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正月之變
作者:雙刀火雞      更新:2022-03-05 05:09      字數:2066
  “三水君,你能弄到的火器,什麽價格?”

  德川秀忠對汪文言的能力很好奇,汪文言知他試探,笑著回答:“將軍大人,西邊的明朝正在更新武備,換下來很多火銃,那些火銃本該集中銷毀,在下使了些手段從中節流。

  雖是用過的,但大多數還能用,將軍大人如果需要,在下願意以每把1兩8錢賣給大人,每把銃再額外奉送10發彈丸。”

  “太貴了!!!”

  德川秀忠還沒表態,掌管武備的若年寄就發出抱怨,雖說扶桑早期的火器依賴進口,但豐臣秀吉死後,扶桑已經可以自行生產火器了。

  扶桑人造一把火銃也才2兩,汪文言賣二手的居然敢要一兩八錢。

  汪文言不解釋,德川秀忠明白,這個價錢的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要讓人冒著殺頭的危險把火器弄出來,再裝船運到扶桑,路程遙遠,汪文言作為商人也得賺錢,這個價格已經很公道了。

  況且,扶桑的軍工體係還是太弱,無法與早就形成專業製造體係的明朝相比。

  “那全新的呢?”

  “全新的打火銃二兩三錢,鳥嘴銃5兩銀子一把,佛郎機炮20兩銀子一門。”

  作為軍火,這個價格已經很優惠的,德川秀忠對此很滿意,汪文言的價格比洋鬼子開的價便宜多了。

  跟家老交換了個眼神,家老點點頭,德川秀忠答應下來:“稍候家老會與你商議購買的詳細數目。”

  “是。”

  正事談完了,德川秀忠開始跟他聊些閑話,旁敲側擊的試探汪文言的底細,汪文言的政治智商也不低,回答的滴水不漏。

  德川家的大中黑旗雖然沒得到,但這次跟德川秀忠的談話也還算順利。

  ……

  在大明,到了年底,國家反倒更忙了。

  朝廷六部正在核算今年的財政開支以及明年幾項大工程的開銷,尤其是戶部與兵部的官員最忙,官員們一連幾天打著算盤,總算在月底前把今年的財政報表送到朱由檢麵前。

  今年收繳了藩王田產,成立國家農民協會,田賦較去年還沒有太大增長,主要的米、麥兩餉加起來為2800萬石,商稅比去年增加20萬兩。

  朝廷財政相較於去年有微弱的增長態勢,除了正稅之外,今年收上來的遼餉總價值291萬兩。

  這些是明麵上的稅,朱由檢查抄藩王家產,再讓東廠查抄錦衣衛的家產,得到的銀子財物是直入內帑的,光是這一項就給他帶來了總價千萬兩白銀的收入。

  明朝藩王兩百多年積累的收入,一朝收入內帑,這筆財富是驚人的。

  一番統計下來,朱由檢這一年拋除各種雜七雜八的開支,兼有內藩王財貨的支持,節餘945萬兩,這個數字與朱由檢自己計算的大體不差。

  查抄藩王所得的土地分給百姓了,商鋪並入曹三喜的集團,以一個化名購買集團股份。

  六部的各項開支,朱由檢自己在紙上用數字與加減乘除算了幾天,大體無誤後,該批的就都批準了,不該批的就讓都察院與刑部介入核查。

  除國家層麵上的收入外,他在西歐羅巴集團還有股份。

  日日月月,西歐羅巴集團都在擴展,曹三喜這一年忙的就是擴張與維持穩定,集團的擴張速度隻能用野蠻二字形容。

  一年間,幾十萬中小商人被西歐羅巴集團排擠的隻能關張歇業,這種野蠻的擴張讓南方的商人們注意到集團無限的發展潛力。

  明朝的商業中心在南方,長江兩岸以商業貿易為主的市鎮多達六千個,商人們早就形成一個個小團體抱團經商。

  早在十月份的時候,各地商人紛紛派人北上參加今年入股大會,今年的會議為了照顧南方商人,定在河南新鄭舉行。

  從全國各地湧來的上萬名大商人把新鄭城裏的客棧酒肆全部占滿,一間普通客房甚至炒到一兩銀子一晚,昂貴的價格反倒刺激了民宿的發展。

  人多了,今年的入股大會開到正月才堪堪結束,南方商人的加入讓集團迅速膨脹為全國性的商業團體,國家商業命脈大都握在集團手中。

  人一多,股份就容易出現問題。

  曹三喜把集團股份分為一億股,朱由檢明裏的四成股份雷打不動,抄沒藩王的得到的商鋪又占了5%,剩下的商人分剩下的55%的股份。

  並在南北兩京、西安、成都、青州、廣州等大城市設立股票交易所,用於股票買賣。

  在萬千小商人的血淚中,西歐羅巴集團成為此時世界第一大商業體係,經營範圍涉及各行各業,僅流動資金就達到5000萬兩白銀。

  今年的股東大會,集團盈利613萬兩,朱由檢可以分到了245萬2千兩。

  相較於集團規模而言,掙的還是少了,曹三喜這一年都忙著熟悉新到產業與穩定,根本沒多少時間經營創收,這個數字的朱由檢也還能理解。

  年底了,錦衣衛從全國各地抓捕的貪汙官員與欺民小吏們被刑部擬成勾絕名單送到朱由檢麵前,朱由檢在每張名單上畫一個大圈,把所有名字都圈起來,全部處死。

  自古以來,整肅吏治就是最得民心的舉措,朱由檢畫了幾個大圈,讓他又收獲了一波聲望。

  另一方麵,蒸汽機車的研究項目也有了長足的進展,朱由檢早就已經批準在北京城外建設一條3公裏長的鐵路,年底時剛好建成。

  軍器局弄出來的早期蒸汽車頭,一個車頭隻能拉動5節車廂,軍器局的工匠想了個辦法,在火車兩端各放一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麵推,就能帶動十節車廂了。

  軍器局的工匠們經過調試,確認沒有問題後,朱由檢與在撫順一戰部分陣亡將士的遺孀成為乘坐蒸汽火車的第一班客人。

  跨年的一刻,朱由檢是在車廂裏過的,木製車廂裏不比車外暖和多少,人們對火車的新奇感衝淡了冬日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