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什麽傳統?
作者:程鋒破浪      更新:2022-02-26 04:57      字數:2628
  “報!”

  斥候翻身下馬:“程少卿,陸指揮和代司曹已經打開積石州城門,特命我前來稟報。”

  “什麽?”

  折彥璋不敢相信:“我一直納悶不見陸大塊兒和‘貼地佛’呢,原來卻是被程少卿指派了絕密任務,端的了得!”

  她滿臉自豪的看著自家男人,心裏卻有些埋怨:此等大事,夫君連我都不告訴一聲,也太過小心了吧?

  眾人本來都卯著勁準備奮力攻打積石州呢,眼看著斥候來報的情況:積石州城竟然就這樣輕飄飄的被程少卿給安排了

  你主宰、我崇拜,沒有更好的辦法!

  大夥兒此刻除了一個‘服’字,還能說什麽呢?

  “全體成三段縱列入城。”

  程洲雲淡風輕的一揮手:“你們跟著我一路也算見慣大場麵,隻不過打開積石州城門這點小事;不值得花時間慶祝,進城休息吧。”

  說完,他臉上帶著些許愁容仰天看天、一副令人高山仰止的風範,策馬向城門前行。

  ——

  “唐將軍,別來無恙!”

  程洲對親自出城迎接的唐易奎打招呼。(他不親自出城迎接程洲也不敢隨便進城啊!)

  唐易奎看起來比半年前憔悴了很多,也蓄起了胡子。

  “程金童您真的讓我歎為觀止了!半年之內就攻占了夏國一半國土,當得起‘說到做到’四個字。我這幾個月一直關注著河西歸義軍複起、靈州城圍城戰,沒想到啊沒想到!夏國數天就失去河西半壁江山、千年堅城靈州一觸即潰。我更沒想到您那麽快就派代司曹來積石州聯絡,他告訴我靈州城被攻克的當天歸義軍就直衝興慶府,國度當日陷落、國王李安出逃!”

  “我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回想程金童一路來的勢如破竹,看來夏國真的是氣數已盡!我還能怎麽選?當然是大開城門了,哈哈!”

  唐易奎說到最後還自嘲的苦笑了兩聲。

  程洲身後的眾將官嘴巴都張老大:這軍國大事還能這麽玩?程少卿膽子也真是太大了,就敢派代裕鴻去騙對方說國都被攻破了、直接把守將勸降了,要是對方知道真相之後反悔當場玩命怎麽辦?

  大夥兒都沉默了,唐易奎看到汪勤和王陽明都在隊伍中,而且都身著甲胄佩戴兵刃。他自然就想到這倆人肯定也是投誠了:“汪忠烈、王將軍?國都既破,卻不知我的老師和家眷現狀如何,你們有隨歸義軍去攻興慶府麽?”

  汪勤和王陽明臊了個大紅臉,支支吾吾不曉得如何回答是好。

  “哈哈,唐將軍;興慶府可能還沒有完全被攻陷,不過也是遲早的事。”

  程洲樂嗬嗬對唐易奎勸解:“沒差了,你不是也說夏國氣數已盡?”

  唐易奎:

  他很生氣。

  但是事已至此,他在上午已經把三個平時表現得特別痛恨宋國的偏將給殺了,還軟禁了所有的黨項貴族、奴仆,難道現在又翻臉不‘投誠’大宋了?事情已經作了一半,人也殺了、囚的囚了,掃除了所有起事的阻礙,沒法回頭、隻能硬著頭皮幹到底了!

  何況,程洲半年前就在唐易奎心裏種下了逆反的種子;這種子已經發芽、生長,遲早也要開花,不差這兩天了。

  唐易奎咬咬牙,吐了一口悶氣:“程金童,您很好!是我自己愚鈍,怪不得別人。”

  他強行往下壓了壓火氣:“隻是,興慶府此時岌岌可危,我甚是牽掛留在京都的家眷和年邁老師。我特別想知道您對接下來的局麵作何安排?”

  程洲對‘守護’在唐易奎身後的代裕鴻和陸文隆使了個眼色,兩人雙手離開兵器、退開了兩步。

  “唐將軍,我是不能讓誠心歸順中原的有功之臣吃虧的。現在有一個新計劃需要你來幫忙完成,正好也能解救你的家眷和老師”

  ——

  “呔!”

