索到目標的機會很可能為零。

  這支龐大的車隊由8輛發射車、2輛雷達製導車以及若幹電源車、指揮車組成,從構成看遠遠大於一般的營一級發射單位,算是一支加強型的部隊,主要裝備都是邱榮成從國內來到這裏以後,曆盡千辛萬苦從丟棄的岸防陣地上收集、拚湊起來來的,由於自檢流程嚴重地省略,能不能全部打出去,他也不知道,畢竟有一些精巧的破壞是肉眼看不出來的。導彈車隊後麵還隨行著一支幾百人的巴基斯坦陸軍部隊,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叛軍遊擊隊。

  從各方麵匯集的情報匯總來看,敵人的登陸會在黎明時分,如果考慮到今天的滿月所帶來的大潮因素,這幾乎是印度人必然會選擇的時機。而美海軍咆哮者幹擾機的出動也大大頻繁起來,較之昨天增加了整三倍,似乎也從側麵反映了形勢已經迫在眉睫。邱容成的通訊員不需要任何額外的設備,就能知道咆哮者就在附近,最近2個小時,車隊與指揮部的所有聯絡已經完全被阻斷了。這種全頻段的幹擾,不可能在防區外進行,必然就在海岸附近。

  通訊阻斷是預料中的事,邱榮成最擔心的還不時這些;他最擔心的,還是最後時刻雷達的作用也會被這些咆哮者減到最低,這些雷達都屬於90年代的普通外貿產品,抗幹擾性能如何,他心知肚明。如今車隊距離預設的陣地隻有一小時的車程,他的心裏也在七上八下,他對餘振東製定的扇形齊射的計劃異常反感,完全不像是一個精益求精的人應該說出來的話。也許他們炮兵腦子裏的戰爭形態就是毀傷概率,而非絕對的精度;無論如何,這不是導彈部隊應該有的態度,導彈部隊從來不會認為盲目大的打擊,也算是一種“打擊”。不過邱容成必須承認,餘振東對他說過的話裏,至少有一句是對的:如果敵人攻占了港口、並實施了兵力集結,而這些岸防導彈還沒有全部發射出去的話,那麽它們就是廢鐵一堆。

  指揮車內的通訊員,一直在一片嘈雜的背景噪音中企圖捕捉到一點兒信號,敵艦隊應該已經離得很近了,按照指揮部委托指揮的約定,此刻舍姆西的偵察機以及餘振東的無人機應該已經拚死起飛,進行偵察了;但是如果通訊不暢,即使找到了海上目標,一切也都是枉然。

  “有消息嗎?”他忍不住問道。

  “入夜後就沒有恢複過聯絡。”通訊員說道,“印度人要是躲在這片幹擾區裏進行偷襲,可真是要命。是不是先用雷達搜索海麵,做到心中有數?”

  “不行。一旦開機必然會立即招致幹擾,甚至是硬打擊,開機時間很寶貴,也許隻有幾個周期,所以必須留到最後,現在還沒有開始漲潮,還是等一等。”

  “要是他們現在就已經發起登陸了呢?用輕型船隻直接攻擊港口?”

  “沉住氣。餘振東判斷在黎明時分,我看也差不多。你看,”他透過從指揮車窗戶指了指,“瓜達爾港那邊還很安靜,我預計攻擊前,那裏的間諜會先鬧一鬧的。”

  車隊緩緩駛入預設的陣地,按照預定的計劃,8輛導彈車按照間隔20的扇形排列開,一輛雷達車行駛到了扇形陣地的後方,另一輛行駛到附近的製高點上。這裏實際上沒有永備工事,隻是海岸公路旁的一片平整的山地,好在這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對於雷達搜索而言倒是占一些便宜。

  邱容成走下指揮車,在秋風中慢慢走到懸崖邊上,下麵連綿幾十公裏的海灘上已經有人點起了好不少篝火,這些篝火或近或遠,忽明忽暗,就像是一條透亮走廊一樣。顯然,這是這一帶的內奸為印度海軍所做的導航標誌。

  “看上去他們馬上就會在全海岸展開小股部隊的試探性登陸,我怕跟著我們的巴基斯坦部隊會不戰而潰。”一名副手感歎道。

  “你也應該看到好的一麵,這說明美軍的無差別幹擾,對他們同樣也起作用。”邱容成竟然還有興致能找到一些幹擾帶來的優點。

  “是不是進行發射前準備,把雷達車調平?”

  “先不急,等等再說。”

  邱容成很清楚,過早進行發射前準備會使得處於陣地核心位置雷達車喪失緊急機動能力,萬一有狀況可能跑都跑不了,盡管他有2輛雷達車,但是他還得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