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一塊試驗田(之二)
作者:程鋒破浪      更新:2022-02-26 04:58      字數:5807
  何癲咳嗽了幾聲,清了清嗓子。

  “啊,漢唐之所以強大,的確是與‘以軍功為尊’有關係!”

  他覺得是時候站出來挺一挺自己的‘老板’了。

  “就如大漢時期,論所有功業即以軍功為最!高祖劉邦嘴上雖然說的論功勞蕭何最大,實際上擬定朝廷製度的時候還是規定‘無軍功不得封侯’。所以,大漢時期人們為了出人頭地立軍功、很多人熱衷研究兵事。像衛青之流出身不高的庶民,為了功業刻苦學習武藝和軍事指揮;無論是戍邊將領還是朝中勳貴,沒一個怯戰、畏戰的,都巴不得打仗!到魏晉之後,就開始限製民間擁有兵器和開館習武,武官兵卒地位也大幅下降。文官可以無事封侯、連升數級、輕鬆爬到武官頭上,而武人想要升遷卻變得更艱難,民眾不到走投無路再不願意參軍了。”

  “東晉時期,桓溫身為執政,因為熱衷兵事都被史官和儒生罵成老賊,‘積極北伐恢複中原’竟然成了打壓政敵的罪名!邊將再沒有雖遠必誅的氣概,隻有對遊牧蠻族挑釁的忍氣吞聲,安穩是能安穩一陣子,可惜都養成了廢物;最終發展到五胡亂華的慘劇,北方漢人百姓被屠殺了十之七八,華夏神州直逼亡國滅種的邊緣!”

  “何參軍真乃布衣卿相矣!”

  程洲大讚:“你這番話說的太好了!咱們要做事呢,就要統一認識。我說不能以儒學治國,並不是完全擯棄儒學,而隻是不搞獨尊;在學術上,咱們要像古人學習、向春秋時期學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華夏文明,曾經何其磅礴大氣、包羅萬象!現今,卻成了被少數幾個大儒掌握所有話語權的死水一潭。”

  他指著李無病:“你雖然也是從小研習儒家典籍出身,但你敢在京師大儒麵前發表一點點質疑嗎?你不敢。可在孔聖、孟聖的時代,他倆都沒這麽霸道!現在這幫屍位素餐的家夥憑什麽囂張跋扈、壓製言論?”

  “就因為,獨尊!自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家越來越強大、贏者通吃,終於在本朝成為了控製上至軍國大事、下至民生瑣事的邪 *教組織。施政方針就隻會‘弱民’、‘愚民’,打壓一切不和諧的聲音。儒學治國的後果就是對外打敗仗,對內學術上‘萬馬齊喑’死氣沉沉。照此下去,恐怕‘五胡亂華’不遠矣!”

  ——

  程洲昨晚已經在家和段玉蘿套過話了,在合適的時機發出‘連環招’,逐步推波助瀾、讓核心團隊最終達成統一認識。

  所以這時候就輪到她說話了。

  “嗯,我覺得程相公的意思不是像‘唐武宗滅佛’那樣全麵禁佛,也不是像秦始皇‘焚書坑儒’那樣把儒生打入地獄;他是想在以前發現的弊端上做出必要的調整,以求達到一種平衡。即,不過分依賴、鼓吹某一種學說,而是營造一個齊頭並進的公平局麵。讓佛學去作它的引人向善淨化心靈、讓儒學去作它的道德教化普及識字、讓武人奮勇殺敵保家衛國以後不要再出現誰壓誰一頭,大家各安其位、各顯其能!這不是很好嗎?”

  程洲組織的這次大討論,是想盡量把這幾名核心團隊成員完全說服。他不想讓他媽帶著抵觸情緒下去執行政策,那樣很容易造成陽奉陰違、最終崩盤!

