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飄忽的彈道
作者:野狼獾      更新:2022-05-08 23:16      字數:4050
  與林淮生預期的不同,預設陣地上的步兵戰車開始實踐自己的想法,在一名連級指揮官的帶領下,戰車丟下已經下車的步兵,全隊向目標發起衝鋒。指揮官大致掌握的情況是,印度坦克的熱像儀如果冷卻充分,可以在大約4000米意外發現步兵戰車大小的目標,而單憑步兵戰車上可憐的微光夜視儀,是無法發揮激光駕束武器的射程優勢的。但是指揮官很清楚,隻有靠近目標,才能贏得足夠摧毀敵人的時間窗口,他決定在李平的部隊用35毫米發射器發射第二波照明彈前,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上找到新的發射陣地,為此他不惜挑戰一下敵人坦克火炮的精度。已知靠4片尾翼穩定的動能長杆彈,會在一定距離上因為速度降低,而失去準頭,即使從線膛炮內發射的,帶著彈帶的尾翼脫殼穿甲彈也是如此,但是這個距離是多大,誰心裏也沒底,隻能衝過去試一試了。

  指揮官在搖晃的戰車裏,簡單地向林淮生報告了他的出擊目的時候,車隊已經開始行動了,他並沒有等著林淮生批準的意思。

  林淮生有些猶豫,但是最後沒有阻止連長的冒險行為,他想那名連長應該很清楚自己麵臨的風險。通過照明彈來為需要白光瞄準的製導武器指引目標,並不是成熟的戰法,沒有部隊曾經演練過。雖然眼下無風的環境使得李平部隊集中發射的照明彈可以有效滯空約50秒,但是經過對第一輪射擊的觀察,真正可以很好照明整個戰場的時間,隻有很短的20秒。隨著照明彈高度的降低,其照明範圍就會迅速減小。這個問題,林淮生事先沒有仔細想過。他隻是按照過去,利用照明彈的短時間照明,查看迫擊炮彈著點的經驗製定了這個計劃,他自認為時間是夠的。但是實際上,導彈的飛行過程比炮彈長得多。射手要迅速捕捉,尋找目標,然後發射武器,進而全程引導,確實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他能想出的解決辦法也隻有靠近目標一途。縱觀戰場,他和他的部隊正麵臨一個兩難的抉擇,主戰坦克有遠遠優於步兵戰車的夜視能力,但是其熱像儀的作用距離與主炮的有效射程之間,似乎還有一個可以利用的危險距離,這個距離是否值得一個指揮員讓自己的部隊躍出陣地去冒險?他不知道。公正地說林淮生不是一個果斷淩厲、鐵石心腸的指揮員,他的大部分利用偏師出奇兵的異想天開,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減低傷亡而已。

  指揮官桑德爾中校發現自己陷入了3麵的交叉火力中,並且他隻能利用公路路基抵擋一個方向,而對於其中的2個方向是無法防禦的。

  他很清楚,900米外的陰暗村落裏,有一支潛伏著的步兵,這支部隊剛剛發射了密集的照明彈,由於距離太遠,他們發射的照明彈滯空時間有限,並且這支部隊也沒有反坦克火力,不過那裏恰恰是他最忌憚的方向,因為他們隨時可以再齊射一次,將自己的一字長蛇陣暴露出來。如果中校有步兵可以指揮,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掃蕩那個直瞄火力夠不到的村落廢墟。但是傑布裏城內隻有一個不滿員步兵營和一個憲兵連,而且不歸他指揮。這些步兵現在正陷入巨大的混亂,不停地呼叫桑德爾去救援他們。

  對桑德爾而言,另一大威脅是西麵的大約2個排的,無法擊穿的坦克,他早早已經從其輪廓判斷出了其型號,經過幾輪對射他也掂量出了對手的強硬實力,應該說無論攻防都在阿瓊之上。

  他已經嚴令手下的連長,務必先用榴彈射擊其正麵,再用穿甲彈攻擊同一個位置,但是敵人的適時後退,使得它們將底盤隱藏起來了。

  第三個敵人在北麵,剛剛發射了大量的導彈,但是在夜幕及時降臨後,這些激光駕束導彈隻擊傷了2輛坦克。中校可以從所有的跡象判別出,這個三麵埋伏的口袋就是針對自己的,在敵人的攻擊次序內,43團無疑排在傑布裏的橋頭堡之前。“多卑鄙的家夥才能想出這種攻擊運輸線,誘使自己出動的做法?”

