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攻寨之戰
作者:雙刀火雞      更新:2022-03-05 05:10      字數:2464
  3月30日上午10點,後金的龍旗出現在平壤城外的地平線上,示警的號聲迅速傳遍平壤城內外的軍營。

  一時間城中、營中都炸開了鍋,全軍集合的戰鼓聲轟隆隆地敲響了。

  將士們呼叫著、奔跑著,迅速地集合、列隊,然後一隊隊奔向分配給自己的戰鬥崗位。

  守衛城外營寨的是安州城退下來的李卑,他站在瞭望塔上,用單筒望遠鏡觀察敵情,眼簾中的首先是正白旗騎兵。

  成百上千的騎兵鋪天蓋地一般向他們壓了過來。看著飄揚在他們頭上的白色龍旗,李卑麵色凝重地讓身邊的家丁揮動令旗,準備迎敵。

  努爾哈赤大軍的正白旗前鋒漸漸逼近平壤,最終在離平壤城牆三千米的地方停了下來,開始分散成一個鬆散的陣型。

  這個距離雖然是安全距離,但難保明軍不會有射程更遠的火炮。

  在正白旗騎兵身後,源源不斷的女真大軍緩緩到來,全軍變成一個大型防禦陣型。

  城外軍寨的瞭望塔上,馬科望著腳下遠處的女真大軍,突然問道:“大人,為什麽我們不趁著建奴遠來疲憊,對敵人進行突襲?”

  李卑把望遠鏡遞給他:“建奴在來之前就休息充足了。你看,努爾哈赤的騎兵一個個精神飽滿,戰馬輕盈,哪裏有長途行軍疲勞之狀?

  真要發起突襲,不過是跟敵人的騎兵提前進行一場硬碰硬的戰鬥,咱們步兵多,出去硬拚,不值當!”

