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康敢的光榮時刻
作者:程鋒破浪      更新:2022-02-26 04:57      字數:3289
  不得不說,張憲突然返身來攻似乎是一個極好的戰略選擇。

  他剛才在河岸邊徘徊,看到能救起的都救的差不多;此時水位也下降到了膝蓋以下,河道裏已經連屍體都撈幹淨了。

  沒救起來的人,應該早就被洪水衝走了,那誰也沒辦法。

  抬頭看見靈州城裏火光衝天,年青的張憲大喜過望,他的小心髒立刻蠢蠢欲動:今夜恐怕所有人都以為雙方就此罷戰了,要打也得等明天重新布置。如果我軍突然在此時發動、撲城,勝算是相當高的!

  於是張憲就立即搖起了鈴鐺,召集歸義軍向他靠攏。

  他張家數代,不是文官就是武將;受到的教育就是:‘兩國交戰,隻有利益沒有道義’!

  何況,我先前已經下命令同時搭救夏國落水者了,我已經仁至義盡。

  我管你夏國人現在是在救火還是在幹什麽,我們大老遠跑到這來就是為了攻陷靈州城:我現在隻能忠於咱們大宋的利益。

  “所有的指揮、都頭、隊正將我們的命令傳遞下去,放棄原計劃的四麵圍攻計劃。現在,除代裕鴻領五千人看護救助傷員和夏國俘虜,其他歸義軍將士全部成一路縱隊、進攻靈州城正門的左夾角!”

  “擂鼓!”

  “擂鼓!”

  ——

  “汪守備,宋狗又來攻城了!”

  傳令兵倉惶來報。

  汪勤一聽,氣不打一處來!

  她受夠了,今天被耍了好幾次、簡直心力交瘁:老娘跟你們拚了!

  “上城牆、上城牆!”

  “跟宋狗拚了、殺宋狗!”

  所有參與救火的夏國將士都憤怒了:宋狗真是沒有人性,連救火的時間都不給我們、非要讓我的親人和鄉鄰燒死?

  你不讓我好過,那我現在就算被你殺死也要帶你一起走!

  張憲完全沒有想到他自以為抓住大好時機,卻激怒了所有的夏國守軍、激發了夏國人的決絕之心、宋軍會由此麵臨一場苦戰!

  他還是太年輕,書讀的很多但是閱曆太少,不懂人心、人性,不然他也不會那麽容易被秦檜冤死。

  ——

  夏國將士下城去救火的時候,他們也沒有笨到家,順手把前門關閉、把吊橋又拉起來了。

  現在張憲現在的主攻點,就隻能是中國式古城牆的薄弱處:兩麵城牆的結合部,也就是城牆的夾角。

  這個位置在牆體堅固上來說是最強的,但在兵力布置、防禦器械的安放方麵來說,牆角就是防禦性最差的、最適合突破的弱點。

  中國的古城牆都喜歡這麽設計,可是這種九十度夾角,如果對方主攻這裏,另外一麵城牆上的火力、比如弓箭手根本沒法‘拐彎’來支援你這一麵,這個角落因為還要設計預留通過能力,空間非常狹窄,能容納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就造成了大部分的破城戰都是從這裏發起的。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東方的直角城牆就不如西歐圓弧型的城堡。、

  方方正正的城牆利於快速修建、利於大城市的空間布局和擴展,而且基本是一次建成永遠使用,以後最多是小修小補。

  而古代歐洲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形成大城市,都是以家族莊院為主建築城堡;就會搞成那種螺螄殼式的整體防禦,還會隨著家族的成長而不停的擴建、層層疊加。

  這完全是國情決定的,誰叫華夏一直是人口第一大國呢?

  ——

  康敢在人群裏大口的喘著粗氣,腦子裏一片空白。

  年少單純的他,就是傳說中的‘無知者無謂’;他啥也沒想,就知道攻城的賞格很高、利益巨大。

  隻要能站上城頭,咱康敢就啥都有了!

  康敢的視角:

  哇哦!

  前麵的很多歸義軍同袍都衝上去了,旁邊的人也越過了我往前衝。

  等衝到護城河裏,速度就慢了下來,人群堵塞的很緊密。於是後麵的人推擠著、‘卷’著我往前衝,我幾乎腳不沾地的就被大部隊‘抬著’衝上對岸去了。

  城頭開始放箭,前麵倒下一批人,到我這運氣不錯、第一波箭已經放完了;我就跟著前麵剩下的同袍、和身後滿臉貪婪越過我的人一起繼續衝。

  畢竟不衝也會被將軍砍死,後麵可是跟著督戰隊的。

  而且人總是在群體裏紮堆更有安全感,管他爺爺的、咱們擠在一起衝吧!

