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朝廷爭議
作者:雙刀火雞      更新:2022-03-05 05:08      字數:2134
  幾個宮人推選出個五十來歲的太監。

  皇上在前,群臣在側,老太監呼吸都不敢重些,硬著頭皮道:“啟稟陛下,奴才當年是劉淑女身邊內侍,那日殿下來到劉淑女寢宮。

  那日太子爺飲了些酒,劉淑女在服侍太子爺身邊,不小心把水打在太子爺身上,不料太子爺竟然出奇憤怒,扯下腰帶,口中嘶吼著,不顧劉淑女哭嚎,生生將其打死。

  劉淑女地位不高,太子爺又出奇憤怒,奴才們也不敢阻攔,劉淑女被打死後,太子爺嚴令我們幾個不許走漏風聲,不然就要殺光奴才全家。

  對外謊稱劉淑女是病死的,將她以宮人的身份葬在西山,劉淑女的墳塋還是奴才親手埋的,墓碑還是隨手找了個破木頭刻的字。”

  朱常洛看著說話的老太監,這老太監嘴邊有三顆大痦子,腦中記憶瞬間閃回到三年前打死劉淑女的下場,當時在場的一個太監嘴邊就是這樣。

  加上說出來的情況與當時一樣,朱常洛差點要站不穩了,怎麽回事?盧受騙了他?

  群臣議論紛紛,皇上連人證都準備好了,再看朱常洛的反應,此事多半是真的,這可是天大的醜聞啊。

  但還沒完呢,萬曆給李恩使了個眼色,李恩問朱常洛:“太子殿下若有話要問人證,現在盡可去問。”

  再不說點什麽,太子之位可就要沒了,朱常洛來到老太監身前:“我問你,好端端的,我為什麽隻會因她將水灑在我身上,就活活將其打死?”

  群臣中有人點頭,的確,為了這點事不值得打死人。

  老太監作為當年事件的親曆者,有他的說法:“草民當年隻是奴才,哪敢過問太子爺的事,但…”

  老太監突然一頓,章台上的李恩冷冷道:“有什麽就說什麽,皇上在這兒,沒人敢拿你怎麽樣。”

  “但太子爺打死劉淑女的時候,紅著眼睛,狀似癲狂,非同常人。”

  這話就引出了朱常洛有病的事,朱常洛一把攥住老太監衣領:“你再敢胡言亂語!!!”

  “太子!!!”

  萬曆一聲輕喝,朱常洛悻悻鬆手,給老太監一個警告的眼神。

  一邊是皇上,一邊是眼瞅要被廢的太子,老太監自然選擇皇上。

  老太監恭聲道:“啟稟陛下,當年劉淑女就是奴才等人埋的,劉淑女當時身穿齊腰襦裙,上白下藍,腰纏橘色絲帶,屍體用草席裹著埋入土中。

  奴才知道劉淑女的墳塋在哪,錦衣衛的大人們已經將那處墳塋保護起來,都是陳年老土,刨開就知道奴才所言是真是假了。”

  章台上,萬曆低頭看了一眼,看到朱由檢表情痛苦,袍繡下的兩手緊緊抓著腿上的袍裙,對李恩擺了擺手。

  李恩會意,令道:“知道了,退下。”

  幾個老宮人緩緩退下,李恩再問朱常洛:“太子爺,刨開墳塋,便知真假,太子爺要刨麽?”

  朱常洛嚇傻了,呆站在原地,他這個反應就是最好的說明了。

  萬曆繼續道:“長孫朱由校之母王才人,被你的李康妃帶人毆打,以至於遍體鱗傷,心中鬱節難舒,含恨而終。

  就是在你鍾粹宮裏發生的事,你身為一家之主竟不聞不管,萬幸,此事後李康妃便遭天譴,太子,朕所說的,是真是假?”

  朱常洛不語,腿上徹底沒了力氣,身體像麵條似的癱在地上。

  “太子殿下!”

  “太子爺!”

  方從哲等老臣急忙圍了過來,扶朱常洛坐起,朱常洛如虛脫一般,望著章台上的皇帝。

  萬曆看著這個兒子,眼神中沒有絲毫憐憫,繼續道:“朕令你與朱由檢同在東閣理政,你理政速度尚不如朕的小孫子。

  李康妃暴斃後,你連東閣也很少去了,那日朕到鍾粹宮,晴天白日,你就與女子衣冠不整的在殿中玩鬧嬉戲,這些,朕可有冤枉你?”

  朱常洛已經沒法回答了,萬曆撐著扶手要起來,朱由檢趕緊起來攙扶,跟李恩一左一右的將萬曆攙下章台,來到朱常洛身前。

  萬曆掙開他們的攙扶,自己拖著寬大的身體蹲在朱常洛身前,父子二人對視片刻,朱常洛先移開目光。

  萬曆表情淡漠,朱常洛劇烈喘息,沉重的呼吸聲清晰可聞,臉上不見半點血色,額頭冷汗涔涔。

  萬曆用袍袖為他擦去額頭上的汗水,畢竟是親生兒子,他這副模樣讓萬曆也於心不忍:“這一樁樁一件件,你到底要瞞朕到什麽時候?”

  朱常洛先看萬曆,再看朱由檢,朱由檢用看仇人的眼神望著他,朱常洛痛苦的閉上眼睛,眼中擠出兩行淚水。

  萬曆站起身子,對群臣道:“你就兩個兒子,一個目不識丁,一個遭人虐待,你枉為人父。

  劉淑女與王才人,二人沒有半點失德之處,一個被你打死,一個被你的寵妃打死,你枉為人夫。

  身負理政之權,卻置之不理,貪圖享樂,你不配為人君,朕的愛卿們啊,這就是你們擁戴的好太子!!!”

  群臣紛紛跪下:“臣等萬死~”

  曾多次來逼自己的群臣們終於在太子的事上向自己低頭,萬曆心裏卻沒有半點喜悅,甚至不想訓斥他們。

  一抬手,章台上的李恩拿出早就寫好的詔書:“眾臣聽旨!”

  李恩緩緩張開聖旨,朗朗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太子定權,地惟長嫡,位居明兩,而邪僻是蹈。

  疏遠正人,行事乖戾,而朕躬抱疾、念父子之恩、從寬免宥,想伊自應痛改前非,晝夜警惕。

  然其乖戾之心,村野顯露,二十餘年數年以來,狂易之疾,仍然未除,乃至今日。

  五皇孫朱由檢…李康妃…皇長孫朱由校…劉淑女…王才人…怠政…

  凡此種種,大失人心,朕久隱忍,不即發露者,因向有望其悛改之言耳,今觀其行事、即每日教訓、斷非能改者。

  朕已年近六旬,知後日有幾, 況天下乃太祖所創之業,傳至朕躬,非朕所創立恃先聖垂貽乾清、守成四十餘載,朝中諸事尚不能詳盡。

  如此狂易成疾,不得眾心之人,豈可付托乎?故將皇太子朱常洛廢黜禁錮,為此特諭,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