  確定了基本路線之後,下麵就是具體落實。

  這其中涉及到很多法令法規的製訂,也不是很快就能搞出來的,需要分行業討論修改。

  “何參軍,向中原朝廷請封‘大宋南中節度使、南中王、鎮南大將軍’的奏折就由你組織幕僚室斟酌、盡快發往東京朝廷。朝廷製度你和幕僚室也要加快寫個章程出來,在兵、刑、工、禮、吏、戶等六部的基礎上,要成立一個‘學部’,把國子監、縣學、鄉學、職業技能、分學科教學這些統籌進去,專門負責教化萬民,學識才是一國最大的依仗!普及識字太重要了。還要把戶部拆分成立‘財部’,讓原戶部管民政、土地、賦稅、戶籍、軍需;而讓‘財部’管俸祿、糧餉、財政收支、貨幣鑄造、民間錢莊監督、通商貿易事務。再把原六部裏麵有關築路、通郵、驛站、全民布、邸報之類的公務,全劃分到‘通部’管理,道路的修築和通訊的順暢是國家安定的重中之重啊!此後,南中朝廷以內閣(國 務院)‘九部’、樞密院(軍委會議)為基本架構,輔以大理寺(最高法院)、監察禦史(檢察院)等,其他暫時不變,發現問題再調整。”

  ——

  程洲就發現古代行政部門的設置很有問題。

  像這個六部,已經出現很久了都沒什麽改進,但如今社會結構已經與千年之前有很大不同,要具備專業化、快速反應才能更好的回饋民眾、促進社會進步。

  比如禮部管理科舉考試、外交使節、翻譯、祭祀、掌吉凶禮事務甚至軍禮封賞、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這些,與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的職能上有很多重合之處,完全可以合並,沒必要多出好幾個個‘部級’機構。

  另外卻有很多應該分開管理的重要工作卻混在一個部裏,在六部中都有這個現象;所以程洲覺得很有必要調整,理順職能向來都是‘事半功倍’的有益手段。

  而且在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會通過新的機構設置給民間傳達新的訊息,解放活力、扶持新勢力。

  程洲設置的學部,強調了分學科教學和‘職業技能’教育,這就是想慢慢消除儒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視科技發明為‘奇巧淫技’的反動思想;分學科教學就是把數學、機械力學、火藥軍工這些提高,要培養培養一批專業性過硬的大匠(工程師、發明家),隻要持續作幾百年、逐步‘量變到質變’,總有一天會產生現代科學(這個沒辦法幾年內就出出現飛躍,程洲在宋代是看不到火車輪船了)。

  而設置財部,並不是他特別重視理財;在這裏‘民間錢莊監督、通商貿易事務’才是核心內容,他是想改變儒家‘重農抑商’的白癡政策。

  後世有人拚命為儒家的‘重農抑商’洗白,說這不是儒家的指導方針!

  舉的例子翻來覆去就是:孔子是不抑商的,因為孔子周遊列國的經費大部分都由商人弟子子貢提供的

  這能證明個雞兒?

  這最多隻能證明孔子利用了商人子貢的幫助,並不能證明他重視商人、尊重商人,相反他內心裏恐怕對自己的弟子比自己富有、比自己過得瀟灑、自己還要依賴他才不至於餓死趕到羞恥和忿恨!從心理學上來說,孔子一定會這樣想,這就是人性的黑暗。

  再說,‘重農抑商’也不是從孔子時代就立刻提出的,孔子那時候儒家還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他沒有說過‘重農抑商’,就能代表以後的儒家沒有說過‘重農抑商’?

  ——

  儒家有種非常可笑的觀點:如果曆代朝廷不限製商業,農民就會跑去經商,因為利潤大!人是經濟動物、追逐利潤是天性,大量農民不從事農業的結果,就是大饑荒馬上到來!!!

  這種觀點,咋一看,好有道理的樣子但是,真的成立嗎、

  自古以來,就從來沒有發生過‘哪個行業很賺錢、於是所有人就都跑去作這個工作’的事!

  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蟎清時期、世界各地突然發現了很多金礦(舊金山、新金山)、一夜暴富的傳聞到處肆掠,國內的幾千萬饑民也隻有一小部分出去‘淘金’,大部分人還是冒著餓死的風險待在家鄉。

  再者說了,經商一定會賺錢?

  這是法律規定的?如果農民經商虧本了政府會給發補助還是咋的?

  世界上有包賺不賠的生意?

  你給打包票?

  儒家治國的可笑、不專業,集中體現在‘抑商’上。

  最早製度性的‘抑商’、‘辱商’,就是在漢初。被儒家忽悠的劉邦公布法令:“乃令賈(商)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它是在說:我們這個國家的商人是低賤的爛人,不準商人穿絲綢的衣服、不準商人乘坐馬車;並且我們要對商人施加苛捐雜稅、羞辱、逼死這些不務正業的王八蛋,看他們還敢經商不!

