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攻城戰該怎麽打?
作者:程鋒破浪      更新:2022-02-26 04:57      字數:2837
  對於一個優秀的將領來說,如何才能保一場證戰爭的勝利?

  那就是:永遠不要在敵人準備的時間、在敵人預設的戰場上、和敵人打一場敵人想打的戰役。

  道理是這樣的,可有時候是由不得你的,形勢逼的你要跟敵人死磕就得死磕。

  “代司曹,你卻領了這份記功的好差事,你看看弟兄們巴結的眼神。你可得把招子放亮一點,不能誤了人家拿命搏回來的功勞啊!”

  陸文隆再次見到代裕鴻,感到非常親切,說著還和他比劃了幾個‘狗拳’的動作:“像不像?嘿嘿!”。

  代裕鴻笑嗬嗬的點點頭:“像,像個大麒麟。”

  歸義軍營寨門前的眾軍士都哄堂大笑起來,空氣中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這裏所說的‘大麒麟’,其實是指的長頸鹿。

  自從唐朝時期有‘海西’番邦進貢長頸鹿之後,中原王朝的民眾才知道真的有‘麒麟’瑞獸。後來到宋神宗年間,也有來貢長頸鹿的,隻可惜死在廣東那斷路上了(嚴重懷疑是被廣東人宰殺吃了),最後呈獻到朝廷的隻有‘大麒麟’的畫像。

  自那以後中原民眾很多都見過‘大麒麟’的畫像,隻是覺得奇怪:這麒麟瑞獸的個子也未免太高、脖子也未免太長了吧。

  小巨人陸文隆模仿‘貼地佛’代裕鴻的狗拳,效果就讓人想到異常高大、搖搖擺擺的長頸鹿。

  “老代,吾乃首次麵城而攻,汝可曾有破城之戰的閱曆?”

  陸文隆又恢複了自己的‘書生氣質’,表情嚴肅的問道。

  代裕鴻被他這不倫不類的文言打敗,強忍住笑意回道:“未有,我也是第一次參與攻城。”

  陸文隆輕撫著還沒長胡子的下巴,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派頭:“如此說來,吾觀歸義軍中後生晚輩居多;熱血莽撞有餘、幾無戰陣搏殺曆練。此城險峻,吾甚憂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張軍侯早就計劃好了,無需過慮。”

  代裕鴻對那些字幅上的賞賜力度還‘心有餘悸’。

  ——

  靈州城裏綢緞莊。

  “瞿都頭,隔著這麽遠就聽見城外的呐喊聲,想必是歸義軍提前發動破城之戰來救咱們了。”

  耿驢兒說完,還麵露喜色的趴在瓦楞上繼續附耳聆聽。

  “是啊,程少卿早在瓜州起兵之時就一直教導‘絕不放棄一名兄弟’!”

  瞿彪和耿驢兒一樣趴在‘人’字型屋脊的內側這邊,偵察敵情。

  他神態糾結,愁苦的說道:“隻是,我軍的攻城器械還遠遠沒有準備好;我覺得沒什麽機會破城,隻會徒增傷亡。為了救我們三百人,歸義軍恐怕要死傷數千人,還未必能救得出!”

  兩人都看向小院中發呆的楊再興。

  到這時候,責怪是誰的過錯也沒有意義。

  楊再興雖然憨直,但也不是笨蛋;要是被他感受到很多負麵情緒,說不定他就會被刺激的一個人衝出去蠻幹。

  “咱們歸義軍的發展勢頭很好,但一直沒碰到過什麽硬仗;突然就想拿下這座堅城,不太現實。夏國人先前城門洞開,以老卒值守;看來是早有陰謀,就等著我們落入陷阱。然後,‘牽一發而動全身’,歸義軍隻能被動的提前來攻,把人命都消耗在城下!”

  “最後,我軍很可能是無功而返,從此失去掃滅夏國的最好時機製定這個全盤計劃的真是一代人傑啊!虛虛實實、陰謀陽謀並行,隻要我們踏錯第一步,就隻得步步接招,按照他的思路走。”

  耿驢兒聽瞿彪這麽一分析,也明白了戰局的嚴峻。

  他很驚訝瞿彪今日表現出的才華:“你如此年青就有此等見識,平日倒是輕慢你了。”

  瞿彪謙遜的一笑:“我家族最早是隨大漢冠軍侯竇固爺爺征討匈奴的親兵,從鄂州一直遷到河西。祖上也算是將門世家,所以自小也習得些許兵法。”

  耿驢兒甚為歎服:“難怪難怪,就靠你我們才活到現在啊!”

