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好大事情
作者:雙刀火雞      更新:2022-03-05 05:08      字數:2082
  從偏殿離開,盧受貼著牆根行走,沿著另一條小道來到神宮監後門,在門口三輕三重的敲了敲。

  門後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誰啊?”

  “盧受。”

  後門開了,一個滿身酒氣的小太監探出頭,見真是盧受,趕緊出來對盧受抱拳施禮:“小的給盧公公請安了~”

  盧受嫌惡的捂住鼻子:“事兒辦得怎麽樣了?”

  “回公公,奴才已經把事透給姓魏的了。”

  “他沒懷疑吧?”

  “絕對沒有,是奴才喝了半壇酒後說的胡話,他要還不信那奴才也沒轍了。”

  盧受點點頭,從懷裏掏出一顆金瓜子隨手丟給他:“好,繼續跟著他,姓魏的有什麽反常舉動立刻來告訴我,另外查查他的錢具體是從哪兒來的。”

  小太監千恩萬謝的把金瓜子捧在手心,目送盧受離開後,才回到神宮監。

  從神宮監離開,盧受低著頭,一邊想著如何跟皇上的交代,一邊快步向前行走。

  忽然,前方拐角處竄出十幾個太監,正好擋住他的去路,太監們提著白色燈籠,燈籠上整齊的‘司禮監’三字。

  盧受頓時警惕起來,回頭一看,自己身後不知何時竟也跟著十幾人,阻斷他的去路,手裏提著相同的燈籠。

  盧受心裏一沉,衝著前方擋路的太監們遙相抱拳:“我是東廠提督太監盧受,爾等為何阻攔我的去路?”

  領頭的太監負手朝他走來,借著微弱的月光盧受看清他的相貌,驚道:“鄒義!”

  鄒義隨意抱拳:“盧公公別來無恙啊,萬歲爺有請,跟我們走一趟吧。”

  盧受警惕的看著身前身後這麽多太監,沉沉的道:“真是皇上要見我?”

  “那還能有假,盧公公請吧。”鄒義麵帶微笑,似乎真沒有敵意。

  盧受哼了一聲,跟著張宏來到乾清宮,這次卻沒去暖閣,而是被帶到了西側的弘德殿。

  等鄒義隔著殿門通稟完,盧受進到弘德殿內。

  客廳與臥室間隔著一層朦朧的金色紗簾,盧受跪在紗簾前叩首道:“奴才盧受叩問吾皇聖安。”

  紗簾後的臥榻上,萬曆皇帝放下煙槍,悠悠開口:“朕安,盧受,你瞞著朕做了好大的事情。”

  一句話,盧受的心像是被一隻大手捏住。

  “奴…奴才…奴才不知陛下何意?”

  萬曆哼了一聲:“怎麽?非要朕把你幹的事說出來麽?”

  盧壽的腦筋飛速運轉,紗簾後的皇上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背後的鄒義垂首未動,卻像用劍頂著他,鋒芒在背的感覺讓他來不及多想。

  “奴…奴才實在不知,懇請主子萬歲爺明示。”

  “朕交代你的差事辦得如何了?”

  這時候沒時間給盧受猶豫,他立刻回話:“回主子,奴才已經辦妥,昔日劉淑女身邊的宮人都已找到。

  他們都已交代,劉淑女當年因為瑣事惹惱太子,太子情緒失控,活活將劉淑女打死,事後,太子嚴令他們不許把事情說出去,給了他們些首飾,著人送他們出…。”

  盧受說沒說完,簾帳後傳來一聲瓷器碎裂的聲音。

  一旁的鄒義不由麵露心疼,他知道那是去年官窯燒製的青瓷葫蘆瓶,幾十兩銀子的東西說沒就沒了。

  萬曆粗重的喘息聲連簾帳後的二人都聽得真切,萬曆抬手下令:“那幾個人要好生看管,出了事朕拿你是問。”

  “是,奴才願以性命擔保,絕不讓他們出半點差錯。”

  “去吧。”

  “是,主子您保重。”

  盧受的心稍稍安穩,麵向萬曆緩緩退到殿門前才轉身離開。

  盧受走後,鄒義開口:“主子,這個盧受…”

  “緊盯。”

  “是。”

  ……

  第二天一早,魏忠賢把昨晚在酒桌上弄到的消息告訴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端著碗,麵無表情的用筷子扒拉著盤子裏的銀耳,“也就是說,此時此刻皇爺爺已經知道我爹殺害我母親的事了?”

  “正是。”

  “很好,你的那些狐朋狗友要繼續處,說不準什麽時候他們就能起大用。”

  “是。”

  朱由檢仔細思考著這件事,隻要這件事傳到萬曆耳朵裏,那不管萬曆現在有沒有廢太子的想法,都會重新考慮起這件事。

  這樣一來,自己被立為繼承人的希望就更大了,至於福王…現官不如現管,現在跟在萬曆皇帝身邊的可是自己。

  這麽一想,臉上泛起一絲微笑,起身把吃剩的半碗飯塞給魏忠賢:“你也吃點吧,吃完以後跟我出宮走走。”

  ……

  來到大明朝這麽久,朱由檢還沒抽出多少時間領略明朝百姓的日常生活。

  對什麽都很新奇的他不斷向魏忠賢、方正化打聽著街上的各種店鋪和商品,兩個太監這才想起自己的主子原來還是個孩子。

  朱由檢隨意在街上行走,北京內城是權貴雲集之處。

  最不缺的就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公子和端莊俏麗的漢服美女,看的朱由檢目不暇接,很快走完幾條街。

  明朝剛建國的時候,北京城還沒有現在這麽大。

  現在的內城就是洪武朝時的北京城,朱棣靖難成功遷都北京,很多百姓小販聚集到北京周圍。

  後來北京城擴建,百姓小販們的居住地就成了外城。

  所以從高空俯瞰,內城的街道寬闊筆直,外城的街道歪歪扭扭,顯得淩亂。

  朱由檢出了內城,隨意走到外城的一條街道上,這條街道兩側多為書肆、字畫鋪、紙店、茶社。

  街上行人也多是書生和年輕小姐,朱由檢仨人人手一個甜炊餅,邊啃邊走,好似爺孫一般,反倒是這條街上最乍眼的組合。

  走了一會,一家茶社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間茶社的鋪麵是整條街上最大的,店鋪無匾,門前有一塊半人高的青石碑,碑上刻著兩行字:

  最宜茶夢同圓,海上壺天容小隱;

  休得酒家借問,座中春色亦常留。

  朱由檢站在石碑前,品味著對聯中的意思,臉上微微一笑:“有點意思,走,進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