  當然最讓中校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是敵人出現的本身,這支規模很大的機械化部隊是怎麽穿越幾個師的防區到達這裏的?這簡直是一個謎。

  大約同一時間,丁克廣和吉亞姆一直擠在T90的車長位置上,監聽附近的印度部隊通訊。他們在等待著最好的時機靠近已經陷入混亂的傑布裏的側翼,然後摸到鐵路橋邊上,特遣隊的火力無法摧毀這座橋,不過林淮生希望能夠將敵人的重要單位攔截在這裏。

  吉亞姆最擔心的就是那個S300營從此不再露麵。傑布裏這個前進基地,與這個營相比較而言,倒是顯得無足輕重起來。這裏堆積如山的彈藥、鞋襪、糧秣都已經不再是重點。

  不過從通訊中,很難發現關於這個部隊的蛛絲馬跡,吉亞姆受過專業的監聽訓練,可以從敵人不經意的隻言片語中找到最重要的信息,但是敵人在午夜後實施的重新加注密鑰的行動,使得這輛指揮型T90的竊聽功能迅速消失了,現在在鐵路橋附近,隻有低級的單位還在通過非跳頻或者不加密的設備呼叫友鄰,這讓吉亞姆一時沒有了頭緒。

  “怎麽搞的,你們的無人偵察機也沒有起作用。”吉亞姆抱怨起來。

  “最近幾個鍾頭,所有接近這裏的無人機都被擊落了,這一帶的防空火力深不可測,不是一個S300陣地那麽簡單。”老丁回答道。他猜測這裏還有一些機動的近程方位係統,用來保衛S300陣地本身。如果猜測沒錯,這個動作,敵人應該是預謀已久了。“對了,你聽出什麽名堂來了嗎?”

  “我知道一個敵人憲兵使用的頻道,讓我試試看。”

  很快,他就在這個頻道上發現了一個新的用明語呼叫的單位,有人正在向憲兵指揮官報告,有一支重型車隊正在狹窄的道路上逆行,違反了指揮部分配給第471舟橋旅的道路優先權。這個工程兵部隊不斷地呼叫憲兵到該區域,解決爭道的問題。他指出的地點就在鐵路橋以南的公路上。

  “把地圖給我。”

  老丁趕緊把地圖遞過去,同時打開坦克內部照明。

  “‘重型車隊’?”吉亞姆自言自語嘀咕了一會兒,“你們的陸軍一般怎麽定義重型車隊?”吉亞姆用英語問道。

  “我們得軍語裏可沒有這樣的詞,”老丁緩緩說道,他不希望自己的話,會讓對方產生誤解。“不過,聽起來很像是履帶車輛的意思。在北方軍區,他們有時候稱履帶地盤的架橋車輛為重型車隊。但是,印度人從來不用這樣的詞描述主站坦克。”

  “會不會是一個陷阱?”吉亞姆問道。

  “這怎麽可能?”老丁搖頭道。他實在想不出,印度人會在這樣的關頭,還想出什麽謀劃什麽詭計,很顯然在鐵路附近的公路上,正有兩股車隊互不相讓,但是,是不是上級想要的那個S300營,他不敢說了。

  “你怎麽看呢?”