  簡直反動啊!

  事實證明,經商不僅不會降低農業水平,反而因為商人的四處奔走、互通有無、把此地的農產品銷往外地、把外國的高產良種輸往中國,促進了糧食產量。

  像占城稻、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外來高產農作物,全都是商人萬裏迢迢引進的,官府從來沒有主動去作這些有益於國家的事。

  ——

  另外,隻有重視商業才能抵禦饑荒,而不是所謂的‘重農’!

  因為隻有民間賺了錢、打通了商路、官府有了稅收,才會在發生天災的時候有錢並知道去哪裏購買糧食;而不是‘重農’的死守在本地種田就好,當發生饑荒的時候天不下雨,你號召全民種田有用?

  曆代的抑商政策,還導致了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結果:因為政府打壓商人,所以古代中國的商人致富之後,他們不會花心思去將生意做大,而是做什麽呢?他們去買田。

  他們隻能無奈的這麽認為:做生意隻能是個手段,它沒法成為受人尊重的事業!

  儒家文官主流社會倡導的事業,要麽你就掏銀子捐個官、過把官癮;要麽是用掙來的錢去購置田產、把金銀變現成財產留給後人,免得哪天被官府一輛牛車就給拉走了。

  如此心態下,商人隻能不可避選擇到處大量的購置地產,於是加速、加重了土地兼並;這樣就會導致社會矛盾不能緩慢的被化解、加速了農民起義的步伐,對社會穩定產生了極大的危害!

  儒家以為‘重農抑商’是個穩定社會的好辦法,結果反而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其實曆代朝廷限製經商,還因為商人太精明、不容易被愚弄。

  你看地主,思想保守、沒有流動性、經營模式簡單,收租子不需要太多智力活動,便於統治。

  而商人到處流動,經商需要複雜的技巧、接觸大量各種新鮮思想,商人是腦子最靈活的;這種見多識廣的人,對於儒家利益集團的的僵化統治是非常不滿的。

  ——

  程洲最想要完成的就是把‘重商主義’刻進華夏文明的骨髓。

  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氛,就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探索精神、就沒有大航海時代!

  程洲沒法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做到徹底轉變國人思想,他隻是想先開個口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夥兒的思維方式,潤物細無聲:“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他也不想、也不可能徹底否定儒學。

  儒家之所以能維持這麽久,是因為真正的儒家早就和諸子百家在戰國以前一起消亡了。

  存留至今的,隻是一種有利於封建統治的改頭換麵的官方思想。後世的儒家之所以能戰勝百家被獨尊,不是因為孔孟的仁義之道,而是董仲舒開了‘與時俱進’的解釋方法 *論之後,曆代儒家子弟會不斷的修改經典,強行解釋孔孟的話語、偽造古書、吸收百家思想,以被統治者所‘欣然接受’、身居高位!

  到宋代的儒家,隻是借用了‘儒家’這兩個漢字而已;儒家流傳下來典籍的內容怎麽解釋,官方大儒們都是看‘主子’的需要來加以注釋。

  現在的儒學,不如說是‘保皇學’、‘升官學’。

  程洲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學韓愈的“複古運動”,借複古之假象、行改革之實務。

  “道正,你負責把《孟子》注集裏麵的‘以人為本 君權民受’的內容摘抄出來,像什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殺無道之君者,大仁也’這些,還有荀子的‘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都寫成小條幅,印刷的越多越好,張貼於個城門、路口!再請各個縣學、鄉學或者地方大儒去講解給民眾聽。注意,說是請儒生們去講解,如果他們不想去,那也得‘請’!”

  程洲的想法,就是搞‘大字報’、貼標語,向朝 鮮學習——標語治國!

  他特意挑選的這些內容,都是‘聖人們’的原話;但這些不中聽的內容,平時都是被官方大儒們刻意忽略和屏蔽了的。

  程洲現在借‘複古’的話題,把這些‘刺激’的內容特地摘抄出來,還強製你們儒生來講解給民眾聽:這是不是聖人的原話?他究竟是什麽意思?

  就是要讓你們拷問自己的良心,咱給你們來一場靈魂深處的革 命,讓你們親自把跪舔主子的官方大儒理論給戳穿!

