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危機暗藏
作者:天翔      更新:2022-05-28 12:43      字數:3141
  戲誌才道:“主公,我也曾看過一些學者關於天地起源方麵的書籍,隻是他們所說的,與主公剛剛講的大相徑庭,不過現在仔細想想,用主公的說法,便可以很容易的解釋一些實際情況了,還請主公再給我們詳細講講如何?”

  老劉道:“剛才我已經跟你們說了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係,太陽是這三個星球之中最大的,而且是一顆一直在燃燒著的火球,因此才會發光發熱,而地球和月亮都不能發光,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是亮的,也是因為月亮反射了太陽光的緣故,當太陽、地球和月亮處在一條直線上,而地球位於中間時,地球完全擋住了太陽的光線,這時月亮便完全看不見了,也就是百姓俗稱的“天狗食月”;如果月亮處在中間的時候,那麽太陽便被月亮擋住了,這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便是日食,也就是百姓俗稱的“天狗食日”,我這樣說你們明白了嗎?”

  老劉的解釋淺顯易懂,幾人又都是冰雪聰明之人,因此經老劉這麽一解釋,幾人便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雖然他們一時還不能接受老劉關於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這種說法,但是假以時日,他們多思考一下,便會逐漸理解老劉這種說法所包含的道理的。

  這時簡雍突然想起一事,便對老劉道:“主公,如今朝廷的三公之中,楊賜大人不知何故被免了太尉之職,由司徒袁槐接任,而司徒的位子則給了廷尉崔烈,不過聽朝中的官員紛紛議論,說是崔烈的母親花了不到一千萬的大錢,為他買來的這個司徒之職。另外便是袁紹在他叔父袁槐的活動下,如今接替崔烈,當上了廷尉,其他還有一些變動,不過大都是因為皇上缺錢,因此這次為了斂財才而變賣了許多官位。”

  聽說楊賜被罷了官,老劉心中也很吃驚,按理說去年平定黃巾之亂,雖然楊賜沒有親自參與,但是他卻為朝廷出了很多主意,舉薦了不少人才,才令黃巾之亂得以順利平定,怎麽如今說撤就給撤了,沒辦法,自己也不好去說皇兄的好壞,隻能讓簡雍繼續與宮中的幾位太監保持好關係,如今三公之中,太尉袁槐一直對自己有看法,司空劉寬則是與自己不遠不近,剛上來的司徒崔烈與自己也沒什麽交情,好在大將軍何進還在,有了他們的幫助,自己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是老劉忘了一件事,那便是這次日食的出現,使得一些嫉妒自己的小人有了攻擊自己的借口,而惟恐自己皇位不穩的靈帝自然也相信日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所以這也為老劉將來的前途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

  這段插曲過了之後,荀攸繼續往下敘說關羽等人征討中部鮮卑的曆程。

  卻說日食當天關羽帶著漢軍占據了鮮卑王庭之後,輕騎兵和突騎兵很快便占據了四座城門和城中的校場及軍營重地,沒有逃出城的鮮卑士兵有的向漢軍投降了,也有頑抗到底的,最後都被漢軍消滅了。

  清點了一下戰況後,中軍官將戰報報給了已經進駐和連王府中的關羽和石韜二人,兩人看了一下,此次大戰漢軍的傷亡情況和戰果如下:輕騎兵戰死六百七十人,突騎兵戰死五百二十人,這些都是攻進鮮卑王庭之後,在日食之前的戰鬥中陣亡的,另外還有傷兵四百六十人,其中重傷員一百二十人。

  至於在攻打鮮卑王庭中北消滅的鮮卑士兵,城裏城外加起來共有一萬九千人,另有一萬一千人投降,跟著鮮卑大王和連與西部鮮卑大人日律推演逃出城去的鮮卑士兵,大約有兩萬人左右,根據派出去追蹤他們的探子的回報,這些鮮卑逃兵是從北門逃走的,而他們繼續逃竄的方向,正好是奔著徐晃的伏擊地而去。

  石韜擔心徐晃的三千輕騎兵無法擋住兩萬鮮卑大軍,於是與關羽商量了一下,兩人立刻派蹋頓帶著五千名突騎兵迅速出城,前去追擊鮮卑逃兵,因為前邊有徐晃的伏擊,所以雖然鮮卑人先走了半個多時辰,但是估計等他們被徐晃帶領的輕騎兵攔住之後,蹋頓的隊伍便可以追上他們了。