  ——

  “那你覺得,咱歸義軍怎樣才能拿下靈州城?”

  瞿彪想了想:“《墨子》一書中,記載了許多攻城、守城雙方的策略。我覺得要是想拿下一座堅城,還是要‘多費工時少拚人命’。”

  “例如,進攻方會挖掘地道,一直挖到城牆底下。但挖地道不是為了運士兵進去偷襲,從地道突襲是不可能的,那個工程量太大;士兵在洞裏麵鑽過去,早就疲憊不堪了。守城方隻需要一人手持長矛站在洞口,居高臨下的亂捅;隻要捅死兩個,洞口就堵塞了,任你多少人也施展不開。挖地道主要是是把城牆的地基挖壞,讓城牆塌陷下去。”

  “又比如,壘土為山。”

  “進攻方硬生生地用土石壘成一座山,這座山要堆得比對方的城樓更高。然後,我軍爬上去以箭雨壓製守軍,同時在後方架上投石機就更好了。”

  “你想想,呼地一下、一塊沙包那麽大的石頭砸在城樓上,箭樓被砸壞咯!呼地又一下、一塊比沙包還大的石頭,直接越過城樓打壞城裏的民居,夏國民眾四散奔逃、亂作一團。哈哈!”

  瞿彪這時候也顯露出了他的少年心性,畢竟隻有十九歲。

  “不過,這個過程也是曠日持久的。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各種攻城策略會把守軍折騰個半死。到這個時候城牆已經千瘡百孔,守軍傷病孱弱、居民餓殍遍地,差不多就可以開始勸降了。”

  耿驢兒追問:“如果守軍就是不肯投降呢?我聽過很多戰場故事,很多人就寧死不降的。”

  瞿彪點點頭:“沒錯,是有死不投降的人。”

  “不投降也沒事。這才到巢車、鵝車、洞子、呂公車、衝車、雲梯、勁弩發揮的時間,隻要置辦齊備這些器械,登城也不難了。”

  仗打到這種時候,城牆都爛一地,守軍都幾乎餓的拉不開弓了。

  這才是正常情況下的登城開始:在進攻方把守軍摧殘個半死之後,再以絕對優勢臨門一腳、給對方補一刀而已。不存在守軍還能還手的事,更不可能還跟進攻方打個有來有回。

  “哈哈,那我們到那時登城就不會有很多危險了。兄弟們不但不害怕,反而會爭先恐後、急著湧進城去,搶錢、搶糧、搶女人。嘿嘿!”

  耿驢兒被瞿彪描述的美好前景吸引,不由得意*淫起來。

  瞿彪微微一笑:“圍了幾年的城,就等這一天了。誰衝的慢了誰吃虧噢!”

  “嗯啊?”

  耿驢兒這才反應過來:“要等到這種好時機、得是圍了幾年的城之後啊?那現在可咋辦,咱們歸義軍已經被迫倉促攻城了!”

  “所以,不能在這裏坐以待斃。”

  瞿彪信心滿滿:“歸義軍的弟兄們在外麵營救我們,我們也要想辦法策應他們破城。我們在這綢緞莊待了幾個時辰,外麵那些圍著的夏國步弓手也疲遝了。等到天黑的時候,咱們就”

  ——

  富貴險中求。

  外國也一樣:像日本的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手下被重用,就因為號稱拔城能手。英國的‘獅心王’理查,竟然以國王的身份帶頭搶攻登城,贏得了全歐洲的尊重。他由此贏得巨大的威望,相當於中國春秋時候的‘霸主’,可以號令天下。

  中國曆史上很多名將就是從‘攻城部隊’作為起點開始建功立業的。

  劉邦在打下邑時,率先登城的是周勃;而打濮陽時,率先登城的是名將樊噲。

  三國時,東吳對首登之人直接封校尉,職務就叫先登校尉;要知道,全國總共隻有十幾個校尉而已。

  上古名將白起掌兵時就定下規矩:“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

  唐高祖李淵在打河南時,部下張士貴率先登城,李淵僅僅美女就給張士貴賞賜了八十個。

  明朝名將常遇春在投奔朱元璋後,靠著首登之功,從一介盜匪直接榮升團級軍官、賞錢萬兩。

  所以說,古代士兵不是因為理想崇高、不怕死而攻城;而是因為重賞、因為巨大的利益給了將士們攻城的巨大動力,所以才發起決死衝鋒的。

  說這世界大部分問題都能用錢解決,決不是一句玩笑話。