  ——

  “攝政王,這是雲南本地百人以上規模大型寺廟的詳細清查單據。”

  程道明將‘縱橫司’調查出來的資料交給攝政王段玉蘿。

  程洲微笑著說道:“攝政王,你這道《佛寺田畝查收令》一出,這雲南可就真的要變天了。”

  段玉蘿(玉蘿姍)仰天大笑,豪氣幹雲:“我有何不敢?”

  “想當年大唐女皇的作為,許多都是逆天行事。要想作一番成就,必須要有大破大立的氣概!如今此地時機正好,我不能浪費了。”

  她拿起玉璽要給寫好的《佛寺田畝查收令》蓋上大印,懷孕的腰身卻顯得有些笨拙;輕輕歎了口氣,似乎怪這一胎懷的不是時候。

  程洲看著段玉蘿逐漸進入角色樣子,不由得想起當初在西州高昌城初次相遇的情景希望她不是一個過於膨脹的野心家!

  將來‘南中’如此廣闊的地域成功整合之後,實力必定突飛猛進,她要是再來個北伐中原——我可就玩脫了!

  ——

  安南,紅河上遊安沛縣城。

  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所有的房屋都被推到、燒毀,顯然安沛縣城已經不複存在了。

  “牛皋,我命你紮木筏、竹筏五百具,限時已到,達成與否?”

  嶽飛此時完全是一副沙場老將的樣子。

  “回稟嶽將軍,五百具筏子已經全部紮好。”

  牛皋趕緊表情嚴肅的報告。

  他雖然與嶽飛私底下關係特別親近,但是他也知道在軍務上這小子可是‘鐵麵無私’治軍極嚴的;交代的事必須按時、足量的完成,不然就要打軍棍,還可能會砍你的頭!

  “湯懷,你迅速將你看守的三萬安沛百姓趕上筏子,即刻順流而下去攻升龍!”

  “得令!”

  湯懷也沒有廢話,轉身、抽刀、橫劈,砍下一名俘虜的腦袋。

  “上筏子。”

  他就這麽輕輕說了一句,手往紅河裏一指

  那三萬安沛百姓就收起了哭泣埋怨,趕忙戰戰兢兢地的下到河岸邊,乖乖的排隊上筏子。

  嶽飛看了一眼,搖了搖頭:“湯懷,這可是在遠離中原萬裏的蕃邦作戰;我們已經把人家的房子都燒光了、糧食都搬到船上,他們留在此地也是等死。作就作絕!時間不等人、軍機稍縱即逝,我們還說過要立功之後活著回去呢!”

  湯懷停頓了一瞬的功夫,馬上動腳、把一名矮小的安南老婆婆踹飛掉進紅河:“所有官兵聽了,排隊上筏子還是太慢;讓他們都跳入紅河、各自找有空位的筏子爬上去,不願意跳河的,就幫他下去!”

  這人呐,是有主觀能動性的。

  他冷酷的殺那一名俘虜來嚇唬安南人,其實可以避免拉拉扯扯耽誤時間之後、不得不殺更多的人來挽回局麵。

  而他毫無人性的選擇踹飛那名老婆婆,是想給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我連這麽老的老婆婆都踹了,你們就別指望我有同情心,還是抓緊時間跳河吧,免得

  湯懷知道他的口音、安南民眾未必能聽懂,所以就盡量少說多‘作’,安南百姓倒還真是從他的肢體語言上‘看’懂了。見他提著刀往岸邊走過來,安南百姓們嚇的:一個個的不管會不會遊泳,爭先恐後就往河裏跳。

  嶽飛上了一艘繳獲的安南紅河水師走舸,麵無表情的看著南方,那是安南京都升龍城的方向。

  “打仗就是這樣的啊!”

  四年的軍旅生涯,已經把十九歲的少年鍛打成‘鐵石心腸’。

  其實原曆史上的嶽飛戰爭中就是這樣的,他命令屬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那可是對中原自家漢人才會如此。

  ‘慈不掌兵’!

  在打仗的時候,嶽飛是能做到對敵人像冬天般嚴酷的;甚至為了勝利他還得對自己人冷酷、曾經命令‘背嵬軍’三百勇士向金兀術發動有去無回的決死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