  陸文隆看到一個唐易奎屬下的將官停下手來,他立刻喝問:“那個紅臉大耳的小將,你怎的就停下了,這麽快就剪完了一百個人的鬢角小辮?”

  那個紅臉大耳的小將(其實年級三十歲了隻是天生不長胡子,陸文隆對不長胡子的人概念就是小孩)趕忙叉手一禮:“回陸指揮,我名喚鄒拾光,我確實剪完一百人了。”

  鄒拾光這叉手一禮還是跟大宋歸義軍將士現學的,西夏建國之後強製推行心疼禮(就是把右手按在左胸口上,這個動作被陸文隆戲稱為‘心疼禮’)。程洲指派陸文隆負責積石州的‘移風易俗’‘歸祖溯源’重任,他最開始糾正的就是要改掉黨項人的行禮方式,回歸華夏祖先的尊貴禮儀。

  鄒拾光就是被陸文隆第一個逮著作改‘禮儀’典型的夏國漢人,這次又被陸文隆特別關注,他覺得自己運氣咋就這麽好呢?

  “陸指揮,您看這籮筐裏,足足的一百對小辮子。”

  鄒拾光殷勤的搬過籮筐、雙手叉起剪下來的小辮給陸文隆‘鑒賞’。

  “在我這剪辮子的百姓,沒一個抱怨的、更沒有哭哭啼啼的!因為我開剪之前對他們指著我自己腦袋說‘諸位鄉鄰須知,這鬢角小辮並非我華夏習俗,乃是蠻夷醜類強加於我等!你們看好了,我作為一個都頭可是主動第一個剪的辮子,就算萬一將來有變故也追究不到你們身上!’,於是大夥兒就都安心的在我這剪了。陸指揮您看我這樣說法可還行?”

  陸文隆聽了這番話大為高興:“汝既有才情、亦心懷中原神州,豈可屈就都頭之階?程少卿常叮囑吾、當拔擢能者於微末之時,吾謹記於心,今汝適逢其會,正是命好!”

  鄒拾光家族世代在夏國土生土長,對陸文隆的口音不是很容易聽明白:“陸指揮您是說”

  陸文隆見自己文采風流卻沒有遇對知音,很是遺憾。他搖搖頭,頓感乏味的說道:“我說的意思就是升你的官,這都聽不懂?著實惱人!”

  鄒拾光大喜過望,一個勁的鞠躬感謝。

  陸文隆指著在城門內外排著長隊剪辮子的場麵,對鄒拾光下命令:“現在你就是積石州城防都虞候,領兵一營,主管進出城門所有百姓的‘移風易俗’事宜。隻要你接下來作的好,這積石州守備將軍就是你的了!”

  ——

  什麽傳統?

  噠子叫你剃頭你就剃頭,叫你紮小辮你就紮小辮;叫你改禮你就改禮,叫你一體納糧你就要納糧。

  現在你跟我說‘這些都是優良傳統’,不願意改回來?

  你們這就是看老子先跟你輕聲細語的說好話、視咱們把你當華夏同胞的態度當成是‘軟弱可欺’,那咱隻好擺出陣仗、把刀亮出來逼你就範了。

  程洲對這些蹬鼻子上臉的愚民可是毫不手軟,盡管他們沒有作過‘罪大惡極’的壞事,可他沒有慢慢教化、開啟民智的閑心。

  後世還不是一樣?

  叫你土改就得土改,叫你生幾個孩子就幾個孩子,傳統會比刀子厲害嗎?會有改變不了的傳統?

  要馴服民眾,從來都不是難事,特別是在經曆過儒家愚民、弱民政策千年洗腦的情況下。

  程洲很有信心,這個‘移風易俗’和蟎清的剃發易服是一個原理。

  隻要由官方組織、由投降派帶個頭,很快就會形成自發的指數性增長,最終形成全麵覆蓋。

  因為人性決定了:投降派不願意自己在同胞中間顯得太過於‘異樣’,這樣很沒有安全感,好像時刻都有同胞在暗地裏嘲笑咱們帶頭叛變!

  不行!

  咱們必須把所有百姓都拉下水,都給他們‘移風易俗’了、咱們才能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