  “要我說,如果是裝甲部隊,緊急關頭應該為卡車讓路,所有的陸軍應該都是一樣的,坦克不需要公路也能開。所以我傾向於那是一支其他的車隊。但是我也不能保證就是你想的東西。”

  兩人你一眼我一語討論了一會兒,始終沒有人敢下最後的結論,最後吉亞姆決定自己單槍匹馬去偵察一下。他與老丁約定了聯絡方式後,鑽出T90,回到了自己單薄的戰車內。他知道,這很可能是一次有去無回的偵察,因為那裏有整整一個連的敵人憲兵,不可能讓自己輕鬆蒙混過關,不過他知道這也是唯一的機會,如果讓那個防空營逃過河去,一定會後患無窮。於是他讓駕駛員打開車燈,徑直向著鐵路橋開去。

  幾公裏外,衝鋒的97式步兵戰車終於開始減速。現在這些戰車兩眼一抹黑,完全看不到目標,而桑德爾中校指揮下的阿瓊坦克可以通過熱像設備,清楚地看到這些戰車的正麵輪廓。他已經調派了一半的坦克將炮口對準了這些偷偷從側麵接近的敵人戰車(阿瓊坦克的設計缺陷,使得它們不掉轉炮口就無法利用熱像設備固定向前的視場)。

  警惕的中校要求炮長不斷地更新敵人的距離數字,以至於激光測距儀因為溫度過高一直在報警中。在中校看起來,這群裝甲薄弱的戰車要麽是發瘋了,要麽是有什麽陰謀正等著實施。

  很快炮長給出了最後的報告,最近的一輛戰車在2.8公裏外,其餘的在了3公裏外,這個數字不在減小,因為所有的戰車都開始橫向機動,也就是說,不再靠近了。

  “該死,再近一些就好了。”桑德爾罵了一句。敵人一直都在有步驟的算計自己,一點兒都不莽撞。他突然想起了寶萊塢電影裏,正邪雙方最後對決的情景。這些電影總是有著類似的場麵,英雄被圍困在死地之中無法脫身,而敵人則在四周積聚人馬,準備最後一拚。當然他知道即使在這樣的距離,鎢芯穿甲彈仍然有足夠的動能,穿透2輛BMP—3戰車,現在真正的問題是火控以及精度。次口徑的尾翼脫殼穿甲彈與通常的線膛炮發射的彈藥不同,需要靠尾翼穩定而非旋轉,這種依賴初速的炮彈在遠距離上的精度會大打折扣,更何況敵人還在不停地機動。

  “瞄準最近的那輛戰車,準備開火。”中校下令道。

  這門炮的標尺射程有3.5公裏,不過這是對固定目標射擊的距離,利用穩像火控對運動目標進行解算的距離肯定沒有這麽大,即使實在平時的訓練中,43團也很少對超過1500米目標進行射擊,因為根據長期的觀察,印度生產的長杆彈會在超越這個距離以上的飛行過程中,發生搖擺、打晃等情況,而炮彈最後會飛向哪裏,往往是不可預測的。

  “第一發次口徑穿甲彈,第二發榴彈。”

  “明白了。”

  炮長利用大約10秒鍾的時間進行穩定跟蹤,期間其餘的阿瓊坦克仍然在於西麵的巴基斯坦坦克隔著2公裏交火。

  炮手按下發射按鈕的時候,已經有些喪失了信心,他從來沒有射擊過這麽遠的目標,他不敢相信這門炮發射的炮彈能夠在整整2秒後,擊中這麽遠的運動目標。

  炮手從瞄準鏡的目鏡裏可以看到,炮彈的後半程開始加速下墜,最後在目標前麵落到了地上。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這是無論多精密的火控都無法解決的彈道問題,顯然也不是突變的橫風造成的;唯一的解釋是炮彈的製造工藝水平不過關,因為同樣型號的英國產炮彈在2000米外,仍然可以保持較為穩定的彈道。相反的,阿瓊坦克上的這門L11A5型火炮發射的國產炮彈,在遠距離上降速很快,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炮彈失穩,這樣的情況還會隨著炮管的磨損程度而加劇,實際上每發射20發炮彈,就會使得這門炮的彈道特性發生一些變化。很多年前,在阿瓊坦克尚未定型的時候,作為測試部隊軍官的桑德爾就不斷地向上級反映這種情況,他認為這些諸如彈芯不均勻,或者尾翼加工上的瑕疵等問題,會使得坦克手在未來的交戰中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技術部門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強行將這門過時火炮以及其配套的國產彈藥列裝。最終,如桑德爾所料,這一切的後果,還是得由前線部隊來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