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購買鐵船
作者:雙刀火雞      更新:2022-03-05 05:10      字數:3229
  崇禎十三年(1640年),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並且是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崇禎十四年(1641年),疫情進一步發展。在大名府,“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當高。廣平、順德、真定等府,類似的記載相當多。左懋第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聖明垂念。” [17] 這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18]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贅肉隆起,數刻立死,謂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間又有嘔血者,或一家數人並死。” [19] “疙瘩”是對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結腫大的稱呼。

  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秋間發生的腺鼠疫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天轉化為肺鼠疫。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約為40%甚至更多,十室九空。 [20] 北京郊區的疫情也很嚴重。在通州,“崇禎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傳染,有闔家喪亡竟無收斂者”。昌平州的記載中稱為“疙疽病”,而且“見則死,至有滅門者”。河間府景縣“崇禎十六年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21]

  崇禎十七年(1644年),天津督理軍務駱養性說,“昨年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22]

  崇禎十七年(1644年)秋天,鼠疫南傳至潞安府,“病者先於腋下股間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藥餌。雖親友不敢問吊,有闔門死絕無人收葬者”。 [23]

  山西鼠疫也向周邊省份傳播。崇禎七、八年間興縣人民因避疫而逃之一空,有可能將鼠疫傳播到相鄰的地區。從興縣過黃河,就是陝西的延安府和榆林府,崇禎九年至十六年,榆林府和延安府屬縣相繼發生大疫,如崇禎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江南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禎十四年(1641年)有旱蝗並災,崇禎十五年持續發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 [24]

  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明代萬曆和崇禎年間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陝、晉、冀3省死亡人數至少在千萬人以上。鼠疫的流行與旱災、蝗災及戰亂的接踵而至,明王朝抵不住清兵南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令人驚奇的是,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後就消散得無影無蹤,華北各地風調雨順,社會經濟開始複蘇。 [25]

  內憂外患

  參見:明末農民戰爭

  為剿流寇,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26]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嘩變。崇禎帝求治心切,《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 [27] 中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 [28]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崇禎帝的濫殺也日趨嚴重, [29] 總督中被誅者七人, [30] 巡撫被戮者十一人。 [31] 朱由檢亦知不能兩麵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鑒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崇禎帝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崇禎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隻知戰鬥而已!”,朱由檢隻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32]

  崇禎十五年(1642年),鬆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帝又想和清朝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因泄漏議和之事被處死,與清兵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麵臨滅頂之災,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歎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 [33-34]

  此時,農民軍起義已經十多年了,從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縱橫數千裏之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行人稀少。崇禎帝召保定巡撫徐標入京覲見,徐標說:“臣從江淮而來,數千裏地內蕩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僅存四周圍牆,一眼望去都是雜草叢生,聽不見雞鳴狗叫。看不見一個耕田種地之人,像這樣陛下將怎麽治理天下呢?” [35] 崇禎帝聽後,潸然淚下,歎息不止。於是,為了祭祀難民和陣亡將士和被殺的各位親王,崇禎帝便在宮中大作佛事來祈求天下太平,並下詔罪己詔,催促督師孫傳庭趕快圍剿農民軍。 [36]

  煤山殉國

  參見:甲申之變、清兵入關

  崇禎帝自縊之處

  崇禎帝自縊之處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禎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杜勳投降,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麵臨滅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禎帝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隻是哀聲長歎,徘徊無語。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皇帝,崇禎帝在宮中飲酒長歎:“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崇禎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後、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後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後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麽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崇禎帝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後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崇禎帝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麽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 [37-38] 同時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幺女—昭仁公主。

  明思宗殉國處

  明思宗殉國處(9張)

  崇禎帝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後自盡。懿安張皇後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自縊身亡。十九日淩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鍾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4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26] [39-40]

  崇禎帝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