  城中的漢軍自去安置俘虜,分派隊伍去負責鮮卑王庭的防守和治安任務,同時在城中尋找漢人中的德高望重之士,來參與鮮卑王庭的治理。

  逃出了鮮卑王庭的和連與日律推演,帶著西部鮮卑的兩萬騎兵,沿著那條蜿蜒曲折的小路向北方的大漠前進,這條路他們雖然已經很多年沒走了,但是畢竟這是當年他們與匈奴大軍交戰時的必經之路,所以日律推演和一些老兵依稀還有些印象,不過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鮮卑大軍前進的速度不是很快,走了半個多時辰之後,他們才來到了三十裏外的一處非常平坦的開闊地上。

  在開闊地的兩側,一邊是一條雖然不寬,但卻是水流非常湍急的河流,而另一邊則是一座大約二三百丈高的山頭,這地方看起來很適合伏擊,因此當走在隊伍前邊的日律推演看到這裏的地形之後,便馬上傳令大軍停止前進,他先派了一小隊鮮卑士兵前去打探一下,這裏有沒有漢軍的埋伏。

  日律推演身邊的和連笑道:“日律推演大人,我看你也太小心了,想那漢軍如今都在我們的王庭之中,怎麽可能還在這裏設伏兵,不過我看我們倒是應該防備他們派兵從後邊追趕我們,所以我的意思是咱們應當快馬加鞭,跑的離王庭越遠越好,日律推演大人覺得如何?”

  想想當年檀石槐大王的英明神武,卻生出這麽個愚蠢的兒子來,日律推演歎了口氣道:“大王,漢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叫做“小心駛得萬年船”,漢軍能想出示弱的方法讓我們上當,同樣可以在這裏埋伏下人馬截殺我們,所以我們還是小心為好,隻要我們能再往北走上百裏,便可進入無邊的戈壁大漠之中,到那時我自然不會擔心漢人能把我們怎麽樣,但是現在我們還是不得不防,畢竟這裏離王庭才不過三十裏的距離。”

  如今和連身邊隻有一支不到三百人的隊伍,這都是他的親兵,剩下的兩萬人幾乎都是日律推演部落的士兵,因此和連想到今後自己如果想東山再起,隻能依靠日律推演的幫助,而且日律推演說的也很有道理,和連便一反常態,沒有繼續與日律推演爭辯,而是與日律推演一道,等候前去探查情況的探子返回。

  時候不大,幾個探子便都回來了,他們已經到開闊地前方和右側的山坡上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漢軍的埋伏,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日律推演請示了和連一下,得到同意後便馬上命令大軍立刻全速前進。

  就在他們快到這片開闊地的盡頭時,突然有眼尖的鮮卑士兵發現在前邊幾百布遠的地方,出現了一支漢軍的隊伍,他們排成了一個矩形戰陣,正在慢慢往前推進。漢軍身上的精鋼盔甲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從漢軍的隊形來看,估計至少有三四千人,而且漢軍的手中都拿著那種射程超遠的弩箭,令曾經吃過這種弩箭苦頭的鮮卑士兵不由得心底生寒,不待和連與日律推演下令,大軍已經停止了前進。

  看到自己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日律推演對和連道:“大王,看到了吧,我早就估計漢人不會輕易放過我們,不過他們肯定是沒料到我們會有這麽多人從王庭中逃出來,因此才隻派了這幾千人在這裏埋伏,如果他們多派一些人馬,恐怕我們就真的無路可逃了。”

  和連道:“日律推演大人,雖然他們人數不多,但是占據了有利位置,而且他們的連弩正適合從我們的弓箭射程之外來攻擊我們,你快說說我們如何才能突破他們的防線,逃入北方的大漠之中呢?”

  日律推演道:“大王莫急,如今我們隻能是豁出去犧牲一些人馬,衝到漢軍的隊伍中與他們短兵相接,這樣我們才有與他們一戰的能力,畢竟我們的人數是漢軍的六七倍之多,而且我們還都帶著圓盾護身,因此隻要能衝過這片開闊地,與漢軍絞殺在一起,我們就可以逃出去一半甚至更多的人馬,事不宜遲,我估計搞不好我們的身後過一會兒也會有追兵出現,所以我現在就要下令衝鋒了。”

  看到和連點頭,日律推演於是對著自己身邊的鮮卑士兵道:“兒郎們,如今我們前有伏兵,後邊可能還有追兵,如果不能迅速突破前邊漢軍的防線,今天這裏恐怕就是我們的葬身之地,為了我鮮卑兒郎的榮譽,今天我們與漢軍拚了,兒郎們聽我的命令,舉起你們的盾牌,開始向漢軍衝鋒!”

  這些鮮卑士兵也知道今天如果衝不過去,恐怕這裏就真的是他們的葬身之地了,所以在日律推演的激勵下,鮮卑士兵一手舉起圓盾,一手高舉著彎刀,紛紛打馬向著前邊的漢軍隊伍發起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