  稀裏糊塗的,我竟然已經衝到城牆腳下。

  我康敢十六歲從老家出來投軍,才第一次見到、摸到城牆。原來,城牆並不是直上直下的平麵牆,而是小台階式的坡麵牆啊!(程洲第一次見到古代城牆就想到了後世的一則新聞,南京大媽徒手攀爬城牆,還說非常容易)

  那個南京城牆,就是典型台階式的。事實上影視劇裏那種直上直下的假城牆是不存在的,那樣一場小地震城牆就會倒塌了。真正堅固的城牆的截麵、都是逐漸向上縮小的梯形,特別穩當。

  爬城牆比‘攀岩運動’的那種專用牆可要容易的多,所以普通的阿姨、大媽也能行。

  康敢看到除了很多人在登雲梯之外,更多的人把兵器別在腰上、含在口中手腳並用的爬城牆;仰頭望去,密密麻麻的像蟻蟲圍食一般。

  他這時才回想起老兵們說過的一句話“蟻附攻城”。

  史書記載攻城時,也常用蟻附攻城這個詞,就是指的不用工具直接爬牆撲城。

  ——

  康敢眼看著上麵有人爬上雲梯,被各種石頭砸死、開水燙死、掉下摔死。

  他是個十六歲的萌新,完全不懂害怕,隻知道呐喊著在雲梯邊上排隊助威。

  既然已經衝到城牆下了,傻站在城牆也不見得安全,什麽滾木、火雷都往下招呼,人擠人又跑不掉,不如放手一拚、舍命攻上城去搏個富貴!

  後麵的人還是鬥誌昂揚往前衝,他們如雷鳴般的瘋狂怒吼讓康敢興奮、燥熱,也跟著一股熱血的死命向前擠。

  腦子一片混沌中,他跟著大家不知何時就一起爬上了雲梯。

  康敢爬到一半停頓了一下,避開上麵掉下來的同伴的屍體。

  後麵一名大胡子中年隊將對他大喊:“快上!”然後康敢就跟所有雲梯上的同袍一樣的渾然不覺,好像看不到有同伴死掉,隻管往上繼續爬。

  守軍還是在放弓箭、砸石頭,康敢的餘光總能瞟到身旁的人從雲梯上掉下去

  什麽都來不及想,就是爬。

  突然康敢身後有人用一把長柄木叉兜住他的腰,大喊一聲“起”,康敢瘦弱的身軀就像飛起來了一樣、竟然就第一個站在了城牆之上。

  這柄木叉也是攻城標準配置,就是為了幫助最上麵的人上城牆的那一步快捷省力。

  大胡子隊將大笑:“哈哈哈!你小子領了賞金可要分我一半。”他扔掉木叉、拔出腰刀也準備登城,‘嗖’的一支投矛飛來,貫穿了大胡子隊將的身軀,他被擊飛、跌落

  一名夏國中年隊將剛剛對著旁邊一個城垛射出一箭,突然發現瘦弱的康敢悄無聲息的站在他側麵,他嚇了一大跳。

  那夏國隊將一愣,像是搞不明白這個穿著鬆鬆垮垮宋軍盔甲的小孩、為什麽像幽靈一樣傻站著不動。

  終於他先動手了,舉刀砍過來;康敢當時其實是死機狀態,他不知道該幹什麽。

  他第一次上戰場、沒殺過人、沒想過會第一個登上城牆。

  康敢隻是出於本能地舉刀砍回去抵擋,下麵的同袍在歡呼些什麽、他也聽不到,現在隻想著怎麽對付眼前敵人砍過來的刀。

  順著城牆的夾角,延伸出去一長段,此時隻有一個瘦弱的康敢站在城牆上對戰一名強壯的夏國士兵。

  萬分危急的時刻,康敢竟然閃出一個念頭:我今日這次是運氣特別好呢、還是特別倒黴?

  眼看著,康敢就要成為第一登上城牆、卻又要第一個死亡的歸義軍士兵。

  ——

  “康敢?!”

  當康敢被對方一刀刀剁在他的刀背,震的他手臂發麻、虎口流血,就要被對方最威猛的一刀劈死的時候:一聲大吼從他登城的垛口傳來,一柄斧槍橫空出世挑飛了夏國人的彎刀、緊接著刺入對方的胸膛。

  張憲一把將驚魂未定的康敢拽倒身後,猛地揮動斧槍將那名中年敵將挑飛出去,砸飛了兩名夏國弓箭手。

  城牆外麵,此時專門記功的‘典錄士’舉著盾牌也過了護城河,就站在‘狂戰士’們後方看著。

  擔任記功的都是老卒,年齡多半超過五十歲,身體都有舊傷宿疾。

  “那是誰?就那個站在張軍侯背後的小子!”

  “好像,好像是張軍侯的親衛康敢?”

  “這小子竟然是第一個登城的、真夠有種!”

  ——

  古代軍隊專門記功的‘典錄士’也是很重要的設置。

  這個工作,事關人家豁出命掙來的功勳成色,絕不能馬虎。

  ‘典錄士’不僅僅記功,還能監督,防止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因為‘先登之功’的威名太過耀眼、利益太過巨大,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一例妒忌別人奪城戰功的爛事:鄭國‘潁考叔’臨陣先登,之前爭先鋒未果的公孫子都嫉恨於他,趁他沒有防備就一箭射殺之。戰後發現‘潁考叔’是背後中箭,而且是鄭國將士的專用箭支,鄭莊公號令全軍一起詛咒暗箭傷人的奸賊!

  公孫子都熬不住背負的壓力,抑鬱之下就自殺了。

  可憐這個春秋時代第一美男子,竟然因為嫉殺自家人而香消玉殞。

  衝動是魔鬼啊!

  所以,軍中後來設置的‘典錄士’是很好的一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