  馬科定睛看去,果然八旗騎兵一個個行動迅速,氣勢剽悍,“大人所言極是,看來那個野豬皮這麽多年仗真不是白打的。

  李卑盯著女真大軍,眼神中滿是凝重,努爾哈赤征戰快四十年了,打了這麽多年的仗,就算是頭豬也會說點統兵征戰的心得了。

  在沒站穩腳跟之前,努爾哈赤顯得很是小心,行軍布陣一切都依足兵法,無絲毫越軌之處,但求無過,不求有功。

  努爾哈赤的作戰經驗太豐富了,一把老骨頭了還能身先士卒,籠絡族人也有一手,在軍事上跟這種人當對手最是麻煩。

  入朝雖然已經半個月了,八旗兵的士氣仍然十分高昂,似乎絲毫沒有受到之前幾座城市的抵抗影響。

  努爾哈赤整好陣型後,隻是觀察平壤城與城外軍寨的情況,並未選擇第一時間進攻,讓手下人大搖大擺的開始紮營。

  傅宗龍和李卑也並沒有命令部隊冒險連夜進攻,而是選擇了好好休息一夜。

  第二天早上,明軍士兵剛剛吃過早飯。女真人的營地裏就傳來渾厚的牛角號聲,這聲音代表女真人準備進攻了。

  城裏的傅宗龍、城外的李卑,二人不約而同的爬上自己所能到的最高處觀察女真陣中的情況。

  女真軍陣的最前端,是努爾哈赤精心挑選出的500名勇士,穿上了幾十斤重的鐵甲,防禦力的增加,機動性的自然就變差了。

  這些重甲是努爾哈赤用遼東露天鐵礦打造,從成品顏色上看,黑漆漆的,很有分量。

  選軍中力大者為重甲兵,為攻城拔寨之先鋒,這次進攻朝鮮,努爾哈赤沒帶遁車,反倒帶了幾百套鐵甲,雖然不能像遁車那樣防鈍擊,但效果也已差不多了。

  當進攻的鼓聲響起,穿著兩層鎧甲的上三旗女真人們使出吃奶的力氣扛著梯子向李卑的軍寨衝來。

  身為坦克的他們負責吸引火力,在他們的身後是無數的弓箭手和步兵,因為鐵甲隊走得太慢,身後弓箭手和步兵們不得不也壓著腳步遷就他們,讓進攻速度保持一致。

  在雨點般的鼓聲中,攻寨的女真人緩緩靠近李卑的營寨,成千上萬名士兵列隊前進所產生的山搖地動的氣勢,給每一名守寨士兵心裏都帶來無限的壓力。

  這個時候,平壤城上的明軍炮兵用火炮的最大仰角對八旗兵發動炮擊,女真人的陣型相對鬆散,一整顆的實心彈派不上什麽用場,開花彈效果也很一般,倒是葡萄彈起到奇效。

  在空中散開的葡萄彈,即便是女真人的重甲也能砸的變形。

  平壤城裏的炮兵能給與的支持有限,女真重甲隊付出上百人的傷亡後來到寨牆前200步的地方,等待他們是營中明軍的火器攻擊。

  女真人把重甲拿出來了,即便是魯密銃也打不穿這層鎧甲,萬幸,李卑手上還有三十多把抬槍。

  抬槍,也稱大鳥銃,帶有三角支架和旋轉裝置,槍長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明軍士兵們給它起了個外號叫“九頭鳥”。

  此槍威力強勁,即便是當時的戰車也無法抵擋,更別說是單兵裝備的重甲了。

  眼下明軍使用的抬槍是前裝線膛槍,發射時須兩人操縱,一人在前充當槍架,將槍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準發射。

  抬槍在明代就有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抬槍還在使用。

  抬槍一響,爹媽白養。

  足有因嬰兒拳頭大的鉛彈衝出槍膛,鉛彈碰到女真人重甲的一刻,瞬間將鎧甲擊穿,被打中的女真人身體胸口像被人用大錘狠狠錘了一下,內髒遭到重擊,瞬間殞命,身體也被擊退。

  抬槍勁兒大,換彈時間也不是一般的長。

  在這段時間裏,女真重甲兵又往前衝了百步,抬槍隊打完第二槍就得往後撤退,營寨裏有一些比地勢稍高的木台,抬槍隊跑到台上重新裝填射擊。

  抬槍隻是第一輪攻擊,之前在地上挖的壕溝和埋設的地雷是第二輪攻擊,很多重甲兵掉進溝裏,因為鐵甲太重就爬不上來了。

  沒掉進坑裏的人繼續往前走,明軍埋設的地雷對他們影響反倒有限。

  又付出上百人的傷亡後, 衝到寨牆前的女真人用手裏的大鐵矛朝營內的明軍長矛兵刺去。

  明軍長矛手身後是弓箭手,明軍弓箭手們抽出箭支,搭在弓弦上,以45度角彎弓對準天空,弓箭手的領隊將手臂高高舉起,用力下揮,鼓足全身氣力大吼道:“放箭!”

  隨著這一聲命令,殘酷的血戰終於拉開了序幕,弓箭手手中緊繃的弓弦在一聲令下之後猛地鬆開。

  嗡嗡嗡…

  一陣密集的弓弦震顫聲中,弓弦上緊扣著的箭矢衝空而起,向著女真重甲兵身後的蒙古兵射去。

  後金沒錢給他們的二狗子裝備棉甲,所以這些蒙古人是普通棉衣與披甲的混裝,雖然比女真棉甲兵輕便,但防禦力就差了不止一籌。

  當箭簇破空的尖嘯聲響起,蒙古人下意識的抬頭看,他們頭頂是密如飛蝗的箭矢 ,明軍弓箭手所用的半邊扣箭雖然不如騎兵四扣馬箭那麽厲害,但也足以射穿獸皮。

  一時間蒙古人慘叫連連,蒙古人也放箭反擊,雙方都有不少人中箭倒地,不過活著的人仍然屹立不動,而雙方的弓箭手也繼續將箭筒中剩餘的箭支不斷射出。

  殘酷的弓箭對射進行了差不多半柱香的時間,還是蒙古人死傷更多,很多蒙古人已經開始逃跑,他們隻是二狗子,不值得為女真人把命搭進去。

  而明軍弓箭手身上也有鐵甲防護,替他們擋住了蒙古人的大部分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